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苦乡的头像

苦乡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4/11
分享
《女权先锋卢莫愁》连载

第一章 巧收幼徒

 

       第一章

 

汉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延绵一千五百余公里,至湖北汉口注入长江。远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够,有水的地方就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所以,在汉江沿岸就聚集了一个又一个的部落,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人们生活习性等方方面面不同,大家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给自己聚集生活的地方,取了形形色色的名字,其中有一个地方取名郊(今湖北省钟祥市),意为河边。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平纣,按照王、公、侯、伯、子、男的等级爵位大封有功之臣。对那些善于拍马溜须养花养草、喂狗喂猫的近侍,一高兴,也赏给他们一亩半分,让他们感受一下自己的恩泽。于是,大大小小的领主,布满华夏大地。谁知他们的后代子孙并不安分守己,而是你争我夺,相互残杀,在神州大地闹得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公元前740年,子爵熊通首先摆脱周王朝的统治自己独立称王,建楚国,即楚武王,定郢都(郢都,楚国都城之称谓)于郊地。为了与周王朝分庭抗礼,楚国从机构设置,官职称呼,社会礼教等各个方面都按自己的思维制订标准,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浓郁的特色文化——楚文化。230年后,即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为报父仇,在吴王阖闾的支持下,率兵攻破了郊地,郢都被迫他迁。此后郊地更名郊郢,设郡,辖十二县。

郢,前面加地名,表示废都、弃都、或某地曾经是国都的意思。如:郊郢、鄢郢、湫郢,表示郊地、鄢地、湫地都曾经是楚国国都所在地。虽然郊郢不再是楚国国都,但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经过了230年的发展,已成为楚国数得着的几座经济贸易核心大集市之一。

又过了200年即公元前325年,秦惠公嬴驷也从分崩离析的周朝中脱身出来,第二个称王,建秦国,即秦惠文王,其后短短几年时间,诸侯国纷纷称王,周王朝终于灭亡,形成了春秋七国:楚国、秦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

公元前278年春,秦国大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国当时的郢都所在地——鄢(今湖北省宜城),楚国重臣屈原悲愤交加,亦在同年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从此,楚国开始走向没落。不过,以楚国的富饶和文化积淀,让秦国仍然不敢侧目。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两国虽然时有战争发生,但互有胜负。秦国为了对付其它诸侯国,不但不敢拿楚国怎么样,还百般跟楚国交好,称兄道弟。所以,楚国除了少数有识之士还在为国家的未来担忧外,大部分人都认为,秦国想吞并楚国,无疑是白日做梦。楚国的王公贵族,官僚地主阶级全处在一片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状态中。

公元前243年的一天,在郊郢城外一个叫桃花湖的湖里,莲香菱熟,不少人都在里面采莲摘菱。其中有个三口之家,夫妻俩二十六七岁,女儿十岁,他们也驾着一条小渔船在里面劳作。小孩儿天真烂漫,一边站在船头采莲,一面放声高歌:

 

桃花水呀清又清,安宁详和

 明如镜。映日倒月风景美呀,鱼

虾鳝鳅游天庭。云飞浪卷似等闲

 呀,洞天福地任我行!

桃花湖呀深又深,莲香菱熟

十里闻。是我衣食是我歌呀,岁

岁年年庆升平。家人团聚亲又亲

呀,天长地久永相宁!

 

歌声穿过荷林,飘扬在天空,悠扬婉转,甜润迷人。此时,在桃花湖岸边,有一个六十出头的长者,鹤发童颜,长须飘飘,虽然面目清瘦,却精神矍铄,步履坚实。从他的衣着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大贵之人。他悠闲地迈着碎步,浏览着沿岸风景。歌声在晴空中飞扬,似乎触动了长者的某根神经,让他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侧耳细听。一直到歌声消失了好一会儿,长者才回过神来,然后,他加快脚步,向湖边的一个码头走来。

码头上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长者来到跟前,友好地向他打听:“老乡,刚才湖里唱歌的是谁呀?”

