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建锋的头像

楚建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2
分享
《秦岭岁月》连载

第一十九章 栈道春秋

从“难于上青天”,到“暗度陈仓”,到“六出岐山”,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掩藏于崇山峻岭中的古栈道,让纵横于中国南北的秦岭,在“道阻且长”的历史云烟中,越发春秋如梦,是幻是真。

这些挂于悬崖峭壁,行走在崇山峻岭,如游龙伏于巍峨秦岭的栈道,奇美而壮丽!是当年祖先们探梦寻梦追梦的结晶,是祖先开拓精神的象征——当祖先们在“神话”的世界里翻江倒海,渴望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外面世界去闯荡、去开拓、去发展时,高山阻挡不了、峻岭阻挡不了、峭壁阻挡不了!

这些早于长城,更早于大运河的土木工程,因为人而改变环境、改变历史的故事,融化成中华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史诗,便开始在秦岭上演!

“远去了刀光剑影,不见了鼓角争鸣”,“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斑驳残存的栈道记忆,如今已成高铁、高速公路的坦途。但是,故事里的栈道,早已铭刻在民族的史册上。

从史料中走来,来自武王伐纣。据载,那个时代,周师从镐京出发,沿秦岭渭水河谷南岸向东进发,抵达与黄河汇合点附近的潼关后,再进入桃林塞(潼关——灵宝老城段),之后进入崤函通道(由崤山古道和函谷组成),经灵宝老城(秦函谷关位置)——陕县——渑池,出崤函通道后再前行到义马,经过新安抵达洛阳,再向北到达黄河南岸的盟津渡口。在盟津,与赶来参战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个方国(部族)的军队会师,然后渡过黄河,北上伐纣。

看看伐纣路线,一路上,周等方国必须穿过用木头、绳索、藤条等,搭建在秦岭悬崖上的栈道,一路到达朝歌。这说明,当时密林密布、荆棘遍地、悬崖峭壁的秦岭,在栈道的疏通下,已阻挡不了军队的前行。更说明当时的栈道,已能承受大批人员物资的负载。是为中国交通史上的奇迹。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今天想想,古人们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可谓煞费苦心。让我们不由而然心生敬意。尤其那个靠铁锤轧钻、肩扛手提的远古年代,先人们是怎么勘探、规划、打凿、铺板的?怎么在山水边、峭壁上,连城百里坦途的?至今,耐人寻味!

栈道,又称阁道、栈阁。分土栈、石栈两种。土栈,是在密林中开辟通道,铺以木、石。石栈,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深孔,插入木梁支撑,上面再铺上木板。以供人和车马等,在木板铺成的道路上行走。一般情况下,是在大山的河流石底上凿出竖洞,插上坚木作横梁为支撑,另在峭壁上凿洞插入横梁,在横梁上铺起木板,也有将木梁改用石梁的。简易的栈道,横梁没有立柱支撑,经过时,板响梁震,让人心惊胆颤,步步惊心。有的在边缘装有栏杆,让经过的人、马、车稍觉安全。遇到绕不过的山岭,只能凿出一条隧洞,使其变为通途。

每逢悬崖峭壁,要修建栈阁,难度最大。要在半崖凿出一排深孔,将方木紧紧嵌入,再用圆木作为立柱,在下面将木梁牢固支撑。再在方木之间铺上木板,就铺成了蜿蜒平直的道路。为防止山上随时有暴雨或山洪冲击而下的飞石、树枝等物,还会在栈道的上方平行搭起一道阁檐作为安全防护,以保证栈道的畅通。

当时,人们行走栈道,即便是加固的再坚固再牢靠,也令人提心吊胆,通过时常常恐惧而紧张。尤其是那些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阁,行走其上,如坠云里雾里,眼睛只能直勾勾地一直向前看,根本不敢瞟一眼栈道下方的万丈深渊。感觉,稍不留神,就会有坠入万丈深渊,踏进“鬼门关”!

据载,最早的栈道,建于战国时秦惠王。约公元前316年,当时,秦惠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大破蜀军并灭蜀国。之后,为了开发蜀国(四川),组织人员依山徬岩,深壑构路,凿山为道,修桥涉水,始建褒斜栈道。建成后的褒斜栈道长约235公里,可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秦岭中的栈道,像一只打开的手,十指连接着关中和汉中,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巴蜀大地,连接着西北与西南、中原,连接着秦、汉、唐等帝国与中华大地、甚至世界的命脉。

史载,当年秦岭深处的子午道、金牛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回车道、连云道等,把“天下之阻”的秦岭,“天堑”变“通途”。且条条险峻、处处绝决,一路上险象环生、风光无限。在“难于上青天”中,行云流水,云里雾里,让人常常有“绝处逢生”、“铁马秋风”的热血沸腾,气壮山河的大悲大美!

