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盛青的头像

林盛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1
分享
《 市井人物写真》连载

第三十五章 郎中

郎 中

 

郎中,在世人的眼里,是救人的菩萨。不管谁,只要一提及这个词,自然地就会把它同“鹤发童颜”联系起来,仿佛所有的郎中,必是耄老之人。似乎也只有那样的人,才配称为“郎中”。他毕业于省中医学院,二十五、六的年纪,矮矮的个子,胖胖的身材,如果以“鹤发童颜”的标准来衡量,他便不可配称为“郎中”,然而他却实实在在又是名郎中。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是发誓非一流的医院不进的。可是,事情并不朝他所想的方向发展。毕业后,他先后联系了七、八家医院,都被人家以没有岗位婉言谢绝了。直到这时,他方才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他的不少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求职失败之后,纷纷把目光投到了乡镇卫生院。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有了着落,他开始着急起来。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半年的时光后,他终于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当他把自己的选择告诉父母时,他们像不认识他似的,好久没有回答。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苦心哺育的儿子,会做出那样的选择。父母不回答,这是他预料中的事。因为那样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半晌之后,他母亲央求着说,你还是到联系好的那家乡医院去上班吧。他态度坚定地说,我既然做出了那样的选择,就绝不后悔。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把事情办好。做父亲的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我们不支持你。你那样的选择,我觉得欠慎重。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你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有几个去找你看病?他倔强地说,反正我决定了,你们支持不支持,我都要那样做。在他的执着要求下,做父母的让步了,拿出自己的积储,租了门面,打了药柜,购买了药品,开起了自己的中医门诊。

初开张的日子,他好兴奋,好激动。可是,没有几天麻烦就找上门来了。卫生局的人要看他的行医证,他拿不出。于是,刚刚开张的诊所,便被查封了。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他的父母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重话都没有讲,默默地承受着心灵的煎熬。虽然受了那样的打击,但是他没有灰心。通过咨询,方才知道,个体开诊所,必须要有行医证。接下来的日子,他把门面改做了小卖部,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苦读。他要凭自己的努力,考来行医证,圆自己开门诊的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挑灯苦读后,他终于拿到了行医证。那一天,他和他的父母像过年似,摆了好酒好菜,欢欢喜喜地庆贺了一番。之后,他们拆出了门面上的货架,重新将药柜摆了出来。开张的那天,他把从乡下录来的鞭炮声,一遍又一遍地放着,惹得许多人驻足观望。他的几个要好的同学,给他送来了“救死扶伤”的大扁。同学走了后,他久久地盯着“救死扶伤”那四个字,心里突然感到了一种重压,一种责任。他对自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医生了!

事情并如他所想,看病的见他是个“毛头小孩”,望望就走了。情况好的时候,最多就是卖去几盒中陈药,把脉看病的几乎没有。有一天他刚要关门,匆匆忙忙来了个捂着肚子的四十多岁的妇女。她的脸因疼痛而扭曲。她急急巴巴地说了自己的病情,就软摊在椅子上了。望着眼前的别人,他的心有些发慌,一时感到手足无措。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对自己说,这是主动上门来的第一个病人,一定要为她解除病痛。他一边安慰那病人,一边给她拿脉。在拿脉的过程中,他又仔细地询问了她以往的病史。当他最终确定她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时,他犯难了。治吧,显然是不行的,莫要说小小的诊所不具备条件,即便具备,他也拿不起那把事关人命的手术刀啊!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他毅然决定将病人送往医院。由于他的果断,那位病人顺利地做了手术,不久就出院了。

送病人从医院回诊所的那天,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那沉重不光是为诊所没有收入,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有给病人解除痛苦。一个有了病人就往医院送的诊所,其医疗水平可见一斑?要是这样的话宣扬出去,对诊所显然是极不利的。但是,叫他想不到的是,那个病人在出院后,她的家人竟然给他送来了一面红色锦旗,上面印着“救死扶伤”四个烫金的字。他在接过那面锦旗时,明显地感到了心在猛烈地跳动。

那之后,他的诊所里开始有了找他拿脉看病的病人。他们觉得这个“毛头小孩”是可以信赖的。就这样,他用自己的诚信,开拓出了一条人生的道路。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的前景是光明的,广阔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