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李自重正在办公室处理事务,电话铃响起,他接完电话迅速起身出门。
一小会儿,李自重轻快地飘进改革办,满面春风的样子,看来心情不错。
阳明仰头撇了一眼:“什么好事?科长,要提职了?”
“你小子,就这点出息?我不在乎提不提的!”李自重不自然地嘟囔一句。
李自重冲着秦峰点点头,兴奋地说:“今天,甄主任接到了省经贸委主任亲自打的电话,对上周咱俩去省里开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一个科长对市里的情况这么了解,可见赵州市工作之扎实。希望甄主任把赵州市国有企业改革先行先试,可以做成全省的样板。”
“小伙子,咱们要忙喽!”李自重要跳了起来。这和几天前从主任屋里碰一鼻子灰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
按照李自重的工作计划,他要开始进行工作调研。其实,从去省里开会的前前后后,他的脑子一直在思考,关于赵州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计划正在逐渐形成。
李自重选择调研的企业是拖拉机厂和水泥厂。按照他的思路,这两个企业在赵州工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而且这两个厂分别是他和秦峰工作过的地方,有感情,他邀请秦峰一起参加,并经过了甄主任的同意。
秋高气爽的上午,李自重和秦峰来到了拖拉机厂。
赵州市拖拉机厂,国有中型二类企业,隶属市机械工业局。鼎盛时期职工逾千人,主要产品是大、中、小型拖拉机系列产品,国外市场远销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和洛阳一拖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质量不差上下,是当年赵州市利税超五百万大户,市里数一数二的明星企业。李自重当时就在厂里,时任副厂长。
今非昔比。由于各种因素和环境制约,拖拉机厂已经基本停产,职工大部分放长假,只有一个车间只是维修配件等,维持市场上产品的维修维护等质保工作。
原来热闹非凡的拖拉机厂大门口已经门前落雀,两扇铁大门开了一扇。两人从半开的一扇大门走进去,等在门口的留守副厂长张富贵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是当年李自重车间的副主任。
从大门口走进去,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厂区,马路两边是一排排高大的箭杆杨树直插云霄。想当初这条马路何等热闹?多少双急匆匆地脚步赶着去上班走过?多少台大小功率崭新的拖拉机不少从这条路上轧过,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一行人边走边说,初秋的上午,阳光透过杨树射下来,在已经残缺的马路上留下斑驳的影子。抬头望去,阳光正燥,白云飘飘,天地一片辽阔。
听着张富贵介绍目前工厂的艰难情况,李自重不由得叹息起来。“可惜啊,让这个贪官把好好的工厂给干黄了,可怜这些好工人啊,都是有技术的工人。”他指的是逼走他的厂长。
拖拉机厂厂区很大,占地在一百五十亩以上。位置较佳,建厂时在市郊,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现在已经到了市中心,两排整齐的红砖蓝瓦车间依然整整齐齐排列着,只是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里面早已没有了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张富贵陪着李自重走遍了工厂的每一个角落。与其说是调研,还不如说是故地重游寻梦。每到一处,两人总要把衰败不堪的现状和过去辉煌的情景做一对比,然后就是唏嘘感叹一番。
快快慢慢地走了一个半小时,基本参观完了。三个人走向厂部,有几个留守人员在楼下等着他们,张富贵一一作了介绍,有两个是李建中认识的老同事,有两个稍年轻点的是后来进厂的。一行人上了二楼会议室,开个交流会。
不用客套,都是自家人,直奔主题,目的只有一个——拖拉机厂的出路。
张富贵满怀深情地说,如果李建中还在拖拉机厂当厂长,厂子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开玩笑地说:“李厂长,要不然你再回来,带领大家重振拖拉机厂的雄风?”
李自重无奈地摇摇头。他知道,大形势所为,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逆转乾坤的。拖拉机厂除了一百多亩土地外,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工厂留守的四个人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角度不同,观点一致。工厂已无起死回生之术了,只希望李自重作为拖拉机厂的老职工、老领导能处置好拖拉机厂剩余资产,妥善安置上千名老少职工,解决大家生存问题。言之切切,意之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