男人见长者像是大贵之人,便很有礼貌地回答:“大概是卢圆春的小孩儿莫愁女吧。”

楚国的钱币分四种:刀币、布币、环币、蚁币。当时,世界计量单位复杂,在神州大地上,有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等等,五花八门。楚国采用的是十进制计量。以钱币为例来说,十个蚁币等于一个环币,十个环币等于一个布币,十个布币等于一个刀币。长者掏出两个环币,递向男人:“老乡,我雇你的船,劳你送我进湖去找那个莫愁女,好吗?”

男人随口问:“素不相识,请问先生找莫愁女何事?”

长者春风满面地回答:“不瞒你说,刚才那歌声真是太美妙了,我想听她再唱一曲。”

男人盯着长者,笑道:“先生有所不知,莫愁女只有十岁。您要想听曲,郊郢城内酒屋茶肆多的是歌女,可快意去听。”

长者不假思索地说:“不,我就想听这个莫愁女唱一曲。”

男人轻轻摇了摇头:“先生,你不是本地人吧?她又不是卖唱的歌女,我带你去要她唱歌给你听,她父母非揍我不可。您呀,还是自便吧。”说着,扔下长者自己走了。

长者自嘲地摇了摇头,只得沿湖边乱转,最后以买菱为名,从湖里喊来了一个渔划子,又谎称找卢圆春有事,这才被渔划子载着,在荷叶丛中找到了那个唱歌的莫愁女。莫愁女相貌周正,清纯可爱,尤其是一双大眼睛特别传神,一看就让人格外喜欢。

卢圆春,郊郢城外桃花村人,中等身高,一脸憨厚,正带着妻子倚在船舷摘菱。他不认识长者,听渔划子上的人说长者找自己有事,便直起身,礼貌地问长者:“请问先生,您找我何事?”

长者说:“也没什么大事。刚才在岸上闲走,偶然听到小哥的小孩儿歌声动容,故冒昧进湖看一看。”

卢圆春说:“小孩儿闲得无事,胡乱哼哼,让先生见笑了。”

长者事先已经知道了莫愁女的名字,但他怕卢圆春误会自己,便和蔼地明知故问:“敢问小哥,你家小孩儿叫什么名字呀?”

卢圆春回答:“叫莫愁。”

长者随口讨好地说:“莫愁?这个名字取得好啊!莫愁莫愁,什么都会有的。”

卢圆春听了,哈哈大笑:“先生此言就像当时在场一样!”

长者被卢圆春笑得云里雾里:“小哥此言何意?”

卢圆春解释道:“我这小孩儿生下来的时候,几个时辰啼哭不止。后来我抱着她,哄道:莫愁莫愁,什么都会有的。她闻听此话,立时止哭,我便以莫愁做了她的名字。现在先生亦说莫愁莫愁,什么都会有的,岂不是当时就像在场一样!”

楚地风俗,王族、贵族、官宦人家的女孩称姑娘,有钱人家和相对有头有脸人家的女孩称小姐,穷人家的女孩在名字后面加个女字就行了,比如张英漫,人们便叫英漫女,卢莫愁,人们便叫莫愁女。当下,长者听了卢圆春的话,欢喜道:“此女以后必有大福。”遂扭头对卢莫愁说:“莫愁乖乖女,能再唱一曲听听吗?”

卢莫愁见长者要她唱歌,便害羞地从船头走到妈妈的身边,躲了起来。卢妻娘家姓李,按照楚地风俗,她嫁给了卢圆春,便改称卢李氏。卢李氏尽管衣衫破旧,也未梳妆,但美妇的风韵在她的身上却表露的一览无遗。她见女儿躲到了自己的身边,就一边慈爱地搂着女儿,一边对长者说:“先生莫怪,小户人家的孩儿,怕生,就是这样的。”

长者哄着卢莫愁:“莫愁乖乖女,不唱也行,小声哼几句怎么样?”

