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陈天祥大义除害 刘国杰兴师南征
元朝监察官员陈天祥,抓住了刘深的小辫子不放。刘深因为在征讨缅甸的战场上,犯下了重大的罪过,却受到朝廷高官的庇护,犯下大错,却什么事儿也没有,逍遥法外,没有受到惩处,陈天祥的眼睛里揉不进沙子,路见不平,慷慨直言,向皇帝提出检举报告,慷慨激昂,揭露得淋漓尽致,把事件真相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陈天祥是元朝时期的牛人,文韬武略,超越常人,长期征战沙场,功勋卓著。陈天祥生于1230,卒于1316年。元赵州宁晋,今宁晋县人,字吉甫,号缑山。陈天祥因为他的长兄陈祐在河南做官,他跟随哥哥自宁晋举家迁居洛阳。陈天祥年少的时候就从军当兵,善于骑射,武艺高强。
中统三年,李璮发动叛乱占据了济南,与宋国相互勾结,作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任命陈天祥为千户官,驻扎在三汊口,以阻止宋国士兵的进攻。事态平息后返回,居住在偃师的南山,他家很富裕,有百余亩良田,他一边躬耕田地,一边发奋读书,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交游。
陈天祥居住地靠近缑氏山,因此号称缑山先生。起初,陈天祥并没有多少学问,陈祐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但是兄弟俩离别数年后,一次陈天祥献了几首诗给陈祐,诗歌的艺术水平很高,陈祐怀疑是出自他人之手,在陈祐与陈天祥交谈的时候,陈天祥引经据典,谈吐之间,知识广博,让陈祐大为吃惊。
至元十一年,陈天祥开始走上仕途当官,从仕郎、郢复州等地当招讨司经历,率领元朝军队渡江作战,因此他精通军事谋略,获得了行省参正贾居的器重。十三年,当地因为收缴兵器发动了叛乱,事态非常严重,怎么才能平息事态呢?这时行省想到了足智多谋的陈天祥,任命陈天祥全权处理,平息事端。
陈天祥临危受命,毫不推辞,只率领十名军士,进入他叛乱地点,到离城近百里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了两天时间才进入城中,那里的父老乡亲听说陈天祥到来,十分高兴,大家不约而同地前来拜见他,向说明刚发生的动乱,陈天祥安慰他们说:“列位父老乡亲:你们尽管放心!我一定妥善处理好此事。你们知道捍卫家乡故土,当然不可无兵,由于当事的人处理不当,因此引起了动乱。今天我以朝廷的名义,准许你们自己置办兵器以自卫,你们看如何?”民众齐声欢呼,一致赞同。
陈天将处理情况上报行省,行省也同意他的处置办法。陈天祥从政以后,实行各项政策措施,都符合民众的愿望,深得民众的拥护,许多流浪迁移的民众,纷纷返回故土,安居乐业,以至邻郡的民众也纷纷前来定居,在他领导的土地上,砍伐木材,割下茅草,结屋而居。
陈天祥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他把十家编甲,十甲设立一位甲长,实施解除警戒的便民措施,深得民众拥护。在他的管理下,人心稳安,军威振作,他率领土兵搜剿发动叛乱的李必聪山寨,不杀一人就成功平息。其他的山寨听说后,都各自散去,境内自此平息下来,社会安宁。
按照元朝惯例,当时的州县官吏都没有俸禄工资收入,陈天祥采取措施经费,按月向官吏发放经费,以制止他们的贪污行为,民众因此不再受到骚扰,民众拍手称快。
邻近的州县分宁发生变乱,派遣许多间谍策反,被当地官吏捕捉,报告给陈天祥,陈天祥大度为怀,对间谍说:“你们那里的官吏由于贪暴而导致变故和叛乱。今天我的一军三县,官吏不从侵扰和鱼肉百姓,民众安居乐业,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党羽,社会十分安定,你们派遣间谍策反,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反而被我们所感化。”
陈天祥对间谍一概不予追究,立即释放。邻近州县的叛乱失败后,逃入到兴国境内的有数千人,陈天祥命验正户口发放粮食,告戒当地的土人不能侵犯和欺凌他们。事件安定后,都全部保予以无罪释放,民众无不佩服他的威信。
中统三年,朝廷征陈天祥为千户。不久就退居偃师南山,一边耕田,一边读书,通读了不少中国的经典著作和史书。至元十一年,离开家里,到朝廷里当上了公务员,跟随大军参与渡江作战,立正军功,升任为郢复州等处的军区司令。
十三年,兴国发生军队骚乱,被陈天祥平定后,他出任那里的军区司令。他到那里任职后,大力进行改革,解除许多禁令,招抚流亡的民众,平定当地的山寨叛乱。又制止政府想全部杀害鄂州城的南方人。
二十一年朝廷任命他为监察部长。次年,他向中央提出报告,大力揭露副总理卢世荣阴险狡诈,作恶多端,罪恶累累,致使卢世荣被查处后被处死。陈天祥升任人事部长。二十三年,任监察部长,因为冒犯了桑哥,被判刑进入监狱,后来被中央政府复查后予以无罪释放。
元贞元年,任山东西特派员。大德年间,改任河北河南特派员,任江南行经委主任,大胆指责朝廷对西南进行征战的错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后来他担任了国家副总理。
作为监察官陈天祥,自然学识渊博,文笔流畅,提出的报告也洋洋洒洒,痛快淋漓,是难得的文学和公文佳作,绝无仅有,很具有阅读和欣赏价值。历代传诵不衰,许多读者先睹为快,非常欣赏:
