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建锋的头像

楚建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17
分享
《秦岭岁月》连载

第四章 沃土德厚

天泽惠秦岭,沃土藏厚德。山川河流美,衍化有精进。魏巍成屏障,尧舜禹独兴。

漫步在秦岭的山川河流,总是让人慎终追远,情不自禁地生发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一连串的诘问!

是呀,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其文明、进步又来之何方呢?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直立之兽”,再到“演化为人”,就,开始了历史,有了文化。

深入到秦岭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一草一木、一寸一土,去领略、去感悟、去欣赏,你会不由而然走入“巨人”的脏腑,体会出这片古老土地积淀、蕴含、生发出的中华文化特质和气节,以及绵延直今的精神气象。

大自然和自然规律,是万事万物之本。人者,天地之心。与天地配。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就担负着与自然和社会适应、生存、改造的使命。与此同时,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理应遵循自然规律,正如《管子》所言不能“上逆天道,下绝地理”。同时,又担负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不是上天赋予的,也不是谁想象出来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居住其上的百姓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积淀的结果。秦岭,上得天之恩泽、下发先民精进,使这片土地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源动力。让先民们把最初的中国文明传播于世,并不断打造出灿烂悠久、绝世而独立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的繁衍,受其地理、气候等环境的不同,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异。尤其因地势的西高东低,山地、高原、丘陵约占三分之二,盆地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又分出寒带民族、温带民族、热带民族。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亚温带。“自然之富,物产之丰”的温带,便成为文明的发祥地和繁盛之地。所以,历史的舞台,就成为温带气候区域的温床。也是中华文明滋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作为中国中央地带山脉的秦岭,正是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是中华民族持续而深刻社会变革的大舞台。

距今6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出现了水母、珊瑚虫等软体动物。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海洋出现了鱼类。距今3.6亿年前,两栖动物登上陆地,地球上有了爬行动物;中生代的侏罗纪的3.45亿年前,出现了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2.5亿年前,恐龙出现,地球上的物种开始丰富。2.05亿年前,恐龙成了大地的主人,世界成了恐龙的世界;直到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生物进化进入新生代。通过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洪积世、冰川世,尤其以气候转暖为标志,约1.17万年前至今,大多数动植物进化到现今的水平。人类的出现,是更新世的显著标志。

秦岭,比生物出现的晚。褶皱断层山地的秦岭,北部在4亿年前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南部淹于海水之,接受了古生代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让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又使秦岭北部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巨龙身姿基本成型。

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秦岭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形成现今的格局。

作为掀升的地块,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气势雄伟。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南坡长而和缓,有许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盆地。

夏季,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

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

秦岭的山地、白龙江流域,保存着连片的森林,并有珍贵的动物、植物休养生息。

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纵横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秦岭,自古就是人类理想的生存地。

史载,出现人类后,距今300万至1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秦岭地带就有了蓝田人、龙岗寺人、洛南人……等身影;距今1万年前至2000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秦岭就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南郑龙岗等遗址。新石器晚期,大地湾的仰韶文化沿秦岭北麓向西发展,到达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村,形成马家窑文化。

因而,自黄帝之后,秦岭脚下又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把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史载,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就是说他,住的是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都蒲坂(今山西运城的永济),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山西的西南部。死后,禅位于禹。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

人类,非团结不能生存。尤其面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灾害,唯有团结才能战胜。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人类团结的方法,就从血缘相近的氏族、部落,向血缘相异的部族、部族联盟发展。进而,向国家层面迈进。由此,夏朝开启了中华民族从部落联盟,迈入了封建社会的政权体制。

太史公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三代”,即:夏、商、周。河,即:黄河;洛,即:洛水。

史载,夏为公元前2070年,夏与商的分界是公元前1600年,商与周的分界是1046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东周六国而统一中国,在两千多年间,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一直在秦岭脚下的长安与洛阳之间展开。

魏巍山体,自然成为南侧的天然屏障,使北麓的诸多山口形成潼关、函谷关、武关等一批关隘要津,使关中地区成为“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的无与伦比的人居环境。

巨大的天然水库,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渭河、沣河、涝河、浐河、灞河等,滋养着关中的肥田沃土。

连绵的群山、众多的山谷,天然形成了潼关道、函谷道、武关道、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等长安与南方及东南各地的通道,使长安成为全国交通的中心。

弹指一挥间,秦岭的山、水、地,花、草、树,风、云、雨……,一切的一切,都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灿烂与悠久,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