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高飞的头像

曾高飞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2/26
分享
《生如夏花》连载

第一十七章 戎马倥偬,何以为家

尽管战事缠身,公务繁忙,答应过胡兰英的事,彭德怀一直放在心上。他没有食言,说到做到了。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彭德怀吩咐警卫员把胡兰英请到了自己家里(其实也是宿舍)。彭德怀要警卫员告诉胡兰英,晚上请她和王如痴一起吃饭。

要和王如痴一起在首长家里共进晚餐啦,这可把胡兰英高兴坏了,她觉得那天的阳光特别亮堂,风儿特别可爱,路两边的花含笑,草扭腰,特别生动。胡兰英记得彭德怀说过,要做他们的媒人,喝他们的喜酒,看来首长要兑现承诺了。

胡兰英换了一身干净的军服,梳了两条粗大的长辫,跟在警卫员身后,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在路上,鸟儿一样欢呼雀跃的胡兰英摘了两朵漂亮的映山红,在两根辫子上各插了一朵。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红一方面军在总部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散会后,彭德怀把王如痴单独留了下来,说请他“打牙祭”。

难得首长这么有雅兴,有时间,王如痴格外高兴,又有几分惊讶,他的脑袋飞快地转动着,检查最近工作有没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是否有功忘报,有过忘说了,弄得首长大动干戈,非要单独约见才行。

王如痴想不出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在总结大会上,该说的他已经说了,不该说的他没有说,会前会中会后都看不出首长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彭德怀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王如痴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两人谈笑风生地进了彭德怀的家。出乎王如痴意料的是,一进门,他就看到了在首长家里忙上忙下的胡兰英。

胡兰英正在帮着一位炊事班的同志张罗饭菜,看到王如痴,她莞尔一笑,继续低着头忙去了。胡兰英的笑格外地灿烂,就像午后的阳光。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胡兰英了,王如痴也惦记着她。如果不是彭德怀约他吃饭,散会后王如痴也准备下女兵连去找胡兰英。首长的这种安排,也太善解人意了,正好省得他下去跑一趟。

菜很快就端了上来,是四菜一汤,把那张小八仙桌挤得满满的,一小碗红烧肉,一小碗青椒炒蛋,一大碗荞头煮泥鳅,一小碟花生米,一大碗野蘑菇汤。碗筷也摆好了,三个碗,三双筷子,两个杯子,杯子里倒了半杯米酒。米酒的香气似有若无,飘飘荡荡,弥漫了小屋。

看到有点吃惊的王如痴,彭德怀来了劲,装作不知道两人认识似的,故意开起了玩笑:“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女同志是胡兰英,这位男同志就是我们的革命秀才王如痴!”

王如痴还真以为彭德怀不知道他和胡兰英是老熟人了,笑着说:“不用首长介绍了,我和胡兰英同志认识很久了,是老相识了。”

彭德怀故作惊讶地看了王如痴一眼,继续装糊涂:“原来是这样啊,你还认识胡兰英啊!我以为你只顾带兵打仗,做思想工作,不认识她了呢!”

王如痴这才听出首长话里有话,连忙分辨说:“哪能啊!一直忙着行军打仗,是我疏忽了。我和兰英同志是有一段时间没见了,我正准备找她呢。”

胡兰英抬头起,有点委屈地插话说:“已经有一年两个月啦!”

彭德怀兴致高涨,继续调侃:“原来你们有很多故事啊,那就好,不用我啰里八嗦了。不过,我还是要给你认真地‘介绍’一下!”

王如痴尴尬了,没听懂首长“介绍”一词的含义,呐呐地说:“首长,介绍就免了吧,我和胡兰英同志真很熟呢!”

彭德怀不再开玩笑了,他盯着王如痴,认真地说:“我这个’介绍’,跟你那个‘介绍’可是两码事哟。先坐下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们边吃边聊!”

三人落座,彭德怀坐主座,客人坐宾座,左边是王如痴,右边是胡兰英。

彭德怀不断地往两人碗里夹菜。

两个男人喝酒,碰杯,高声谈笑。

胡兰英吃饭。她端着碗,拿着筷,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那颗心满怀期待地砰砰砰地跳动。

胡兰英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不住地用眼的余角瞟一眼王如痴,心里就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在胡兰英眼里,经历战火洗礼的王如痴更加稳重,更加成熟,也更有男人的味道了。她殷切地盼望着首长给她做媒,把那层窗户纸彻底捅破。

三杯米酒下肚,彭德怀一手端起酒杯,一手拍着王如痴的肩膀,眼睛却盯着胡兰英,兴冲冲地问:“如痴,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把你单独叫过来么?”

