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达墨的头像

达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13
分享
《《台北潜伏》》连载

第一十八章 视死如归

风雨兼程是为了战友的安全。在“密使一号”的安排下,乔乔出岛的通行证已经办好,可是联系不上“老邓”了。朱枫心里开始隐隐不安来。而这时“密使一号”与他的战友们还不知道“老邓”已经被捕。

为此他们只能静静等待“老邓”派人来取通行证,就是这一等,那张通行证引起保密局特务的怀疑,于是嗅觉灵敏的保密局特务们循着通行证这一线,找到了具体经办人聂曦(中共地下党),再抽丝剥茧深入,很快把线索牵到“密使一号”身上--他可能与朱枫和“老邓”都有关系。

喜形于色中,古正文将情报报告到毛人凤那儿,他在惊愕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即要求特务们继续深入调查,因为这是不敢轻易动的一个人。通过缜密而深入的调查,特务们从“ 密使一号”的夫人那,成功地套取并获知了来为乔乔办证的是一名叫朱枫的人。

正如牵出线头一样,特务们层层抽丝剥茧,朱枫由此开始进入国民党特务们的视线。

正在这一紧要关头,“密使一号”从内部情报上得知,中共台湾工委领导人“老邓”已经被特务们抓捕了。异常震惊!为了挽救朱枫于危难之中,“密使一号“立即派他的副官聂羲”前去紧急约见朱枫并递给朱枫一封信,信中提示到:那个化名“老邓”的地下党工委书记,已于一周前被国防部保密局抓获。必须迅速转移!。

看着信,朱枫脑海里不由地嗡嗡作响,思维一片混乱。“台湾工委的领导人怎么突然会抓捕了?”心想,太不可思议了。聂副官看着她还有些犹豫抑或不相信,就再次说:“估计当局随时都可能对您下手,情况万分紧急,您必须立即转移!一刻也耽搁不得!”

“知道了,谢谢你”。朱枫才准备转移。聂副官又补充道,“将军的意思,让您先到阿里山大酒店住下,容他再慢慢想办法。”此时,“密使一号”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非常危险之中。

非常不甘心中,朱枫来到原来的接头的地点,发现“老邓”居然先知先觉地给她留下了一张字条,告之,“形势紧急,省工委有重要人物被捕,他将远行,让她快快离台。并说原托为其姨妹办的通行证,也不要了。”

朱枫无语 地摇了摇头,准备快速撤离……

面对“老邓”提供的一连串的线索,古正文并没有急着去抓人,而是对国民党内部的聂曦进行了深挖,他要把单选题变成我选题,全部打勾。令古正文没想到的是,这一下挖不要紧,一条“大鱼”一跃而出把他吓得一跳。

很快他手下写了一份报告送了上来,说聂曦是国民党参谋次长吴石的旧部,过去在国防部史料局任总务组长,赴台后由吴石安插在东南长官公署任交际科长。而那张名为乔乔的出境通行证是吴石太太托办的,杭南地址也是吴太太填报的,因为要以军眷身份办证,所以假造了刘永渠参谋的名字。

看完这份报告后,古正文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即发出了莫名地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他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正在思考着如何办才好之时,聪明狡猾的古正文突然联想到“老邓”笔记本上曾经记着“吴,密使一号”的文字。为此,他大胆一猜测,这吴,不就是吴石嘛,至于“密使一号”那一定是潜伏时用的代号。

转念一想,这种猜测是不是太大胆了?搞错人怕是要掉脑袋的。吴石当时是国民党国防部的高官,身处要职,没有铁证他是不敢轻易动作的。于是他自己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想。但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自此进入了他的视线,并被紧紧地锁定为头号嫌疑--“密使一号”。

这一重大发现,令古正文异常兴奋,并迅速向毛人凤做了汇报。这毛人凤听了古正文的汇报后,故意大惊失色道:“你不会搞错吧,你不会搞错吧,他可是党国的元老!”。

心想,生活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种可能。古正文露出阴险一笑默念,让现实的风暴可以来得再猛烈一些,这样,迎接胜利的意义才显得非凡!

