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这是对秦岭的人文概括,也是秦岭一地分南北的地理特色所在。因而,秦岭有了与北麓的地理、风土、人文截然不同的南坡——终南山之南的陕南。一座山,天然把陕西划分为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块。为此,有了大家传统意义上对陕西三种地理划分的称为“三秦”大地。
南麓,两山携三地,即南北方向的秦岭与东西走向的巴山连绵交错,形成一块天然的盆地,在盆地的秦岭山脉发源出一条清澈的河流汉江,穿盆地而过,把盆地上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滋润得山美水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与北麓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西北“小江南”,塞上之明珠。
秦岭,以秦名山,秦曾是一个国家。巴山,以巴名山,巴也曾是一个国家。所以,秦巴山地间的陕南兼有了秦人和巴人的双重特征。
秦岭,我们已耳熟能详。这里,说一说巴山。
巴山,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
狭义的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境。广义的巴山,指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
山脉由米仓山、巴山、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主峰“无名峰”在神农架林区境内,海拔3000多米,东西长约56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整个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有红桦、红杉、冷杉等茂密原始林,有白熊、白獐、金丝猴等珍贵动物。
米仓山与秦岭紧密相连,勉县的定军山至宁强县阳平关,是为巴山与秦岭的分界线。因而,宁强县城在巴山山域,汉江河源玉带河也在巴山山域。西乡县的牧马河、镇巴县的巴河,构成了秦岭与巴山的东部边界。由东向西,米仓山升起了三大峰区,即:位于南郑、旺苍、南江三县交界的石马山,位于南郑、南江两县交界的红山,位于南郑、城固、西乡三县交界的光头山。
“得定军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得天下”的定军山,就是石马山“十二连珠”中的一颗明珠。也是石马山的最高峰。石马山一直延伸到汉中盆地的西缘,在汉江南岸隆起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定军山南,有一锅形的大洼地,名曰仰天洼,可屯兵万人。在山的北边的沃野,是三国时诸葛亮摆八阵图、制木牛流马,七出岐山、六伐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地。也是诸葛亮遗命的葬身地。在此,有武侯墓、武侯祠在汉江的南、北两岸遥遥相望。“黄忠怒斩夏侯渊,定军山下排座次,魏蜀吴鼎立”,三国的最高格局形成,也在这里演绎。
《禹贡》上赫赫有名的梁州,就是因石马山向北展开的支脉熊头岩、后河山、白果寨一直延伸到汉江的梁山而得名。梁山与定军山隔漾家河相望。梁山三面环水,西为漾家河、东为濂水河、北为汉江干流,且有褒河由北向南迎着梁山扑向汉江。其梁山,是横亘在勉县与南郑之间的山梁。是漾家河与濂水河的分水岭。当年禹划定九州,西南之州为梁州,即以梁山之“梁”来赐予。
“梁州”正式成为行政区域名,始于曹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是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梁州初治沔阳(今勉县旧州);晋太康中移治南郑(今汉中市)。是今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任河以西,四川青川、江油、中江、遂宁和重庆壁山、綦江等县以东,大溪、分水河以西及贵州桐梓、正安等县地。
后,经两晋、南北朝,由于“州”越设越多,其辖境逐渐缩小。辖境相当于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和重庆部分地区。其后,治所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成汉”政权占领梁州,梁州辖区缩小到今陕西汉中、四川东北部部分地区。南朝刘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仍还治南郑县。
隋一统后,大规模撤州并郡,将“梁州”和“汉中郡”一并撤消,改设“汉川郡”。唐初,复改为“梁州”,成为山南西道的一部分。其地缩至今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约相当于之前的汉中郡,治所仍在南郑,辖南郑、褒城、西(今勉县)、城固四县。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避朱泚军乱,天子幸梁州,后乱平还都长安,诏改梁州为“兴元府”,位同京兆府。从此,“梁州”一词正式淡出汉中的行政称谓。
米仓山的红山、光头山,分别是嘉陵江支流南江、大通江的河源区。南江与通江在平昌县合流后,称为巴河、巴水。巴河在渠县汇入渠江,再流入嘉陵江,是为嘉陵江左岸最大的支流。
东汉末年,刘璋将秦人设的巴郡一分为三,置巴郡、巴西郡、巴东郡。由此,米仓山是“三巴”与“三秦”的必由之路。由此,也有了开于南郑,过南江县入巴中的米仓道。开通后,米仓道即为“三秦”入“三巴”的捷径。当年唐玄宗“绝尘一骑妃子笑”,走的就是米仓道。
“胜景衔三省,千古雄关绝、三江坦途通,华夏儿女凝一心、秦楚巴风汇一门”,这首对联,横额为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手书,上联为时任重庆市市长包叙定手书,下联为时任湖北省省长蒋祝平手书。这就是被誉为中国自然地理腹心、巴山三省交界处的“鸡心领”。
在鸡心领建筑的牌楼上,南边还有“通衢雄关,山舞银蛇蜀道天蛰变通途,岭驰铁骥秦塞旧貌换新颜”的对联压阵;北边亦有“乾坤浩荡,云横九派岭上尽揽秦风楚韵,雾漫三边关前遥指蜀水巴山”的妙联助威,写尽了鸡心领一脚踏“三省”的豪横。
称为“鸡心领”,是因为中国的版图犹如雄鸡高歌。这雄鸡的心脏,就在陕西、重庆、湖北交界的紫阳、岚皋、镇平、平利,城口、巫溪、巫山,竹溪、竹山一带。
褒国,是秦岭南麓汉中建立的最早的政权。是夏王朝所封的同姓诸侯国。西周时,褒国号称“南国领袖”。西周末年,倾国倾城的褒姒离开国土,跨秦岭,来到北麓的丰镐,演绎出“烽火戏诸侯”而亡西周,之后亡褒国的惨剧。
公元前206年,汉中这片土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兵散关,破关中、荡四海,定天下,由此,汉人、汉民族、汉文化等,均与刘邦被封为“汉王”息息相关。
当年,刘邦被项羽贬夷到汉中为王,刘邦大怒,想要攻打项羽。
此时,周勃、灌婴、樊哙等也都鼓动刘邦,打!萧何却劝道:“在汉中当王虽然不好,但不是比死还强些吗?”
汉王道:“哪里就至于死呀?”
萧何建言道,如今,大王兵众不如项羽,百战百败,不死就很好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而且,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刘邦听后,转怒为喜,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来到汉中,韬光养晦,设坛拜将,厉兵秣马,一举夺得天下。
《诗经》曰:“唯天有汉,鉴亦有光”。《华阳国志》云“实司群望,表我华阳”。天汉,即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眼里,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对应。天上的银河居中,地上的汉水也居中。所以,地上的汉水就是天上的银河。像银河一样有光辉,是主管着名川大山的天神,是为天汉。
在美丽富饶的汉中,众多英雄豪杰、文人骚客,或用剑用笔,演绎了几多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历史活剧。三国时,曹操、刘备、司马懿、诸葛亮等逐鹿于汉中;唐代,唐玄宗、唐德宗、唐僖宗等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而避乱于汉中等等。
秦岭南麓的风土文化,融汇了巴蜀、荆楚、关陇等,呈现出五方杂处、南北荟萃、东西交融的独特风采。可以说,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北麓形成了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