王如痴没有明白彭德怀葫芦卖的什么药,愣愣地问道:“是又有新任务了,还是要换我工作,把我调回来了?”

彭德怀使劲地摇了摇头,说:“今天我们不谈工作,只谈私事。”

私事?王如痴更奇怪了,纳闷地问:“我能帮首长做啥呢?”

看着不开窃的王如痴,彭德怀乐了:“不是我有私事,我和你也没什么私事,是你的私事,是你们俩的私事。”

这个时候,王如痴才恍然大悟过来,他看了一眼胡兰英,也脸红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借着酒劲,彭德怀更加兴奋了,嚷道:“你们两个,郎才女貌,有深厚的革命缘分和阶级感情,我来给你们做个媒,喝你们的喜酒,你们俩挑个良辰吉日,把事情办了,我做你们的证婚人!”

首长终于把那层窗户纸捅破了,胡兰英那张俏俊的脸上飞满了红霞,就像窗外被夕阳映照的天空,她的头垂下去,低得不能再低了;她的心如撞鹿,咚咚咚地狂跳不止,她真感谢首长帮她说出了心里话,为她作主。

出乎他们意料,王如痴没有答应,他沉默了片刻,迎着彭德怀期待的目光,满脸歉意地说:“首长,我个人私事,我现在暂时不考虑。”

没想到王如痴拒绝了,彭德怀急了,大声嚷道:“王如痴,你结婚了,有女人了?”

那年头,在农村结了婚,再参加革命工作的,大有人在,彭德怀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王如痴连忙摆手分辩:“没有,还没有!”

“那就好!”彭德怀如释重负,反问道,“你有女朋友了?”

王如痴答道:“还没有女朋友。”

彭德怀奇怪了,再问:“胡兰英不好吗?”

王如痴看了胡兰英一眼,说:“好,兰英同志很好!”

彭德怀又嚷:“那就是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们正好一对,我彭德怀给你们作主了!”

王如痴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了他的陈香香,他们是那样相爱,他们差点就结婚了;他想起了雷晋乾,想起了郭亮,想起了王尔琢,跟他们相处的一点一滴,他们牺牲前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王如痴的脑海里闪现。

王如痴霍地站了起来,向彭德怀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坚定地说:“报告首长,现在是革命最紧要关头,革命不成功,我不讨老婆!”

王如痴这句话,等于当面拒绝了胡兰英。胡兰英的心一下从云端掉进了深渊,泪水夺眶而出,她搁下碗筷,右手掩面,哭泣着,跑了出去。

看着拒婚的王如痴,看着伤心跑掉的胡兰英,彭德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收场。想不到这位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也有如此尴尬的时候。

王如痴感觉自己唐突了,让首长难堪了,连忙解释说:“革命不成功,随时随地都有危险,都可能牺牲。我不能害了她,拖累了她!我只把胡兰英当作亲妹妹!”

王如痴说的是对的,革命形势瞬息万变,革命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流血牺牲。如果结了婚,成了家,就多了一层牵挂,无论男女,只要一方出事了,另一方就要承受巨大痛苦。

彭德怀招了招手,示意王如痴坐下来,两人继续喝酒。但气氛沉闷,都是满腹心事,其实彭德怀心里又何尝不是王如痴的想法。

虽然媒没做成,喜酒没喝上,但对自己这位手下,彭德怀又多了一份一解,一份喜爱,一份尊重。

第二次围剿的失败,让蒋介石颜面扫地,在南京国民大会上抬不起头来,他明显苍老了许多。但蒋介石还是硬着头皮在会上高调承诺,一定要把朱毛红军尽快干净彻底地剿灭。

南京国民大会刚开完,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他认真地总结了一下,认为前两次围剿失利,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用人不当,负责人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能力不够,跟朱毛不在一个档次上;二是参加剿匪的部队不是自己的嫡系,他们认为自己是“后娘养的”,不愿意为他卖命,致使战机贻误,功败垂成。

基于这两点,第三次围剿,蒋介石厉兵秣马,亲自担任剿总司令,要让红军和国民党内部暗中嘲笑他的人知道他的厉害。1931年6月上旬,蒋介石率领五个嫡系师,共30万人,兵分三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准备亲手除掉“赤匪”这个心腹大患。

第一次围剿,兵力10万;第二次围剿,兵力20万;第三次围剿,兵力30万。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成了赌徒,为扳本,赌注越下越大。赌徒都迷信“事不过三”,蒋介石相信第三次围剿,一定可以把朱毛红军彻底消灭。

