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灿国的头像

王灿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4/26
分享
《泰山童子》连载

第一十九章 庆历新政颁天下 圣德颂词惹祸端


  庆历三年的春天,惊蛰的雷声响过,大宋王朝也迎来摧枯拉朽、推陈出新的几件大事,朝廷内外、举国上下,耳目一新,精神振作。

先是西夏皇帝李元昊,经过与大宋几年的争战,虽说胜多败少,但始终没放弃和平的试探,派使臣带国书来求和,书中称宋皇为父亲,自己为儿子。

夏使到了京城,向皇帝阐述,夏国很久没与宋朝开通集市贸易了,现在是饮茶没茶叶,穿衣没棉布,所以实心诚意来求和。仁宗皇帝仁慈,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在边界设立集市贸易,并且每年赐给他们丝绢十万匹,茶叶三万斤。

接着,皇帝终于恩准老宰相吕夷简因病求退,任命年轻的富弼为枢密副使。不久,范仲淹、韩琦也得到了同样任命。

石介听闻后很高兴,这都是治国能臣,朝廷栋梁啊,大宋朝历经八十多年,该到复兴的时候了。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好友欧阳修进了知谏院,当了谏官,一同上任的还有蔡襄、王素和余靖,这都是当朝才华横溢、敢说敢为的清官。谏官职责重要,与御史台合称“台谏”,朝廷大事,包括宰相是否称职、各种人事的任免,都可以发表意见,予以谏正。

唯一让石介不满的,是夏竦又要回朝做枢密使,如果这样的贪官再做了宰相,那朝风、世风还不又乌烟瘴气、每况愈下?他无比愤慨,但束手无策。

幸好朝中有很多大臣反对,纷纷上书劝退。说夏竦与西夏作战时,胆小怕事,不肯尽力,还暗中勾结宦官,他们狼狈为奸,外掌机密,内使诡诈,阴谋侵夺皇帝的权利,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其实夏竦虽明敏好学,才术过人,但生性贪婪,汲汲于功名利禄,反复无常,被人称作奸佞小人。

经过欧阳修等四大谏官齐力谏阻,不等夏竦到任,就免除了他的枢密使职务,他兴冲冲来,又悻悻而归,外放亳州做知府去了。

资深的枢密副使杜衍被擢升为正使。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他从小“苦志厉操,尤笃于学”,劲正清约,好荐引贤士,裁仰侥幸,凛然有大臣之概,在朝野间享有盛誉。此时由枢密副使升任枢密使,正是顺理成章,深孚众望。

仁宗在位,政通人和,边疆安宁,百姓富足。又格外重视正人能臣,修道习儒,开创了良好社会风气。从而给文坛带来了催发力量,由唐朝的诗文慢慢孕育出宋词这一文学形式,为中华文化留下浓彩重抹的一笔。

这次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是着手实行一系列政治革新的措施,石介闻知,喜形于色,夜不能寐。他兴奋道:“此等盛事,必须大力赞扬,我是大宋学官,要写成文章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敬仰。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要为之放声高歌!”

于是,未等范仲淹、韩琦自西北边疆调回汴京,石介已难掩心中激动之情,调动全身文学艺术修养,使尽浑身才情解数,挥动如椽之笔,效仿前朝大儒韩愈,作《元和圣德颂》讴歌唐宪宗的丰功伟绩那样,也马上谋篇布局,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终于创作出洋洋洒洒、惊天动地的《庆历圣德颂》。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闥。

晨坐太极,书开阊阖。躬揽英贤,手锄奸枿。
大声沨沨,震摇六合。如乾之动,如雷之发。
昆虫蹢躅,妖怪藏灭。同明道初,天地嘉吉。
初闻皇帝,戚然言曰:予父予祖,付予太业。
予恐失坠,实赖辅弼。汝得象殊,重慎徽密。
君相予久,予嘉君伐。君仍相予,笙镛斯协。
昌朝儒者,学问刻洽。与予论政,傅以经术。
汝贰二相,庶绩咸秩。惟汝仲淹,汝诚予察。
太后乘势,汤沸火热。汝时小臣,危言嶪嶪。
为予司谏,正予门闃。为予京兆,堲予谗说。
赋叛于夏,为予式遏。六月酷日,大冬积雪,
汝暑汝寒,同于士卒。予闻辛酸,汝不告乏。
予晚得弼,予心弼悦。弼每见予,无有私谒。
以道辅予,弼言深切。予不尧舜,弼自笞罚。
谏官一年,奏疏满箧。侍从周岁,忠力尽竭。
契丹亡义,檮杌饕餮。敢侮大国,其辞慢悖。
弼将予命,不畏不慑。卒复旧好,民得食褐。
沙碛万里,死生一节。视弼之肤,霜剥风裂。
观弼之心,鍊金锻铁。宠名大官,以酬劳渴。
弼辞不受,其志莫夺。惟仲淹弼,一一契

