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益文的头像

蒋益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1/01
分享
《元朝帝国风云》连载

第八十一章 南军夺回居庸关 北军攻占古北口

第81章 南军夺回居庸关 北军攻占古北口

1328年,元朝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上都行宫病死后,元朝帝王宝座出现了空缺,朝廷内外争权夺利,各派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大打出手,拥立各自的新皇帝,发兵攻打对方,全国上下三派林立,硝烟弥漫,征战沙场,顿时陷入分崩离析的混乱之中。元朝重臣枢密院使燕帖木儿有他自己的打算,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并把阿速吉八赶到上都,在大都,即今北京,拥立元武宗之子图睦帖木儿即位,成为元文宗。

1328年7月,受恩于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侍候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之子阿速吉八的丞相倒剌沙得知大都有变,迫不及待,立刻将刚满9岁的阿速吉八拥立为皇帝,改元天顺。天顺帝阿速吉八是元朝第10位皇帝,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之子。8月,文宗图帖睦尔派燕帖木儿进攻上都天顺朝廷,倒剌沙战败身亡,阿速吉八下落不明,不知所终。阿速吉八只做了1个月的倒霉皇上。历史上称他为天顺帝阿速吉八,尊号汗号为阿里加巴。

上都行宫拥立了天顺帝阿速吉八以后,为了扫清南方大都的异己力量,上都的北方骑兵部队在丞相倒剌沙率领下,采用调虎离山的计谋,乘辽东军队攻占南方边境之机,攻入居庸关,直接进逼大都,在大都郊外与南方大都骑兵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战。南方将军孛伦赤、岳来吉等人,夜间劫营制造混乱,让北方军队在夜幕中自相残杀,大获成功,他们天亮后返回军营报功,当时南方军队主帅燕帖木儿时已经起床,他昨天晚上就预料计谋会取得很大的成功,睡得很香,听说二位将军求见,他立即召见了他们,叫身边的文书把二人取得的功绩,记录在功劳簿上,命令他的弟弟撒敦带着一部骑兵,小心在意,出军营巡视。

当时正在值北方的秋季,天色阴沉,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大白天里也天色阴暗,纵使站在对面也看不见人影,撒敦率领着骑兵就像一群游鱼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慢慢向敌方的军营靠近,到了那里才发现敌方的军营已经是人去营空,到处是空荡荡的一片,只留下了一些虚设的堡垒。撒敦带领着骑兵走进军营里去,看见那里只有少数几名士兵,正在营寨中收拾行装,他们看见撒敦等人,显得异常惊慌,争先恐后,一哄而散,逃跑而去。撒敦带领兵丁追了上去,捉住了两名北方士兵,把他们带回了军营,撒敦为了弄清军情,亲自审讯他们,那两名北方士兵吓得浑身发抖,哆哆嗦嗦地回答说,北方军队已经向北逃窜,躲藏在山谷之中,隐蔽了起来。撒敦叫身边的骑兵把两名北方士兵带回南方大营,他自己急忙向燕帖木儿报告军情。

燕帖木儿一身戎装,端坐在军营的大帐里,下面坐着跟随他出征的将军们,他们正在举行军事会议,研究应对北方军队的策略,刚刚巡视回来的撒敦,向各位将领报告当前北方军队的情形,燕帖木儿一边听报告,一边在低着头若有所思。他知道北方主帅王禅的身世和来历,知道王禅足智多谋,诡计多端。

北方军队主帅王禅出生于蒙古黄金家族,也是皇室贵族,他的祖父是甘麻剌,甘麻剌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元裕宗真金的长子、元成宗铁穆尔之长兄、元武宗海山之伯父、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之父。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至元二十七年十月壬申,即1290年11月5日被封为云南王,出镇云南,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改封晋王。

王禅的老爹是松山,松山是甘麻剌次子,至元三十年七月己未,后被封为云南王,以皇帝曾孙的身份出镇云南。王禅是松山之子,泰定元年十一月丁丑,即1324年,由云南王调进京城,进封为梁王,天历元年,即1328年率领北方军队与太平王燕帖木儿在柳林激战。

