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灿国的头像

王灿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4/26
分享
《泰山童子》连载

第一十六章 毁旧修新徒扰民 沽名钓誉饱私囊


夏虎自从给岳父祝寿归来,开始茅塞对开,老想建功立业的事。以前他过得很滋润,也挺清闲。隔三差五地除了给京城叔父家运水的差使,平时真没什么正事可做。听了老丈人的点拨,现在却中了邪似地要干点政绩。

这几年,他渐渐有所领悟,做个闲官真没出息。要掌大权,才好升官发财、腰缠万贯,这才是硬道理。他渐渐理解,为什么叔父把他扔在泰山脚下的小县城,又娶了个富家女,是让自己学会怎么赚钱发财啊。

过去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为孝敬二叔夏竦,让老丈人带头出钱出力,摊派富商豪门不断进贡,勉勉强强维持现状。别人是敢怒不敢言,可是时间长了,暗地里难免怨声载道。如果能名正言顺,大捞一大笔钱,不用求爷爷告奶奶,该多好啊!他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有一天,几个狐朋狗友约他,由泰山中路去爬山游玩。都说秋天的泰山,金黄翠绿相间,景色怡人,能赏心悦目。重要的是顺便去斗母宫,偷窥那些漂亮的尼姑。斗母宫附近有一巨石,上刻“虫二”两字,是他们一伙的恶作剧,一是卖弄才情,搞文字游戏;二是含沙射影,发泄不满。 原意应该是风月无边的意思。他们多次前来调戏,受到尼姑的严词斥责,他们便借机暗讽宫里的尼姑们,是不懂风月、不解风情。明显就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偏说葡萄是酸的。

夏虎一伙登到万仙楼,累得气喘吁吁,去三义柏树下稍事休息。随从衙役们仗势凌人,大声驱赶树下的人们:“起来、起来,快走开。县丞大人来啦!还不赶紧让座。”

一群担山工正坐在树下休息,见状无奈地起身,躲到西边的盘道上休息。他们特别厌恶这些官僚和爪牙,报以鄙视的目光,更赞不绝口地议论着,称赞那个修建山民桥的人。都说,当初那个山民太了不起啦!如果没有他建的那个“山民桥”,要渡过泰山中溪,简直难于上青天。凭他一人之力,修了这座桥,这功德善举,无人可比啊。

其实,当初这座桥,是石敢当建造的,为了让人们都学做善事,他化身一位普通山民,做表率,来引领人们向善、从善、行善,以积福德。

夏虎支楞起耳朵倾听,也没听懂人们谈论的是谁。可听到修桥两字,忽然来了灵感。于是,兴冲冲地询问随从们:“这山民桥是怎么回事啊?”

几个头大肚圆的家伙,争先恐后讲述那个山民桥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泰山回马岭附近,住着一个小伙子,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人们都叫他山民。他靠打柴挖药为生,生活挺艰难,自幼出入山涧,练出两条铁腿,爬山攀崖不在话下。他每次来到山民桥这里,看着上山下山的行人十分吃力,一不小心就滚到沟底,轻者摔伤,重者性命难保。特别是夏天山洪暴发,冬季冰天雪地的时候,行人常常被隔在两崖,一筹莫展,他就发誓修一个桥,方便行人。

他说干就干,用打柴、挖药换来的钱,买了铁锤和钎子,每天除了砍柴、挖药,就来这里备石备料,铺基砌墩,白天干,晚上借着月光也干,就是刮风下雨也不间断,一连几个冬春,终于在这悬崖深谷之上,砌起了一座无名石桥,可是,桥修好了,山民却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无名桥虽不宏伟壮观,却给人带来了方便,人们不用再冒险攀爬山崖,于是都十分感激山民,怀念他。他的声誉也越传越广,越来越高。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无名桥称作“山民桥”。

夏虎听完,心有不甘,一个山民,能有多大本事,让这些山里人津津乐道,那么崇拜他,他倒要去看看,这山民桥,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不再歇息,起身登山。经过斗母宫,也无暇去看尼姑了,径直前行。路过经石峪、水帘洞,走过“万笏朝天”及程咬金栽的四槐树,来到了“回马岭”,一伙人早累得狼狈不堪。

此处山势陡峭,峡谷弯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骑马只能到此,再往上走,就需要人来抬了。向上望去就看见山民桥了,它东西走向,横贯泰山中溪,这里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但却是攀登中天门的必经山道。仔细看去,那山沟溪流之中,竟有许多行人与挑夫或站或坐,在山民桥上闲谈休息。

原来这就是人们口中传颂的“山民桥”。宽大厚实的石基上,搭载着一块块整齐的长石条,结实稳固。平时水流小,潺潺的溪水从桥下汩汩流过,夏秋发大水,水会漫过桥面,倾泻而过,然而石桥岿然不动。