中原大战,收服其他心怀贰心的军政派系后,蒋介石信心膨胀,认为自己具有卓尔不凡的治军之才,安邦之能,第三次围剿一定可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为增强胜算,蒋介石还请来了英国、日本、德国的军事顾问,陪同他一起出征,为他出谋划策。

蒋介石在南京搞了一个规模庞大,气氛隆重的出征仪式,达官贵人纷纷前来送行,国民党的媒体都头版头条地报道了,还配了大幅照片。蒋介石踌躇满志,身披战袍,手握佩剑,信誓旦旦,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中,登上了驶往南昌的军舰。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针对蒋介石来势汹汹的第三次围剿,红军总前委在南丰县康都召开了扩大会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研究退敌良策。

经过前两次反围剿历练,红军高层已经临危不乱,气定神闲了,他们觉得国民党军队虽然人多,武器装备先进,可打起仗来,也没啥了不起,即使蒋介石本人来了也不怕。

那次会议从毛泽东给干部们朗读蒋介石刊登在《中央日报》上的《告全国人民书》开始,毛泽东咬文嚼字,用浓重的湖南口音模仿着蒋介石的腔调,抑扬顿挫地读道:

“中正此行,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依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之协力,诸将士之忠诚缪力,必于最短期内清除共祸,奠安国族。幸而完此夙愿,决当解甲归田,表我心迹。然军人以身许国,不能成功,誓当成仁,苟中正从此而舍命彊场,克随总理及诸先烈于地下……”

读完蒋介石的慷慨陈词,毛泽东扫了一眼会场,笑着问:“同志们,蒋介石要跟我们决一死战,大家有何感想,都痛快说说嘛?”

彭德怀早就按捺不住了,他第一个站起来,拍了三下桌子,极其不屑地说:“蒋某人舞文弄墨,文绉绉的,虚伪得很,啰里八嗦了半天,没讲出什么名堂,我只听明白了一点,蒋介石要追随先烈于地下,意思就是找死嘛,我们成全他,灭他狗日的!”

红三军团在一二次反围剿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彭德怀赢得了很高威望。1935年,毛泽东写诗评价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一二次反围剿战争中,彭德怀“横刀立马,纵横驰奔”的大将风范就已经初露锋芒了。在很多会议上,彭德怀喜欢第一个站出来放炮,说话很有分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次反围剿旗开得胜,大家都信服毛泽东,已经没有了分歧和争议,都期待毛总政委拿主意。

没有杂音了,决策就轻松多了。毛泽东说:“我们闹革命,就靠二个结,一是团结,二是总结。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善于总结,革命就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我看这次我们还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舅),把一二次的反围剿经验和手段继续用好,就可以对付蒋介石的三十万大军了!”

总前委一致同意毛泽东的建议,决定还是把敌人引到苏区来,关门打狗,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基础,避敌主力,先打弱敌,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总前委要求各军迅速行动,积极备战,志在必胜,加快形成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强大态势。

黄公略表面看上去文质彬彬,实际上是个急性子,落实决策从不过夜。会议一结束,黄公略就来到红八师,动员部队,检查备战情况。

在红三军三个师中,黄公略比较偏爱红八师,更喜欢刘畴西和王如痴。从红八师成立以来,尤其是在第一二次反围剿中,红八师表现出来的有勇有谋,敢冲敢打,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让黄公略十分欣赏。

大敌当前,要有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厉。黄公略叮嘱刘畴西和王如痴:这次蒋介石是亲自来了,兵力比第二次围剿又增加了十万,斗争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我们要未雨绸缪,要高度认识,做好思想动员,强化练兵,提升战斗力。

黄公略看着王如痴,说:“思想就是战斗力,做思想动员,一定要抓重点,讲方法,富有鼓动性!这次是蒋介石御驾亲征,我们要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如果红八师能够活抓蒋介石,那红八师就会红到天上去!”

黄公略把刘畴西和王如痴逗乐了,三个人哈哈大笑。刘畴西边笑边爽朗地补充:“好得很!太巧了!《水浒传》里独臂英雄武松擒方腊,我刘畴西也是独臂,蒋介石来,黄军长就把捉蒋任务交给红八师,我保证胜利完成任务!”