卢莫愁哪里肯唱,依偎妈妈更紧了。卢圆春笑道:“先生要听歌,郊郢城内尽多酒屋茶肆,可随意出入,亦不收费,敞开了去听。”

长者说:“不瞒小哥,刚才我在岸上偶听你家小孩儿唱歌,声音甜润,悠扬高亢,极合韵律,疑为音乐天才。现在又见小孩儿竟这般清秀,若能加以培养,以后必能成为音乐歌舞奇才。”

卢圆春立即说:“先生打住,我家小孩儿是不去学歌舞的。”原来,楚国虽然男人尚武,女人好歌,但女孩儿认真拜师学习歌舞的却多是为生活所迫,目的是为了卖艺谋生,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人家都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学歌舞。卢圆春夫妻膝下仅此一女,视若掌上明珠,家庭虽不是锦衣玉食,但粗茶淡饭尚算无忧,他又焉能让自己的女儿去学歌舞!

长者知道,在乡随俗,既然卢圆春认为女孩子学歌舞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再说什么就是对卢圆春的不恭,弄不好生出意外就更麻烦。于是,他买了卢圆春的许多莲蓬,两人在友好的气氛中作别而去。

 

第二天,长者再一次出现在湖边一个靠近大路且比较宽阔的地方,不同的是他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前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有一架钢琴,旁边站着两个小童。学音乐的人都知道,能弹七弦琴,就是高手了,能弹九弦琴的人则非常罕见,而长者面前却放了一把十一根弦的琴。琴面锃亮,镶金带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十分珍贵。

当时的社会很落后,相对来说,春秋七国中,楚国的歌舞艺术高居首位。比如,楚国设了乐官一职,专管国家的歌舞艺术,其他六国不仅没有乐官之职,像秦国还基本没有什么乐器可言,人们高兴了,不过是敲着土钵,可着嗓子喊几句而已。楚国虽然歌舞艺术在春秋七国高居首位,民间的乐器也不过笙、竽、箫、锣、鼓数种。琴因为难学,学习费用高,平民百姓为生活所迫,也没有那种高雅的爱好,故而琴只存在于王公贵族、官宦富贵之家,能操琴的也多是些公子少爷,身上背着琴的人,大多也是为了张扬自己的身份比较高贵。

桃花村村口,卢圆春一家三口夹在采莲摘菱的渔民中间向湖边走来,渐行渐近。大路上,行人也三三两两的多了起来。早在湖边守候的长者见状,知道自己等待的时刻到来了,便用手抚了一下琴弦,开始弹奏起来,琴声引得好奇的人们不自主地向这里走来,探看究竟。不一会儿,被琴声吸引过来的渔民、路人等就围了数十位。开始,人们恍如身边鸟语声声,山水和鸣,让人心旷神怡。到后来就雷霆万钧,金戈铁马,人们无不摩拳擦掌,就是最胆小的人也极想上阵厮杀。尤其是几个人手里牵着的马,它们也都高昂着头,打着喷嚏,样子十分冲动。随即琴声又变得悲凉凄惨,让所有的人都难过的心酸不已。那几匹马也安静下来,垂头站在那里,眼角溢出了泪水。

琴声停了,大家还静静地站着,久久没有回过神来。一个人由衷地赞美:“先生真是神仙,我一生也没有听到过这种能牵动人心的琴声。”随着他的话音,人们清醒过来,交头接耳,“嗡嗡”一片。

长者抬头看了看大家,便又奏起了卢莫愁昨天唱过的那首《桃花湖》。这首歌郊郢很多人都会唱,随着长者的琴声响起,人们开始只是小声的哼着,到后来就开始大声唱了。

混在人群中的卢莫愁开始只是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哼,到后来大家都高声唱,她也高声唱,可是唱着唱着,大家都不唱了,只有小小年龄的卢莫愁还沉醉在长者的琴声里,放声高唱着。因为卢莫愁甜润的歌声,在音乐的伴和中,给了人们以极大的震憾,极大的享受,他们都不愿意自己的破嗓子破坏那种美妙了。

一曲终了,满场鸦雀无声。一会儿,一个人带头鼓掌,旋即掌声雷动:“先生是神仙,卢莫愁也是仙女下凡啦!”