燕帖木儿低着头思考了好久,然后抬起头对将领们说:“王禅率领大军远道而来,并没有受到大的挫败,没有伤到北方军队的元气,他就这样远遁,逃跑和藏匿,我想他必定是对我们施用奸诈计谋,会乘我军不备,出其不意地前来掩击我们!”究竟燕帖木儿是不是料事如神,在场的将领们谁的心里都没有底,只好等待以后由事实来验证。

燕帖木儿向所有将士下令,叫他们收拾好粮食,披戴好盔甲,静静等待以后的军队,不得轻举妄动,不得私自出营,违令者斩!第二天,燕帖木儿下令南方军队坚壁严装,如果遇到北方敌军冲杀过来,只准严守军营,不得妄自出战,违令者斩!到了夜间,更加严密防备,在军营的四面八方,派出侦察骑兵,四处侦察,探听敌方消息。

在南北双方接点的阵地上,上半夜草原的旷野上都是一片安静,好像没有一点异样,到了拂晓鸡鸣报晓的时候,从远远的北方军营里突然传来接连不断的吹角声,燕帖木儿作为南军主帅一直提高警惕,不敢怠慢,一直枕戈待旦,探听北军的动静。他听着敌方的鼓角声传来,大吃一惊,对身边的将领说:“果然不出我所料,敌人已经向我军发起攻击,敌兵到了!”连忙打开军营大帐,只看见侦察骑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向燕帖木儿禀报说,北军已经排列成列,冲出大山峡谷,快速冲杀过来,距离此地只有数里地了。燕帖木儿挥手让士兵离去,继续侦察,他镇定自若,转身对身边的将领说,各自严格遵守当前的命令,不得有误,违令者斩!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北军高声呐喊着,骑着战马,高举着战刀和长枪,像潮水一般涌来,他们向南方军营冲杀了几次,但是南方士兵手持盾牌,严格防守,稳如泰山,北方军队奋勇冲击,但是也没有冲入阵来,北军无奈,只得向后撤退而去,在后方安营扎寨,停止了下来。

燕帖木儿看见敌军离去,转过身来对站在身边观阵的撒敦和八都儿两位将领耳语了一阵,叫他们各自率领一队骑兵,按照预先商定的密计,等到天晚的时候分头出击,两人接过命令,转身离去,依计行事。那天晚上到处是一片雾霾,天色更加昏暗,伸手不见五指,北军上过南军的大当,也严加防备,不敢稍有松懈,士兵们刀剑出鞘,身披盔甲,严防死守,夜不能寐。

夜里一更以后,北方军队只听见军营后面传来铜角之声,鼓角响亮,让人心惊胆寒,不由得慌张起来,纷纷站起身,操起武器,准备出战。梁王王禅是皇室王公,虽然没有身经百战,却也有许多临战经验,他静静地坐在大帐里借着灯光阅读兵书,他上次主动出击吃了在亏,吸取了教训,他听到外面士兵忙乱,走出大帐命令说,各营只能静守,不得出战,违令者斩!他下达过命令,又返回大帐依旧阅读兵书。

突然在北方军军营的前面又响了鼓角之声,鼓角之声在宁静的夜空显得更加刺耳,全军上下都不禁显得异常惊慌。当时正是北方的深秋,军营外面草木凋零,夜空中寒风刺骨,两军接战的阵地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南军鼓角一阵又高过了阵地响起,此起彼伏,前后相应,震荡山谷,响彻云霄,使得北方军队更加心惊胆战,不寒而栗,惶恐不安。

梁王王禅作为皇室贵族,深受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的宠爱,从遥远的云南边疆调回到京城,被加封梁王,他对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感恩戴德,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死后,立即拥立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九岁的儿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占据了皇位。他为平定南方大都的异己势力亲自统领大军南下作战,清除朝廷叛军。