看着斗志昂扬,信心满满的军政主帅,黄公略也深受感染,倍觉放心,大敌当前,前路吉凶难料,生死未卜,革命将帅就要有这种豪气干云的英雄气概!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王如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和战士们感同身受,第二次反围剿,红军十五天横扫七百里,红八师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军威;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部队马上转入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根本没有时间休整,已经疲惫不堪。没想到不到一个月,蒋介石狼烟又起,作为政治主管,他必须向部队强调钢铁意志,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作风。

做好思想动员,是带好兵,打好仗的前提。在全师誓师大会上,王如痴别出心裁,接连用了两个设问句,来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和好奇。

第一个设问句,王如痴问:“大家可知道蒋介石身上有两种什么病症?我告诉大家,这两种病,一种是妄想症。他到处说在三个月内消灭红军,这不是妄想是什么?二种是肥胖症。蒋介石的军队虽然人多,看似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前两次围剿不是被我们打趴下了嘛?”

这两个比喻很形象生动,从症状看,确实很像,让人忍俊不住,全师战士被王如痴逗得哈哈大笑。

第二个设问句,王如痴问:“大家可知道国民党军队最怕红军什么?我告诉大家,是‘对命’!红军不怕死,白军怕死,当官的更怕死!这就是我们红军有战必胜的致命武器!蒋介石10万、20万、30万部队算个鸟,红军有总前委的英明指挥,有毛总政委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只要他们敢来,我们就敢把他们收拾干净,让他们有来无回!”

红八师官兵深受鼓舞,他们情不自禁,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收拾干净,活捉蒋介石!

喊声震天动地,在群山叠谷之间回荡。

看着战士们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刘畴西和王如痴倍觉欣慰。

1931年7月初,蒋介石三路大军长驱直入,千方百计地寻找红军的主力部队,想进行生死决战。总前委决定避其锋芒,采取“磨盘战术”,错开敌人的前锋部队,迂回到敌后的兴国地区,进行集结,伺机捣其后路。

迂回敌后,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军事行动。正值盛夏,骄阳如火,紧急行军中,红军战士被晒得汗流浃背,有的还中暑了。因为是长途行军,粮食供应跟不上来,一餐只能喝点稀饭充饥。但红军战士作风顽强,衣服湿透了就把汗水拧干,草鞋磨破了就打赤脚,饿了就把皮带扎紧,继续向前赶路。

第三次反围剿,机会的创造和战争的胜利是靠脚板走出来的。半个月,红军马不停蹄,紧急行军,迂回1000多里,抵达江西兴国的高兴圩,完成了迂回集中的战略任务。

路上,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红小鬼问王如痴:“王政治委员,我们现在一天走个不停,是不是在学朱聋子打圈圈啊?”

王如痴边走边笑着回答:“很不一样呢,朱聋子打圈圈是为了逃,为了躲,只想活下来,根本没想过打败国民党军队。我们绕敌打圈圈,是为了拖垮敌人,创造机会,最终消灭他们!”

到达兴国后,红军立刻加紧练兵。朱德到红八师检查备战情况,看到大家精气神昂扬饱满,练兵场上杀声震天,顿时来了兴趣,他从一位战士手里拿过一把鬼头大刀,舞动起来,刹时银光闪闪,寒风阵阵,但见朱总司令左劈右砍,上挑下撩,时儿泰山压顶,时儿翻江倒海,看得战士们眼花缭乱,热情高涨,不断拍手叫好。

舞完大刀,朱德给战士们讲起了三国武将关云长用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曹操百万大军也奈他不何的英雄故事。讲完故事,朱德言归正传,切回正题:“你们别小看了我们古老的刀术,只要大家操练得好,练出水平,这种铁家伙在战斗中照样杀得蒋介石人仰马翻,叫他们有来无回。”

收到红军主力又悄悄绕回兴国的情报,蒋介石心中一惊,恍然大悟:看来是中了红军的“调虎离山”计了,他紧急集中了九个师,调转头,匆匆忙忙从不同方向扑向兴国。

敌人气势未减,总前委决定再次避其锋芒,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莲塘、良村一线穿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这是兵行险招,要从国民党军队4个师结合部的中间穿插过去,这个结合部的中间只有一条不到40里的空隙,3万多红军要穿插过去,无异于“骆驼过针眼”。这个大胆计划是步好棋,同时又让很多红军将领担心,如果万一被敌人发现了,后果就不堪设想,红军就像被包饺子了。

艺高才能胆大,彭德怀一听,一拍大腿,连赞“妙棋”,如果成功了,就让整个战局起死回生了。他站起来,第一个表态支持,大声地说:“这是一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好棋,太高明了!不要顾虑太多,现在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敢不敢的问题,我认为这步棋好!谁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毛泽东充分相信革命队伍的纪律性,关键时刻部队一定能够掌握自己的行动,穿插成功。他要十二军扮演主力,向西佯攻,故意暴露,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掩护其他红军主力“暗渡陈仓”。

