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达墨的头像

达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13
分享
《《台北潜伏》》连载

第二十一章 铭记英烈

英烈远去,历史终将铭记。“密使一号”的人生之路始终怀揣着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吴石,字虞薰,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吴石毅然投笔从戎,参北伐学生军。此后,他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和张治中、白崇禧为校友。

1929年,吴石以保定军校“状元”的身份,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35年秋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专事日本情报研究。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

所有的英雄,都有着宽广的视野。那是在1940年底,吴石所率领的部队在桂南对日作战中取得大胜,因此,获好友白崇禧推荐担任抗战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当时,第四战区位于中越边境。有一天广西镇边县政府来急电,说是抓到一个像日本间谍的越南人,准备就地枪决。吴石得知情况后,马上意识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便下令先送到柳州四战区长官部来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经过了解、核实,得知眼前的人居然是越共知名人士并不是什么“日本间谍”。

面对突如其来的“烫手山芋”。有人建议一枪崩掉算了。但吴石却力排众议并认为无论哪国人,只要是共同抗日,就应该不分国家,不分党派。于是他要求部属们对他以礼相待并安排他在柳州定居。此人便是越共领导人,胡志明。

他以执着、果敢、决绝、从容将一个爱国将领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

与此同时,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抗日,吴石还出面促进越南各个党派在柳州组建民族同盟会,协助举办了军政干部培训班,动员大批越南青年来到柳州学习。此举,为共同抗击日军积蓄了力量。

他以意料之外之人做了意料之外的事,却表现了维护国家的正义之情,又在意料之中。

1948年6月,即淮海战役前夕,当中共正在为情报反映不上来焦急的时候,从内部传来好消息,得知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意外地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工作。

中共中央得知吴仲禧新的任命后,极为重视,认为是天赐良机。中央特科领导潘汉年、张唯一、刘人寿将他秘密召集到香港商量对策。

潘汉年看着吴仲禧说:“仲禧同志,我军将与国民党在淮海大地有重要一仗要打,事关整个中国的解放事业,因此面对敌军兵力、装备巨大的悬殊,你要利用去前线视察的机会多收集一些情报,为中央军委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情报支持……”

“是!”吴仲禧坚定而有力地回答道,“保证完成任务。”

前进的路没有战火硝烟,但每一步则是惊心动魄。

接到任务后,吴仲禧立即想到第四战区司令白崇禧的军事顾问吴石。因为曾经他们坐在月光下聊天的情景。他们谈论抗战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谈论国民党的军队腐败和无能。当他们心受到一次次倾轧后,共同的信念已经写在脸上。

作为中共地下潜伏人员的吴仲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策反的最佳机会。于是吴仲禧除了没有暴露自己共产党人身份外,把对国民党当前的时局和国民党颓废的看法,全部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阴云在吴石脸密布,他们的愚蠢,他们的精明还有他的被蒙蔽,此刻在他检视里都变得一一变得清晰。

吴仲禧知道吴石对蒋介石从来只认谪系,不认能力的做法非常不满。在交谈中,他有意地把话题引到为什么国民党会战败上来。他说:“石兄,你认为自抗战以来我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将帅无能、纪律废弛!”吴石脱口而答。接着他又补充道:“你看,陈诚只受过中级军事教育,却委以重任,提拔之快,中外罕见。”

“石兄难道你忘记了,老蒋只用谪系,疑心病很重,喜欢阿谀奉承,你我当然靠边站喽”。经吴仲禧这样一说,更激起了吴石愤怒与战栗的场景。“你看陈诚所用的参谋长杨杰,更是只会自吹自擂,毫无真才实学和作战经验,往往总部作战命令还未下达,部队却已转移阵地。”

“为什么会这样?”吴仲禧故意问。“还不是他陈诚一直独断独行影响的,像保卫武汉这样的巨大作战计划,白崇禧也没有参加讨论。又如,汤恩柏、刘峙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升……”

吴仲禧连忙接上话说““是呀,您学习研究军事20多年,还写过几本军事著作,翻译过多本兵学名著,在陆军大学上课时有几套讲稿,但却没有机会带兵上战场,居然还有人讥讽你为‘书呆’,是不是书呆子,到战场上检验一下就知道了,但又谁能肯给你带兵的实权呢。”