梁王王禅熟读兵书,作战带兵打仗,异常小心,南北两军对垒,北方军营的后面和前面,都不断地传来南方军队的号角声,全军上下惊恐不安,但是梁王王禅处变不惊,异常镇静,他安静地坐在大账中,若无其事地阅读着兵书,命令士兵严防死守各自的营地,但是那些胆小怕事,贪生怕死的的士兵,却无法镇静,在鼓角声的惊扰下,心慌意乱,骚动不安。

到了半夜三鼓以后,南军鼓角越吹越响亮,战鼓咚咚,军营外战马嘶鸣,铁蹄奔踏,仿佛有千军万马,潮水一般地从四面杀来,北方军营更是人心慌乱,将士们更加惊异和忙乱起来,王禅只得放下手中的兵书,任凭主帅王禅如何吆喝命令,也都镇压不住阵式,他无可奈何也摇着头,不禁叹息说:“哎呀!哎呀!这真是天意,看来是我的幼主无福做皇帝,偏遇到这诡计多端的燕帖木儿,这样玩下去,这场战争还会有什么好结局,不如就此退兵吧!”虽然梁王王禅出身皇室贵族,身份高贵,曾经镇定云南,但是没有身经百战,缺乏战争经验,他更是一位无将的帅才,根本不能临阵对敌,出奇制胜,他反而为自己开脱说是幼主无福,真是会找借口。梁王王禅只得立马下令,带领北方军队向北逃窜而去。

北方骑兵撤退后,至死也弄不明白那鼓角是怎么传来的,其实那是撒敦与八都儿,按照燕帖木儿预先设计的密谋,故意鼓角齐鸣,虚张声势,惊吓敌军。撒敦从南方军营后面出去,悄悄地绕到北军的后面,吹响号角惊扰敌人。八都儿从南方营前出去,直逼北方军营的前面,吹响鼓角远远遥相呼应,骚扰北方军队。两支骑兵战马嘶鸣,刀枪齐响,拼命厮杀,都是以鼓角作为信号,故意使得战马奔驰,士兵高喊,制造声势,使得北军中计,迫使他们边夜逃跑而去。

撒敦等人运用计谋,成功地惊吓跑了北方骑兵,他们返回南方军营,向燕帖木儿报告了军情。燕帖木儿得知消息,立即命令南方军队倾巢出动,穷追正在仓皇逃窜的敌军,一直追到昌平州,才看见北军就在前面。南方骑兵看见敌军就在眼前,就像猛虎遇到羔羊,异常兴奋,随着一阵高亢激越的鼓号响起,南方骑兵奋勇争先,驱赶着战马就像潮水一样冲杀过去,北军骑兵正在惊异逃窜,看到追兵到来更是心惊胆战,哪里还有胆量接战,回身阻拦追兵?北方士兵们你争我抢,纷纷溃败,战马冲撞,士兵跌倒,旌旗混乱,伤亡惨重。南方的燕帖木儿军队,越战越勇,乘势追击,拼命掩杀,草原之上尘土飞扬,刀枪闪动,杀声震天。战场之上,数千名北方士兵在死在刀枪之下,被割下了头,鲜血淋淋地堆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那些来不及奔逃的北军骑兵,为了活命,纷纷跳下战马,跪在地上向南方军队举手投降,哭爹叫娘,在地上爬着叫着,请求饶命。燕帖木儿指挥将士,接受了的,投降的北方士兵,投降的士兵从四面八方纷纷押送过来,站了茫茫的一大片,有一万多人,一个又一个北方士兵满面尘土,一脸惊慌,样子异常可怜。

燕帖木儿站在高台之上,满意观看获得的战果,正想命令骑兵继续追杀敌军,只看见远方奔跑过来一匹快马,一边奔跑,一边高叫着叫燕帖木儿接旨。燕帖木儿不敢怠慢,跪在地上,听朝廷使者宣读皇帝指令,指令中说,丞相亲冒矢石,恐有不测,万一受伤,我依靠何人?自今以后,但教凭高督战,视察将士,论功行赏,不用亲历枪林弹雨,不得再自冒险,确保安全,以免朕我担忧!

