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楚建锋的头像

楚建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7
分享
《秦岭岁月》连载

第一十二章 心灵家园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每个人心灵中,都有一个“海市蜃楼”、“世外桃源”、“心灵花园”。托物言志,寄情山水,一直是人类精神与物像高度契合的“神仙境界”。好比陶渊明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古今中外,慨莫能外。尤其是哪些进入大彻大悟“虚静”境界的“得道高人”,更是与山水结缘,情景交融、息息相通,尔后,灵魂出窍在山水中,不能自拔,不亦乐乎。

流亡国外的雨果,永远忘不了法兰西海岸,虽然寄住于英伦的格恩济岛上,还不忘加盖一间瞭望楼作为工作间,好在天气晴朗时眺望心中在法兰西。在这间阁楼里,雨果创作出了不朽名篇《悲惨世界》《论莎士比亚》等。在法国塞纳河的山坡上,著名的印象派大师莫奈,把居住地的河水引入自己房屋,巧妙形成了水苑、花园,在观山观水中,创作出了名作《睡莲》《花园里的女人》等系列传世画作。高山流水有知音。中国名曲《高山流水》就是传达“心灵花园”的巅峰之作。当年,先秦琴师伯牙弹奏“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的曲子,恰巧被樵夫钟子期听见了。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生不再这首曲子。因为伯牙心中的“高山流水”不复存在了。

“自古神仙出终南”。秦岭,就是宇宙赐予人类最好最美的心灵家园。从古至今,在秦岭的北麓和南坡,一直是人们隐居修行,与山与水与景与物共鸣的“心灵”之地。而且,一大批晓誉华夏的人物,一同与秦岭留下了千古英名。由秦岭传出的隐士文化,也成为中国隐士文化的符号和一大批隐士的归隐地。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山一水、一景一物,能吸引众多的名人志士前来隐居并修心养性,肯定有其奥妙之处。秦岭的一山两水——秦岭开黄河、长江,是为中华大地的山水绝唱;“父亲山”(秦岭)与“母亲河”(黄河)的完美搭配,在中华大地无出其右;1600公里的山脉,加之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的山峦,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北麓主脊的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的“七十二峪” ,形势雄伟;南坡长而和缓,还有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山间盆地,仪态万象。与此同时,秦岭先天缔造出的千姿百态行质,或龙、或虎、或人、或物……,可谓人神共慕。一旦遇见,便陶醉其间,流连忘返,不可自我。

想当年,年过古稀的姜太公在秦岭北麓终南山隐居十余年,在渭水垂钓,“只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钓锦与麟,只钓王与侯”的“愿者上钩”,成为隐居者千古羡艳的佳话。

据载,姜子牙,满腹经纶、博闻强记、韬略过人。先祖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又称吕尚。

商朝末年,吕尚为东夷部落吕姓部族族长,曾多次与前来侵略的商军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后,怀才不遇的姜子牙,眼见纣王,日日在鹿台酒池肉林、夜夜笙歌,不管人民死活,并动用残酷的刑罚镇压反抗的民众。预料亡国近在咫尺。而且声闻西部的周,其文王姬昌在领地内施仁政、爱人民,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是未来的希望。当时,子牙隐居的渭水边,正好是周文王的领地。就希望能得到文王的重用。

于是,姜太公每天拿着一根鱼裘到渭水边钓鱼。一般人钓鱼,用的是弯钩,上面吊着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什么也没有挂,也不把鱼钩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地举着钓裘,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呀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许多路过的人看到姜太公这样钓鱼都觉得很奇怪,议论纷纷。姜太公直钩钓鱼的事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姜太公不理睬,又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太公来。可是姜太公依然不答理!

这时,周文王意识到这个钓鱼的人必是位贤才,便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后,带着厚礼,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亲自来到渭水河边,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礼,请姜太公做军师帮他安邦定国。姜太公见周文王诚心诚意来请自己,站起身来,躬身还礼,然后拿着那根鱼裘,跟周文王上车走了。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来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南麓的“商山四皓”,在《史记》中成为隐士中的“仙风道骨”,让人兴叹。当时,汉高祖刘邦创业初定,急需“高人”参与国家治理。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一系列暴政,“四皓”东园公唐秉、角里先生周术、绮里先生吴实、夏黄公崔广,不愿为官,便隐居在商山(今丹凤县)做起了隐士。每日,与叠翠青山、泉石草木、花鸟鱼虫为伴,与清风明月、叮咚小溪为舞,好不悠哉妙哉!高祖久慕四皓美名,几次派人到商山相请,四皓不见,而且还给高祖写了一首《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充分表达出隐士的气节!

据载,三国时曹植曾作诗赞颂“四皓”道:“嗟尔四皓,避秦隐形。”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取材于“四皓”的故事。至今,每当人们读到陶渊明的文章,都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所倾心。

“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道人揖我前,指示誇神功……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 清人张问陶的这首《紫柏山》,道出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帝王师”张良“英雄神仙”的隐士境界。

在秦岭南坡留坝县的张良庙,有后人称赞其高风亮节的牌匾“激流勇退”、“相国神仙”、“古今一人”等。最绝妙的当属民国文化名人于右任,区区八字概括的子房一生:“送秦一椎,辞汉万户”。

据载,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今安徽毫县东南。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至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被刘邦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

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是汉王刘邦的重要谋臣,在许多重要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刘邦,最终助其创立了大汉王朝,开辟了汉代数百年基业。从此,“汉人”在世界上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于右任的对联,均出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上联称颂其大勇,下联赞扬其大德。刘邦灭楚,霸业成就,张良功高盖世。可到了论功行赏,张良谢了“齐三万户”厚封,只“臣愿封留足矣!”

此后,张良便“愿辞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进而“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在一片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中,萧何被囚,韩信被杀,“汉三杰”唯有张良得以善终。

张良一生,从壮士到谋士,又从谋士到隐士,进退自如,善始善终,可谓隐士中的真正“神仙”。

再回到北麓的终南山,王维与辋川是文人雅士中的隐者典范。辋川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 辋川,因辋河水流潺湲,波纹旋转如辋,故得名。域内,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瀑布溪流,煞是动人。历史上,辋川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一直是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

唐初,辋川是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别业,后被王维购得。从此,王维便过起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并为辋川二十景写下了40首五言绝句,取名《辋川集》。还首创了水墨山水画《辋川图》,因之被尊为“画界南宗鼻祖”。

还有“药王”孙思邈、“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一流高士”种放、“太白山人”李雪木等一大批隐士们在秦岭隐居、修行。一直以来,秦岭就是隐士们的“天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