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杨兆海(一)
杨兆海,藏名杨斯尔当,1902年生,小杨沛霖8岁,出生于原查柯土司辖地克森满沟扎尔村,属于克森满屯屯民。乾隆十一年,清廷平定金川后实行改土归流,取消查柯土司之属,由战功卓著的岷西县莫尼屯带兵官做为克森满屯守备。岷西河上游郎苏河的支流八尔科河,向西翻越分水岭长虹山,进入西虹河,此河最终汇入大小金川,属于大渡河流域。长虹山垭口历来是茶马古道要冲,乾隆打金川由东向西的必经之地。为打好金川之役,清军一部在该山八尔科河尽头翻山的一深沟险壑间建一木桥,向上慌奏建了长虹一样的大桥,因此得名长虹山。克森沟主要为汉藏杂居,金川之役前为藏族聚居地,战后人口锐减,清廷推行改土归流,移民设屯,大量相邻屯土兵民,内地民户入屯垦殖,藏汉回多民族杂汇居住,相互多有通婚,当然要得守备许可。一般在外跑生意做活路与官府打交道的克森满屯人,都会汉藏两口话,杨兆海爷爷属杨姓与本土藏族结为夫妇,那是“屯兵户籍”的需要经守备恩准,所以一家人藏汉兼而有之。父亲杨远成藏名汪尔甲,母亲阿措。兆海在姐弟四人中排行老三,母亲阿措,大姐杨初,哥哥杨兆林(泽布),小妹泽基关3岁多,那年父亲杨远成被敖松云守备杀害,原因是在与如巴“称帝”率兵侵犯屯土领地的战斗中,杨远成没有为守备卖力作战,一同处死的还有巴程,他们都属于黒斯满屯兵,战斗时敌众我寡考虑还要养活一大家人便暂时躲避,被敖守备的老管家发现揭发后处理的,老管家50多岁德尔喜自己后来也因为没有照顾好守备憨儿子,也还是被守备时常的训斥。
如巴要当皇帝的事件史称“六角暴动”,对相邻的岷西、绥靖、崇化、懋功、美若、丹巴、宝兴都给与很大影响:民国六年(1917年),克森满屯辖区的六角街内的喇嘛寺有和尚五百多人,每逢宗教庆典和年头岁尾,各地信教民众纷纷前往进行宗教活动,寺庙中的查都·如巴和尚是贫苦农民出身的藏族僧人,因武功了得而观者叹服,可刀戳无伤,将兵器扭曲,当时,在喇嘛寺做工的外地汉族有木匠伏南山和泥水匠冯正卿,他俩和如巴关系密切,看到崇拜如巴人多势众,便密议暴动。当时手电筒十分稀罕,伏木匠有一个,有一晚大家在寺院里打坐,木匠故意在如巴背后放光,泥水匠高喊说是天上紫微星下凡,如巴和尚有真龙天子之命。随后利用民众虔诚崇敬的宗教心里,又从地下挖出“夹坝刀”和“大清通治”的“印玺”,显然是两个匠人的预先准备的,当即要求大家顺应天命,拥戴如巴为“皇帝”。29岁的大喇嘛阿旺曾在西藏色拉寺考取格西学位,正在六角讲经传法,竭力反对而遭遇监禁。是年正月,如巴与伏南山冯正卿在六角沟寺院“降神”做法,如巴口念咒语,定于三月初八在喇嘛寺“登基”,将7粒青稞用红布条包裹分发众人,称可辟邪保身。三月初,屯守备敖松云游春至六角街喇嘛寺,见寺庙顶部歇息一锦鸡而枪击,误中金顶,引起僧众和藏民强烈愤慨,守备见众怒难平而逃离,伏与冯见时机成熟便叫如巴起事。如巴带领僧人及民众攻下就近村寨后,统治了长虹山以东的郎苏沟原查柯土司属地,占领克森满河下游的美若县城,如巴自称“通治”皇帝,封伏南山为丞相,冯正卿为元帅,并封授各路大帅,暴动者将营盘街清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美诺之碑”碑座之山赑屃头砸烂,将下部文字敲碎,并说“就是它使得我们不得翻身……,如巴造化是可以当天子的”。宅垄屯守备投降,如巴伏南山冯子卿等将队伍兵分三路,一路进攻绥靖直下丹巴;一路攻打宝兴芦山,不到两月战事扩大到六县及各屯土。
敖守备五百多人枪哪里是“丞相”伏南山两千兵马对手,他要管家率队死守,自己率家人亲兵连夜逃往成都自己驻地,与各地知事及土司守备汇合,上书请求省府派兵镇压,省衙派汉军共三个整团兵力,还有地方民团警备队等几面夹击,历时四个月六角暴动失败。冯正卿击毙,如巴伏南山被押往成都,于民国6年11月3日在成都莲花池处死,二人首级运回县城悬于城门洞口,12天后与县城要道埋其首级,并竖起碑文:逆酋如巴伏南山首级葬处。民间称此为闹假皇帝。
当初大喇嘛阿旺因反对如巴作法而被囚禁,战事结束后只他带几个和尚守着空寂的寺庙。
