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来煮白石的头像

归来煮白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3
分享
《禹拳师抗日传奇》连载

第一章 拳师幼年家道变故

2、 拳师幼年家道变故

从全椒县志中已经知道,禹成荣出身于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家庭。

回族迁入全椒,至少可以追溯到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0年) 。原来居住山西大同府云西州永丰乡的回民马聚成因避乱,这一年举家徙扬州路全椒高城(今管坝乡), 后随朱元璋反元,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拱卫金陵屏障,封明威将军。因此居住在全椒的回族兄弟姐妹以管坝乡马姓最为集中。禹姓回族则较为少见。

禹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仅列为第一百零七位门阀,甚至没有列入回族十三姓之内,但禹姓祖先却是大有来历。

据姓氏考证,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禹氏,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的恒口地区。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安康禹氏后嗣为其始祖所立墓碑记载:“始祖禹开云,系西安府渭南人也。清顺治年间,跋山涉水,来到兴郡安邑(陕西安康),住在梅子铺东、越河西岸(越岭关)。”

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族。据历史文献《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族人从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戴窑北侧两公里一带),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

到了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禹姓六岁男孩因急中生智躲在量米的笆斗里,才逃过劫难。因此禹氏小孩被唤作禹斗宝,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因此,禹斗宝被后人奉为中兴始祖。

禹成荣的祖辈则属于禹斗宝这一支传人。

禹成荣父亲禹保国,经名“法里斯”——骑手,骑士的意思,曾任江南督标试用千总(相当于师团级军官)。

清光绪五年(1879年),禹成荣随从父亲禹保国迁入和州(现今和县)。那个时候的禹成荣大概只有两岁左右。

1884年中法战争时,禹保国随淮军开赴广西打仗,不久战败身亡。

这淮军原本是晚清大臣曾国藩指使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曾经是同治年间消灭太平军的一支极重要的国防主力军队。随着淮军在广西战败,淮军张树声、潘鼎新等重要将领相继被革去督、抚职。

主帅被革职查办,主帅曾经信任任命的下级军官没有了依靠,能够逃过一劫,不被连坐追究责任就是天大的幸事了,自然各奔前程,所谓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禹保国初到和州时,太平天国虽然已经被灭亡了十几年,但是和州所处的巢湖流域既是太平军的京畿之地,又是清廷必夺的战略要地,双方在合肥、庐江、巢县、和州、东关、三河、及舒城等地展开了长达10年的、极为惨烈的拉锯战。除了双方死人无数外,无数的民房也在战争中化为灰烬,到处断垣残壁。

禹保国好不容易租了一处房子,将老婆孩子临时安置下来,原想以后建造一所住宅,可是军务繁忙,一时无暇顾及,只得一拖再拖,本以为有的是时间,谁知不久被派往广西,战死沙场。

禹保国虽然是为国家捐躯,但是曾经相识相熟的领导都已经作鸟兽散,烈士的家属自然也是无人顾及了。

禹成荣母亲王氏原籍全椒管坝人,丈夫战死外乡后,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过去虽有些积蓄,如此做吃山空,想到总有吃完的时候,于是寡母便将五六岁的儿子禹成荣从和州带回到了全椒管坝娘家。

王氏娘家有一个哥哥在管坝销售牛肉极为有名,虽比不上马氏家族富贵,家境到也殷实,在当地也算是知名乡坤。

王氏先是投奔卖牛肉的哥哥家,开始哥嫂都还热情周到,时间久了,哥哥还是哥哥,只是嫂子眉眼口语间渐渐露出些不耐烦来。

有一次,王氏见儿子裤裆破了,屁股露出一块肉来,便扯些布,打算为儿子做一条新裤子。

嫂子见了说:“你那伢子也太淘气,也该管管了,天天坐在人家麦场上舞枪弄棒,把打麦的碾子当马骑,石碾子都被你儿子磨损了一大圈,裤子怎能不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娘儿俩花销比我都多,你以为你大哥卖这牛肉容易么!”

王氏听了便不快起来,心想,这布钱是自己的私房钱,也不是花哥哥的,嫂子这不是明明说自己吃闲饭吗?王氏的丈夫虽然为官不大,毕竟也是军官太太,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怎肯忍气吞声寄人篱下。

过了不久,王氏便对哥哥提出,要求搬离哥哥家单住。

哥哥说:“住在哥哥家不好吗,哥哥又不是供不起你们孤儿寡母的,单住有诸多不便,还是住哥哥家吧。”

王氏自然不便将嫂子这些冷言冷语言词告诉哥哥,以免引起哥嫂不合,只是一个劲的要求搬走,哥哥见妹妹态度坚决,想到侄子也渐长大,小乡村又请不到好的先生,也就不再勉强,便提出让妹妹到县城卖牛肉。

哥哥说:“眼见侄子到了读书年纪,哥早就想请一位老夫子教授侄儿,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既然妹妹不愿意住在哥哥家,哥哥到为妹妹想了一个去处。“

王氏说:“哥哥想到什么去处?”

哥哥说:“我这牛肉已经在本地卖出了名,周边人家吃牛肉都喜欢到家切,你就住到县城替哥哥卖牛肉,既让侄子能到县城读书,又能为侄子将来谋一份饭碗,你看如何?”

王氏说:“住到县城让伢子读书自然是极好的,可小妹一个妇道人家从小从未做过生意,也不会做这些事呀。”

哥哥说:“只要妹妹愿意,哥哥自然选派一个得力帮手,帮助妹妹管事打理生意上的事,你看派小马怎样?妹妹不懂的多多请教小马的就行了。

小马三十多岁,是哥哥家大掌柜。

王氏回家时就是哥哥派小马去和州接她的,小马处理她离开和州一应事务一点也不要王氏烦神;临走时小马将儿子抱出屋子时,见到儿子衣服单薄便说:“这伢子衣服穿的太少,伢子出门不多穿厚实些会冻出病来的。”

王氏说:“伢子平时这穿这些,没有关系的。”

小马说:“家里与路上不一样,这两天倒春寒,路上风大,还是多穿些吧。”

王氏说:“这伢子特皮,动的一下不歇,冻不了的,再说衣服都装箱了……”

小马不再说什么,将儿子抱上马车后,伸手将自己身上一件灰色棉夹袍子脱下裹在儿子身上。王氏说:“他叔,这怎么行呢,你是要在车棚外赶车的,伢子坐在车棚里不冷的。”

小马说:“赶车也要费气力的,我一个壮汉还怕受冻不成。”

回全椒的路途上,问寒问暖,吃什么,喝什么,小马总是小心询问,心细如发,唯恐委屈了她。住哥哥家时,里里外外也全是小马里里外外照应。小马为人憨厚诚实、干练、心细,有了小马做帮手何愁做不好生意,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王氏听了哥哥这么说,到了县城既离开嫂子,又能为儿子将来创一份家业,哪有不愿意的道理,可是想到小马是哥哥得力助手,小马走了,以后哥哥依靠谁?想到这里,便说:“哥哥一切为妹妹考虑如此周到,愿意自然是愿意的,只是小马到县城了,哥哥又到哪找到小马这样的诚实人帮助哥哥?”

哥哥说:“这个不要妹妹烦心,哥哥自有主张,小妹答应去就是了。”

于是,王氏便到了县城居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