搜索
罗鸣的头像

罗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5/01
分享
《抗日英雄赵一曼》连载

第四十四章 赵一曼驰骋白山黑水打游击+“瘦李”险象环生,机智勇敢抗日寇(2)

回到根据地后,赵一曼又立即投入战斗。组织当地的人民群众在保卫地方,肃清游击根据地内的汉奸走狗,与孙大明、杨林海一起,组织领导农民自卫队,同日寇作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敌人在围困追缴游击队时,游击队时刻处境艰难,最急需的是枪支弹药。经常同敌人交战,而敌人的武器装备精良,自己的队伍总不可能赤手空拳作战。

地下党组织好不容易,通过各种关系,在珠河县城,从伪军手里买了几十只枪和一批子弹,但敌人盘查得严,枪支弹药无法运出,大家都束手无策。

孙大明几次和大家商量,准备把这些枪支弹药运回“为我所用”,发展壮大自己队伍的实力,但几次试运,都没有成功,暂时放弃了运回武器弹药的想法。

赵一曼从敌营救出来后,她听说此事就计上心来,亲自带着杨桂兰,化装进城。她和杨姑娘用油纸和油布,把枪支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个严严实实,放进事先联系好的大粪车里,然后,再灌进粪水,盖好箱盖,两个女人埋头拉着大粪车在街上前行。

他们在过敌人设防的一个“卡子”时,日伪军上前一看,一股臭气冲击眼睛,立即捂着鼻子大声叫嚷:“快拉走,臭不可闻,臭死人了。”

赵一曼她们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各个关卡哨所,巧妙地把武器弹药运出了城,顺利完成了偷运枪支弹药的任务。她就亲自把枪支弹药,完好无损地交给了孙大明,为农民自卫队解决了急需的武器弹药,为日后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严峻形势,赵一曼就把原来的农民自卫队,改成了珠河县游击队,并委任孙大明为队长、杨林海为副队长。而她自己只担任游击队的军事和政治“顾问”。

赵一曼渐渐成了各个抗日群众组织的“主心骨”,哪里需要出主意、作决策,都少不了“瘦李”。因为她足智多谋,常常想出妙招、拿出绝招,别人想不到的,她能想得到,别人没想到的,她也能想到。因此,“瘦李”的名气越来越大。

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一次到珠河县巡视后,回去给省委的报告中称:“珠河县抗日救国运动,在赵一曼等人的领导下,几个月发展壮大很快,这里的群众工作轰轰烈烈,士气高昂,根据地相当巩固,组织各种参加抗日力量的有30000多人,这里的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抗日……”这是对赵一曼来珠河县工作,直接参加并领导这里反满抗日等工作,给予客观而又高度的评价。

1935年1月,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共产党领导的哈东反日游击支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委。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在赵军长、冯政委的领导,珠河地区抗日斗争非常活跃,给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英雄部队,名扬四方。

当地群众并不知道赵一曼的本姓,曾一时盛传赵一曼是赵尚志的亲妹妹。而且经常有同志问她这个问题。

赵一曼总是笑着解释说:“我和赵军长不是亲兄妹,他是北方人,而我是南方人。不过,我们也算是亲兄妹,加入了抗日队伍,就是亲如兄妹,同生共死打鬼子,比亲兄妹还亲。”

在游击根据地从事党的地方工作,以支援、配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游击区工作期间,赵一曼以坚毅果敢、智慧超群、平易近人而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1935年2月,一支抗联队伍开进珠河县刘家村,只见一位20多岁身挂手枪,步态轻盈的女同志走在前面。她身穿一件没吊面的羊皮袄,系着腰带,头戴一顶黑色狗皮帽子,英姿飒爽。

在最初的日子里,人们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都叫她“女长官”。她就在大会上解释说:“乡亲们,请大家不要叫我女长官,我们抗联同志都是为了打日本鬼子,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来到一起的,没有什么长官,全是同志,大家就叫我小李、李大姐就好了。”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赵一曼与群众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因她十分消瘦,老乡都亲切地称她为“瘦李”。

游击队没有固定住所,常常是走到哪里,住到那里;住到哪里,就像是一家人一样,与群众亲密无间。

赵一曼关心群众,重视少年儿童工作,让孩子们参加群众会,听她讲抗日救国道理,还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站岗放哨,学唱抗日歌曲,加强抗日宣传活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