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保定许城的头像

保定许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5/25
分享
《《水经纬》》连载

第一十三章 悬河漰湍水泱泱

河图映宇宙,亦照人世间;川流纵横滔滔涓涓,浪花朵朵色泽斑斓;飞流注壑似落马,咆哮东去会汤汤;万河朝宗向东流,悬河漰湍水泱泱。

 

  《水经注》说,其水东径马邑县故城南。路过马邑县老城南的河叫桑乾河,古称漯水。凡有名必有缘由,桑葚成熟的时节河水就干涸才有了桑乾河之称;秦人筑城不成有马跑过去,按照马蹄印再筑就不崩塌也有了马邑这个地名。与马邑有关的传说出自《搜神记》,民间传说被写进小说显得神奇也怪异,地名却留了下来。秦汉时置马邑县,至隋唐时其治所略有变化,却都没离开朔州,清嘉庆年间才废了。《水经注》又说,汉以斯邑封韩王信,后为匈奴所围,信遂降之。“斯邑”就是马邑,韩信一向勇猛,追随刘邦大战项羽也才智过人,却不能抵御匈奴说不得令人惋惜。司马迁提到韩信、卢绾来也说,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韩信投靠了匈奴就合兵攻打太原,被刘邦击败后才引来白登之围。刘邦被匈奴困在白登山上,听从了陈平的谏言,派人贿赂冒顿单于的妻妾阏氏才脱身。只是匈奴与大汉之战并没结束,且依然离不开马邑。公元前133年,也就是汉武帝元光二年,汉军打算在马邑诱歼匈奴,却被敌军识破,史称马邑之围或马邑之战或马邑之谋。之后,汉武帝抛弃祖宗们为保平安实施的和亲政策,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展开大规模征战,却不过维持一时的太平。只是匈汉之争并不单单限于汉朝时期,华夏之历史川流也激起一朵朵耐人寻味的浪花!

“胡沙不隔汉家天,一节坚持十九年”出自宋徐钧《苏武》,苏武牧羊是被人熟知的故事,置身在异域不失气节才被万古传颂。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忠贞爱国。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天汉元年,就是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之后,与西汉王朝时好时战,迫使苏武投降不成干脆将其扣押,且扬言公羊生育才能放他回来。公羊最终没能生子,苏武却也回到了汉朝。“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出自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 昭君出塞、沉鱼落雁与一个人有关,可司马昭当了皇帝后,王昭君就变成了王明君,半山先生才作了明妃曲。昭君出塞缘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之后,得到汉元帝的鼎力相助控制了匈奴全境,再与王昭君结缘可谓是江山美人一起收。昭君出塞与苏武牧羊的故事相差近半个世纪,且与马邑或漯水相去甚远,可汤汤河川难脱一脉,“水流千遭归大海”中也蕴含了令人深思的意味!

公元前54年,汉元帝将王昭君赏赐给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氏,也就是王后。待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上书朝廷有意归汉,汉成帝却让她从胡俗嫁给继父位的复株累单于。要是王昭君不因病故去,说不定还要嫁给复株累单于的儿子且糜胥单于。收继婚制是充满原始意味的婚姻习俗,起源于氏族族外婚时期,其根由是对财产的变通把控。收继婚制早在先秦时期就受人指责,后来在隋唐时出现的子占父妾现象,不过是当权者不顾礼仪的约束任意为之罢了。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为儒学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成为显学奠定了基础。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只巩固了中央集权,也结束了无为而治导致的“无儒而乱”的时代。“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成为统治者治人的法则,不会再出现文君私奔的“乱象”,更不会允许收继婚存在。遗憾的是,汉成帝作为汉武帝的玄孙,为了保持匈汉两族的友好关系,丢弃先祖的遗志,让美丽的王昭君夫死从子也就颇具讽刺意味了。只是五胡十六国之前,匈奴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建立了世袭制,生活都保持着原始社会的习俗。西晋灭亡之后,前赵政权崛起,除了建立封建职官体系,还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前赵政权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却揭开了百余年蛮夷争夺中原霸主斗争的序幕,汉匈文化融合也出现第一次高潮。《晋书·刘聪载记》说,伪太后单氏紫色绝丽,聪烝焉。单即乂之母也,又屡以为言,单氏渐恚而死。刘聪是新兴郡虑虒县,也就是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皇帝。蒸就是娶父、兄的妻妾,单氏为太后,羞愧自尽,如此以来,收继婚连匈奴都被视为乱伦之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人看到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所有的感慨都凝聚在了诗句中,却不知道摩诘居士面对历史长河上的朵朵浪花会作何感想呢?韩王信降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大汉,期间还不足二百年,再想到西晋之后匈奴各部纷纷裂土入主中原就更有意思了吧?只是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后,匈奴也渐渐融入了各民族之中。行文至此不以悲喜哀乐论之,如今的马邑不过是个被尘埃掩埋的历史地理名词,只是漯水或桑乾河依存,其见证的也不过是一斑,却未必不能窥全豹。

