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学祥的头像

孟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4
分享
《窑片》连载

第一十四章 辉煌记忆

时至今日,我一直没有忘记曾在平塘县城牙舟陶陈列室看到的那些牙舟陶工艺品,那都是历年来牙舟陶产品在外展出或获奖的作品,有证书,还有每一件作品获奖的等次。那些展出或获奖的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其设计之美妙,制作工艺之精湛,参加展出的规格之高,获奖等次之上乘,都让我震惊,也让我对一段时间以来牙舟陶所走过的历程刮目相看。在我看来,那才是真正的牙舟陶品质,是一代又一代牙舟陶传承人们,通过历史的不断积累和创新,在技艺的展现上,奉献给后人的陶艺精品。

辉煌是牙舟陶传承人智慧的结晶,辉煌是牙舟陶传承人的追求和向往,辉煌更是牙舟陶靠品质立世的最好明证。

谈到牙舟陶的辉煌,作为牙舟陶传承人的代表,刘朝甫有话说。他说:“牙舟陶的辉煌有三个时期,一个是辛亥革命前,那个时候牙舟陶开始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等国家。但那个时候的品种单一,主要是生活陶,而且多为坛坛罐罐,釉色也只有黄白两种。再一个是民国期间和解放初期,那个时候主要是产量的辉煌,牙舟陶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家小作坊,有陶窑近五十座,年产量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件以上。特别是1949年以后,牙舟陶产品增加到二十多个品种,釉色已有黄、白、绿、血色四种,而且那个时候,已开始发展美术陶。另一个是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辉煌主要是美术陶上的辉煌。牙舟陶瓷厂通过拓宽生产渠道,在贵州美术家协会的指导下,从生活陶转向美术陶方向,大力发展美术陶,一下子就打响了牙舟陶的品牌。那几年生产出来的作品不光送到贵阳和北京等地去参加省展和国展,还送到过日本、法国、东德、朝鲜、丹麦、芬兰等国参加展出。在展出中不光得到好评,还获得过很多次国家大奖。”

刘朝甫的回忆和叙述,不光给我描绘了牙舟陶曾经辉煌的一片蓝图,同时也把我带进了历史的追忆中,让我想到了曾经参观过的那个牙舟陶陈列室。那些作品所代表的时代结构,如牙舟陶窑变后的釉色,多彩斑斓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作品所展示的,不光是一个时代的创新发展,还是一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作品所表达的,不光是一个时代的瑰丽色彩,还是一代代制陶人的丰硕成果;作品所表现的,不光是牙舟陶的丰采神韵,同时更是牙舟陶传承人们一路走来的智慧结晶。如果牙舟陶陈列室还在,如果那些陈列在陈列室的牙舟陶作品今天还能找到,那种辉煌的见证,将会更直观,更有效果,更能够激励后来的牙舟陶传承人们孜孜不倦,永不言弃。

据原牙舟陶瓷厂的一些老职工们回忆,从1961年以来,牙舟陶瓷厂几乎年年都有产品送出去参加展览。1980年以后达到高峰,一年要参加好多次省级展览和国家级展览。多次被选送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和“名陶展”。通过不断的参展和展出,从而奠定了牙舟陶在中国陶瓷界的地位。牙舟陶瓷厂生产的美术陶,在外参加各种展览期间,很受欢迎。展览中,不光组委会和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来参展的客商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牙舟陶瓷厂的美术陶是参展频率最高的,也是卖得比较好的。每次外出去参加展销会,拿出去的作品都被卖光,没有剩下拉回来的。1981年在广州展销时,牙舟陶共展出二十八个品种,开幕不到一小时,展品全部被抢购一空。同时,牙舟陶还以展出、订购等方式,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进行了贸易交往,从国内将牙舟陶的名声远播到了国外。牙舟陶再次掀起走出国门的高潮,不但给国家争来了荣誉,还在历史上画出了牙舟陶最辉煌时期的路线图,为牙舟陶美术陶走出牙舟、走向世界奠定了辉煌的基础。