夏虎走到近前细看,不觉心中暗喜:我道是什么大桥,原来就是垒了几块大石头呀。看来自己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机会到了。他高兴地喊道:“把这些破石头推掉,我要在这里修一座豪华的大桥,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的功劳。”

他兴致勃勃,立马就要随从拆除此桥。随行之人,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干不动这活儿呀。有人劝说:“我们下山仔细筹划吧。”

夏虎脑子清醒过来,真不是他们马上能干的事。于是兴冲冲下山,要找人周密计划,关键是筹钱、征夫,不然怎么名利双收啊。

几天以后,奉符县衙贴出告示,要在泰山上修建大桥。为表真心,派人到回马岭上面,先拆毁了那座“山民桥”。马知县自始至终不同意,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夏虎请老丈人贾善仁亲自来坐镇,带头捐钱出粮支持。又搬出叔父夏竦助威,征得朝廷拨放官银。他制造舆论,冠冕堂皇地鼓吹,泰山上修桥,连接朝廷与天庭,让大宋王朝的文功武德,呈报上天得知,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一时间,忙坏了那些衙役、保长们。征令一道道,告示像雪花。他们四乡乱跑,不是派役抓夫,就是征粮要钱。如有怠慢,轻者加罚,重则押监。可夏虎却一下变得满脸冒油、腰圆肚肥起来。不难看出,他趁机扒皮加码,狠捞了一笔横财。

当时夏虎拆桥的时候,石敢当就十分生气,成物不可损!何况这可是自己辛辛苦苦修成的便民桥。那么多年了,为无数人行方便,是跨越中溪最经济实惠的路线。如果是危桥,年久失修不安全,也情有可原。可这是最牢固稳妥的便桥,破坏重建必定用心不良。于是,石敢当静观其变,看看其中到底藏有什么猫腻。果然,他发现夏虎确实存心不良。明面上是做功德之事,实际则是巧立名目,贪财谋利,沽名钓誉。他马上告诉山民实情,让大家纷纷抵制,并火速把信息传递给平平,让他来处理此事。

平安顺当兄弟四人,正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日夜兼程返往泰山,找师父帮忙求助。一路上光听人说,泰山上的山民桥被县衙拆掉,正在重建,弄得当地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商量顺道去看看,如有可能,帮助他们尽快修复,别耽误影响山民的生活。

夏虎几经折腾,大桥终于建成。乍一看,比过去的“山民桥”确实好看了许多,桥又高又宽又长,像个没心没肺的傻大个,让人心里没底,过桥时战战兢兢,不敢在上面逗留。夏虎兴致很高,与一帮绅士文人,商量给大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好名传千古。有人说,竣工之时,天降雪花,应该叫雪花桥,有人说,夏县丞兴修此桥,有恩与民,应该叫谢恩桥,一时争论不休。

平平四兄弟回到山里的时候,桥已建好了。既然已成事实,就让它发挥作用吧。可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们担心这是中看不中用的工程,就让时间和大自然去考验吧,不行的话再另做打算。

踌躇满怀的夏虎,洋洋自得地躺在太师椅上,任凭众人吹捧自己。听着听着,他忽然有了主意,猛地端正身躯,高声说道:“这个桥就叫善仁桥吧。行善积德,宅心仁厚,咱是为众生行方便啊。”一伙文人墨客,拍手称赞,连连竖起大拇指。其实夏虎肚子里另有小算盘,这是讨老丈人贾善仁的欢心,巧妙地把他的名字,雕刻在石桥上,好让他得以千古留名。

选了良辰吉日,要举办隆重的庆典仪式。有一帮闲人墨客,来为他歌功颂德。然而除了狐朋狗友、衙役幕僚,老百姓一个也没来。原来,为了修建这座桥,当地的百姓,被官府折腾得早已倾家荡产,有的甚至投井悬梁,家破人亡,一个个怨气冲天,义愤填膺,谁还有心情去捧那个场。

庆典仪式草草收场,灰溜溜的夏虎,派人把羞忿气恼的老丈人贾善仁送回家,桥头上只留下孤零零的谢恩碑。不久,一场雷雨,引发了一场山洪,把善仁桥冲得一干二净。人在做天在看,终究纸里包不住火,惹得天怒人怨。

老百姓怀念那坚固便捷的山民桥,历经岁月的冲刷,默默承载人们跨越。如今让夏虎拆毁,修了个中看不中用的善仁桥,很快就被冲垮了。这深谷险壑之间,又给登山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人们格外怀念山民,也更加痛恨夏虎。没过多久,人们把桥上的“善仁桥”三个字凿去,改刻成了“血泪桥”,并把谢恩碑愤怒地推倒,翻进了河里。

平平他们心知肚明,打算效仿师父建起这座桥。然而当务之急是救治眼下流行的瘟疫,他们要把情况报给师父,视轻重缓急而为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