《水经注》说,连水又北径当城县故城西,高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依据郦道元说,连水出自雊瞀县东,西北流,经过雊瞀县故城南,又西径广昌城南。西汉时置雊瞀县,属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大堡镇大堡村,西晋废。至于当城,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郭守敬著《水经注疏》对连水的流经地提出质疑,且提起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还说,会贞按:此从《汉书·高帝纪》,《史记》作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史书上的文墨官司甚多,好在陈豨被斩不是此处的正传。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部将,陈豨曾任赵国相国,后在代国,也就是今桑乾县起兵反叛,自立代王。樊哙和周勃都是刘邦的得力干将,斩陈豨平定天下自然责无旁贷。《史记》说,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司马迁评说樊哙尚有后言,此处不提。周勃初为布衣,靠编织苇箔、蚕具兼当吹鼓手为生,可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后追随高祖斩蛇起义、灭项羽成就大汉王朝不遗余力,也难怪刘邦坦言:“安刘氏者必勃也。”只是刘季之言顾前没顾后,却也是谶语。

司马迁说,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阅读古文着实不省气力,可太史公在《史记·十二本纪·吕太后本纪》中将吕雉做的勾当说得细致又十分明白,一个凶残、暴虐的女人也跃然于充满尘埃的纸上。后世将吕雉与武则天并称吕武,却是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高祖死后,吕后支持汉惠帝废除挟书律、继续实行黄老之术,也就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司马迁又夸赞吕雉: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人性的双重或多重性只是体现在对一个人好恶判断的不同层面,则天称帝、慈禧垂帘在特殊的环境中究竟是“非正常现象”,那周勃在吕后死后削平诸吕也就不足为奇了。

秦统一天下“承先秦之余绪、开魏晋之大端”,为汉高祖建汉之后奉行黄老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是秦律保护女权的同时,绝不会忽视男权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发挥的绝对性作用,何况,黄老思想不光削弱了封建等级的权威性,开放、自由的经济政策也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这都是施政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障碍。汉武帝独尊儒术也不是即兴发挥,汉高祖不喜欢儒生,却不是绝对排斥,且有相应的文化开放政策出台,儒家经师在楚汉战争刚结束就纷纷在各地传业。之后,吕后支持汉惠帝主张广开献书之路,诸子百家之书更加广泛流传,至文景之时,儒学传习更加兴盛。儒家思想的根基是宗法伦理意识的体现,而宗法制本身就是男权高于女权的依据或法则。司马迁言说吕后“祸盈斯验、苍狗为菑”表达了一种立场,对周勃之行也无疑予以了肯定。吕后临朝称制之后任人唯亲致使外戚干政,周勃身为太尉与陈平合谋铲除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也算告慰了刘邦的在天之灵!周勃斩陈豨于当城是在连水岸边,削诸吕扶持文帝却在渭河岸边,只是河道有界,华夏历史之川流岂能划界而割乎?

