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大约是因为在历史文化研究会经常交流切磋的缘故,或许还有棋逢对手和互相欣赏的缘故吧,周昱明后来和赵普梵成了好朋友。他们加了微信好友,经常交流读书心得和对历史文化问题的看法。
有一天,周昱明在微信上对赵普梵说:“老赵好,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我在重温《三国演义》呢,你呢?”赵普梵说。
“我在读《正蒙》,这是张横渠先生的著作。”
“哦,你怎么会想到读这本书呢?我知道,这是宋代大儒张载的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啊。”
“我是阅读了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后,忽然就对国学经典《正蒙》产生了兴趣,想认真读读张横渠的书,看看他的思想到底怎么样。”
“噢,开卷有益嘛,读了《正蒙》,觉得到底怎么样?”老赵好奇地问。
“怎么说呢,《正蒙》的语言略显晦涩,比较费解,经过认真研读后收获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吧,‘太虚即气’的‘气本论’、‘一物两体’的辩证法、‘物可穷理’的认识论、‘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动必有机、动非自外’的天体论等等,都值得好好学习啊!”周昱明回复道。回复完,他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你最近重温《三国演义》,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我认为陈宫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三国人物,通过研究陈宫的一生,就会发现许多关于三国的秘密。”
“哦,陈宫?为什么呢?”周昱明不解地问。
“你知道的,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因为看不惯曹操的为人而与他决裂的。小说的第四回陈宫才出场。陈宫原是中牟县的县令。当时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被全国通缉,当曹操逃至中牟县时被抓,县令陈宫以为曹操是兴复汉室的忠义之士,不仅没有将他押解到京师去请赏,而且弃官和他一起逃亡,准备举大事讨伐逆贼董卓。在半路上因曹操错杀吕伯奢(曹父的结义弟兄)一家不知悔改,反而抛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使陈宫大为震惊,于是他认为曹操是大不义之人,遂与曹操分道扬镳。”
“对呀,这些大家都知道,陈宫离开曹操后,后来做了吕布的谋士,这有什么奇怪的吗?”周昱明不解地问。
“算了,我打字很慢,我给您打个电话吧,因为说起来话长了,哈哈。”老赵说。
39、
后来老赵就在电话里给周昱明说了下面的一席话:
从陈宫刚出场的这几件事可以看出,陈宫的人生观里信奉的是“忠义”二字,看来他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子弟,他的理想和抱负就是匡扶社稷,复兴汉室,除暴安良,救黎民于水火。那么,陈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陈宫真的是一个儒家传统的忠义之士吗?
既然他瞎了眼,错看了曹操,把一个大不义之人当成了忠义之士,那么弃了曹操后,他要追寻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应该跟随谁呢?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作为一个有识之士,陈宫这个实力派谋士本该投到一个明主麾下,就是说它应该选一个英明的领袖,来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然后大展宏图!但谁知他接下来竟然投到吕布的麾下,你说他是怎么想的?
除非他昏了头,他是万万不该追随吕布的。因为吕布也不是什么“好鸟”,吕布为了名利和色欲,连连杀了两个义父,本是见利忘义之徒和一介勇夫,自然也比曹操好不到哪里!但可叹陈宫竟投到吕布麾下。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宫这个人的人生观有许多矛盾之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陈宫追求和主张仁义治天下,希望以自己的才能匡扶汉室,报效国家,但他又看不出谁是真正的仁义之师,谁有匡扶汉室和经天纬地之才,他不选择曹操,因为曹操的人生信仰是唯我独尊,唯我为王,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不惜牺牲身边的一切。这在陈宫看来是大不义的!但吕布呢?吕布除了见利忘义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弱点,那就是刚愎自用,好色,有勇无谋,而且到关键时候往往优柔寡断。从这些可以看出,吕布绝对不是陈宫的理想人选,但陈宫却选择投到了吕布的麾下,从此开始了他的不归路……
老周开始只是在电话里仔细聆听,听到这儿,他忍不住说了几句:“吕布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吕布没有坏心眼儿,不搞阴谋诡计,就像西楚霸王一样,他勇武、他率真、他是一个直来直去的男子汉。我想,这大约就是陈宫选择吕布的原因吧。”
老赵接着说:“您说的也不错,是的,是这样的。自从陈宫辅佐了吕布以后,也的的确确使吕布大有作为了一番。事实证明,陈宫的确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实力派谋臣!吕布虽然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但吕布的特点是非常英勇,骁勇无比,勇冠三军。正因为如此,陈宫辅佐了吕布以后,给吕布这只猛虎插上了翅膀。从此吕布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历程:在陈宫良谋的作用下,吕布连连得手,先夺衮州,再夺濮阳,从此声威大振,也名列诸侯之列,引起了曹操的恐慌。
曹操挥师急攻濮阳,这时候陈宫的智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也起了非常厉害的作用。好在一向刚愎自用的吕布这时候听从了陈宫的计谋——以濮阳城富户田氏的名义诈降,智赚曹操入城,然后瓮中捉鳖。这一计谋非常厉害,曹操上当进城后,被四处追杀,手臂须发,尽被烧伤,险些丧了性命……”
“对呀!吕布险些活捉了曹操,如果吕布最终杀了一代枭雄曹操,那么三国的历史是不是要重写了?哈哈!”周昱明又忍不住说了几句。
老赵接着说:“是的,你说的不错。但此后,由于吕布不再听信陈宫的计谋,吕布便连连失利,最后被追杀得惶惶如丧家之犬,无奈竟投到徐州刘备处。
在徐州,陈宫这个人的人生观上的矛盾便更加凸现了。吕布一行初到徐州,刘备为了表示自己的假仁假义,以徐州拱手相让,有勇无谋、掂量不来轻重的吕布当时有所心动,想当徐州的领导,但陈宫出面阻止吕布说:‘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看来,这时候陈宫还是信奉他的人生信仰‘忠义’二字的。”
但是当刘备奉旨去征讨袁术,徐州空虚的时候,陈宫却劝吕布:‘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试想,在人家的屋檐下暂居的客人,却忽生异心,趁人家不备,要夺人家的城池,这是什么‘仁义’之举?但这竟出于陈宫这个以仁义自居的人口中,这怎么解释?后来,吕布听从了陈宫的损招,夺了徐州!