1931年8月4日,红八师和其他部队为“暗渡陈仓”精心准备。刘畴西、王如痴轮番到各团检查。王如痴告诫大家,小不忍则乱大谋,穿插过程中哪怕一声咳嗽,一个喷嚏,都可能酿成大祸,要求凡能发出响声的东西都要坚决杜绝,马和骡子的脚蹄用布匹层层包好,扎紧;马嘴和骡嘴也用绳子捆到不能张开;所有白色的,反光的物件都用锅灰涂黑。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天渐渐暗了下来,残月如钩,红军主力趁着夜色出发了。穿插在毫无声息地进行,全程只有手势,没有话语。

红三军翻越一座大山,登顶下山时,发现小路崎岖,速度十分缓慢,严重地影响了穿插速度。这可把黄公略急坏了:按照这种行军速度,天亮前就到不了指定位置,容易被敌人发现,让部队置身于危险之中。

黄公略把担忧悄悄地告诉了王如痴,王如痴也有同感,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会不会有一条下山的捷径呢?黄公略点起一盏马灯,用黑布把外围罩了,露出来微微的光,然后叫上王如痴,在微光照耀下,两人在附近转悠,找起下山的新路来。

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另一条下山的小路。红三军分成两路下山,速度快多了。

红军又创造了奇迹,只用了一天半时间,3万多红军移师莲塘,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跳出了包围圈,全军将士兴高采烈。

刘畴西和王如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感慨万千地说:毛总政委的“骆驼过针眼”就是神来之笔,干得漂亮!

随后,红军各部陆续准时到达指定位置,埋伏隐蔽在山野树木之中,静候作战命令。

1931年8月6日晚,总前委在黄氏宗祠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就近吃掉驻扎在十万洲的敌47师谭子钧旅,然后向良村突击追歼,继续扩大战果。红三军团担任主攻任务,红十二军为左翼,红三军为右翼,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的布袋阵。

会议结束,黄公略带着军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陈奇涵以及刘畴西、王如痴等各师军政主管登上莲逢山,仔细察看地形。

十万洲,山谷绵长10余里,两侧成峰,中间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右侧有一山头叫柳树排,山势复杂,草木疯长,适合埋伏隐蔽和奇袭。谭子钧旅就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居高临下往下看,谭子钧的营地就像一段曲折的“狗肠子”。

黄公略笑着说:“听说谭子钧熟读兵书,以将帅自居,看来只会纸上谈兵,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把部队置于山谷之中,难道他不知道水淹七军和火烧连营的典故吗?”

都是将领,都懂兵法,大家一看,就知道谭子钧志大才疏,与红军过招,还嫩着呢!

刘畴西和王如痴主动请战,对黄公略说:“红八师请求主攻,请黄军长放心,我们不管他是帅才还是蠢才,红八师一定要砸烂他的狗脑壳,吃掉他的狗肠子!”

趁着天黑,红三军悄悄地摸上了柳树排山头,埋伏了下来。黄公略吩咐站岗的站岗,其他人抓紧休息,蓄精养锐,等待进攻号令,他要求各师在战斗中做到快、准、狠,配合红三军团,打好第三次反围剿的第一仗!

1931年8月7日,天还没亮,红三军团向十万洲发起猛攻。将士们早就按捺不住了,听到号令,大家一跃而起,猛虎下山一般从山上冲向敌阵。

战斗打响的时候,谭子钧旅都还在睡梦中,没有起床,他打了一夜麻将,睡得正酣。听到突如其来的枪炮声,喊杀声,他们被莫名的恐惧笼罩,手忙脚乱地穿衣穿裤,拿枪,乱射,但为时已晚,黑暗中也分不清敌我,自杀残杀。

谭子钧从睡梦中惊醒,手忙脚乱地组织反攻,企图从两翼突围。可红三军就像一把铁钳,从右翼把敌人死死地钳住了,让他们动弹不得。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畴西、王如痴带领红八师就像离弦之箭,冲下山岗,冲进敌阵,短兵相接,枪战变成了白刃战。两位军政主管身先士卒,刘畴西单手拿刀,左臂右砍;王如痴双手紧握刺刀,前刺后挑。在首长带领下,红八师战士杀红了眼,勇不可挡。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地,斗志全无,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红八师乘胜追击,紧咬不放,边打边追。

天亮了,谭子钧逃到河沟里,被刘畴西远远地看到了。刘畴西从地上捡起一支步枪,递给王如痴,指着谭子钧,说:“看到那个穿军官服的指挥官没,我估计就是谭子钧,擒贼先擒王,你枪法好,把那个当官的干掉!”

