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观事,如无解,回看历史是最好的释疑。民国,一个或可找到答案的年代。
《民国墟烟》是一部反映“七七事变”后,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七年十年间,发生在边城古镇人文市井的故事。主要以“叙”和“议”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七七事变”后政府和党派及民众对日的势态。
作品详解了以主人公陈家仪为主线,通过对曾文贤、麦一骧、顾先生、朱子韬、陆得祥、林涵、依格等人物的描写,深刻揭示了芸芸众生在国难当头、沦陷及光复的日子里,人生的认知和走向各不相同。
晚清以近,民主与科学的倡导,走向变革这是趋势。又因革命的义举,大清之禅让,民国的建立,虽然已经共和了,但国人的焦虑依旧乱象丛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又联合起来互打,甚是热闹。说白了,民国的政府,就是一个军政府,看似统一了,一较真,还是不一心。谁都不想放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的好坏不说,自在。不过有一点,民主的氛围倒是浓烈,言说自由,民主践行,市井街巷气象一新。历史的文明在一点点进步。直到抗战的爆发,政府的一个宣言落地,这才有了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联袂。
其一,在全民抗战的选择上,无论是向南或向北,在国家危亡之际,托起民族的重托,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国人的智慧,历史的走向证明了这一点。
其二,作品揭示了边城民众对时局的一个朴素认知。只要活着,你就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只有活着,你才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生命尊严的一天。
其三,作者独辟蹊径,以一己之见,从经济的角度,客观公允解读了边城古镇在国土失陷、沦落、光复时期的发生和变化,观一城而解全局。这在大多作家书写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是不曾见到的。也可以说是唯一,读来一新。
生的意义在于活着,把人字写好,再慢慢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