子午道,开辟于秦末汉初。史载: “鸿门宴”后,刘邦被封为汉王,从西安市南的杜城进入秦岭子午道,前往汉中,并依张良之计,途中烧毁了栈道上的“蓰阁”,以此,表达再不入关中的决心而迷惑霸王。

古代,称北为子,南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是为子午道。秦岭的子午道,自长安直南,入子午谷翻越秦岭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不是正南正北。

作为官道,开通于公元4年秋。《汉书》载:“(元始五年)秋,莽以皇后有子孙瑞,通子午道”。

开通后,子午道常被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进攻汉中、安康以至四川、湖北等地的通道。三国时,魏大将钟会率10万大军,从斜谷、骆谷、子午谷3道伐蜀而会于汉中,并一举灭掉了蜀。清初,康熙在平定占据四川、汉中等地的吴三桂叛军时,派大将图海等由子午道进攻汉中。同时也被南方为根据地的政权用作攻打北方长安的通道。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就利用子午道对后秦发起攻伐,以配合由洛阳、潼关、武关进入长安的主力。

唐代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嗜吃鲜荔枝。荔枝产于四川涪州,因而开辟“荔枝道”由涪州经镇巴、西乡、南子午镇沿汉子午道新路运往长安。就有了诗圣杜甫的“奔腾献荔枝”诗句。此时,也是子午道最鼎盛时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人李白赞叹就是古蜀道的金牛道。古人的蜀道,是指长安穿越秦岭通往蜀地的道路。也指关中进入四川盆地的道路。金牛道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其中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可以说,自八百里秦川逶迤而来,出勉县,过阳平关,走宁强,越七盘关至朝天驿,而后经广元至昭化(今广元市昭化区)。

金牛道,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相传战国,秦欲征服关山万里的蜀国,惠王心生一计,命人造了五头石牛送给蜀王,并谎称石牛能日粪千金。蜀王贪财,命五丁力士开路,以迎石牛。道路修通了,蜀王迎来的不是日能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于是,蜀国灭亡了。人们便把这条路称为“金牛道”。

金牛古道,全长约二千余里,山重水复,栈道相连。先有金牛道,后有翠云廊。翠云廊就在金牛古道上。其翠云廊的古柏,既是古道的守护者,又是历史的见证者。其南段,从剑阁到阆中;西段,从剑阁到梓潼,这是剑阁至成都的最主要通道;北段就是金牛道,位于剑阁的中段。翠云廊,三百里。柏树参天,形似云彩,覆盖在栈道两侧形成了苍翠茂密的绿色走廊,由此而得名。翠云廊,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人工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行道树群。

从秦朝开始,翠云廊的柏树群经历了汉、晋、唐、宋、明、清等7个朝代。史载,这7个朝代中一共有7次植树活动。胸径2米以上的古柏,树龄应有两千多年,应为秦朝所植;胸径1.8米以上的古柏,应为三国所植;胸径1.8米以下的古柏,是为晋朝所植。

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长约240公里,是由长安翻越秦岭通达汉中、四川的又一驿道。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如,老君岭至都督门一段道路,蜿蜒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南侧黑河各支流间,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真符县(今陕西洋县)境不仅“绝栏萦回,危栈绵亘”,而且有“黄泉”险地,并多有毒虫猛兽。

傥骆道之名,三国时历史已有记载。据载,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凌空飞架在傥骆栈道,在崇山峻岭之间、湍流绿波之上,雄奇而壮美。傥骆道开辟利用较晚,被用作官驿大道的时间也较短。元代以后,傥骆道荒废不通。

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即故道、嘉陵道。从陈仓向西南出散关,沿嘉陵江上游(故道水)谷道至今凤县,折西南沿故道水河谷,经今两当……抵汉中。其道,长而平坦,又有嘉陵江水运。所以,川陕之间的购房往来,多发余嘉陵道。

……

巍峨栈道,虽然已成历史云烟,但是与长城的“围”而家国一体,大运河的“梳”而南北相携,栈道的“延”而通达四方,早已彪炳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史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