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破解马家数年来的姓派“魔咒”。
杜豪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有章法,说话掷地有声,不光是马家村干部群众和单位领导同事知道,凡是他驻过的村的人都知道他做事的风格。
他算得上是老帮扶干部了,帮扶工作很有经验。2004年杜豪在物价局工作,当时的县委书记龙长春,有意识的培养一批年轻干部,特从县直部门抽调50名年轻干部到贫困乡镇锻炼。当时杜豪就被派驻思渠镇的辛元村任副支部书记。一年里,他理顺了村级党支部工作,改变了之前村级班子的软弱涣散;私人解囊资助村里五六个贫困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老百姓讲农业科技知识,并亲自动手带领群众科学种植,后来在全思渠镇推开了肥球玉米,冬季马铃薯和蔬菜等。改变了一个镇广种薄收没有科学含量的原始种植方式和冬季土地闲置、不种蔬菜的习惯。2013年被派驻泉坝乡(现在的泉坝镇)的泉坡村,党建扶贫。2014年又派驻夹石镇三扎村。他进驻的每一个村,都把村级班子搞得和谐团结,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有序,工作风生水起。
2017市委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深度贫困村作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要求每一个深度贫困村必须要派一个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任党支部书记。
马家村是县发改局结对帮扶的村中的深度贫困村,不仅地里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民风复杂,而且信息闭塞,群众思想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领导知道,必须得有一个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才能拿下马家村的贫困。
杜豪是县发改局的党组成员、节能减排办主任,又有丰富的驻村扶贫工作经验。在班子会上讨论时,杜豪主动提出驻马家村。于是,2017年9月他被县委作为全县50名深度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之一派驻泉坝镇马家村。
他怀揣一纸任命,来到马家村时,连住处都没有;眼前除了山还是山,村庄被大山包裹着,村里除了一条窄窄的通村路外,其他基础设施几乎为零。面对这积贫积弱的村庄,他知道要让这个村2020年前脱贫,自己肩头的担子很重。
在村主任陈跳飞的协助下,他在陈家一组租了房安顿下来。村委会办公楼没有修缮启用,他就把租住的房当着办公室,先是从单位搬来办公桌椅、电脑等,再是自己掏钱制作各种村级制度、公示栏、办公用品等。村民看见他一趟一趟的拉来东西,还捞脚挽袖地自己做饭,停电时,还自己劈柴烧饭,并一住就是个把月。开始觉得好奇,随着他进组入户走访,才知道他是在村里安营扎寨的驻村支部书记。
马家村由于长时间禁锢在大山深处,之前的村干部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有的不识字,思想保守狭隘、目光短浅、私心严重,以至于村里各方面工作都存在问题,村里发展摸不着头脑,群众怨声载道。
村里主要是马陈两姓,其他姓人口很少,其中马姓相对人口要多,并且前几届村干部马姓占多数,所以在工作中就难免有失衡。特别是组织建设上,党员少,党员队伍中马姓党员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他姓的党员占比较低,且老年化严重,原因是马姓干部很少发展其他姓的党员。前一届村支书是陈姓这边的人,在工作中,马姓党员干部没少为难人家。
就在杜豪驻村的前两个月才换了新的村级班子,副支书马松28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村主任陈跳飞25岁,初中文化,村监督主任马勇四十来岁,初中文化,会计马启军三十多岁,初中文化,都比较年轻,按理说这一届班子年富力强,搭配较好。但是缺乏工作经验,又受历史因素影响,关系不融洽,大局意识不强,没有长远眼光。村主任陈跳飞入党5年了,也算得上是老党员了,却因为上述原因没能选上支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陈跳飞在村里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全村的发展。
面对这样的村情,杜豪陷入了沉思:如果村级班子和群众不团结,思想不统一,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白搭,不说2020年前脱贫,五年十年都难脱贫。如果再走以前“输血式”帮扶的老路,肯定不能按期脱贫,只有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激发他们的自生动力,唤起他们的精神气,刺激他们的能动系统,进行“主观”式发展。这才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可复制、可推广原则”。
