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景丙成的头像

景丙成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3/09
分享
《敌工部长——李凤鸣》连载

第四章  鬼子来了

                   8

鬼子就像蝗虫,说来就来了。

1938年1月,一小队鬼子从泰安,开进了莱城。一听说东洋鬼子来了,吓得住在城里的人心惶惶,但鬼子在莱城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地走了。鬼子一离开,国民党的部队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四处鼓吹国军如何如何利害,国军是怎么——怎么打退了日本鬼子的。

国民党为了控制山东,争夺鲁中,先是派秦启龙到莱芜,利用复兴社四处发展势力,成立莱芜县政府,并把持着县政府的一切。接着又派其69军石友三部入鲁,石部1938年中旬,进入莱芜。进入先后驻扎在颜庄、鲁西、郑王庄等地。石友三进驻莱芜后,为了巩固势力,排斥住在莱芜的顽固派秦启龙,开始与我党保持合作,口口声声联合抗日,他与进驻住莱芜的八路军四支队,联合赶跑了原县长谭远村,又任命梁竹航(进步人士)为莱芜县县长。

我党虽然和石友三有接触,他也同意联合抗日,但是他的嘴脸,上级部门早就通知了四支队,他的脸比翻书还快,千万要防止他耍花样,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脸。为了团结和动员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我党相继成立了“动委会”(抗日总动员委员会)、“青救团”(青年救国团)。

响水湾是一个典型的边区,三面环山,博山离得不近,莱芜离得也不近,鬼子乍来,不摸情况,扫荡不敢长途跋涉,生怕被伏击。所以很快六区政府就搬到响水湾,博山徐化鲁的部队,在博山打了胜仗,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也带着部队住进了响水湾,六区政府也搬来了。

这天,李凤鸣刚从苗山给母亲抓药回来,住在村南头王庆堂来找他,说区里颜京山区长有事找他。

他早就知道村里住进了共产党,也知道王庆堂是村里的老地下党员。过去共产党组织还没在当地,明目张胆发展党员,他就整天背着个布褡裢,四处下乡,卖纸笔。起先他还不明白,这个老王原来在家里给人看病,怎么现在四处买纸笔,到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以这个为名,四处联系进步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员。

听说区里的颜区长找他,他心里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一定是动员他参加革命。其实,前段时间,王庆堂也来和他说过,并积极动员他加入共产党,并给他一份入党申请表,但他心里想:入了党,就撇了家里,现在还不行,家里离不开。他就把家里的情况和他说了。他也就不好在强求了。看来这次区长亲自动员上了。

他和王庆堂来到河西一户人家,那时区政府还没有具体办公的地点,就是借住在各家各户。

一进门,李凤鸣就看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坐在一棵梧桐树底下看材料,梧桐树下是一盘石磨,磨台上摆放着很多花花绿绿、也有油印,也有手写的文件。看见他俩进来,那个青年人忙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来,握着李凤鸣的手,转头问王庆堂:“这是小李吧?”

王庆堂忙说:“是啊,他就是李凤鸣。”

李凤鸣这才看这位青年人,比自家大个六七岁,个子不高,磨石脸,头发往后梳,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上衣,但是衣服洗得很干净,一看就是公家人得打扮。

进门时,他心里还打鼓,毕竟是第一次见大领导,难免有些紧张。但看颜区长一点官架子也没有,说话带着笑,让人感觉很舒服,也就自然不紧张了。

颜区长招呼他俩坐下,就笑着说:“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啊。”

听了颜区长的话,李凤鸣也不好接话,只是坐在一边,看着颜区长尴尬的笑着。

颜区长接着说:

“才到响水湾村那阵子,就听说你是个才子,上学时是个神童,后来跟着资本家当伙计,二年就出了徒,拿掌柜的工资了,后来自己在家开了馍馍房,要不是日本人来了,你的生意一定还很红火。”

李凤鸣听颜区长这番话,心想,这个区长还真不简单,才来几天,就把我摸得一清二楚了。于是就接过话茬:“区长抬爱,都是老少爷们抬举。”

“有些事情不是光靠抬举的,事实就是事实”颜区长又转移了话题:“我刚从县里开会回来,现在国家的形式你也知道,日本人又来了,国民党鱼龙混杂,一刹秦启龙来了,扶持了一个县政府。一刹石友三又来了,也选出了一个县政府,你一套我一套,就是不干正稿,日本人第一次进莱城,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日本人明明是急着南下开辟战场,他们却打着正统的名义,四处吹嘘,说是他们赶走了日本人。”

坐在一边的王庆堂也说:“这些政客,不分青红皂白,张开嘴没有下颌骨,说的天花乱坠,老百姓也不知道真假。”

“所以,最近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宣传,一是要宣传我们党的抗日主张,一个是揭开国民党真摩擦假抗日的画皮。”说完,颜区长又看了看李凤鸣。

李凤鸣不知道颜区长看他的目的,也没搭腔。

颜区长接着说:“要宣传就得有文化,现在农村,十个人有八个是文盲,所以上级要求,要组织能写会画的有文化的青年人,都参加战斗。”

说完又问李凤鸣:“小李,你看你能不能参加?”

