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底下坝——告别伯娘后,我打王乾雄电话,他正在黑榻坝给一农户拆房子。我就开着车过去,想去现场看看。
我开车到底下坝一岔路时,不知道往那条路走,路边又没人,我就停车到路坎上一户人家问路。
屋内是一老太太,很热情,招呼我进屋后,问我走哪儿去。我向她说,去黑榻坝看看王书记们的工作。她听我提起王书记,就主动给我讲起了关于王书记的故事。
我原本是问了路,去王乾雄的工作现场。老太太紧拉着我讲,我便索性不急着走,就听她讲,以好了解群众对王乾雄的评价和看法。
她给我到了杯水,就坐到我对面,聊起了王书记:
“……王书记在我们这里是人见人爱,为什么呢?因为看得起群众,他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不把他当外人。他不像某某领导,光打雷不下雨,光许愿不烧香,王书记是光做事,不吹牛不说话,像农村人一样,样样都做,比我们这些农民还辛苦:今天给这家人背水泥,明天帮那家人拆房子。
有一次王书记给农户拆房子时,我亲眼看到他扛着一个能装五六百斤粮食的大柜子,从农户的烂房子里往外走,他双脚在抖嘎,脸压得通红。旁边的工作人员不停在说:慢点慢点。那柜子至少也有130斤哇,我手心里也替他捏了一把汗。
王书记就是这么实在嘎,天天就是这样做。”
听她的谈吐像是见过世面的人,穿着整洁,讲到激动时还冒几句普通话。我便插话:“老人家,你是党员不是?”
“是哇,我1971年入党,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宣誓时的入党誓词。党员就要知道感恩,这次疫情捐款,其他党员是捐的50元,我是捐的100元。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心里想的还是群众,就像我们王书记一样,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心只想到共产党安排的工作,还让他几十岁的老娘和仔仔跟着来这儿吃苦,不像某某领导……”
老人说话铿锵有力,语速快且不重复,说着说着又拿别人来比较着讲。
我又一次打断她:“老人家您姓什么?您几个小孩?”
“我叫冉桂英,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这不,砍(硬化)这坝子,都是王书记他们来给我砍的……”
“哦,怪不得,王书记经常提起您。”
之前常听王乾雄提起她的名字和故事。她已经七十一岁了,49年党年,任过十多年的妇女主任,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曾跟随丈夫在铁路上生活过,对现世有她的观点和看法,老百姓有什么政策不懂、心里有不满都喜欢找她聊,她也常给老百姓正面引导。
我跟她聊了近两个小时,聊到共产党员和王书记她有说不完的话,越说越激动,我打断她几次,都没能让她转移话题。我感觉得出,她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骄傲,为共产党有他们王书记那样一位共产党员感到欣慰而幸福,也觉出她存了很久的心里话想倾说。
一晃,时间已经六点多了,我只好起身跟老人说:“老人家,时间不早了,我得走了,下次再来和你摆哈。”
记得第一次我们仨吃过晚饭散步走到算子去时,稍年轻的就喊王书记、杜书记,招呼他们进屋坐、吃饭,年龄稍大的就喊“乖儿”,就三四岁的小孩都屁颠屁颠地、蹦跳着王书记、杜书记的叫,走一路,老百姓喊一路。当时我被感染了他们那种幸福,后来算子和马家的群众隔三差五地邀请我们仨作客,我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和谐融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