天实赍予,予其敢忽。并来弼予,民无瘥札。
曰衍汝来,汝予黄发。事予二纪,毛秃齿豁。
心如一兮,率履弗越。遂长枢符,兵政毋蹶。
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哭魁櫑,岂视扂楔。
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敦厚如勃。
琦汝副衍,知人予哲。惟修惟靖,立朝巘巘。
言论磥砢,忠诚特达。禄微身贱,其志不怯。
赏诋大臣,亟遭贬黜。万里归来,刚气不折。
屡进直言,以补予阙。素相之后,含忠履洁。
昔为御史,几叩予榻。至今谏疏,在予箱匣。
襄虽小臣,名闻予彻。亦尝献言,箴予之失。
刚守粹慤,与修俦匹。并为谏官,正色在列。
予过汝言,无钳汝舌。皇帝明圣,忠邪辨别。
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拨。
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上倚辅弼,司予调燮。
下赖谏诤,维予纪法。左右正人,无有邪孽。
予望太平,日不逾浃。皇帝嗣位,二十二年。
神武不杀,其默如渊。圣人不测,其动如天。
赏罚在予,不失其槿。恭已南面,退奸进贤。
知贤不易,非明不得。去邪惟难,惟断乃克。
明则不贰,断则不惑。既明且断,惟皇之惑。
群下踧踖,重足屏息。交相告语,曰惟正直。
毋作侧僻,皇帝汝殛。诸侯危栗,坠玉失舄。
交相告语,皇帝神明。四时朝觐,谨修臣职。
四夷走马,坠镫遗策。交相告语,皇帝神武。
解兵修贡,永为属国。皇帝一举,群臣慑焉。
诸候畏焉,四夷服焉。

石介的《庆历圣德颂》,共计一百九十句,为四言短句。诗文优美,热情洋溢,歌颂了仁宗皇帝,德功瑰伟,辨识忠奸、赏罚分明,用人至公。赞扬即将开创的辉煌盛世,并翘首以待。讴歌名臣范仲淹、韩琦、杜衍、富弼、欧阳修等人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忠贞智慧、勇于开拓。鞭挞唾斥了自私狭隘、卑鄙奸佞的贪官污吏。

他在诗中用皇帝的口吻,说范仲淹深为朕欣赏,太后听政时,仲淹官位尚低,却已危言高论,不惧权势,后来做了谏官和开封府知府,一直驱除谗说,与邪恶势力斗争。西方边陲用兵,他亲历寒霜酷暑,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一点也不退缩。石介把范仲淹和富弼,比作古代的名臣夔和契,指责夏竦为大奸,把他贬知亳州,是“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就像把斗鸡的爪子斩去了,免得他再来捣乱。

这首颂词一问世,就因文辞优美,立意高新,顺应了天时人愿,为即将来临的新政改革大造舆论,使天下人争相诵读,广泛传阅。就连四川眉山一个偏远的地方,七岁的孩童苏轼,都能熟记背诵,从此记住了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的名字,足见这篇文章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但是,第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孙复,心里却忐忑不安,他满怀忧虑,担心地对石介说:“唉,恐怕你以后将不得安生,你埋下了祸根和隐患啊!”

