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静林秋语的头像

静林秋语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03
分享
《静林秋语》连载

第一十六章 臭味相投

“我看扎木苏的姐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贫农,就凭她有那个当匪首的弟弟,把她定为土匪都够格。”嘎拉曾愤愤地说。

“这我们没办法,她那村不在我们工作队管理范围,我们也无证无据地去把一个被那里的人定为贫农的人抓来,自找麻烦。”代钦说。

“我们可以通过旗政府与其所在地的土改工作队协调,把她请来不就行了么?”

“这也得有证据呀。扎木苏是反dong牧主,大土匪。可他的姐姐在那里被认为是贫苦人,我们总不能无根无据地仅凭这么一点口供把她抓来吧?万一她不承认,又上诉,我们就陷入很被动的局面。”

“那什么办呢?”

“暂封锁消息,把孟和达来押回套包,由几个队员严格看管。从他被抓时的食物存量来看,那人再过一星期有可能再给他送食物来。”

“这办法倒是好。”

“注意,关押时间把孟和达来的嘴堵住,以防送食的人来时他叫喊报信。另外,套包里看管他的人员,不得外出或高声谈论。套包附近的柳条丛里,也设几处观察点。那人来后悄悄跟进。”

“好。”

“那人来时,套包外的观测点立即用暗号报信,套包里的队员即把孟和达来强行带到门口站着,给那人开门。注意,把他的两臂与两脚全捆好。有一个队员藏在其后,不要让他动,开门后听那人说什么。”

“行,那我们是不是还审问他呢?”

“先不用,估计他也不会交代,仅凭其pin妇的证词,问他也问不出什么来。重要的还是设法抓住那个送食物的人,然后把他们分开审问,再凭他们的证词上的漏洞,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撬开他们的嘴!”

“那送食的人如是孟和达来的哥哥的话,我看希望也不大。”嘎拉曾摇摇头,说:“他可能只是作为亲戚串串门罢了,扎木苏这人狡猾得很。”

“我也觉得希望不大,但只要有点希望,就需要我们去碰碰运气试试看。”代钦吸着自卷的烟,不住地咳嗽着。

“从孟和达来与韩秀莲的pin居时间来看,已四年之久,却从未向韩秀莲透露过扎木苏的任何情况。这就说明孟和达来这人不太好对付。”嘎拉曾若有所思地眯起眼睛,点着头说。

“是的。”代钦同意嘎拉曾的分析:“我们直接逼问他难以奏效,只能从其熟人或亲友中捕捉其一时疏忽失言而透露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便敲开他的嘴,查明扎木苏去向。”

“我看对这种顽固不化的反dong分子,最好是用严刑酷打方式对付,才能让他哄出扎木苏去向。”一个队员边往烟斗里装着黄澄澄的烟叶,一边不以为然地说。

“不行!”代钦瞪了那个队员一眼,说:“像孟和达来这种人,严刑逼供肯定起不了作用。政策也不允许我们动不动用粗暴的办法对付我们的敌人。”

*

给扎木苏留一根金条的人并不认识扎木苏,不过,国民党军攻占长春后,他作为国民党城防部队曾在市郊驻守时见过受伤的扎木苏跟着几个国民党军官经过其驻地。

当时扎木苏虽未着国民党军服,却也斜挂着一支匣子枪,所以那天他到他的店买货时觉得眼熟,后来突然想起那天在长春市郊见面的事。就明白了咋回事了。只因他也和扎木苏一样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那天他来鹤岗,也只是想找落脚处,因长春解放时他化妆逃出,此后一直过着东躲西藏,漂浮不定的生活。

他路过一家果蔬店时突然觉得店老板有点眼熟,好像在哪见过似的,但一时没想出来。也就随手买了些苹果,也留给他一根金条。

只因这个人原先是国民党军里的一个营长,任期搜刮百姓,克扣军饷而发了大财。从长春出逃时把其大量金银财宝悄悄埋在长春的一间破房底下。

战争结束后又悄悄返回长春,把这些财物取出来,另找地方埋藏。只带日常用的一部分财宝在哈尔滨一带混日子。因怕被其同伙遇见,他也不敢回老家,也不敢在自己驻守过的地方和同僚和下属家乡活动。

那他为什么向与自己面熟的人送金条并再来购货呢?给金条时他一时未想到眼前这个老板是谁,同时,自己对这老板好像也没什么印象。

给金条,只因他所积蓄的财宝太多,给人送也不感到可惜,更何况是对有点面熟的人呢。

反正他也不敢和以前一样去夜zong会之类过纸醉金迷的生活了,只因他知道,那些场所也是其以前的同僚爱去的地方,万一被他们撞见,岂不落入法网?

所以,现在他虽有金银财宝,也没处花。过去他也是爱搞女人的se鬼。可现在他感到生命比女色重要,所以他也控制着私欲,不敢再闯ji院之类场所。

这样,金银对他也成了一种负担,既不能乱花,也不能随便显富。而给一个老板,也不会引起多少疑心,大不了被他认为自己是富商而已。只是他未料到他的这一举动反而让扎木苏吓得关店躲了近两个月。

回到哈尔滨后,突然一天,他想到了那天在长春市郊的驻地遇到这位老板的经历,脑袋顿开茅塞,觉得那老板比自己聪明,他有可能与自己一样,是一个对新政权血债累累的逃犯,是新政权镇压的对象。

这么想着,他倒是轻松了许多,觉得自己也应该学那个老板,找个身份,摇身一变,变成新政权认可的合法商人。只有这样,他才把过去的罪恶全漂白。

他的脑袋一开窍,就凭他过去在军界官场的套路,用金钱开路,到很远的地方让一些人给他作“证”,弄了张合法的来路证明后重返哈尔滨。

然后凭着其官场打交道的经历,与所在地的官员拉关系,得到了一张落户证明,然后悄悄购了一套沿街旧房,办了个经营许可,就开起水果店来。

这样,他也不忘那个给他以启发的,脑瓜子灵活得半生不熟的过去的“同僚”,过了一段时间,又去他那儿进货了。反正已付了一根金条,现在如不去领货,不合其商人的思维,因赔本的买卖是商人的大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