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益文的头像

蒋益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1/26
分享
《元朝帝国风云》连载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丞相武将专权 废除文官科举

第112章   丞相武将专权   废除文官科举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颜,率领千军万马,血战沙场,平定唐其势发动的叛乱后,独自一人执掌了朝政大权,他小人得志,给他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他一点洪水就泛滥,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他执掌权力后实在无法淡定,充分暴露出小人得志猖狂的通病。他头脑一发热,就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出来,把整个朝廷搅得动荡不安。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颜,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他们都是武将出生,他们的官帽子是在刀光剑影中拼杀出来的,文人的官帽子却是在笔尖上获得的,因此他们对文官科举考试很不感冒,想把持文官选择的大权,他们丧心病狂,向朝廷提出废除文官科举的建议,朝廷失去了人才选择的公正与公平,堵住了天下文官的出路。为元朝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引发了以后更大的动乱。

当时的江浙平章彻里帖木儿,被召入大都京城,成为朝廷里的中书平章政事,他曾经头脑发热,提出停废科举考试制度,把学校的庄田改变成为军队卫士的衣服粮食来源。彻里帖木儿他并非完全是武夫,却不知是哪根神经短路,提出这个荒唐的建议,以后的许多脑袋不开窍,顽固不化的将官,也无缘无故地痛恨学校,提出建议停办全国各地的学校。

元朝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当皇帝执政时期,在皇庆改元,也就是1312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将王约特别地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复兴文官科举建议,发布专门的指令在全国推行。皇庆二年,也就是1313年,农历十月,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要求中书省商议举行文官科举考试。皇庆二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也就是1313年12月6日,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恢复文官科举。

延祐元年,也就是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全国举行乡试,一共录取三百人。延祐二年,也就是1315年,农历二月三百名乡试合格者在京城大都举行会试取中选者一百人,农历三月七日,一百名会试中选者在京城大都皇宫举行殿试,最终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此次文官科举仿唐宋旧制,尊崇朱熹之学,历史上称为“延祐复科”。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当时彻里帖木儿是江浙的平章政事官,当年朝廷在举行科举考试的时候,向全国各地派遣考试官员,盛况空前,铺张浪费,耗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彻里帖木儿对此心里总是愤愤不平,他进入朝廷当上中央政府的中书省官员后,就想改弦更张,废除文官科举考试制度。

文官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也就是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

文官科举不仅是一种中国文化,从整个人类社会管理变迁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他不变的操作步骤是:“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他为社会智商能力的挑选提供了可见、可比、可控、可重复、可验证的过程及依据,提高了社会成员能力智慧培养、挑选、使用的“专业性、系统性、精确度及效率”。

科举制度对社会成员“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的程序性步骤,得到全世界各种文化的认可接受,成为现代公务员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职称评定制度、体育竞赛、科研程序中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核心程序,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广,支撑着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社会智商能力挑选”核心制度,也成为了全世界都复制拷贝执行的世界性文化。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139人,国子学录取284人,总计1423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颜,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都是武将出生,对文官科举考试很不感冒,想把持文官选择的大权,他们丧心病狂,向朝廷提出废除文官科举的建议,朝廷失去了人才选择的公正与公平,堵住了天下文官的出路。元朝御史吕思诚等人,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他们的荒唐行为,联名写出报告,竭力反对他们的荒唐主张。报告上报到中书省,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接到报告后,扣压了他们的报告,反而罢免了吕思诚,把他降职为广西佥事。其余都义愤填膺,对此愤愤不平,怒火中烧,他们全部提出请求,辞去朝廷官职,解甲归田,甩掉头上的官帽子,回乡种田。

参政官许有壬也对废除文官科举的事异常惋惜,他在中书省得知消息说,停止文官科举考试的命令,已经起草完成,只是没有加盖皇帝的印信玉玺,心里火急火燎,坐卧不安,他就立即采取行动,来到秦王的官邸中,拜见丞相伯颜,他询问伯颜说:“现在朝廷里是太师你执掌政权,选拔人才,如果停止文官科举,就失去了选择人才的公平与公正,难道还不去竭力挽回吗?”

伯颜听了许有壬的话,气不打一处开,满脸通红,愤怒地回答说:“科举有什么用处?朝廷里的高官们,前几天就在为这事提出报告,检举彻里帖木儿,难道你也参与其中,从中作梗吗?”伯颜执掌大权,独断专行,不可一世,说话语气真是盛气凌人。

许有壬被伯颜这么一骂,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亏得他在朝廷里参政多年,才思敏捷,他只是略加思索,就立即圆滑地回答说:“太师你提拔彻里帖木儿,让他进入中书省担任中书的要职。朝廷里的那些监察官有三十多人,他们连太师你都不畏惧,却会听从我小小许有壬的指示,难道我许有壬的权力,比太师你还大吗?”