杜豪通过走访调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村情民情全面了解,并制定了第一份马家村扶贫方案,在他的日记本上记着:一、基层组织和班子建设,规整村支两委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和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二、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基础设施是首要的;三、产业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四、教育教学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基础,言发展是空话;五、人居环境建设;六、群众教育引导。人居环境和教育引导同时进行,开办讲习所,与村民沟通交流的同时,宣传和讲解扶贫政策和扶贫意义、目的;用道德的力量,净化他们的心灵,用政策法规规范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用科技知识和时代理念武装他们的头脑,促使他们进步。
说是方案,其实是工作日记,当时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我无意间看到,他还玩笑说:“偷看日记,不是你的风格吧……”
“真没看出来,你那么粗犷的人还写日记,还把工作方案都写进日记里唉!”我故意调侃他,以掩盖自己偷看的心虚。
“那也不是什么方案,只是我心里是那样计划的……”
方案看起来粗略没几个文字,但非常清晰,一看就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针对村里组织和班子建设的情况,杜豪特对村里年轻人和知名人士做了走访、调查、统计,并拟定党员发展计划:把有知识、有能力、思想进步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接下来,首先分别与村干部交谈后,又到各个党员家里走访交流,再和村干部交流沟通。这样多次来回交谈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思想不够开化的,多次开导,给他们讲解政策、发展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
他在村级支部会议上明确表示:有入党意愿的人可以向党支部递交申请书,对特别优秀的年轻人,老党员要主动培养和介绍,但是我们支委要通过严格审查。并指定每个老党员必须培养三个以上年轻人,不一定入党,但要帮助他们思想进步;每个月的支部会上,每个党员要汇报培养进展情况。
有一位比较优秀的马姓年轻人写了入党申请,杜豪和一位陈姓老干部、老党员交换意见时,老同志死活不同意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杜豪问他不同意的原因,他说不出理由;又问:“他哪些方面不符合入党积极分子的条件?”他仍然说不出。后来,在交流中杜豪了解到原因:老同志任村干部时,被马姓干部和村民多次无故刁难排挤。
杜豪知道他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从马家村的发展和未来出发,个体家庭和个别姓氏,对于马家村的发展来说是小单位是小事;你们两姓的人互相排挤、为难,互不让步,不是给后人铺路,而是给后人设置障碍,也是给马家未来发展设置障碍……要从整个村的大局出发,党员和干部是马家村的领头人,必须行得正才行……”
自那天交谈之后,这位老干部,特别支持杜豪的工作,还主动给群众做工作:“人家杜书记是一心一意为咱们村的发展,咱们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
后来,有两位陈姓的年轻人申请入党时,马家原来的两位老干部和老党员又不同意。杜豪明白又是狭隘和自私心里在作祟,心里恼火他们又玩姓派手法。但发火不行啊,还得和他们沟通、开导才行,他思忖着。
他分别作两位的工作,谈了两个晚上,拉家常、讲道理、摆事实,最后两位老同志服服帖帖,连连说:是我们想窄了,现在经你这么一说,明白了。
有一次上述的一位马姓老干部请我们仨到他家吃饭,喝酒时老干部说:“杜书记,你人虽比我年轻,但我佩服你,你做事公道为人正派,我当了近二十年干部,我没见哪个领导有你这么有气魄……”
王乾雄玩笑道:“唉,老同志,你这么当面恭维有点失真哦!”
老干部激动了,筷子往桌子上一拍,把酒杯往前一推,站起来道:“王书记,我这人从来不会吹牛皮,从来不说假话,从来就不会恭维人……”
见他越说越激动,王乾雄站起来抚着他的肩膀说:“跟你开玩笑的,我当然知道杜书记是好领导,同时还是我的好哥子呢……”见王乾雄承认了他的说法,他才坐下。
杜豪在党员发展上严格把关,尽最大可能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培养了4名党员发展对象,4名入党积极分子。后来,他离开马家村后一年里,经常电话过问村干部,那几名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情况。
做事有始有终,是杜豪做人做事的操守。
在他的努力下,马家有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团结向上的班子。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都变得和谐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