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娟是个苦命的人,可怜的人。原本她非常勤劳、善良。如今却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这和她的生活历程不无关系。古话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她爱上丈夫国豪就是一个错误。
丽娟出生在大别山区一户穷困人家,父母都是敦厚的农民。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里没钱交学费,丽娟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力所能及的帮着家里讨草喂猪、看牛,农忙时还要烧锅撩灶。
丽娟家门前有一条大河,丰饶充沛,一年四季流淌着。河水清澈见底。人们洗衣服在河里,田园灌溉,饮用水也取自河里。大河给了村民福气,馈赠他们鱼虾,最饥荒的1959年至1961年,村民们也不至于饿肚子。在他们的心里就是“娘亲爷亲大河亲”。
靠河边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游泳。夏天,劳累一天的人们带着小孩去河里洗澡,微凉的河水承载了他们卸下来的太多的生活重担,给他们轻松、惬意。洗完澡,村民们连带衣服也洗了,既省了柴火,又图了方便。
家乡的河一时让丽娟认为,是仅次于长江、黄河一样壮观、宽阔。直到她出门闯荡社会,才改变了自己的认知。
丽娟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滩上放牛,任牛儿撒欢,只需提防不要跑进乱石滩蹩了腿就好。牛儿吃饱了,就乖乖地躺在草坪上反刍,望着他们玩耍、过家家。牛也会被感染,时不时地哞哞叫。
丽娟还会和小伙伴们到河里去摸鱼,每次都有收获。母亲把鱼烤成焦黄、焦香。她和弟弟妹妹就围在灶前,香味是如此的厚重,在他们鼻间萦绕,馋得三人直流口水。母亲一边翻着烤鱼一边感叹地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好了,我和你们父亲就可以享清福了,以后天天可以吃鱼吃肉了。”母亲吃鱼吃肉的话更加是勾起了三人的馋瘾。丽娟就幻想着过上了那样的好日子,肚子里似乎有馋虫从喉咙里伸出小手来。
会有哪么一天吗?如果有,那该是多美好,多幸福啊!丽娟又想起了经常和小伙伴们常说的顺口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大喇叭”。丽娟眼里满是期望,心里充满着憧憬。
烤鱼的香味散发出来,弥散在厨房里飘到屋外。三两只嗅觉灵敏的野猫哪经受得住诱惑,在屋顶上,在屋外兴奋得喵、喵叫。叫声急促、激烈,一声接一声,好似彼此间在探讨着美食。它们的一切想法都是徒劳,人都没好吃的,何况是猫。捉老鼠才是它们改善生活的唯一办法。
姐弟三人喝斥、驱赶着野猫。丽娟母亲将鱼盛起。热锅倒入菜籽油,放入蒜末、姜末、碎辣椒爆香。再将鱼下锅加入酱油、盐一起翻炒,让各种香味融合在一起。母亲被辣味呛到,打了一个喷嚏。丽娟姐弟三人也受到感染似的,相继打了喷嚏。
母亲将鱼盛在海碗里,在水缸里舀了一点水沿锅淋下,热气腾起,发出滋滋声。母亲将锅底的水铲起沿锅再淋洗了一遍,才将很少的汤水盛到碗里。
姐弟三人,急不可耐地就在锅台上吃了起来。他们都被辣得吐着舌头,哈着气,用手扇着,嘴里却没停,一直嚼着。母亲见他们的样子,无奈地摇头,提醒道:“等吃饭了再吃,你们空肚子吃多了,等伙会辣得肚子疼。”三人很满足的尝到了味,都听话的放下了筷子。人就是这样嘴巴很容易满足,只有眼睛太馋。他们年龄虽小,却知道好东西要分享,知道疼爱父母,知道他们还没吃。
日子悄无声息的过着,丽娟也从懵懂、青涩的小姑娘发育成亭亭玉立的少女。16岁的花季,本是父母的小棉袄,被呵护,被娇宠,丽娟却被逼得农活样样精通。
农村人再穷,只要不懒惰,就不会饿肚子,只是钱难搞。父母忙完农活,就想着办法赚钱,帮别人拉沙子、拉石头。丽娟每次见父亲把板车的绳袢斜套在肩膀上,让自身的重量也变成拉力的一部分艰难地向前拖着,身子几乎贴到了地面。母亲则在后面帮推着。平路时母亲用铁锹顶在沙里推;上坡的时,母亲抓着车架推;碰到坑洼的地方,母亲推转着车轮子。他们的腰都弯得很低。这些苦力钱也只够家里开支、往礼。