朱枫回家女儿家做了简单收拾后,给女儿、女婿留下一张字条,然后便迅速转移至台北著名酒店阿里山大酒店。然而,这时的台湾到香港的空中、海上航线,已全部紧急封航。只有一架军用运输机还要后天才能飞往舟山群岛的定海机场。

那里离朱枫的家乡镇海很近,也是唯一可以离开的通道。然而,搭乘军用飞机必须要国民党参谋部的《特别通行证》,而且必须是现役军人或执行任务的特务才行。

但是,为了让朱枫早日脱险,在此紧急的情况下,“密使一号”为了保护战友生命,还是冒险为朱枫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通行证是以朱枫探视病亲的名义前往舟山。

拿到《特别通行证》后,朱枫于2月4日傍晚搭乘上军用运输机并顺利离开台岛。

直到这时,朱枫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想这样总算安全了。然而,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正在这时,“老邓”在古正文的审讯下,几乎供出了“密使一号”的真正身份,就是潜伏在国民党国防部中的高官,参谋部次长吴石。

情况紧急,古正文报告给毛人凤,他又马上向蒋介石进行了汇报。如此高官通敌,蒋介石一听非常震怒,火速下达了秘密手令,开始对朱枫实施抓捕。而这时,朱枫已从台湾飞到了老家镇海对面的舟山群岛上,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就会逃脱特务们的魔爪。

然而,当时由于舟山那时还是国民党控制区,特务们得知朱枫已经到了舟山,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一封电报发往舟山保密局驻舟山“苏浙情报站”站长沈之岳处,当即展开了大抓捕。

接到密令的特务们已经草木皆兵了,开始四处搜寻朱枫,最终朱枫没有逃过国民党特务们的魔爪。

朱枫被捕后,立即被关进定海县城的一个监狱里审讯。

在被拷打的奄奄一息中,朱枫做好了牺牲准备。“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她决心以死来表达她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还有保护“密使一号”。于是,她取出随身佩戴的金链、锁片,还有海勃绒大衣衬垫里藏着的金镯,共有一百多克。她把这些金器分解、折断,全部吞进肚里,然后平静地躺在地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正当朱枫做完这一切准备走向死神时,却被来巡查的特务们发现了她的异常。对于这位“总裁”钦定的重要要犯,他们哪里敢让她有所闪失。于是,国民党特务们紧调集了一架军用飞机将朱枫从舟山运回台北。最后,经蒋介石亲自指示,她被送往台湾“荣民总医院”抢救。

死神没有将她带走。接下来,她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其实,这时的蒋介石并不需要她的命,而是要她的悔过与合作,以此来影响那些试图想颠覆他政权的社会人士。

悔过,对于一个坚定信仰的人来说,不可能!太眼拙了。蒋介石有点懵,但还是决定试一试。采取的手段是,通过亲情感化来促使朱枫回心转意。于是在毛人凤的亲自安排下,朱枫的女儿、女婿前往医院来探视她了。

得知母亲是共产党,面对母亲朱枫的处境。一见面,女儿阿菊便泪眼汪汪:“妈,您瘦了!这些天来受苦了!”“没有什么!”朱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些天来你们可好?”她担心她们因她受到折磨。“还好,还好!”女儿、女婿一边点头,一边回应道。

望了望女儿们,朱枫痛苦说道:“是妈妈连累你们了……我会安排好我自己的。”“妈你不能!您不在了,女儿可就没有妈了!”朱枫知道虽然她们是做工作的,但也是真情话。朱枫苦涩一笑。阿菊更是泪眼汪汪地“妈,他们说了,只要您肯悔过,在悔过书上签个字,他们就不会杀您。妈,您就答应他们吧!”