王如痴接过枪,端枪,瞄准,扣动板机,一颗子弹呼啸着射了出去,正中谭子钧的脑袋。

谭子钧就像一根树木一样栽倒在河沟里,他倒下的时候,身边溅起一阵巨大的水花。

主帅被击毙,军队的主心骨没了,剩下来的白军无心恋战,纷纷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十万洲之战,红军大获全胜。三路红军全歼谭子钧部和从良村派来的侦察营。

这场战争,胜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红军从高兴圩直插莲塘,是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的。谭子钧旅的一个被俘士兵说:“昨天全旅通报还说红军被围困在高兴圩,动弹不得,等着束手就擒呢。谭旅长知道这个消息,以为高枕无忧了,天天要手下陪他打麻将。哪个晓得你们今天清早就到了莲塘,把我们反包围了!”

谭子钧旅被歼,47师师长上官云相如惊弓之鸟,带着师部向龙冈方向慌忙逃窜。

上官云相一边逃,一边埋怨54师师长郝梦龄不够朋友,私心太重,见死不救。

其实,郝梦龄不是不想救他,只是手下意见没有统一,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各不相让,争执了半天,不愿意救的认为从前两次反围剿看,红军不轻易出击,一旦出击,就胜券在握,如果前去救援,红军早就张网以待,等着援军自投罗网,那不叫救援,而叫“送礼上门”了。

郝梦龄与上官云相私人关系不错,争来争去,最后还是决定出兵,可在争执中错失了救援良机,等援军赶到,已经为时已晚。谭子钧没救成,先头部队在良村撞到了红军枪口上。

郝梦龄的先头部队最先撞上的是朱德和警卫排。战斗打响后,歼灭谭子钧的战斗已经结束,红军大部队火速集结,赶来增援。红三军从外线攻击敌人的先头部队,然后迅速向纵深推进。红八师负责“斩腰”行动,因为敌人部队如同长蛇,先头部队遭遇攻击后,跟进部队还来不及展开,光是敌人军官的行礼和伙食担子就绵亘二、三里路。

红八师将“长蛇”拦腰斩成二截,刘畴西、王如痴冲在最前面,各种各样的枪支射出愤怒的火苗,敌人纷纷倒地。与此同时,红一方面军所属各部开始进攻,“长蛇”瞬间就成了“死蛇”,被压制住了,动弹不得,只有挨打的份。

郝梦龄心急如焚,作困兽斗。他指挥部队拼命往山上撤,企图居高临下,依山列阵,据险喘息。郝梦龄命令副师长、参谋长上山督战,用枪逼着手下拼命还击。

红一方面军没有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一鼓作气拿下了敌人退守的全部山头,将敌人压下了山谷、河沟。混战中,敌副师长、参谋长被红军击毙,敌54师溃不成军。

大势已去,郝梦龄赶忙吩咐勤务兵拿来剃须刀,手忙脚乱地把自己标志性的八字胡须全部剃掉,然后换上伙夫衣服,在脸上抹了一把锅灰,从伙夫手上抢过扁担,拿在手里,混在溃军中逃走了。

战斗结束,历时两个小时,歼灭郝梦龄一个旅,缴获战利品不计其数。

两战两捷,红八师一片兴奋。已经担任了王如痴警卫员的红小鬼对王如痴说:“首长,蒋介石御驾亲征,我看他的御林军也不过如此!”

王如痴看着红小鬼,纠正说:“你的话只对了一小半,更重要的是我们红军敢打敢拼敢冲,跟他们‘对命’,天皇老子都害怕;我们的毛总政委用兵如神,他比摇鹅毛扇的诸葛亮都厉害多了,蒋介石更不是对手!”。

战争刚停,硝烟还未散去,毛总政委、朱总司令又盯上了黄陂敌军。为麻痹敌人,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总前委决定让红三军向龙冈方向“虚晃一枪”,拉起要攻打龙冈的架势来,让敌人产生错觉,其他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向黄陂集结,争取一口气吞掉黄陂敌军。

要红三军摆花架子佯攻,将士们觉得很不过瘾,产生了懈怠之意。黄公略看大家有情绪,安慰道:“各师不要对总前委的决定感到憋屈,不要小看了佯攻,同样关系到战局胜败。我们的佯攻像不像,效果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黄陂之战的胜负。我们如果不能在龙冈掀起波浪来,黄陂的敌人就不会上当,不会麻痹大意。所以,我们的佯攻是攻打黄陂敌人的关键。”