“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周昱明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老赵接着说: “最后,当吕布和陈宫被围于下邳这座孤城时,陈宫屡屡进献良谋,让吕布退敌,但吕布只知和妻妾饮酒作乐,不纳陈宫的破敌良策,于是陈宫看到末日即将来临,感叹道:‘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最后的结局果然应了陈宫的预言,一位实力派谋士陈宫就这样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纵观谋士陈宫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陈宫虽然被罗贯中按照忠良仁义之士的形象来塑造,但无形中也流露出了几多破绽,这是作者罗贯中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矛盾之处!陈宫是忠义之士,那他为什么要投到吕布麾下,辅佐这个最无义的匹夫、小人、三姓家奴?此其一。陈宫经常标榜自己追求忠义之举,但为什么犯下了偷袭徐州、夺人城池的无义之举?此其二。”
周昱明说:“说得好!虽然我也反复阅读过《三国演义》,但我还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老赵最后说:“仔细分析和探究,其实是没有答案的!那么,如何解释陈宫的现象呢?这大概就是现在商战中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三国时各军阀之间的混战就像现在的商战一样,每个人、每个集团都在不惜一切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有的关于 ‘仁义’、‘忠义’都只是遮人眼目的幌子而已,这些,明眼人是一眼就能看破的!”
听完老赵的讲述,周昱明大为赞叹地说:“说得好!说得好啊!看来您最近重温三国真的是大有收获啊,为您点赞!改天我们面谈,好好切磋一下。哈哈!”
赵普梵也说:“好的,谢谢鼓励,过奖了,改天见面时,请把你的《大儒张载》也借我看看,怎么样?我听你多次提到这本书,心想有你推荐,一定不错吧。”
“没问题!好的,《大儒张载》,一本厚重的历史小说,我不想再说这本书如何如何的好,你读了就知道了!哈哈!”
……
40、
郑源最近一直在研读东垣老人的著作《脾胃论》,通过研读原著,他对许多经典名方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比如大名鼎鼎的“补中益气汤”等。
关于金元四大家,郑源也有了新的认识。他经常暗想,谁能想到,乱世也能出大家!在金元那个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出了四位了不起的大医学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学说,分别是“寒凉派(刘完素)、补土派(李东垣)、攻下派(张从正)、滋阴派(朱丹溪)”,而且这几大学派还进行着医学理论的争鸣与交锋,谁也不服气谁。就这样,他们争鸣了一百多年,共同推进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当时读到这儿,郑源就很感兴趣,马上联想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心想,这四个人真的很有个性,这个时代也很了不起。
一天,一位银行的同事说自己最近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听说郑源家是中医世家,就在工作之余偶然问郑源,他说自己没有条件熬中药,希望郑源给自己推荐一款中成药。
郑源问了他的情况,这位同事说他的主要症状是肚子胀,不想吃饭,没劲儿,一上楼就气喘,爱出虚汗。郑源一看他的脸色发白,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比较怕冷,舌苔也显示舌淡苔白。就说,你这种症状,比较适合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同事说管用吗?郑源说试试就知道了。
一个星期后,这位同事见了郑源就说,这种药真的很好,他服完一瓶子后,就觉得好多了,现在有了胃口,感觉身体也有劲儿了,不再出虚汗,也不是那么怕冷了,真的要谢谢他。郑源说要谢就要感谢东垣老人,这是他的处方!
这位同事惊愕地说:”哦,东垣老人是谁?“
郑源笑着说:“东垣老人,中医补土派宗师。他是金朝人,他生活的时代离现在已经有八百年了,这是他在八百年前首创的中药方剂。呵呵。“
“My god!我的老天!八百年前的处方到现在还在用,而且效果还这么好!我算服了中医了,哈哈!”这位同事惊异地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