“行是行——可我家里——”

颜区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茬,说:“你家的情况,老王都和我说过,但是我们的宣传,并不是脱产,就是趁夜晚,还有一早一晚,老百姓不下地在家时宣传,大白天的你宣传给谁听?”

“那样行,我参加。”

王庆堂听李凤鸣应下来了,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高兴地说:

“你不光是参加,还有重要任务等着你呢”

李凤鸣楞了一下,“还有什么任务?”

“刚才颜区长不是也说了,咱村的‘抗日小学’还缺个校长,还要成立‘青救团’,也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昨天晚上我和村里的几个党员商量了一下,也和颜区长汇报了,让你把这两样工作肩起来。”

李凤鸣一听,不知道是喜是忧,犹豫地说:“我能行吗?”接着又说“这个担子不轻啊。”

颜区长笑着接过了话茬:“这个村里——再也找不出比你合适的人了,——老王家的两个小子——到是能文能武,——但都上到队伍去了。你做过掌柜的,出里当外,人际关系处理——再说,你们村还——有谁当过掌柜的?”

“这.....”

“别这哪的了,报酬咱可以再商量”老王来了干脆。

“我不是要报酬,干革命打鬼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颜区长又笑着说:“小李,只要你有这样的觉悟,就什么也不用再说了,回家拾掇拾掇,上任吧。”


 9

从一个资本家的小掌柜,摇身一变,变成了村里的“抗日小学”校长、“青救团”团长,虽然是同样的管人管事,但性质却大不相同。

原来村里的抗日小学校长是南文字张寿民的,去年他带着队伍参加了四支队,抗日小学校长这个位子一直空着。

李凤鸣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自从上任后,他白天一早处理好家里的活,把弟弟妹妹领到地里,他就到村里的抗日小学,一边和老师们研究教学工作,一边筹备晚上的对村民的演讲内容。其实也不用四处搜集材料,现实的实例就很说明问题。日本人又二次返回莱城,并安设了据点,看来是打算长期驻扎了,一早一晚就到莱城周边四处扫荡,见东西就拿,一不称心就杀人放火,见了大闺女小媳妇就撵,弄得莱城周边的村庄,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而且他们四处扫荡的范围不断扩大。听说南山与泰安搭界的地方更厉害,泰安的鬼子也去扫荡,莱芜的鬼子也去扫荡,还有一部分汉奸跟着他们身后为虎作伥,说是消灭共产党游击队,实际上就是抢东西。

1939年5月下旬的一天,李凤鸣正在学校里和老师们商量向学生们宣传抗日的内容。这段时间,他也摸出了一个规律,上午老师教文化课,下午李凤鸣上时政课,就是给孩子们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得道理”,让孩子们听了,晚上再回家讲给大人听,这个办法,确实也不错,起到了事半功百效果。

王庆堂急匆匆的跑进办公室,把李凤鸣叫到一边,焦急地说:“你没听见枪炮声吗?苗山打起来了。”

李凤鸣问:“谁和谁打起来了?”

王庆堂:“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还能有谁?是八路军四支队和日本人打起来了。”

“日本人到了苗山?”

“谁不可说呢,听说日本人要到苗山扫荡,咱们四支队的一个连,早就得到了消息,昨天趁黑天就来了,在苗山岭上埋伏了一夜,鬼子进驻苗山,脚还没站稳,就被我们八路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打跑了?”

“还没打完呢。”王庆堂毛毛火火地说“听说连鬼子加汉奸三四百人,他们占据了镇子中心,一霎半霎能打完?”

“那我们怎么办?”

“部队战士们还没吃饭呢,颜区长捎来口信,让我们村收集部分干粮,送过去。”

“可是现在村里的人上坡了,收集也困难。”李凤鸣说。

“再困难也得收集”王庆堂说“我让俺家二丫去和董家火烧铺说了,让他们赶紧打,打多少我要多少。你再到动员村里的民兵,挨家挨户的收集,收到多少算多少。另外,还要找几家干活麻利的女同志,抓紧铺摊子做饭。”

“咱们还组织民兵支援参加战斗吗?”