我听说八百娘子军,一直居住在边远偏僻的蛮荒之地,那里是一个一直让人看上眼的不毛之地,如果把那里征服下来,也无足轻重,对我们也没有多大益处,如果不去管那里,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然而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刘深,却瞒天过海,欺上瞒下,无事生非,带领着千军万马,远行千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在路途中经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跋山涉水,纵横千里,他刚愎自用,在进军的途中自作主张,导致了意外的大肆叛乱,叛乱发生后,他这个大草包,黔驴技穷,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地制止叛乱,使得叛乱的局势愈演愈烈,后来反而作茧自缚,为叛乱的民众所约束和控制,导致局面无法收拾,军粮全部消耗干净,对危险的局势无计可施!
刘深穷途末路,丧心病狂,仓皇逃走,因此导致军队伤亡惨重,死亡比率高达十分之七八,丢失的国土有一千多里,给朝廷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朝廷为了挽回损失,再次征发四省的广大兵员,力争收服丢失的土地,再次扩大了战争规模,增加了朝廷的负担,造成了更多人马的伤亡,完全是得不偿失。
后来我得到得到参战的人员报告说,朝廷军队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崇山峻岭,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谷幽深,森林茂密,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那里许多狭窄的地方,仅能容得下一个人一匹马通过,那里的叛乱民众,如果根据险要地形,对朝廷军队发动袭,我们军队纵使人数众多,也无法实施有效的还击,只得被动挨打。
但是那些土生土长的蛮荒部落的叛乱民众,借助险要地形,把朝廷军队分散包围,团团围困,截断增援道路,以达到拖垮朝廷军队的目的,使得朝廷军队向前不能发起进攻,后退无法补充军队物资,那样就使得敌军不经过战争就能困死朝廷的军队,打败朝廷的军队。
回顾过去的战争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自从征讨各个少数民族以来,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一寸土地的好处,没有得到一个民众的利益,我们却长期征战不息,劳民伤财,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罪大恶极!
有些人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去年提出报告,发动了征讨西方的战争,以及我们现在提到的军事行动,其实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差别,无疑是吃饱了饭,撑得难受,没事找事,都是伤亡惨重,劳民伤财。
为了惩前毖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在此向朝廷乞求,深入调查造成这种人为灾难的真正原因,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边远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民众,发布明确的安民通告,那样我们用不着兴师动众,对那些不值一提的小股叛乱民众进行征讨,就能让他们自然归顺和投靠朝廷,那样就会和平友好,国泰民安,两全其美。
我个人认为,现在事情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了,我们骑虎难下,欲罢不能,实在是难以收拾残局,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事件成败的原因,我们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正确地去实施。
那些地处偏僻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部分叛乱民众,都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他们也希望和平和安宁,必然没有与朝廷长期进行对抗的道理。我们赶快采取措施,局面是完全可以挽救的,如果我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出正确主张和措施,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我们不能优柔寡断,费力不讨好,通过战争的导致相互间的仇恨和抱怨,给那些制造叛乱的民众的机会和借口,不断地发动更多的战争,然后再次命令各路大军,兵分几路进行征讨。