听了军长的话,大家的心结才渐渐解开。黄公略命令红七师、红八师、红九师,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兵分三路,向龙冈进发。

红三军团的佯攻很成功,效果很好。龙冈敌人看到红军漫山遍野,军心一下就慌了,龟缩着,不敢出来。黄陂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在攻打龙冈,离自己远着呢,就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玩玩,该乐乐,没有一点紧张感。

红三军顺利完成佯攻任务后,就像蛟龙一头扎进大海里一样,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正当龙冈之敌摸不着头脑,费尽心思猜测着红军的下一步行动之际,红四军、红十二军突然出现在黄陂,向黄陂敌人展开了 猛烈进攻。黄陂敌人猝不及防,被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大部分被歼灭。

黄陂胜利后,朱德总司令高兴地对毛泽东说:“黄陂大捷,红三军佯攻有功,功劳簿上应该记下他们一笔!”

红军声东击西,把蒋介石气得半死,他弄不明白,红军的小把戏,为什么会能够屡屡得逞?

缓过神来,蒋介石咬牙切齿,急忙调集西进各路军共20万人,向黄陂、君埠紧急开进,准备用密不透风的大包围把红军主力包围,决一死战!

蒋介石的密集大包围圈越收越紧,红军处境十分凶险。总前委果断决定,以十二军扬旗鸣号,向东进击为“烟幕弹”,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红军主力走小路,没有小路,就劈荆斩棘,开劈出一条小路来。

趁着夜黑风高,红军主力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10里不到的敌人空隙中穿了过去。离敌人最近的时候,可以肉眼看到国民党军队中军营里的灯光,听到他们行拳猜令的喝酒声。

出了蒋介石的大包围圈,红八师将士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欢笑。刘畴西对着王如痴感慨地说:“如果说上次是骆驼过针眼,这次可是蚂蚁钻牛角尖啊!”。

王如痴也深有感触,有感而发,掏出小本子和铅笔头,在上面作诗一首:

毛总政委胆识高,敌人包围不慌忙。

千里回师捣后路,见缝穿梭出奇招。

三战三捷破敌胆,红军威名传四方。

革命须要灯指引,蒋家王朝长不了。

红军屡出奇招,连战连捷,成功化险为夷,即使被包围,也如出入无人之境。红军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飘忽不定,难以琢磨,让国民党军队彻底抓瞎了,连鬼影子都看不到,反被拖得人困马乏,苦不堪言,真“肥的被拖瘦,瘦的被拖死”,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尤其是那些从北方调过来参与围剿的部队,由于水土不服,思乡心切,怨声四起,战斗力大打折扣。

蒋介石也是身心俱疲,不断的败战,让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大动肝火。蒋介石清醒地意识到,第三次围剿,他已经心有余力不足,又要闹笑话了。

1931年9月初,广东军阀陈济棠,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趁机内乱,闹得不可开交,正好给了蒋介石退兵借口,他顺驴下坡,下达了撤军命令。

两广新军阀内乱,多少给蒋介石的撤军保住了一点颜面。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真没那么容易。蒋介石想溜,红军不让了。听到蒋介石要退兵,毛泽东赶紧召开紧急会议,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不能让蒋介石全身而退,必须要从他身上再剐下几块肉来!

首先确定的猎杀对象是蒋鼎文的第九师。

红三军的任务是连夜赶往吉安泰和县老营盘,抢占要隘黄土坳,堵住第九师的退路。

接到任务,红三军紧急行军,提前到达指定位置,在黄土坳埋伏了下来。

1931年9月7日,黄公略登高望远,用望远镜察看地形,他对参谋长陈奇涵说:“只要我们扼守住黄土坳,敌人就插翅难逃了!”

陈奇涵点头应道:“那就不能便宜了蒋介石,让他在黄土坳留下卖路钱!”

黄公略调兵遣将,把战斗任务分派了下去:红九师和萧克独立五师依托高明山,进行正面狙击;红七师埋伏在牛轭岭打左翼;刘畴西临时有新任务,红八师由王如痴率领,插向野猪岭,打右翼,同时负责阻击从高兴圩方向增援过来的敌军。

战斗在9月8日凌晨5时左右打响。红三军从三个方向扑向老营盘的敌军,子弹雨点一样密集地射向敌人;炮弹,手榴弹呼啸着落在敌阵,在敌群中开花,敌军成片成片地倒下!