父亲死全家失去主心骨,生活更加艰苦,哥哥杨兆林在守备家服劳役,只能自己勉强糊口不能养家,为了活命,姐姐杨初不到结婚年龄就嫁给一个叫三郎乓的屯民,母亲怀抱着小妹泽基关相依为命,兆海几岁无人照顾饥寒交迫,便随大姐到未来姐夫家生活,两年后他家也太贫穷,好心姐夫介绍到县城新街帮工放牧牛羊,三年间受尽主人打骂虐待,饥寒交迫,13岁时,好心人看不过眼,介绍到美若县城新街孟舵把子兼保长家帮工,主家对长工待遇不错,孟爷家大业大,夫敬妻贤,兆海干活卖力,做事果断有主见,十几天下来主家十分满意欣赏,五六年时间,兆海身体逐渐强壮敦实,并会说一口流利汉话,养成诚实勤劳品格,更招主家赞赏,但好景不长,这一年,因假皇帝事件遗留问题,那些和尚死伤家属,把一腔怨气撒在外来汉人身上,大肆清洗驱逐汉回人,烧杀抢夺。孟爷说我并不是汉人,家住丹巴县的那不沟,岷西云头寨屯兵娃的后代,自称尔玛,应是羌族人,奉大清乾隆皇帝之命,来参加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因祖上叫孟作荣作战有功,而被任命为丹巴那不屯千总,并将近亲家族等迁居于那不寨。孟长明有理有据这一说,本地人未能欺辱,加上又有敖松云守备的保护而幸免,但孟爷一家还是离开新街子,临别,悄悄给了兆海四匹牲口作为这几年劳作的报酬,要他搞运输挣钱。要是做不起了了,可回丹巴的那不沟找他们。孟家有女初长成,正当芳龄的孟娥哭得眼睛红肿,母亲是外河汉族叫覃淑琴,也很舍不得杨兆海,但全家人只好暂时离开美若。
兆海的“驮脚”(本地也叫吆脚)由此开始,起先他拭着在本地跑运输,克森满屯的西虹河属岷西县管辖,这是当初金川打仗岷西莫尼屯首领阿忠珅初作守备的聪明之处,因为他的祖籍属于岷西县,实际上是两不管,遇到困难家乡人还可出手救助。把好这一茶马古道要塞,对克森满屯特别重要,只是要翻越长虹山艰苦些,但这是东到成灌茂州屯署唯一便捷通道。兆海先给美若的一些富裕人家,把总团总守备土司县府官员跑运东西,都非善茬,层层盘剥,还得陪不少笑脸,除了稍能填饱肚子没有什么剩余,也因出手大方,不亏待帮工伙计,为人正直义气而结交不少社会朋友,认识不少名士、土司头人团总保长舵爷等。他们也非常需要他这样会双语的人来为他们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开通财路广结人缘,兆海还担当了藏汉翻译这个角色,大大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财路也逐渐增加,3年下来就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跟随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这其中结识有一个得力干将叫欧华,全名叫欧·华尔多吉,岷西北郎苏沟泽巴寨人,他给当地商人陕西襄号帮工,跑松州、茂县、汶水、汶水、岷西及草地甘肃青海等地,一个英武彪悍的藏族汉子,与兆海年龄相当,会说汉话、嘉绒、安多三种语言,也能说茂州一些羌语,骑马弄枪好手。当时陕西襄号生意好、业务大,待遇好,小伙子机灵有力气,两人合伙给这些商铺搞骡马运输。
他们最佩服且最可靠的便是岷西嘉阳镇的杨沛霖及其母亲,人称杨三奶奶,本名叫贾孝芸,她是贾孝谦的小妹,岷西县青石镇贾灿贾青玉的姑奶奶。当初好几次赔本买卖遇盗遇匪,山穷水尽光身身街上流浪,一块铜板也没有,是杨家供他们吃住,给回家的本钱,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后来有了些赚头就没有忘记杨家母女恩情。驮脚辛苦,山路险阻,恶人出没,好人也遇一些,凭着他两口话能说会道,不少场面真还少不了岷西杨大爷的斡旋排解。
杨大爷那一次说去救一救青石镇羌人边仁山儿子巴达,他俩就毫不犹疑带了得力兄弟伙去营救。上次经过嘉阳,杨大爷被县府任命为嘉阳区区长,他还神秘兮兮的将一包用绸布包裹的轻便东西交与兆海,至今兆海藏在贴身包裹上,不敢打开,不敢告诉谁人。
自从有了欧华作伴,不仅有更多的安全保障,而且少操心解除路途的许多寂寞,还打算邀约云头寨的巴达就更加保险,生意就可逐渐做大。有时还要出现孟家女儿孟鄂专注紧盯自己的眼神,那是青春少男少女特有气息神韵,成为他征途挥之不去的梦幻与精神寄托,他曾回扎尔村几次,母亲阿措和妹妹常饿得皮包骨头,哥哥兆林已经与守备家的家奴成婚,住在守备衙门那排简陋平房里,那时已连续两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野无青草,民食白泥,死者甚众,杨兆海那一次献匹马给敖守备,换得几斗粮食养活他的家人。兆海刀尖寻生结伴吆脚,也搞些枪支练些枪法,组成小马帮,仗着持有嘉阳美若等码头的公片宝扎,交纳底金,又叫“码头钱”,还要加上公口执堂龙头大哥、粮台三哥、红旗五哥的片子,斗胆下了3次远程——灌县的南街,为陕西商帮“来盛合”或敖松云守备等驮运大宗杂货。
而今又邀约上巴达一同吆脚,却遭遇胡大圈众匪的突然袭击。
焦连成带的一个班保安到达嘉阳镇就算完成了兰先生所托付的护送使命,打到谁县城。
兆海艰难地处理好萧关一应事务,与姚家亲属变通置卖所剩木料田地房产,姚的后事委托他家人朋友和一大帮贴心工人及家属,护送姚的灵柩回到他故乡维州娘子岭青溪场,诸事毕,兆海和巴达才匆匆上路来追赶先期出发的欧华的小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