我们应该当机立断,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仁慈地对待那些被征服的民众,有力地打击那些叛乱分子,我们只有对他们恩威兼济,软硬兼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得征服的成功。
如果我们不吸取教训,放弃仁慈的胸怀,滥用武力进行征服,就会重蹈覆辙,再次失败,过去的历史悲剧就会重演,将来的后果和祸患,可能比今天还要严重,我经过深思熟虑,在这里慎重提出这份报告,我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监察官陈天祥,对朝廷表错了情,费力不讨好,他向朝廷提出那份报告,被扣押了下来,皇帝不知道,大臣们也不知道,除了保留下来,成为历史文献之外,在当时并没有发挥任何政治作用,他的心血算是白费了。
只有缅甸国的新继位的国王,许者苏遵照朝廷的命令返回国内,当上了新国王,就征讨缅甸事务搁置在一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有再提起。
陈天祥提出的检举报告,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碰了一鼻子灰,真是多此一举,自讨没趣。他对此也非常后悔,就向朝廷报告说身体患病,需要疗养,辞去了官职,元成宗铁穆耳其实对陈天祥的多嘴多舌的脾性也不很感冒,也没有安慰和挽留他,批准了他请求,陈天祥就那样离开了官场那个是非之地,回家养老去了。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忽然从西南地区向朝廷传来的紧急警报,接连不断,相继到来,地处金沙江大峡谷,云南边陲的乌撤、乌蒙和东川芒部,以及武定、威楚和普安的各个蛮夷部落,全部都号称说,朝廷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军需供应繁重和劳累,民众深受虐待和劳苦,不堪重负,纷纷发难,群起响应,叛乱民众肆无忌惮,攻占和抢掠各州府县,与朝廷官军对抗,焚烧各处军事堡垒和设施,真是星星之火,渐渐成为烧原之势,愈演愈烈,朝廷官军难以控制,西南地区顿时弄得沸沸扬扬,一团糟糕。
元成宗铁穆耳为了应对危局,控制局势,急忙命陕西行省省长伊逊岱尔,带领大军南下,对叛乱部落朝廷征讨和镇压,并命令与刘国杰率领的朝廷大军会师,相互声援,共同征讨。
刘国杰生于1233年,死于1304年,字国宝,他本姓乌古伦,后来改姓刘,益都,今青州人,女真族,元朝初年,由军士兵升任益都新军军官,先跟随张宏范进攻南宋,转战数千里,屡建战功。
1273年,至元十年,在攻陷襄阳、樊城战斗中,他轻伤不下火线,包裹着伤口继续血战,破关斩将,被元世祖忽必烈召见,获得奖赏,升为武德将军,宪兵司令。后又跟随伯颜继续南征,在郢州、沙洋、丁家洲等战斗中,屡建奇勋。
1275年,至元十二年7月,元兵与南宋在焦山大战,他与董文炳、刘琛夹击宋将张世杰,大获全胜。他因战功升任怀远大将军,授予霸都,即勇士的称号,人称“刘二霸都”。元元朝灭亡南宋后,升为镇国上将军,汉军都元帅。镇守北方,平定了叛王脱脱术的反叛,升任辅国上将军。
1282年,至元十九年,任征东省司令,驻广陵,今江苏扬州。抵御日本海盗,镇压了福建抗元义军黄华军队。
自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至1301年,大德五年,他任湖广省左丞、右丞、湖广省长,湖广、安南行省长和湖广等省省长等职,先后镇压了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汉、僚各族的反元起义军数十起。
1300年,大德四年,彝族女领袖蛇节在四川起义,云南、贵州各地少数民族纷起响应,攻克贵州。第二年,他率军进剿,于1303年,大德七年春天,俘杀了蛇节夫人,镇压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起义军。
1304年,大德八年,病死。朝廷授予他“推忠效力定远功臣”,国家名誉主席等称号。葬于今青州市苏埠屯乡东徐村前。
朝廷命令刘国杰率领大军到云南平定叛乱的时候,其实刘国杰那时也没有闲着,他也正在统领大军疲于奔命,刚刚征讨了南方叛乱部落宋隆济等处,由于路途遥远,一时实在来不及与蒙古贵族伊逊岱尔率领的朝廷大军会师。元成宗命铁穆耳军令如山倒,命令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参与平定新的叛乱。
伊逊岱尔督促朝廷大军,快速前进,兵分几路对西南少数民族叛乱部落朝廷大肆屠杀,那些蛮夷部落民众,根不懂得军事谋略,缺乏正规的的军事训练,根本没有战斗力,与能征善战,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相比,完全是乌合之众,只能被动挨打,完全不堪一击。
那些蛮夷部落民众,大都是当时头脑发热,不计后果,一时间愤激起来,发动叛乱,既无军纪,也无组织,各自为阵,听说官军突然到来,就群龙无首,没有统一指挥,没有战略方针,没有军事目的,仓促之间匆忙对敌作战,交战之后很快就被官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四处奔逃。那样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朝廷军队全部平定,肃清叛乱分子,向朝廷传递捷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