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20日,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此后,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40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对此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蒋介石的反动气焰。
但是,由于陈独秀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趁机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
“中山舰事件”之后的5月,蒋介石又提出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意图在于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打击国民党左派,夺取国民党最高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蒋介石已经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新右派的代表。
出于大局的考虑,共产党依然决定支持国民革命政府北伐。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5月调恽代英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针对蒋介石加紧阴谋篡夺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恽代英领导军校内的党团员,团结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进行斗争。
恽代英沿珠江溯流而下,抵达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上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这里碧水环绕,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清一色的砖瓦建筑,应用设施一应俱全。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见证。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远离了繁华市区,且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侧面相向的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鼎足格局,遇有战事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完全是出于此地足以把守和控制江面,交通不便可以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江而立,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门楼两旁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走进二门有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
在号角声中,一队队学员,青春勃发,斗志昂扬。恽代英睹此情景,心潮起伏:这些健儿,他们都是血性精灵,世间骄子;他们奋勇操练,修战法习韬略,胸怀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其势之宏将如滚滚之长江滔滔之黄河,怎能不引人万千遐想?
恽代英身临其境,望着映入眼帘的一张张充满豪气的面孔,和对联上气吞山河带着金戈铁马之声的雄言壮语,他觉得自己血液在燃烧,使命在召唤。
恽代英担任学校的政治主任教员,和他同时担任教官的还有萧楚女、熊锐等一批同志。他们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而面对每一张不同风格的面孔,恽代英时刻提醒自己,这些骄子一旦迈出校门就像离巢的鸟儿,将会飞向哪里,去向何方,很难确定。那么,他们又将会怎样驾驭命运,抉择自己的人生?沧海之舟,惊浪拍天,又得谁主沉浮?
恽代英有意为之,他把自己的思绪渗透到每一次演讲中,暗示:无问早晚,择路,必将成为各位无法回避的选题。
7月一个最炎热的日子,学员当中发生了一场“信仰风波”,对立的各派互不相让。恽代英抓住机会,启迪学员们千万莫负使命,应当认清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导致国家四分五裂,战乱构连,饥馑频仍,人民的生活陷入极端贫苦之中。他指出:改变黑暗,当务之急是实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对内打倒欺压人民的军阀,对外驱除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不打倒帝国主义,便无以抵御经济侵略及实现民族自强。
他用手中的毛笔,书写出一篇又一篇战斗檄文,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拥护革命党人,依靠民众的力量统治一切革命的地盘,建设平民的中国。
他在文章中提醒志士仁人:革命党人不是神,他们也难免出现偏向和犯错误,因此必须随时警惕,敢于自我反省斗争自己。同时还要防止那些口蜜腹剑、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客骗子,防止他们攫取权力,掠夺革命成果。
恽代英告及大家:尽管外国帝国主义看起来强盛,洋奴为虎作伥;中国的军阀凶横霸道,贪腐恶风日甚;人民力量分散又软弱,国家衰乱,危机四伏。但是,军阀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终究是要被革命的,帝国主义和一切邪恶势力一定会被人民彻底打倒的。只有有了民众的力量,才不会有疯狂的“袁氏”复辟,亦不会有镇压革命出卖革命、大量的革命志士死在其屠刀之下,却最终登上权力宝座的“黎氏”政府。只有动员了民众,那些被驱除于历史舞台的袁世凯、黎元洪势力,才没有翻案复辟的可能。只有唤起民众,那么代表封建腐朽邪恶,代表压迫剥削,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军阀、右派集团才永远不会得逞。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出师北伐,8月20日在纪念廖仲恺牺牲一周年大会上。恽代英慷慨悲歌,缅怀这位同右派势力进行过坚决斗争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廖仲恺遭遇暗杀的事件,确凿地证明了右派分子们的龌龊和下流。恽代英在悼文中称颂廖仲恺是国民党中“最不妥协”的领袖,“是他帮助孙中山,主张国民党改组,主张吸收一切革命分子加入国民党;在改组以后,他尽力于工农运动,反对一切压迫贫农的地主,反对一切压迫苦工的资本家,反对一切冒名革命蹂躏人民的军阀。他因为这受了许多疑怨诽谤,却只是埋头做下去,一直做到他被杀于反革命派之手。”他说:“廖仲恺先生的精神是不死的,廖仲恺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的功勋永存不朽。”
恽代英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令无数人钦佩。他一再告诫: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靠信仰,二要靠能力。学问是“民众物质生活上的工具与精神上的食粮”,学问便是告诉我们最正确最有效力的做事方法。因此,“我们要靠学问改造社会”。他主张求学必须考虑社会需要。他说:“求学而不顾社会的需要,若非求学不成,便是成而无益于社会。”他认为:信念是一切成就的源泉,是排除万难的动力,信念能使人经受各种考验而成就大事业。他写道:“信仰之引人向上……其功用能使怯者勇、弱者强,散漫者精进,躁乱者恬静”;有理想的人“如黑地有灯,则自增其勇往之气;无希望如无灯,则举足略有崎岖即生畏缩之心,如人遇小挫折即生消极之想也。希望愈大如灯光愈大,则风不能息”。
恽代英同周恩来并列成为校园中最受追慕的政治家、演讲人。他以超凡的魅力,让所有的人折服不已。他出现在哪里,都会成为众人围绕的中心,大家也在与其交集中颇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