收工回家,母亲就用药酒帮父亲擦拭着红肿的肩膀。丽娟见了心疼不已,只想能多帮家里分担些,就领回工艺被做,捏炮竹赚钱,这样弟弟妹妹的学费也有着落了。
在农村,你再怎么努力,还是赚不到钱,好多人都想着办法外出打工。丽娟的邻居红梅去杭州打了一年工,整个人都变了。前几天回来过年,出租车送到了家门口。还大包小包的带着很多礼物回来,好不风光。
红梅打扮得很时尚,很摩登。她浑身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很迷人,很厚重,总在人们的鼻间萦绕;她一头新潮的波浪卷烫发,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不时地跳跃着,活泼好看,人们的目光、思绪也会跟着游离;她穿着一双白色高跟的皮质靴子,直到膝盖下,高贵典雅;她上身着一件米色呢大衣敞着,脖子上围着一条红色的,宛如一束温暖火苗的围巾,就如冬天的梅花一样俏丽芬芳、自信、惹眼。吸引着异性热情火辣的目光,上门求亲的是一波接一波,让丽娟羡慕不已。
丽娟和家人说:“过了年,我也要出去打工赚钱。”
“不行,你年纪还小,等过几年再说。”父亲一口拒绝,拿起烟筒棒子,打开烟丝盒。
“你父说得对,你还小,又没出过门。你人又实在,哪吃得了苦?”母亲从锅灶下探出头来,接着父亲的话赶紧说道。灶火闪闪烁烁,母亲映在墙上的身影闪烁不定,她的脸上也是阴晴不定,有着无比的担忧。
丽娟不置可否,看着父母说道:“打工再累有干农活累吗?家里的事我还不都是会做,我也没叫过累啊!?”
“孩子,打工不是你想的那样。不像在家里,想干多少就干多少,不想干就休息下。帮人打工,端人家饭碗就得受人家管,钱都在黄栗树杪上。”父亲一边装着黄烟一边说道。
丽娟见父亲在口袋里翻找着,知道是在找火柴。她赶紧走到灶下,从母亲身边拿起火钳从锅笼里夹起一根燃烧未尽的柴火给父亲点上。
“父,像我这么大的年纪,在以往早就成家了,母亲不也是16岁就嫁给您了吗?”丽娟盯着父亲看,见父亲又换了一筒烟,赶紧的又帮点上了。
“你外公外婆经常对我和你舅讲‘早养孩子早得力’。我想想也是,就和你父亲成家了,在农村,我们不算早的。我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只想和你父亲本分的过日子,把你们拉扯大就心满意足了。再说我是在家里,还有你爷爷奶奶帮衬着。你是要出远门,我们哪能放心?”母亲反驳着丽娟的话,接着又说道:“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我就是不放心,不像在家里。”
“妈,我长大了,应该为家里分忧。我想赚钱供弟弟妹妹读书,不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没文化,要让他们出人头地。我出去打工,您和父的压力也会小些,不是吗?”丽娟把自己想到的能说的道理都说了。母亲看向父亲,丽娟也看向父亲。在家里还是父亲做主的。只见父亲吧唧吧唧地吸了几口烟,把烟灰冲出,在鞋底磕了磕,收起烟筒。
见父亲没有说话,丽娟接着说:“我又不是一个人出去,我想和红梅姐一起出门,您们总该放心吧?”
丽娟一再坚持,是铁了心的要去打工,父亲只得答应到红梅家去说说。农村人淳朴,请人帮忙,觉得空手去不像话。母亲撒了一把玉米,“啄、啄啄、啄啄啄......”的呼着鸡吃食。随手就捉了一只老母鸡让丽娟一起带上。红梅家人都了解丽娟家的情况,知道他们家不容易,哪会要老母鸡,一再要丽娟带回去,“鸡你们留在家里下蛋,给你弟弟妹妹买笔,买本子。”
上世纪90年代,工作很不好找,没文化没知识就更难了。不是真亲真戚,一般人不会带。红梅原本是不答应的,在她父母一再帮说下还是点头同意了,答应过了年带丽娟一起走。一听红梅答应带自己出门,就可以出去赚钱了;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了;就可以给家人卖好东西了。丽娟心里乐开了花,嘴里亲热地喊着红梅姐,说着好多感谢的话。父亲也是再三的向红梅家人感谢,死活要将老母鸡留下,最终红梅父亲板起脸来才作罢。整个春节,丽娟都是在开心、兴奋、幻想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