说到此时,已经相见恨晚,彼此充满了惆怅和愤懑。

夜静悄悄地,天上月儿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像预示着那个时代的时局。

在吴仲禧心里,他对这位才子发自内心的同情,更敬佩这位老乡、同学和战友的正直。觉得吴石有抱负,有理想,想干事,可没有人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相反,那些整天溜须拍马,投机取巧的蠢材、庸才却是平步青云。

彼此的沉默中,吴仲禧递给吴石递上一支烟,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兄,相信有一天你会有大作为!”“唉,我还有什么作为了,就这样子了,你看白长官器重我的学识吧,但却又没给我什么实权,大概是因为我专心学术,不会搞逢迎拍马、官场应酬那一套吧!”说完再次叹了一口长气。

深入交谈下来,吴仲禧发现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说不仅读过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一些著作,还在武汉珞珈山聆听过周恩来的演讲,并同叶剑英等有过交往,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对此吴仲禧乘机向他叙述自己在北伐战争中接触过的叶挺、蒋先云等共产党员的事迹,并委婉地介绍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些都引起了吴石很大的兴趣和赞誉。

思想的航船已经起锚。

大势所趋,乃人心所向。1949年,也许国民党政府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吧,便开始向台湾转移物资,准备在台湾岛上立命安身。他们除了运送金黄色、文物以外,一些重要军事机密档案的转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国民党国防部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需要从南京转移出去。

面对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主张直运台湾。于是一天白崇禧把吴石叫到办公室说:“那500箱绝密军事档案关系到党国的重大机密,要从速运抵台湾。”“是!白长官。不过从目前看,我军退守南京将形成与共军隔江而治的局面,那些资料随时可以查用,我认为运抵福州较好”。

“为什么运抵福州存放较好?”白崇禧疑惑地看着他问道。“本人认为,福州乃我军现在的大后方,那些绝密档案存放在福州非常安全,同时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吴石的理由十分充分。白崇禧采纳了他的意见,那500箱绝密军事档案就这样被吴石精心安排下,暂时移到福州。

当然白崇禧之所以愿意这样做,还在于国民党亡我之心没死,打着“划江而治”的小算盘。而吴石之所以力劝国民党高层要将这批机要档案转移到福州,原来他早已得悉自己将出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够弄到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国民党许多军事秘密,包括各兵种装备、人员配备情况,还有许多包括国民党潜伏在各地的人员名单。因此他打算一旦时机成熟就在福州起义,将这批军事机要档案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

1949年6月蒋介石主持召开了有汤恩伯、朱绍良、李以劻等出席的福州军事会议。会议的目的,他很想固守福州,以保证自己有后路。然而,在会议上吴石有违蒋介石的意愿,极力反对修建半永久性城防工事。说,这样做只能导致大批市民遭劳役和战俘之苦。其实他是想减少解放军的损失。

蒋介石对此有些不高兴。但只是用眼神表现出来—是那种痴醉深重的疯狂上蒙上无法言喻的无奈。这也为他后来突然调往台湾埋下伏笔。

为把蒋介石的据守福州的战略意图的情报送出去,因此,“当天夜里,吴石通过何世庸,闯过层层关卡,安全抵达香港,将情报交给中共华东局驻港机构联络人。

送完情报后,何世庸全家领受了伺机赴台湾继续进行地下工作的任务。

情报源源不断。吴石有一天把另一份情报交给交通员谢筱廼,悄悄地问:“我送的情报毛泽东、周恩来先生是否直接收看?”谢筱廼只能笑而不答”。几天后,谢筱廼收到一份电报,是毛主席直接询问吴石,请他再核实一个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和所在地。

为此,谢筱廼把电报交给吴石,吴石这才知道自己的情报是直接送给中共中央毛主席和周恩来那儿。吴石对此更加信心百倍,深知自己的重要性。

1949年7月,吴石又将一组绝密情报亲手交给何康,其中有一张图比较大,是国民党军队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具体到团。面对如此重大的情报,何康非常重视,连夜就安排交通员送了出去。而这份情报对我军攻陷南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