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25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连载

第三十四章 飘雪的日子与《西游记》

102

进入农历腊月,天气越来越冷了,此时正是天寒地冻的“小寒”节气。

刺骨的西风刮起来了,凛冽的西风一刮,山区就开始不断下雪,雪一下,郑磊支教的桃花沟希望小学就被白雪覆盖了。走出校门,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校门外的山坡上、远处的山岭上、山谷里,都是银装素裹的,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校门外那些高大的树木和远处山坡上那些树木都变成了玉树琼枝了。走出校门,就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漫步在山坡上,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看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

这天上午,郑磊听到小丽班级的窗口传来这样的歌声:

“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那时候他刚好没课,正在校园里散步,看校园里一树树琼枝似乎梨花盛开,教室的屋顶上都落满了厚厚的白雪,大片大片的雪花正在空中飘飞着,像柳絮当空舞,又像撕棉扯絮,纷纷扬扬,落了他一头一身,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他很喜欢体验这种走在大雪中的感觉,感觉就像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了。

在这样的飘雪的日子,校园里有几株腊梅花开了,虽然白雪已经覆盖了娇黄的花瓣,但那淡淡的清香仍然在冷冽的空气中弥散着,令人沉醉。

这时候小丽班级的窗口又传来这样的歌声: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走在大雪中,嗅着腊梅花的淡淡幽香,听着这首甜美的童声合唱歌曲,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啊,难道他真的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了吗?

桃花沟小学条件比较艰苦,还没有安装空调,冬季取暖还是比较原始的火炉,一种是蜂窝煤炉子,还有一种就是木炭炉子。不过正是这种比较原始的取暖方式,也才比较接近于自然,这让郑磊总是莫名其妙地联想到农耕文明时代。

在这下雪的冬日黄昏,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四处一片白茫茫的,一放学,100多个小学生背着书包出了校门,他们在雪地上跑啊跳啊,互相追逐着,互相扔着雪球,放飞着童心。在回家的山路上,他们一边跑着一边打着雪仗,嘻嘻地笑着,银铃般的笑声在雪野上飘着、回荡着。孩子们一走,整个校园就觉得空荡荡的。留下他和另外一个值班的李老师了。小丽刚才和他打了声招呼,说,他如果不想做饭,可以去她家里吃饭,他说谢谢。心想,哪能天天到人家家里去吃饭啊?只见穿着大红羽绒服的小丽背着一个的鼓鼓的书包,小丽最近在温习自学考试的科目,他知道小丽这学期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自学考试,这书包里面都是小丽每天晚上要读的书。小丽一说完,便手拉着她们班级一个小姑娘,踩着厚厚的积雪,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家了。

晚上吃什么呢?郑磊想,要不再热一回腊八粥吧。原来在他的印象里,喷香可口的腊八粥是那么好吃,但在这里,他已经连续热了三天吃剩的腊八粥了,现在一闻到腊八粥的味道,他就毫无食欲,甚至都不想吃饭了。不吃腊八粥,就只有吃方便面了,要不就得自己做点饭菜。在这所支教的学校,8名教职工,雇了一个炊事员,她是的附近村里的大妈,但她每天只做两顿饭——早饭和午饭。晚上因为学校只有两个人值班,所以只能自己动手,自给自足了。现在郑磊已经学会了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一些是大妈给他教会的,还有一些是小丽给他教会的,当然他也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就这样,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了。今年暑假回家,他在家里下厨给父母亲做了几道家常菜,还受到父母亲的好评呢。爸爸吃了他做的菜后连声称赞说:“不错不错啊,看来磊儿这些年在山区还是学了些本领呢,这就叫做生存能力嘛,不是有一句话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就说今天晚上吧,他熬了点小米粥,还做了一个炒三丝呢。炒三丝就是将土豆丝和胡萝卜丝、青椒丝放在一起炒,当然前提是要将土豆去皮插丝,用清水淘洗两次去掉淀粉,胡萝卜洗净插丝,青椒也洗净切成细丝。将这些菜准备好以后,他感觉只要将油温和火候掌握好,不断翻炒,再加上适时地放一勺醋,就能做出一盘爽脆可口的炒三丝了,色香味都挺不错的。

于是在红红的炉火旁,他和李老师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忽然想起了白乐天的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啊,如果能喝杯酒就好了。李老师一吃完饭就回去睡觉了,在这跳动着红红火舌的炉火前,他一个人烤着火,喝着茶,忽然想起了许多许多……

雪在飘,轻盈地飘,莹洁地飘,如诗如梦地飘,让亲近自然的梦回归农耕时代吧。 在这样的雪天,到哪里去找一头温顺的小毛驴呢,像三国那些峨冠博带的名士,骑驴过小桥,独自去踏雪寻梅,不是也有一份情趣吗?如果能进入《红楼梦》里就好了,在这样的雪天,看红楼儿女在琉璃世界吟诗作赋,赏白雪红梅。当然,在这样的雪夜,他也总是会想起《大儒张载》中张载年轻的时候,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张载和弟弟张戬在冬日的炉火前煮茶对诗的场景,青春时光,兄弟情深,对未来充满建功立业的美好憧憬,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103、

