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焦土,寸草不存,鬼子大佐才放下望远镜,满意的挥挥手:出击。
鬼子的步兵战术,强调大胆迂回穿插,一个小队甚至一个班,都敢绕到敌后进行切割包围。这种战术特性对中国军队威慑极大,常常导致国军惊慌失措,先是局部崩溃,然后是全线撤退。
一个大队一千多鬼子步兵越过前沿阵地向山口村扑来,连部大院首当其冲。
鬼子见前沿阵地空无一人,便直接进村。迎头遇到一排冷枪外加一波手榴弹,鬼子匆匆架上机枪就开火,一阵弹雨扫进村子,村内的枪声开始稀疏了。
鬼子看到机枪扫射有效果,又把掷弹筒支上,基本不用瞄,噼里啪啦十几枚榴弹一通乱炸,村子里砖土横飞,茅草屋全部点着了,一片火海。
连部大院里损失惨重,屋顶瓦片全部碎成瓦砾落在地上,充斥着浓浓的烟火味,不时有灰烬慢悠悠地从空中飘下。
轰隆隆一阵响,邻近的几间燃烧的茅草屋顶猛然坍塌,炙热的火星滚动着,将一大片灰尘推向四周,热浪扑面而来,院子被热浪和灰尘包裹着,传出一阵咳嗽声。
黄雄正纠结要不要退到屋子里面去,大个子抱个一个木箱子从屋内跑进院子:“班长,屋里有一箱这个。”
黄雄打开箱子一看,是一箱地雷!树影斑驳下,地雷的铁质外壳泛着光。顿时乐了:“大个子,赶紧赶紧,全部埋上!在院墙根边埋上。”
轰得差不多了,鬼子少佐扯着嘶哑的嗓门命令部队前进:“杀杀鸡……”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所以鬼子小队长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感,命令部下顺着村道直接向大院接近。
看到大院时,枪响了,前面的两个倒在地上,后面的吓得趴在地上,举着枪还击。
鬼子小队长也不傻,他看明白了,这个院墙上,总共有七八个射击孔,五六个人在换位射击,全是步枪和驳壳枪,没有机枪。很明显,这是牵制的兵力,只有一个班。拔掉这个大院,就可以直奔山口村后山了。
鬼子崇尚进攻,步兵班非常强调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班级战术大多是从距离敌人六百米到四百米之间的某个点发起进攻,步兵班在发起点集结,分组,相互补充弹药,明确攻击方向,观察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确定各小组前进过程中的掩蔽点等等战术要领。接下来就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立即向第一个设定掩蔽点机动,到达后展开火力对敌进行杀伤,同时掩护机枪组跟进机动。机枪组到位第二射击阵地后,再次开始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各步兵小组向前,如此反复循环。步兵班推进至距敌二百米处做短时停歇,待全员到齐后展开火力,清除敌人已经暴露的目标,打击敌兵力密集部位。
鬼子小队长不急不忙地下达命令:院子西面是村道,易被后山坡上的国军火力封锁,放弃;一个班的鬼子隐蔽向东,依托建筑物寻找机会,接近大院;一个班的鬼子跟随前进,去大院后面包抄,打乱敌人阵脚;剩下一个班做预备队,在原地朝大院射击,协助机枪吸引敌人注意力。
武田伍长带着两个班的鬼子翻墙过屋,借着建筑物掩护靠近到连部大院东侧。到达掩蔽点后,他示意另一个班的鬼子继续前进,去后面包抄,一面掏出手雷拔掉插销,等包抄的鬼子到位后,发起攻击。
负责包抄的一个班鬼子又向前翻爬了几间屋子,终于看到一排杂房,就是这个院子没错,领头的鬼子班长一挥手,几个鬼子扑上去,准备从后院夹击进攻。
就在这时,突突突,半山坡上的捷克式响了。
原来连长正在半山坡上指挥士兵挖掩体,根据团部的意思,在后山坡上增设第四道防线,层层阻击日军,看到鬼子攻进村庄,立即命令机枪手架枪,寻机射击。
机枪刚架好,去后院包抄的鬼子就露头了。不等连长下令,两挺机枪居高临下交叉射击,一个班的鬼子,一个没剩。
后院枪一响,武田伍长就命人把手雷扔了出去,呼呼呼五六枚手雷落在院外,轰轰轰炸响。
手雷扔出去后,武田伍长忽然感觉不对劲,后院的枪声是捷克式机枪声,这是中国军队的武器。什么情况?他在墙根蹲下来,一双小眼睛滴溜溜地乱转,竖起耳朵听动静。
五六颗手雷集中爆炸的威力不可小觑,烟尘散尽,院墙上出现一个大大的口子。
此时,黄雄已带全班撤回到正屋。八个人,九支枪,一个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