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培训和主管的训话,新来的、取得了资格证的新员工们,就可以自个去拉保单了。至于怎么拉,就凭你自己的本事了。而且,以后也不必天天在公司呆到下午五点,而是来公司点一下卯,就可以离开的,倒是自由得很。但公司可是不给发保底工资的,也没有一分钱的补贴,拉不来保单,就没有收入。
小秋心里深知自己不是干这行的料,自己脸皮太薄,又不长于诈骗,而且也没有客户资源。自己一个外来的苦瓜命女人,哪有运气去结交那些、能一下拿出十几、几十万来买保险的有钱人!至于身边的那些穷人们,自己又何苦去哄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一定就哄得动。但小秋还是决定,再呆在公司里几天,就为了开眼界、长见识。
其实,那位张姓经理,对小秋还是蛮好的。那天,张经理在午间就把她买来的烤红薯,递给小秋一个,并说:“你人很精神,就是有点自卑。你眼皮下的那点灰块,又算得了什么啊!用点粉底霜遮一下就行。”小秋就报以微笑,并感谢这个女人的鼓励。
其实吧,小秋属于在生人堆里很扎眼的那种。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美貌与否而扎眼,而是有种特别的磁场,很轻易就能让陌生人注意到。而往往随着交往的深入,又会因为小秋的不善交际,而让人家变得对她不宵一顾。这不,那位戴着眼镜、显得很儒雅斯文、柳青曾向他求情留下小秋的那位公司高管,竟也在午间偶遇时,主动和她打招呼,并站在那和她交谈、闲聊了半天。
那天下午临离开公司前,柳青给了小秋一大摞的宣传资料,让小秋去散发。
在回去的路上,小秋就想,自个这小胆是得锻炼锻炼了,看那些在天桥上、马路边散发各种资料的人多坦然,自个也得学学。但去哪散发呢?一眼看到路边的百荣世贸,就去那里散发吧。那是个大商城,据说被称为“亚洲的商业航母”,人多杂乱,递给别人一张宣传资料,并不会让人觉得太突兀。于是就乍着胆子走进商场里去。万事开头难,最难递出的是第一份,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踌躇犹豫了再三,终于递出了第一份。好在那人随手接走了。于是又递出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有的被人拒绝,有的被人接走。
小秋那时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她为自己能战胜自己的胆怯而高兴,自己终于也能像别人那样在大庭广众下发宣传资料了!小秋并不站在一个地儿发,那样易成为别人注意的目标,而是边走边发。她不但发给顾客和游客,还发给那些做生意的人。他们有的接过宣传资料后,还会三两个聚在一起,对资料上的信息,讨论讨论。
从百荣世贸出来时,手上的资料,大约已散发了一大半。小秋就沿着向南的大道往南走,边走边瞅机会散发几张。当小秋在大红门服装城,给路边的两个年轻的三轮车夫,发宣传资料时,这两个家伙竟喊着“姐”,和小秋攀谈起来。他们说,“姐”一看就知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干得了拉保险这活?小秋一听不禁惊诧:原来自己的内向,被别人一眼就看穿了!这不禁又勾回了暂时被抛掉了的自卑。小秋敷衍了他们几句就走开了。但却没了再继续散发宣传资料的心情,于是就坐上回大兴旧宫的公交,回去了。
第二天小秋又去了保险公司,这天她跟着柳青这位上司兼师父,去跑市场、拉客户。当天同行的还有两个和柳青关系不错的女人。她们中有一个要去和客户谈保单,于是她们都跟着去了,一是助阵,二是学经验。她们找到一个卖家具的商场里,又在铺位前找到一个白白胖胖、富富态态的中年妇女。先是亲热的喊姐,接着又热情地询问人家的生意情况,然后才把话头儿扯到保险上。她们都耐心地回答那位妇女的各种咨询,只是回答的全是保险正面的东西,关于保险的射幸性和非盈利性,并没有向人家作任何解说。
有些保险品种一旦买了,就得年年连续交钱,一直交够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而这些拉保险的,他们哪知道自个能在保险公司里呆多久?也许是三两年,也许是三两月,他们所做的,只是赶快把保单忽悠到手,能拿到提成就行了。至于将来的事,他们无心管,也管不了。
那中年富婆听了她们的解说后,既没有一口回绝,也没有一口答应,而是说再考虑考虑,说是回去和家人商量商量。她们就给那富婆,留下一个崭新的挂历,作为礼物,然后就告辞了。小秋跟着她们来到大街上,她们就什么人都去搭讪,不管是商场里的老板,还是路边摆摊的小贩,搭上话后就把话题往保险上引。小秋心想,有这样的执着,有这样的厚脸皮,别说干保险,干什么不会成功?
小秋始终只是跟在她们后面,看她们如何去做,她感觉自个插不上嘴。小秋跟在她们后面,在街上逛时,就东张西望,以观察了解这个社会。从事什么才会留意什么,小秋这次逛街,就留意到大街上公共站点处,那些玻璃夹橱内的广告,竟有许多是保险业的。而且还看到好几个涉及外资的保险公司的广告,什么友邦保险、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中意保险、中法人寿、瑞泰,等等,而且还有日本鬼子的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亲眼看到的就有这些外资保险公司,没看到的外资保险公司、没看到的类似于保险公司的外资公司、没看到的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没看到的类似于保险公司的中外合资公司,还有多少?小秋不清楚,但小秋恍然穿越到了十九世纪末的上海租界。直觉告诉小秋:这国家已有很大的隐患!小秋不是专家,学历也不高,也没读过什么金融专著,但就是感觉那么多国家有权来中国控制中国百姓的血汗钱,是非常、非常地不妥!她不能用什么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也不会运用政治经济学来阐释,但她有自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当然她也知道,她这种小民的隐忧,丝毫影响不了国家大局,她只能做到自己不买保险、更不会去买外资公司的保险而已。因为心里有了这些想法和认识,小秋就决定退出保险公司,她不愿为有损国民的行业,来添砖加瓦。
第二天,小秋就不再去保险公司了,也不再和保险公司里的人联系,包括柳青。原本是满腔激情地投入保险公司,结果却发现自己不喜欢那行业,也干不了那行业。工作还是没着落,还得去找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