“做好后勤供给,就是不小的战役,抓紧时间准备,争取中午饭前,把饭送到苗山岭。”

这该死的鬼子啊。

 一听这话,几个老师也没心思上课了,让学生放了学,回家动员大人准备饭。他们共同加入到了这场后勤供给。

李凤鸣回家和母亲说给八路军送饭的事。

 这时,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已经稍微减弱了,心病少了,身体也就壮实多了,但是还是不能下地劳动,在家里拾掇拾掇还行,做饭也行了。他听儿子说给打仗的八路军送饭,开头还不相信,光听说鬼子占了莱城,这霎就跑到苗山了,明天不就跑到响水湾了。她越想越急,忙说:

“你快到地里把你弟弟妹妹叫回来,咱家蒸馒头的大锅还没扒,我们赶紧蒸几锅馒头,给八路军送过去。”

看着母亲急火火的样子,就说:“行,但是叫他俩多干,你抻把手就行。”

“你麻利走吧,我知道。”

李凤鸣想母亲蒸馒头一个顶俩,再加上弟弟妹妹帮忙,一上午也能供二十几口子人吃饭。他出门先到坡里把他俩叫回来,再动员其它人家。

这场战斗打的干净麻利快,但是下午又有消息传来,说明天博山和莱城的鬼子又要来报复,合合击四支队。各村要做好群众的转移,特别是博山一路的敌人,沿途经过的村庄多,他们不仅仅是来打仗,还防止他们来抢劫,杀人放火,动员群众一定要躲到山上去。

李凤鸣领着村里的民兵给打仗的八路军送饭回来,太阳就落山了,但是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也很重要。八路军不转移,准备再次迎头痛击两路敌人,饭要继续准备,群众转移的动员工作也不能放松。

按说,从博山到苗山不经过响水湾,但还是以防万一,他一边做群众的动员工作,一边安排民兵到南文字附近山上放好哨。那时,民兵抗日的组织已经基本形成,村与村都有了传递消息的暗号。在山里一般暗号就是“消息树”,树倒了,远处的人看到了,敌人却不知道。

第二天早晨,八路军派出了三名八路军战士,荷枪实弹来到常庄北的摩云山上侦察敌情,实际上就是观察博山敌人的动向。三名战披荆斩棘,从常庄北大岭爬到西长岭上。这里是摩云山的西头最高处,站在山顶视野极阔,十余里内能看清人的活动。临近中午,正在观察敌情的一名战士,突然发现,一对日军没走公路,而是从石湾字村挡墙顶冒出来。看来,这次日军并没正路,而是迂回前进。

庄里的民兵在离村较远的山上放哨,没想到敌人却从北山后翻了过来。村里的老百姓准备听到消息往山上跑,对进村的敌人全然不知。三位八路军战士及时鸣枪报警,这次枪响一时提醒苗山岭上的八路军战士,更是提醒周边的群众。

群众听到枪响,一窝蜂似的往外跑,三名战士看得清清楚楚,群众躲避敌人进山是有时间了。

枪一响,同样惊动了敌人,正在行进中的鬼子听到枪声,骑在大洋马上的敌人指挥官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朝山上一望。山顶不同于山腰,没有树木遮挡,山上的人往下看很清楚,下边看上边也清楚。

敌人指挥官对山顶的八路军战士,看的也是一清二楚,他对身边的另一个鬼子指挥官咕哝了一声,就见一队起骑马的日本鬼兵,策马往北奔去。

鬼子看骑兵北去,他们又往常庄进发,一进村就点火,整个村里到处是熊熊的火光,看烧差不多了,他们突然折回向村北口的玉皇庙扑去,山上的三名八路军战士,刚才看着敌人放火急眼,一看往山上扑来,才知道敌人是故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明白了敌人要围剿他们,因为敌众我寡,他们决定往北撤退。他们没想到,北撤的路早叫日本鬼子堵死了。

短兵相接,一阵搏杀后,他们三人被敌人俘虏了。

李凤鸣早就听到了摩云山上的枪声,也看到了常庄村大火升起的阵阵浓烟。知道博山敌人的援兵来了,就一面组织民兵把准备好的干粮藏好,自己急急往苗山赶。

敌人从常庄赶到苗山时,已经没有了枪声,莱城来的敌人已经被消灭了。博山来的敌人因为刚才让山上八路军放哨的士兵耽误了,错过了原定包抄计划,结果让四支队,一阵手榴弹就报销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