从高兴圩方向赶来增援的敌军势头很猛,不要命地往前冲。

师长刘畴西不在,自己就是红八师的主心骨!王如痴给战士下达了死命令,绝不让一个敌人漏网。他给各团连下达命令,要求那些枪法好的战士,专挑穿当官衣服的和机枪手等重火力打击。

敌军援军赶到老营盘,王如痴命令所属21团、22团、23团向他看齐,跟敌人“对命”,子弹打完了用大刀,大刀弯了用枪托,枪托断了用石头砸,用牙齿咬!阻击战打得很艰苦,伤亡很大,但红八师没有一个退却,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确保了老营盘战斗的胜利。

老营盘战斗持续了八小时,红一方面军全歼蒋鼎文的独立五旅。

老营盘成为坟场,遍地都是敌人的尸体;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战斗胜利后,王如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他集合队伍,看到战士们身上血迹斑斑,伤痕累累,衣服被撕扯得破破烂烂,一张张脸被硝烟薰黑,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有些连队剩下不到几个人。王如痴的眼睛湿润了,他为有这样的战士,跟这样的团队出生入死,英勇战斗,感到骄傲。

1932年9月15日清晨,红三军奉命追歼韩德勤52师,在兴国县方石岭,与其他兄弟部队将敌军主力团团围住。战斗打响了,红军发起强攻,山谷响彻“缴枪不杀”的怒吼;敌军毫无招架之力。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歼敌2个旅。

当天下午3时,烈日当空。红三军行进至东固六渡坳,看到路旁有一座废弃的吊脚楼。看着疲惫不堪,饥渴难耐的战士,黄公略心疼了,命令部队原地休息,喝点水,吃点干粮,补充一下体力。趁此机会,黄公略召集各师主管到吊脚楼上研究下一步行动。

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敌机越来越近,战马受惊,扬起尥子,嘶叫不已。黄公略赶紧指挥部队紧急疏散。参谋长陈奇涵告诉他,红七师还在罗坑,时刻可能暴露在敌机下。黄公略一听,急了,他想冲上去,爬到高地察看红七师的行进位置。警卫员拦住他,劝道:“军长,外面危险,你不能出去!”

“一个师的安全比我个人安全更重要!”黄公略不由分说,一把推开警卫员,不顾一切地冲上山坳。黄公略一边打着手指命令红七师就地隐蔽,一边端起一把机枪,对着敌机扫射,想把敌机吸引过来!

敌机俯冲下来,对着黄公略吐出一串长长的火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三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黄公略,打进了他的胸膛。三股血泉水一样从三个枪洞涌出来,片刻就把黄公略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军装染红了。

“军长,军长——”

战士们傻眼了,一边向敌机射击,一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

黄公略把机枪一头支在地上,一头撑着自己的身体,努力不让自己倒下,但最后,黄公略渐渐体力不支,笔直地倒了下去……

王如痴看呆了,他的心被揪住了;在黄军长倒下那一刻,他感到呼吸困难,血液凝固,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儿。

王如痴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把黄公略抱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他一边给黄公略实施急救止血,一边歇斯底里地喊:“军长,挺住啊!革命需要你,红三军需要你!”

听到王如痴呼喊,黄公略缓缓地睁开眼睛,痛楚和不舍写在他越来越苍白无力的脸上。

黄公略吃力地望着王如痴和身边的战友,拼尽全力地说:“几次围剿我们都胜利了,你们要继续战斗,直至全国革命最后胜利!”

看着黄公略军长,将士们泪雨磅礴,泣不成声!

听说黄公略军长身负重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策马飞奔而来。

毛泽东和朱德一人握住黄公略军长的一只手,声音哽咽:“公略,你不能走啊,不能走啊!”

当天下午,黄公略军长壮烈牺牲,走完了他夏花一样绚烂而短暂的一生,那年,黄公略才33岁!

山河含悲,日月失色!

沉浸在胜利中的红一方面军突然被黄军长牺牲的巨大悲痛笼罩!

1931年9月16日,江西兴国水头庄草坪,青天垂泪,江河呜咽,群山静默。

数万红军将士和群众臂缠黑纱,胸佩白花,准备送黄公略军长最后一程。

毛泽东悲痛不已,亲自撰写挽联,沉痛悼念: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好教后世继君来——

读到挽联最后一句,王如痴泪如雨下。

革命的山很高,革命的河很宽,革命的路很长,革命的夜还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黄公略军长虽然牺牲了,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王如痴不怕山高河宽,路远天黑,他暗暗下定决心,誓做毛总政委所写挽联中的那个革命的“后世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