那天在这个季度的历史文化研究会上,赵普梵说:我来说说思维定势吧,思维定势对我们的写作和研究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有些同志总是很难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你看,《西游记》里面,当孙悟空捣毁了妖精精心准备的婚宴,从无底洞里飞出来,刚落到外面,八戒就问:“这回是蒸了?煮了?”悟空大笑道:“哈哈,这回是成亲!哈哈!”这就叫做思维定势,唐僧每一次被妖怪抓去,不是要被蒸了,就是要被煮了,因为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妖怪们都对唐僧肉垂涎三尺呢。但是无底洞这个老鼠精却不想吃唐僧肉,他看上了唐僧,要和唐僧成亲。所以这一次唐僧的遭遇就突破了八戒的思维定势。你看,一突破思维定势,就会演绎出别样的故事,当然,这样故事就好看了。哈哈哈……

轮到周昱明发言的时候,他说,刚才听了老赵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我很赞赏他的观点,这刚好让我想起了最近看过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正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昱明说,首先,我认为这部影片对古典名著进行了深度地挖掘和演绎。虽然它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但由于此前已经有多种版本的同名影视剧,所以要重拍只能独辟蹊径,也只能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演绎了。这就决定了郭富城巩俐版本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只能走上另外一条路。而当我看完以后,觉得这部影片对古典名著的深度挖掘和演绎还不错,题材开掘得有深度,对现实世界的揭露和反映也有表现力,故事改了不少,也有吸引力,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不错。

其次,这部影片的故事基本忠实于原著,有所改动,也是为了人物的立体性和寻求主题的哲理性升华。比如编织白骨精前世的故事,揭示了白骨精作妖“恶”的缘由;白骨精见打不过孙悟空,竟然用攻心计,以重获自由(不受紧箍咒的束缚),引诱孙悟空放弃保护唐僧;会编故事的伪善的国王被撕掉面纱后,竟然比妖怪还要恶毒百倍等等。

第三,表演也可圈可点。郭富城演绎的孙悟空没有六小龄童的灵活与可爱,但更有质感与沧桑,他以火眼金睛在善与恶、人与妖、人间与地狱中分辨与抗争,在信仰与背叛中挣扎,最终还是回归了正义与信仰。冯绍峰版的唐僧除了一贯的软弱,更多的是慈悲,渡人与渡己,为了心中的信仰,不惜牺牲生命。当然也有几分可爱,他和孙悟空有一句对白:“我们其实是一样的,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没有错!只不过是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而已,似乎升华出了哲理与情趣。巩俐版的白骨精冷艳、阴毒,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为什么作妖?作妖的理念是什么?吃唐僧肉为了什么?这个白骨精也是很聪明的,除了妖法外,还有计谋和心机,还会对孙悟空进行攻心。这个白骨精的形象回答了这么多的问题,所以不简单。

最后,表现了现实世界的复杂与丑恶。这一点就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深度问题。《西游记》本来就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名著。改编后的电影深化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费翔演的国王说:“人间早已是地狱!”虚伪的作恶多端的国王和他的臣子犯下的累累罪行,就是一个明证。第二次打白骨精被安排在西域的一个闹市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众目睽睽的街市上,火眼金睛的孙大圣打死了看起来与常人无二的母女二人,其骇人听闻的效果非原著在荒野可以比拟,这样人与妖,真与假,正义与邪恶,等等主题矛盾冲突和视角效果都非常震撼,比原著要略胜一筹。

104、

天气越来越冷,患外感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走上街头总能听到有人不断地咳嗽着,当然也有许多人都戴上了口罩。

这些天来岐黄堂看外感病的人也多起来了。他们一进来就不断地咳嗽着,有的还不断地打喷嚏,有的在互相诉说着自己头疼、发烧,咽喉很疼,还有的说自己浑身都很疼呢。

虽然是在这样的流感季,但岐黄堂给每个人开的药方都是不一样的。要是按照郑源他爷爷的话来说,就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有的人是阴虚,有的人是阳虚,有的是人痰湿,有的是肝郁,还有的人是气虚,还有的人是湿热,不同的人感受外邪,当然会有不同的症状,那么治疗方法怎么能相同呢?这就叫做对证论治,一人一方。

郑源对他爷爷说的这些理论,比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等,当然是熟悉的,也是心领神会的。但在实际诊断和开药方的时候,却往往得不到爷爷的认可。爷爷总是会觉得他的药方还不完美、还不是十分精准。

比如郑源给一位60多岁老太太诊完脉开了药方,爷爷复诊后说,老人是阳虚体质,那么怕冷,但你的药方里面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剂量太大了,要减掉一些,另外应该加上干姜和桂枝。对一位20多岁血气方刚的棒小伙子的药方,爷爷说,你看他是很典型的湿热体质,除了要加重清热解毒药物黄芩、金银花和连翘、蒲公英的剂量外,里面应该加一味大黄和一味车前草,这样清利湿热效果就会更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