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建锋的头像

楚建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7
分享
《秦岭岁月》连载

第一十八章 商山之隐

“茫茫商山,寂静凄凉,夜黑、月高、风急,虎啸、马嘶鸣……”这是姚雪垠笔下《闯王李自成》中描写的商山一幕。

作为秦岭南麓的商山,历史上,因商鞅封邑而得域,因“四皓”大隐而得名。但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姚雪垠的隐而后发制人,把商山雕刻得可谓入脑入心。

虽然李自成在北京城只坐了43天大顺皇帝,但是,明末的这只农民起义军,却在“商山之隐”下,十几骑潜于其中而吸纳精华、汲取力量,进而“龙行天下”。最终,灭了大明,流芳百世。

据载,公元1637年春二月,李自成率部入陕西,准备东进与河南的“革左五营”会和。在潼关南原陷入明军洪承畴、孙传庭部的重兵包围。经几昼夜决战,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冲出重围来到商洛山中。

当时的商洛山,人烟稀少,地瘠民贫,但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处于军事的真空地带。也是“潜龙勿扰”而韬光养晦的最佳时机。

李自成知道,1635年自己在河南荥阳也遭了受重围,几乎全军覆没。现在天赐良机,息马深山、蛰名隐姓,收集旧部,白天耕田练武,晚上研读兵书,以“收拾残破费经营,暂驻商洛苦练兵。月夜贪看击剑晚,星晨风送马蹄轻”的《商洛杂忆》自创诗而明志。与亲兵兄弟们,用汉高祖刘邦起义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垓下”一役而消灭强敌项羽,取得天下的故事,互相激励斗志……之后,商洛山稳如磐石,义军积蓄力量并东山再起。

李自成在商山隐忍而图天下,只是中国隐士文化的一个范例。真正的商山之隐,开端于“商山四皓”。

史载,秦末汉初,一叫东园公,二叫夏黄公,三叫绮里季,四叫甪里先生的“商山四皓” ,年龄都八十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四位博士,因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而隐居此山。看到商山,叠翠千里、泉清石幽、草木忘我,比起帝都咸阳的市侩遍地、明争暗斗,可谓一方人间净土。这里,没有争宠斗势、残暴杀戮、尔虞我诈。因而,便采摘野菜而食。一壶酒、一局棋,便悠然自得,遂决心隐居而生。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四皓‘征之不至’,乃深自匿终南山”,并以歌明志道:“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后来,汉高祖十二年,因高祖想罢黜太子,四位老人受张良邀请前往长安,出山辅佐太子刘盈,使其免于被废。从此,被称为“商山四皓”。

由此,商山和四皓所代表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伦理,受到历代士人的推崇,并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象征吟咏不绝。故,商山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隐山”。

“四皓”死后,葬于商山。南北朝时,以为“四皓”立祠。《魏书》载:“上洛郡有丹水、南秦水、汉高祖祠、四皓祠”。据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素材,正是取材于四皓的故事。

其实,开辟隐士文化先河的当属姜太公。当年把文王钓于囊中,成为大周开朝宰相。之后,居于“天之中,都之南”的终南山,应为“名山修道”的“终南为冠”。只是,“四皓”把隐士文化推向了巅峰。尔后,秦岭便成为隐士的天堂。而且,日臻成熟的隐士文化也渐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熠熠生辉。如请“四皓”出山的张良,日后也到了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隐居。至今,张良修心养性、成仙得道的故事都扑朔迷离,让人莫衷一是。再之后的王维隐居终南山的辋川,将山水情怀与佛法禅意贯通一体,创作出大量、至今在后世影响甚大的诗词佳句,让人在禅意和哲理中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宏阔,可谓高山仰止!孙思邈在太白山隐居,在“太白其实二样七”中,天天与草木通神通灵,终于成为草药的化身,成为名标青史的一代药圣……等,把隐士文化逐步推向“心灵隐士”、“心神合一”“天人合一”,尔后,再返璞归真,回报现实的新境界。

商山,因“四皓”而得名。原指秦汉上雒、商(县)之间的南山。后,上雒城治所由上雒古城搬迁至上游60里,即今商洛市所在地的“商州城”后,该地仅有商(丹凤)的山,所以,又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南一公里,丹江南岸,海拔1000余米,形似“商”字的山。据载,古之商国丹凤,素以山名,独有一山“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郡以为名”,它就是商山。

战国末期,群雄逐鹿,卫国人卫鞅,“离魏相秦,舌战群儒”、“不为权贵,变法革新”,使居西部一隅的秦国,迅速成长为七国之霸。商鞅自己也被封邑。据载,约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卫鞅计擒魏公子卬,大破魏军,遂封于此,号商君。由于卫鞅封于商邑。后,商县、商洛县治亦均在古城。商鞅邑城,在今丹凤县城西的古城村,建于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为商於古道之中心。据考古学家介绍,商,是今陕西丹凤至河南西峡一带的河谷。

春秋时期,陕南地区为秦、楚两国的边界。两国在此长期进行“拉锯战”,商邑地区也曾为楚国所有。

商洛之名,出于商山、洛水。在历史上,曾有商州、上洛等称为。秦时,这片土地的南部属于汉中郡、北部属于关中郡。西汉时,设商县属于弘农郡。至西晋,为安置流民,始设上洛郡。当时,上洛郡辖上洛县(今商州)、商县(今丹凤)、卢氏县(今河南卢氏),郡治在古上洛城。一直到了宋代,撤销了上洛郡,设商州。

商山,不但连接着秦岭南北,而且是连接关中平原与江汉平原,西北与东南的大通道。还是将黄河与长江分水而流的桥头堡,这就是蟒岭。

蟒岭,北麓是洛河流域、南麓是丹江流域,以老鹳河与伏牛山为界。蟒岭在丹江北岸,最高峰位于丹凤、商南、卢氏三县交界处,海拔2000余米。丹江南岸有秦王山、流岭、新开岭等山脉。流岭即为小商山。南北一体,即为商山。就是说,商山是丹江两岸的总称。丹江流淌于商山之间,即为商水。因而,商山商水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如,塔云山,乃驰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位于镇安县境内。主峰海拔1660余米,曾称“塔儿山”,镇安旧志称其为“邑西仙境”。洛南老君山,相传为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成仙,故而得名。千百年来一直为道教信众朝圣之所。柞水有溶洞117个,大小各异、景观奇特,反映了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之间秦岭地壳多期间歇性抬升的演化过程,被誉为“北国奇观”。

位于柞水县的终南山秦楚古道,曾为长安通往金州(安康)的交通要道和枢纽,素有“秦楚咽喉”,“终南首邑”之称。古道沿途有溪流瀑布、高山草甸、冰川遗迹和雷劈石、红桦林、苦竹海、杜鹃林等,是难得一见的高山景观。

物产南北并蓄,风俗秦楚交融,文化积淀丰厚的商山,也是古今以来,南北杂处、各方人士云集的理想之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