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声的头像

林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4/12
分享
《天边,那朵火烧云》连载

第一十七章 柳暗花明——京原铁路与“三线建设”

看着别人都有干的,自己在家吃闲饭不说,每日还干些妇女的营生,心里苦闷至极。正在这时,传来一个消息:“铁建”招人了。

这“铁建”的全称是“山西省铁路建设兵团”,组建它,是为了修北京到山西的一条战备铁路。据居委会主任讲,铁建不政审,不体检,不限年龄,什么人都可以报名参加,铁路完工后,还给分配工作。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一筹莫展的凌青,想都未想,就准备报名。可这事父母不同意,说修铁路那活很重,你的身体还没长成,会吃不消的,咱们在家慢慢想办法找工作。也是,十六岁的凌青,长了一副豆芽般的身材,去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修铁路,父母大人怎生放心得下。可年轻娃儿哪晓得修铁路是怎么回事儿,凌青现在一门心思,就是想摆脱眼下的困境,只要有个干的,只要将来分配工作,干啥都行,别的,他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终究,父母看他心意已决,拗不过他,再说一个大小子每天在家,也不是长久之计,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得由他报了名。

可以说,“铁建”的出现,正逢其时,她让一大批在家待业的年轻人有了去处。这些人渴求工作而不得,主要原因当然是工作太少,自家又没有什么“门路”,其次,还有一部分类似凌青这样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政审不合格,体检不过关,或是年龄太小,他们获得工作的机会更为渺茫。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已经开始,再找不下工作,看来只有去农村一条路了。所以,“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全市八千多人的报名限额,“呼呼拉拉”,没几天就报满了。

这里面,最大的二十六七岁,最小的十三四岁,有的,是瘸腿、独眼的残疾人,也有的,是父母有所谓“政治问题”的。不论家世、身份如何,铁建一律大度地吸纳了他们——极少数除外。这在工作如此稀缺、难找的1970年,着实难能可贵。

犹豫的,动作慢的,未报上名,只能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当然,报名这么踊跃,和人们对修铁路所知甚少也不无关系。不管怎么说,既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又解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还助力国家的重点建设,铁建可谓是一举三得。

山西省铁路建设兵团一共三个师,省城的八千多学生娃组成一师,忻州、燕北两个地区的民工组成二师和三师。一师由市警备区和市“公检法”抽调人员,担任连以上干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准备开赴晋东北,与那两个师一道,配合铁道兵,修建北京经河北到山西原平的“京原铁路”。这条铁路,在山西境内途经灵丘、繁峙、代县、原平四县。

京原铁路的修建,以铁道兵为主,晋冀两省为辅。铁道兵共出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担负桥梁 、隧道这些工程的施工,铁建的三个师和河北的数万民工,在各自的境内,主要负责的是土石工程,比如路基、水渠、桥墩什么的。

过十日,接到通知,要报名者到区里集中。

连着去了两天,作了出发前的培训,还划分了所在的连队,任命了班排长。至于各连连长、指导员,以至团、师各级领导,上面早有任命。

凌青编在了三团十九连,全连二百号人,分成五个排:一二三排为男排,四五排为女排。

培训,主要是“战前动员”,讲为什么要组建铁建兵团,修建“京原线”的意义。其中宣读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指示:三线建设要抢在战争的前面......即使是提前一个小时也是好的。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段话,将是他们日后聆听的最多的一段话。很多次,就餐、上工、开会、学习、晚点名,全班、全排甚至全连,都要一起大声背诵这段话,以至于没多久,每个人都能一字不拉地把它背诵下来。它已然是铁建战士的号令、宣言和誓词。

那么,什么是“三线建设”呢?它是1964年提出来的。

当时,我们国家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异常严峻。美国不用说了,自打新中国成立,遏制她甚而扼杀她,这种敌意和念想,对美国来说,就一天都没有停止过。现在,它不仅继续霸占着中国领土台湾,在台湾海峡耀武扬威,还侵入越南,继朝鲜战争后,又一次把战火烧到我们的家门口。除此之外,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的外部威胁,又多了一个北方的强敌,它在两国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所以:战争决不遥远,备战刻不容缓!