石介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发心挚诚,无愧于天地。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是他的宗旨。他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为之人。

赴京途中的范仲淹,也读到了这首诗,他顿足扼腕,对韩琦说:“这下麻烦了,我们尚未到任,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让这怪人大张声势,弄得路人皆知,恐怕不是好兆头,可别坏了大事啊。”

韩琦安慰道:“没事的,石介为改革制造舆论也是好事,就是有点太性急,不该损人太过,让那些人无地自容,恐怕要招致报复。”

范仲淹回京不久,谏官们就一致举荐他做参政执事,因为原来的参政执事胆小怕事,懦弱不称职,但他极力推辞,不肯就任。

于是,仁宗皇帝多次召他到天章阁议事,无比信任和依赖他,咨询商讨当下振兴改革事宜,给与他特殊礼遇,赐座赏笔,一应奏疏,可以当面书写。

北宋建国已经八十多年,陈习陋俗,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革除。范仲淹深思熟虑后,引经据典上奏皇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朝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他的这些看法,富弼、韩琦、蔡襄、余靖和欧阳修等人,都十分认同,仁宗皇帝也赞赏有加,就让他着手准备,制定新政,颁布天下。顺理成章地,他终于就任了参政执事,富弼接替他做了枢密副使,富弼在青年时就被他所赏识。富弼曾出使契丹,外交办得很出色,朝廷屡次委任高官,他都坚辞不受,这回与范仲淹一同入朝为官,很受人们称赞和拥护。。

在此大好形势下,余靖推荐石介来做谏官,朝中其它执事都同意,唯独范仲淹反对,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学生了,他说:“石介此人,刚正不阿,大家是知道的。但他脾气古怪,一旦做了谏官,一定要皇帝做一些难以做到的事,有点不顺心,便要拉着皇帝,叩头流血,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皇帝年轻,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不能让他太为难。再说,石介学富五车,通晓儒学,弟子众多,执掌国子监,教授太学院,比做一个谏官更能体现其价值。”余靖、欧阳修听闻此言,就不再勉强。

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他向皇帝进言,任人唯贤,不能任人唯亲,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不久,系统提出了改革变新的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

所陈十事,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后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

这十项建议,于庆历三年夏秋之季,先后由朝廷颁布,付诸实施。其中选择县官、州长的建议,实施得最早。范仲淹认为,县令、郡守这些官员,亲自接触底层人民,施政好坏直接关系民生疾苦,最要选择得当,不能只看资历,不问贤愚。他亲自查点名单,看到不称职的,就一笔勾掉,打算逐一撤换。枢密副使富弼惊讶道:“你勾得容易,可被勾去的人,可一家人都要哭了。”

范仲淹回答:“一家哭,总比一县哭、一州哭好啊。”他新定了官员勘察考核制度,对官员子孙的恩荫之法也做了补充修改。

新法改革弊政,抓住了要害,打破按资排辈、循资叙迁之法,消除恩荫陋习的滥用,让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再以后,他提议废除茶盐专卖、减徭降税,把朝廷大多利益,让与民间百姓,带动经济繁荣,实现富民强国。另外,在地方开办学校,启迪思想智慧,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步改革,全国面貌为之改观。

然而,那个已被任命枢密使的夏竦,满心欢喜地刚到京城,就连夜被贬去亳州,确实心有不甘。原来,老宰相吕夷简,看不惯夏悚的为人,一直反对他,不肯与他共事,快要退休了,为消除旧怨,才向皇帝推荐了他。

但是,四位贤德的谏官力拒不从,他们对皇帝说:“陛下不用夏竦,用范仲淹、韩琦,士大夫举杯相贺,老百姓狂饮欢呼,场面是那么热烈,这难道是因一人的进退,就能对国家起那么大的作用?当然不是。这是由于邪正分得很清楚,奸邪的退去了,与之的同类也都要退;正直的进来了,与之的伙伴也要进来。如果启用的都是贤达人士,辞退的都是不屑之徒,天下就可得安宁了。”

皇帝圣聪,点首应允,终于对夏竦弃之不用。于是,夏竦怨恨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认为是他们抢了自己的职位。他仇视知谏院的蔡襄与谏官余靖、王素、欧阳修等四贤,是他们多言多语,坏了自己大好前程。

然而,最让他咬牙切齿痛恨的还是石介,因为《庆历圣德颂》把他描写成了妖孽之徒,让全天下人耻笑。所以,他视石介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在亳州,遍寻奇人高士,设法报复石介,终于找来一个道行深厚的跌脚妖道,开辟专房做道场,为其斋醮作法,书写“夙世冤家石介之牌位”,立在桌上,施以魔咒,祷告邪神,破坏石介的身家性命。也能时刻提醒他自己,一定报仇雪恨,洗尽耻辱。

可叹那些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君子们,却一无所知,正在为皇帝出谋划策,为新政呕心沥血。为了振兴大宋王朝,他们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一个个废寝忘食,力争为富国强民,建功立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