卢圆春跟长者算是熟人了,他激动地上前表示敬意:“先生,晚生有眼无珠,昨日怠慢您了,请问您是谁呀?”

这长者是谁呀?他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音乐大师伯牙。明未小说家冯梦龙用收集的民间故事编成了一部白话小说《警世通言》,里面介绍伯牙,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晋国上大夫”,这是一种错误。之所以会发生这种错误,是因为“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冯梦龙肯定仅仅把它当成了一个美好而又虚无的故事,没经考证。伯是小姓,不为人注意。在冯梦龙的思维中,伯牙肯定只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一部小说,里面的主人公还应该有姓。所以,冯梦龙按照当时有身份的人都还给自己取字的习惯,他便给伯牙冠姓加名,杜撰了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这也算是一种美好的失误吧!至于“晋国上大夫”,因为当时的韩、赵、魏统称为“三晋”,他既然把伯牙当成了一个虚拟的人物,那么把伯牙介绍成“晋国上大夫”也就好理解了。其实伯牙仅仅是赵国大夫,并非上大夫,而且这个职务的实质就是一个外交官或联络官。

伯牙,楚国纪郢人,王族。《史书》、《荀子》、《琴操》、《列子》、《吕氏春秋》等大量的历史文献对他都有记载,但只知道他生活在楚国灭亡前夕,具体生卒年不详。据史料载,伯牙幼年开始学琴,十几岁时就在音乐界极负盛名。尽管这样,他还是觉得自己的琴声缺乏一种境界,调动不了人们的情绪,为此,他感到深深的苦恼。

伯牙的老师成连深谙琴理,见自己的学生这么好学,便对伯牙说:我已经把自己的所有本事都教给你了,你也件件学得精熟,如果你还想精益求精的话,我就只有带你去见我的老师了!他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

伯牙大喜,连称愿意。于是,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这里等着,我去接你师祖过来。说完,划船离开了。

成连这一走,一个多月没有回来。伯牙很寂寞,抬头望大海,见大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回头望岛内,满眼是虫鸣鸟叫,蝶舞蜂忙的情景。伯牙心想:我要弹大海,人们就能从自己的琴声中感受到大海的波涛汹涌,我要弹高山,人们就能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境界中该有多好啊!只因此情一动,他在岛上再也不感到寂寞,他的琴声再也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带着他的感情,极力在摹仿水声、鸟声了。

这就是成连的移情之法。他带伯牙到东海来,并不是要让伯牙见自己的什么老师。他有意扔下伯牙,是要让伯牙在寂寞中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大海和山林的魅力。因为空洞的说教让人难以理解,只有亲临现场,才会有切身的感受。

成连功夫不负有心人,东海之行,伯牙的琴艺果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荀况在《劝学》中说: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伯牙的琴技高超,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伯牙还有一个绝招不为人知,那就是他的口技。《拍案惊奇》里面讲述了一个《口技》的故事,说有一个艺人表演口技,模仿一个地方失了火,有烈火剧烈燃烧声,有千万人呼救声,有人们泼水救火声,有房屋訇然倒塌声,人们哀哭惨叫,骇人惊心,吓得听众要四散逃去。但拉开布幔,仅一人一桌一纸扇而已。伯牙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同的是他用的是侯音、鼻声和舌音,嘴巴不动声色,加上人们都沉醉在他的琴声中,看不出来他还使用了口技。所以,他本来就高超的琴技就被人说得更加神乎其神了。