“胡说!”朱枫把眼一瞪,“妈妈岂是那种贪生怕死之辈!你要是再说这些话,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也不要再来看我了!”为此,阿菊哭得更加伤心。

伤心总是难免的,为了信仰,伤悲算得什么。望着女儿憔悴的面容,朱枫心里很难过,内心仿佛被什么撬动了一下。是想到自己这二十多年为了革命东奔西走,没尽到做母亲的责任,深感内疚。

见母亲意志坚定,阿菊只好作罢。女儿、女婿走了之后,奉命而来的游说者依然络绎不绝,他们开出的条件万变不离其踪。然而,朱枫毫不为之所动。为此,国民党特务将朱枫被拖进了行刑室,按照保密局的“规矩”开始给他用刑。

先是“留记号”—用鞭子抽打,直到打得朱枫全身血痕累累,晕死过去。可是,特务们并不罢休,又接着又用“暴风雨”—凉水浇和高压水枪冲。冲清醒后,特务们又接着抽打,直到再次晕死过去。

尽管朱枫经受着非人的折腾,但她依然坚贞不屈,自始至终没有向特务们妥协半点。保密局的特务们没有想到,这个不识时务的朱枫竟然如此顽固,看到从她身上实在榨不出油,于是他们彻底绝望地拿出最后一招……

1950年6月10日,朱枫被捕入狱已经是一百一十二天了。这一天的早上,只听到牢房的门发出“哐啷!”一声响。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在“特勤处”副主官章开觉等人的陪同下,跨进了这间“特别优待室”。

看到特务们的到来,一切已经明了,也许是最后一次谈话,也许……朱枫缓缓回过身来,朝这大小两个头目冷冷扫视了一眼,嘴角牵起一抹轻蔑的一笑。心想,“你们还能使出什么阴招来呢?”毛人凤看到朱枫那轻蔑一笑的一瞬间,可谓气急败坏,血气充顶。气急败坏的毛人凤一拳擂响桌面“够了!”朝眼前这位女共产党员厉声叫道,“朱枫!实话对你说,奉‘总统’面谕,给予了你最高的礼遇、优待……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你的口供,不需要你提供任何材料……只想换你个回心转意、共赴国难。可你不识抬举!”

“我……怎么样?” 朱枫用全身的力气响亮地质问,“令你们失望了吧?” “好,好样的,你应该知道,我们的等待、忍耐,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我想,你也许猜得到,固执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朱枫淡然一笑,看到不远的光。一代为一代付出,一代为一代改变,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她是国家的,也是民族的。

“你说的是要判我死刑吧?”朱枫说完哈哈地笑道,“我个人的死算得了什么?青山处处埋忠骨,人间遍种自由花……”

“你?……”毛人凤脸色骤变,朝身后“特勤处”副主官做了个手势。章开觉立正回应,忙向前跨上两步,打开手中黑色公文包,抽出一份文件,宣读:“将共党女匪谍朱枫押出去!”

朱枫①轻蔑地笑了笑,然后便昂首阔步,走出了“陆军监狱”。

风席卷着她的信念,黯然消失的黯然生长的,都已经无法考验她的坚定。

临进刑场的时候,朱枫梳理了下头发,整了整衣衫,昂首阔步走出。1950年6月10日朱枫在台北马场町被国民党杀害。

注释:

朱枫①女,1905年生,原名桂凤,改名湛之,城关朱家花园人。出身富裕家庭。1914年入县立高级女子小学,1921年入宁波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带头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7年远嫁沈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返乡,翌年丈夫病逝。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投入救亡宣传活动,参与救护遭日机轰炸的死伤人员。期间,与朱晓光结婚。当年底举家去武汉,次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知书店工作,并捐款500元。武汉失陷前返浙江,在金华帮助台湾爱国志士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慨捐800元,并向义勇队少年团捐赠衣物。1939年秋,与朱晓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设随军书店。1940-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先后坚持在新知书店和书店桂林办事处工作。1941年夏,化名周爱梅,三次进入上饶集中营,探望和设法营救皖南事变时被捕的朱晓光,晓光于次年春越狱成功归队。1944年初至沪,参加书店驻沪办事处筹组同丰商行。10月,同丰商行遭敌破坏,曾被捕押于日本宪兵队,经受酷刑,守口如瓶,后经组织营救出狱。194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调至中共华中局在沪贸易机构经理财务,兼管情报部门经费,巧妙周旋于国民党经、军、警上层人物之间,保护党的事业和同志安全。1948年秋,调往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奉命去台湾执行秘密任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