就常规战争而言,“地形”“纵深”“战时生产”,这些尤为重要。即使在核武器时代,它们也有相当的意义。据此,中共中央将全国作了战略划分:基本上,沿边、沿海是第一道防线,即“一线”;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为“三线”,即“战略后方”;一线和二线之间的广大地区则为“二线”。当时是一、二线强,三线弱。大部分的工业生产和交通命脉,集中于一、二线地区,这是极不利于战备的。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一、二线地区没有多少缓冲,易受打击,国家的大部分战争潜力,有丧失殆尽的危险。因此,要把经济建设和战备的重心,转到三线,让它“强”起来,这样才能支撑战争打下去,才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三线建设”的由来。

它推进了两年多,到了1969年下半年,国家面临的外部形势没有好转,反而更趋恶化。世界两霸,一个在北部边境线上继续增兵,一个在东边、南边动作不断:战争的脚步临近,国门“吃紧”。当时,中央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由此,三线建设的紧迫性凸显。山西有一部分在“三线”范围内。1965年就开始修建的战备铁路——京原铁路,再一次成为决策者的重要议题,要求铁道兵和晋、冀两省组织力量,加快修建。所以,铁道兵在原有两个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团,北京和晋、冀两省也组建了几万民兵,力求早日修通京原线。

摊开地图,稍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的人,不难发现,这条战备铁路,在战时没准还真管用。

环顾北京四周,山西是离北京最近的三线地区,也是除北边的燕山山脉外,北京近处唯一有众多山脉的地方。京原线从北京出发,向西南方向作蛇形运动,直奔山西。未等出北京地界,它在房山就已经进入太行山区,一下子就离开了无遮无拦的华北大平原。又仅仅一百多公里,就插入了山西境内。这里“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太行山、吕梁山、恒山等众多山脉作屏障,另有黄河、长城襟带,雁门关、娘子关、平型关控扼,是历代兵家极为重视和推崇的要地。

试想,如果大战起于北方,不考虑东北,西北,单就华北方向来说,那是什么情景?

北方强敌的装甲重兵集群,携摩托化集团军,光坦克不下几千辆,另有几千辆装甲输送车。而中国这一方向的北京军区,一共才一千辆左右坦克,还都是性能落后的仿苏制坦克,也没有装甲输送车。其它各项装备,要么相差悬殊,要么不占优势。

最要命的,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坦克。解放军没有反坦克导弹。现有的反坦克炮早已落伍,不能从正面击穿苏军T—62坦克的装甲。单兵火箭筒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剩下的,除了大量埋雷外,只能出动强击机、轰炸机了。且不说人家飞机比你多,单是陆军,已列装了防空导弹。而偏偏华北第一道防线的内蒙古,除了阴山山脉以外,其它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太适合机械化大兵团的长途奔袭了。为了阻遏、迟滞对方的进攻,英勇无畏的人民解放军,不知又将上演多少舍身炸坦克的一幕,如董存瑞、黄继光。

让“老美”和西欧都“谈虎色变”的苏军钢铁洪流,高速突进,长驱直入,攻陷阴山防线,极端情况下,三四天时间抵近中国的心脏北京,不是不可能。到那时,北京只有燕山山脉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被攻破,就是无边无际的黄淮海平原。

如情势危急,“中枢神经”需后撤,借由京原线入山西,无疑是一条比较快捷、安全的路线,起码,它可以承接首都大量的人员疏散和物资转移。京原线在山西境内与同蒲路相接,可视情况在此停留,也可西渡黄河到西安乃至四川。

虽然,苏军如此漫长、脆弱的补给线,一旦陷入持久战就麻烦了,又碰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可以说它毫无胜算,但战争狂人的逻辑与常人不同,况且,“钢铁洪流”也容易使人忘乎所以。不过,窃以为,如能以雷霆之势,突进国境线几百公里,威胁北京,特别是拿下东北工业基地,或者再鼓捣个汉奸傀儡政权,其实它已收获蛮大,可以满足了。

以上,不过是凌青和其他军事迷,多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资讯和知识的增加,对那场可能发生的战争,所做的一些推演和设想——以当时的心智和水平,还不可能勾勒出这样完整、清晰的图景来。既然是军事迷,又不是正儿八经的军人,更不是将军和统帅,也就不能苛求有多高的水准,它只是男孩的某种偏好和“精神游戏”。正如女孩爱玩“过家家”,男孩爱臆想战争和战争中的自己。类似的天马行空,相信很多军事迷都有过。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