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一只天生上进的小青蛙,怀着一个励志进取的心,笃信要按照书里说的那样磨练自己的意志。终于在某一天,在盐水里涮过、碱水里泡过、开水里煮过后,就在他即将失去最后一线意识的时候,他终于明白:自己上当了,那些听起来很好听、很有道理的话原来都是骗人的。
“平宝,今年考大学?考的咋样?”平宝刚一进村子,就有村里热心的婶子远远地打招呼。这些婶子们每个人都是亲眼看着平宝长大的,很多人都是抱过他、哄过他的,其中,那个二婶子,平宝还喝过她的奶水。
“是的,二婶儿,我今年就高考。”
“要往哪儿考?”给人感觉,报考哪所学校,就像到饭店点餐一样,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想去哪就报哪。这样的感觉棒极了。
“二婶儿,我考得跟平时也差不多,现在还没想好要报哪儿?”平宝的一番话好像是说得很清楚,其实,又没给出任何回答。
二婶儿对这答案是相当满意的,也不再追问。平宝喝过她的奶水,对她总是格外亲近,在同村的妇女之中,此时此刻,她完全有高人一等的资本。于是,她可以自然而略沾些骄傲地说出“这孩子有出息!”
其实,无论平宝去哪座城市读大学,都注定是要书写庆山村开天辟地的一页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村里孩子们读书,读的时间最长的,学校的距离也没有超出自行车的两个车轮,还没有谁是需要坐火车去读书的。这些年,村民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让大家不得不相信“只能靠知识改变命运”。以前,村里很多孩子在小学养了三四年后,就被唤回家里养猪、放羊、种田,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所有人都觉得再正常不过,既没有痛感,也没有危机感。既然大家都是如此,“如此”便也很好。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没个头儿!
现在,大家明里暗里,瞪着眼,憋着气,较着劲,一门心思要把日子过出个头儿来,大家有一致的想法:自己苦不怕,累也不怕,只要自家的庄稼长得比别人的好,自家的孩子有一天能把这锄、镐扔得远远的。于是,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拆房子卖地,也一定让孩子把书读下去,一直读,读到头,可不能像老一辈人这么活着,做这能听会说的牛和马了。
可事情偏偏就是这样,当读书的机会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一边撑着半个家,一边刻苦地学习;可是,当读书唾手可得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孩子们却变得糊涂迷茫起来,在他们看来,读书成了全世界最无趣、最烧脑、最苦闷的事情,他们宁愿去学开拖拉机、学泥瓦匠,宁愿回家养猪、放牛。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苦口婆心地劝说、怒其不争地打骂各种招数都用尽后,父母们也只能无奈接受。
家里的孩子刻苦读书,这个家庭才是真正有希望。这是村民们都认可的事实。在全村同龄的孩子中,论学习,平宝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让远近的家长们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