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志友的头像

田志友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8/25
分享
《命运交响曲》连载

第四十二章 妖雾

来到北孟镇挂职不到一年,宋爽已经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主持的大喇叭工程和红白理事会不但成了全县的典型,而且成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正在进军全省和全国。尤其是他搂草打兔子搞成的北孟镇特色农产品一条龙产业链,不但盘活了北孟镇的特色农产品,而且带动一批农民走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宋爽感到很欣慰,他觉得人生活出了价值。他正在构思一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长篇小说来反映他的挂职生活。在他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题材小说,前有柳青《创业史》,后有浩然《艳阳天》,他希望自己能够踩着柳青、浩然的脚步,再写出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农村题材的史诗性长篇小说。只是最近他被贾平凹的一部《废都》弄糊涂了。

最初他是通过中国青年报的连载阅读到这部小说的,后来买到了刊登这部小说的《十月》杂志,吸引他的不是小说里的那些“此处删节多少字”,而是那种可怕的“世纪末情绪”,那是一种人掉进水里无人搭救的绝望。

进入1990年代以后,“世纪末情绪”不仅成了世界病,而且成了中国病。醉生梦死的人越来越多,及时行乐成了很多人的追求。赚钱成了人们的理想,商人在赚钱,学者在赚钱,政府官员也在赚钱。

商人以赚钱为目的,为了赚钱开始坑蒙拐骗;

学者在赚钱,为了赚钱开始出卖良知;

官员在赚钱,为了赚钱开始出卖权力……

华北大平原,七月八月是最热的两个月。宋爽就是在最热的八月连夜读完《废都》的。“废”是“颓废”的意思,看完《废都》,宋爽一度也产生了颓废的情绪。

1993年8月23日,刚刚连载了十几天《废都》的中国青年报被勒令停止连载。

这天晚饭前,北孟镇狂风暴雨,气温骤降。

晚饭后,雨过天晴。宋爽一个人走出北孟镇政府到田野里散心。

走出镇政府大院,穿过北孟村大街就到了106国道。穿过国道,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宋爽刚走下国道,刚才还是晴朗的天气瞬间下起了大雾。秋冬季节大雾多发,没想到正是夏天就下雾了,而且还是浓雾,伸出五指要放在眼前才能分辨。一下子宋爽就找不到方向了。

他回忆了一下,自己是刚刚从国道走下来的,那么背转身就可以回到国道。国道是一条南北道,顺着马路牙子朝南走就可以一直走到王家务村。到了王家务村就好办了。

宋爽寻找到马路牙子朝南走。大雾像是罩下来的网,什么也看不见。照这么走下去,走到五里外的王家务村起码要一个小时。不如到马路对面去,那样的话,还是沿着马路牙子走,就离镇政府越来越近了。

这么想着,宋爽又小心翼翼地摸到马路对面,沿着马路牙子朝北走。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大雾散了,北孟镇政府就在眼前。

多少年之后,回忆起这次大雾,宋爽还是一头雾水。既然搞不清,姑且就称它是妖雾吧。

回到镇里,宋爽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杨伟打来的。杨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北华大厦薛伯伯要跟他借款5万元。

宋爽问:“薛伯伯借这么多钱干什么?”

杨伟说:“我也不知道。”杨伟不知道该不该给薛伯伯这笔钱,因为他们在北华大厦的服装摊一年的利润也就是5万元的样子。“说是借钱,实际就是白给。一下子拿出5万块钱,就是在割肉啊!”

宋爽这两年长了工资,一个月才不到200块钱,这5万块钱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杨伟说:“要么你跟薛伯伯说说,我给他拿3万吧。”

宋爽说:“你自己直接说比我这隔山迈岭的更好!”

杨伟说:“没有你我们也不会跟薛伯伯搭上桥。我要是直接说万一闹翻了我怕明年他就把我们从北华大厦赶出去!”

宋爽被他说得没话了,就答应周末回去时去找找薛伯伯。杨伟在电话里一个劲的感谢,还邀请他:“你回老家一起聚聚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