燕帖木儿听过宣读,站起身来接过皇帝的指令,口里不停地高喊,谢主龙恩!然后对朝廷使者说:“我是一员武将,领兵打仗是我的职责所在,绝非好死恶生之徒,每次遭遇大敌,不得不身先士卒,为诸将作出表率。现在敌军已经败退,我自当遵照指令,小心在意,请特使回宫后转告皇上,请皇上不必为我担忧,好好将息龙体!”使者答应了燕帖木儿的话,跳上马背,带领着随从,离别而去。

目送着朝廷使者远去,燕帖木儿操起武器,跳上战马,指挥将士,再次向敌军发起攻击,铺天盖地的南军士兵高声呐喊,奋勇争先,冲向敌军,杀得王禅所部骑兵,个个丢盔弃甲,纷纷抛下武器,纵马狂奔,抱头窜逸。燕帖木儿在追击的中途,勒住战马,向也速答儿、也不伦,及弟撒敦等人传令,叫他们率领三万骑兵,继续追杀逃窜的北军,他亲自率令着其余军队,慢慢向后撤退,返回南方。快要到达居庸关时,接到也速答儿送来的军报,北军已经逃出关外去了。燕帖木儿立即派遣使者奋力追赶敌军,务求全歼敌军,他驱驰着战马,快速跑进关内,看见也速答儿等人已经获胜回军,他命令也速答儿在那里,让部院彻里帖木儿当他的助手,统领三万名南方骑兵,在那里守卫居庸关,燕帖木儿率领着大获全胜的南方骑兵部队,返回大都。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的得名,开始于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的设置。

燕帖木儿率领着大获全胜的南方骑兵部队到了昌平的南面,接到了古北口的急报,报告说上都的军队已经攻占了古北口,正在进攻石漕。突如其来的不好消息,让燕帖木儿大吃一惊,他怒不可遏地说道:“上都行宫真是狡猾的狐狸,总是声东击西,让我们上当。我军浴血奋战刚把居庸关夺回来,古北口又被攻占,首尾难顾,这如何是好!”撒敦驱赶着战马,走上前去,信心百倍地对燕帖木儿说:“我哥不必急躁!自古以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他什么?小弟愿意率军前去迎敌,杀得他片甲不回,抱头鼠窜!”燕帖木儿听了,转忧为喜,说道:“我弟前去迎接,一定要小心在意,务求全歼敌军!”撒敦接受命令,立即率领着一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像硕大的云团,迅速向古北口飘去。燕帖木儿率领着其余骑兵,押送着军用物资,在大军后接应,也紧紧跟了后面,昼夜兼程,向前挺进。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北口位于密云县东南,距离北京约120千米。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北齐天保六年,即555年,修筑一道自西河起,即今陕西榆林河,至山海关共1500余千米的长城。其中,古北口是重点设防的关口。金、元两代曾对此关口增修兴建。

古北口地处燕山山脉,蟠龙、卧虎两山南面的浅山丘陵区。潮河从北部山谷峡口流入密云水库。古北口地势险要,在山海关与居庸关中段,山陡路险,自古为京都锁钥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峦叠嶂中,潮河南来峡谷洞开,所以有北京东北门户之称。

从西周开始,延至春秋战国便在古北口筑墩设防。汉武帝刘彻时为防北部匈奴入侵扰边,命守军在古北口开始筑城布兵,使古北口成了汉与匈奴屡次交战的必争之地。数不清的战争都以攻占古北口为第一步,使它成了夺取中原的桥头堡。但古北口在早期并没有长城,战国和秦,汉时期的长城是从古北口以北很远的地方经过的。

唐朝时在此设有北口守捉,屯兵驻守。守捉是唐代在边疆设兵戍守之军事区域,其上有军,其下有城、镇、戍。当时幽州长城之外为奚族聚居区,所以古北口又称“奚关”。唐代北口,五代起已称古北口或虎北口。

南军夺回居庸关,北军攻占古北口,一场战场刚刚平息,一场新的战争又将开始,为了皇帝的宝座,南北两军浴血奋战,成千上万的骑兵将士战死沙场,战争孰胜孰负,元朝动乱的局势不知何时才能平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