《水经注》说,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西出南屈,入北苑中。如浑水系桑乾河支流,也就是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之御河。如浑水离开北苑之后穿过诸多池沼,又往南流到虎圈东边。郦道元说,虎圈是魏太平真君五年,也就是公元444年为关虎而建。太武帝拓跋焘曾命令勇士们在圈里奋力制服老虎,要像帮周穆王擒虎而出名的高奔戎一样,北魏就有了《捍虎图》。

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攻胡夏、北燕、北凉,征山胡、鄯善,伐龟兹、粟特,驱吐谷浑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入主中原,拓跋焘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极力推动鲜卑族与汉文化融合,却与佛教势不两立。起初,拓跋焘也不仇视佛教。太延五年,拓跋焘灭北凉后,徙僧徒三千人、宗族、吏民三万户至平城,其中不乏长于造像的工匠和高僧,如此以来平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佛教重镇。只是随着佛教势力逐步壮大,佛、道教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僧侣人数剧增致使屡屡征战兵力匮乏,更可怕的是佛教宣扬谶纬之道严重影响了皇权。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即446年,拓跋焘下诏毁灭佛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事件。

佛教强调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实现自我超越,以心性成佛,而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佛教与儒学存有一定的差异,却相互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至唐朝道、佛思想又开始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也失去了独尊的地位。只是到了宋朝,朱熹传承张载、周敦颐和二程的思想,视孔孟之道为正宗,同时又吸纳了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关键是以佛教的灭欲观、道家的哲学与思辨成就了新儒学体系。如此以来,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终究占有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好在文成帝即位之后,下诏恢复了佛教,献文帝对佛教也敦信尤深,待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魏时期的佛教愈加昌盛了起来。

“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出自《诗经·大叔于田》,郦道元描述勇士们在虎圈里“生制猛兽”时引用这样的诗句也不乏激情。虎圈引出《捍虎图》,背影远去终须留!桑乾河分出一条如浑水,说是支流,却也不乏朵朵浪花,忆之品之方见水非滔滔亦有汤汤之势,朝宗于海才显华夏河川之精神!

《水经注》说,于延水又东,黑城川水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于延水又名修水,也就是今河北西北部之洋河,源于内蒙古兴和县西,南流经河北尚义、怀安、万全、宣化等县,至涿鹿县东入桑乾河。郦道元著《水经注》行文至此,又出现了一桩文墨官司。于延水向东南流经黑土城西,又流过大宁县西而南入延河。于延水又东南径茹县故城北,也叫谷武,却是王莽时的地名,世谓之如口城。《魏土地记》说:(如口)城在鸣鸡山西十里。《史记》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将何归乎?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为鸣鸡山。《魏土地记》与《史记》记录了同一件事,赵襄子的姐姐临死前却说:“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郦道元也说不清谁说得正确,可赵襄子不顾亲情谋取代国迫使姐姐自尽是不悖的史实。

赵襄子,嬴姓,名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赵国的君主。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庶出,母亲是狄人之后,地位卑贱,却胸怀大志。代国是商、周时的诸侯国,疆域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带。公元前475年,赵襄子派人请代王,且在夏屋山设宴款待,却在酒席宴上设下陷阱,趁机将其杀死,之后兴兵平复代地,代国就变成了代郡。如此说来,赵襄子就很不仁义了,可他有五个儿子,偏立其兄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赵献侯。凡事都有缘由,赵襄子本身就是庶子,被立为世子继承父亲的爵位有违宗法之规;太子伯鲁被废,属于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又与宗法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相悖。氏族公社父系家长制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宗法制,也就有了后来的家国天下,继而出现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赵襄子作为一代君主,以一种救赎的心态,维持了宗法制的纯正性或正统性,无疑成为后世之楷模。站在于延水岸边,仰头目视磨笄山或鸣鸡山应该凭吊代王的夫人,可面对今日的洋河又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悲哉?喜哉?忧哉?只是万事都有众人之言评判,是耶?非耶?只能借用郦道元的话说:“未详孰是。”

《水经注》说,漯水又南出山,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谓之落马洪,抑亦孟门之流也。桑乾河遇到了坎儿,却如烈马飞奔而下,悬河之流漰湍泱泱,咆哮东去会之汤汤。川流纵横于山间平原,河图存于天地,蕴含着万象密码成就深邃莫测之魔方,华夏历史之川流才汹涌澎湃也激情荡漾!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