伯颜听了许有壬的话,心里非常受用,他掀了掀他那部浓密的胡须,不禁得意地微笑起来,好像稍微平息了一下口中的怒气。许有壬知道伯颜不是什么好鸟,他是元朝的一位奸相,独断专行,作恶多端。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罢免了文官科举,天下的人才,一定异常失望!”伯颜回答说:“天下的举子大多贪污腐败,朝廷每年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反而便宜了那一帮贪官污吏!我的意思就是很不赞成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许有壬说:“从前没有举行文官科举考试,朝廷台中的贪赃枉法的事,也数不胜数,也并非全部是那些举子所为。”伯颜回答说:“现在的举子很多,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可以任用的人材,只有参政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许有壬道:“太师你的话也不完全对吧,现在的张梦臣、马伯庸等人,都可以委以大任,就是善于写好文章的欧阳元,也不是其他人比得上的。”

伯颜回答许有壬说:“科举虽然罢免了,那些读书的士子,想求得丰衣美食,也能用心钻研学问,教教书什么的,何必非要举行文官科举考试不可?”许有壬回答伯颜说:“许多有志向的人士并不是为了求得温饱,不过有了文官科举,便有可进身的阶梯,有了人生的出路。过去朝廷里议论朝政,为了促进国家的强大,选择优秀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伯颜沈吟沉默一会儿,又对许有壬说:“举行文官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实在是与人才的选拔有妨碍。”伯颜的真正本意就是在此,刚才闪烁其词,就是是为了隐瞒观点,到了此时他无从隐瞒,才不得不和盘托出。许有壬还是坚持说:“今天朝廷里提拔的通事知印等人,全国共有三千三百余名,今年自从四月至九月,那些从平民百姓白身补充为官员,接受朝廷命令成为官员宣的人,共有七十三人,如果按照文官科举考试的惯例制度,每年只能选拔三十多人。由此看来,官员举荐的选法与文官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妨碍;况且文官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祖宗的现成制度,并不完全是有弊无利,不应该骤然罢免停止。还请太师你明察,三思而后行!”伯颜态度坚决,回答许有壬说:“现在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已经作出了决定,不便撤消,我想参政你也应该原谅我的苦衷。”许有壬看见伯颜态度坚决,已经无法挽回。许有壬到了这时,也无话可说,只得起身告辞,离开了那里。

伯颜送出许有壬,在心里暗暗地想到,这个人真是可恨,他真是不年头势,硬是要出头意图反对我的主张,我一定要当着大众,侮辱他一次,好好地惩戒他,免得他人再来对我说三道四,反对我的主张。伯颜当时沉思默想一会,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

在第二天入朝,举行例行朝会的时候,伯颜请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将停办文官科举的命令,加盖了皇帝印信御宝,就把命令携带出来,宣召文武百官,提名道姓,指定许有壬,要他站在队列最前面,向文武百官宣读命令。许有壬尚不知是什么指令,竟然从伯颜的手中,接过皇帝的指令。等到他亲眼看见上面的内容,才知道是一道停办文官科举的指令,那时他真是左右为难,读也不行,不读又不行,情急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勉勉强强宣读了一遍,方将这道指令对付过去。

治书御史官普化,等到他宣读完指令,就意味深长地望着他笑了一笑,顿时弄得许有壬无地自容,羞惭难当。不一儿退了朝会,普化走过来,对许有壬道:“御史你做得真绝,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你完全可以说得上是过河拆桥了。”许有壬这时也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只得一言不发,他返回寓所后,就称自己生病,没有再出门去四处走动,免得招惹是非。原来许有壬与普化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一段时间他与普化说到这件事,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竭尽全力,挽回这种举动。

普化认为现在是伯颜独揽政权,对这件事无可争辩,不如见机行事,沉默不言,进行无声的反对。许有壬当时认为,普化这样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真是不错,但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计,他的做法就太自私自利了。许有壬由于一时气恼,就竭力反对普化的做法,并非面对普化发誓说,他一定要据理力争,挽回朝廷罢免文官科举的行动,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许有壬却出尔反尔,当众宣读罢免文官科举考试的指令,是这样的收场,让许有壬的面子怎么过得下去?因此认为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只好假意称自己有病,好好在家呆着,自作自受了。

伯颜废除了文官科举考试,又下令把全国各地所在的儒学贡士,学校的庄田租税,全部改为供给宿卫军队的衣服和粮食。军队卫士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进款,自然万分感激伯颜。只有那些读书的士子们,却愤愤不平,纷纷发起抗议,但是那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凡事都是皇帝和丞相主持,他们说了算,人们无可争辩,纵使那些读书的士子怨气冲天,也只能饮恨吞声,无可奈何。这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