为了使自己的琴艺更加精进,从东海回来后,伯牙便开始周游列国。在赵国,他被赵王百般挽留,并极力封为大夫。因为秦国是虎狼之国,眼睛一直盯着赵国。赵王一直想跟楚国结交,必要时请楚国拉自己一把,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使人选。伯牙是楚国王族,因为他在社会上的影响,跟楚国上层方方面面的人都有接触,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呀!所以,赵王百般挽留,最终让伯牙接受了自己的封官。伯牙被赵王封为大夫后,旋即就出使楚国修好,缔结楚赵联盟。

在郢都,伯牙完成了楚赵联盟的使命,又回到家乡纪郢探亲访友,畅叙别离之情,之后回赵复命。他高车驷马,八抬大轿,看够了山川秀色,走厌了烟灰泥路,恰好鄢有长江的一条支流,他就弃车上船,观看起沿江两岸的山水风光来。当行武汉三镇汉阳时,天气突变,地上飞沙走石,江面风急浪高,一时惊涛拍岸,舟船颠簸难行。不得已,伯牙只好令停船靠岸,自己在船仓弹琴消闲。可是弹着弹着,琴弦“嘣”的一声断了。过去有种说法,认为琴弹得好好的,弦突然断了那一定是有贵人在听琴。于是,伯牙就让自己的随从出去查探,看是什么人在听自己弹琴。那些随从们找遍了周围的地方,也没有找到一个可疑的人,仅仅只在岸边找到了一个打柴的樵夫,叫钟子期。

伯牙看这樵夫衣不蔽体,怎么也不相信他会是听自己弹琴的贵人。为了印证这个樵夫是不是听自己弹琴的贵人,伯牙就当着他的面再次弹起琴来。随着伯牙的琴声,樵夫不断说“恢恢乎,高山流水”、“恢恢乎,志在千里”、“恢恢乎,赤子思乡”、“恢恢乎,慈母寸心”。伯牙听了,这才发现对方竟真能听懂自己的琴声,真是听自己弹琴的贵人。两人遂结为兄弟,并约定了明年的今日,再在这里相见。

到了第二年的这一天,伯牙践约来了,可到了去年他们见面的地方,却没有钟子期的影子。他一路打听找到了钟子期居住的村子,没想到早在两个月前钟子期就已经染病身亡了,死前还不断念叨着他们相约的日子,说自己不能践约,做了无信的小人,死不瞑目。

伯牙听了这个凶信,痛不欲生。他跑到钟子期的坟前,说:贤弟你不在了,愚兄没有了知音,从此再也没有人听得懂我的琴声了。

后来,人们把知心知己的朋友称为知音,缘故就源于此。

当年,熊通背周建楚,自立为王,在华夏大地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天下到楚国求学求官的士子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就读滞留在郊郢,不但让郊郢迅速扩展繁华起来,也使楚文化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后来郢都迁移到鄢,离郊郢不过三百里,三闾大夫屈原受到奸臣靳尚的排挤,忧患于心,更是经常到郊郢来大会士人,设院讲学。

伯牙晚年,叶落归根,但鄢已经毁于战火,当地完全败落,他没事了就到郊郢来走一走,看一看,没想到遇到了卢莫愁这个资质极高的音乐天才,为了达到卢圆春夫妇心甘情愿的让卢莫愁拜自己为师的目的,他才精心上演了湖边奏琴这一出戏。

穷人家的女儿学歌舞,多半是为了卖艺谋生,但学琴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拜伯牙这样的士大夫为师,身份立即就会变得高贵起来。所以,卢圆春知道了长者是伯牙,分外震惊,也深悔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他跪倒在地,说:“伯大夫,晚生知错了。如果您不嫌弃,就收下莫愁做您的学生吧!”

伯牙笑道:“你想通了?”

卢圆春:“晚生不用想,莫愁能拜您为师,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伯牙:“好,小哥请起,老夫就收下她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