牙舟陶的辉煌,可上溯到解放前。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牙舟陶通过走水路,一度远销往南洋、法国等,在海外占有了一定的市场。特别是解放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交通、经济的发展,牙舟陶器外销量猛增,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当时,除了生活陶的供不应求外,美术陶也开始崭露头角,初露锋芒。194110月,贵州省物产陈列馆开幕,当时牙舟选送了一对陶瓷石狮子、一对茶杯和一对痰盂,均在陈列馆里得到了展出。新中国建立起来后,牙舟陶瓷合作社成立,陶瓷生产的资源更大化地得到开发和利用,更是让牙舟陶的生产如虎添翼,再上新台阶。195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之际,贵州省向中央人民政府赠送了十件牙舟陶花瓶、十件牙舟陶茶碗,作为国庆十周年大庆的献礼礼品。

牙舟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辉煌的高峰迈进,在历史的来路上清晰地记下辉煌的印迹。1975年,贵州省轻工业厅将牙舟陶命名为“贵州十大工艺美术品”,不但肯定了牙舟陶在贵州的生产地位,同时也肯定了牙舟陶在贵州的美术地位。此期间,牙舟陶不光在贵州有地位,同时也得到了陶艺界大师们的高度盛赞。1978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二次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牙舟陶瓷厂选送三十四件作品,有二十四件被选中参加展出。此次展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著名陶瓷专家梅建鹰教授专门撰文,把牙舟陶誉为“全国工艺美术展陶瓷展品中最有特色的产品”,并将其与全国著名陶瓷并列。此文在《中国建设》杂志上刊载后,在陶瓷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美术家阿展也在他发表于《文汇报》上的《学传·创新风》一文中,称赞牙舟陶是中国“新兴的产品”。此次展览,《人民日报》、《美术》、《民族画报》等权威报刊杂志,都登载了牙舟陶的优秀作品。

1983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旅游大会上,经四十四个国家一千多名代表的推荐,牙舟陶瓷厂选送的“鸡纹双耳罐”,被评为旅游纪念品优秀作品,获轻工业部优秀作品奖,并获得优秀作品证书及金质奖章一枚;1984年,牙舟陶瓷厂生产的“方纹奶罐”, 在全国工艺美术品评比中,获得了轻工业部的优秀作品奖;1986年,“方纹奶罐”又获得了贵州省优秀旅游产品“黄果树杯”奖……1974年到1983年期间,牙舟陶品种达到了二百八十余种,年产量突破了三十万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贵州省电视台先后拍摄了专题片,向国内外介绍和推广牙舟陶,中国美术馆民间部先后收藏了一百多件牙舟陶作品……

梳理牙舟陶的辉煌记忆,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时期,给予了牙舟陶生存的市场,也给予了牙舟陶施展的空间,更是给予了牙舟陶更多更高的荣誉。但是,更多的荣誉已经成为历史,已经淡出今天的市场,而留给牙舟陶传承人们的,是更大的思索和更多的思考。我在与牙舟陶传承人们梳理这些辉煌的时候,他们在满足、惊讶的同时,却时不时地流露出羡慕和叹息。我知道他们羡慕什么,更是知道他们为什么而叹息。时至今日,他们中的一些人,都还在不遗余力地为传承牙舟陶的技艺而努力行走和拼搏,有些人虽然已经不再做陶,已经远离了陶瓷制造,但是他们的心还在牙舟陶上,还在依依不舍地眷恋那一份事业。他们中的很多人,想通过努力,再创一次牙舟陶的辉煌,再塑一批享誉陶瓷界的陶艺精品。

有牙舟陶传承人问我:“牙舟陶还会有辉煌吗?”我不好回答,也就没有回答。但我认为牙舟陶还应该有辉煌,新一代的牙舟陶传承人们,只要肯创新又善于创新,把握住市场给予的机会,就能够再创造牙舟陶的再一次辉煌。2007年,牙舟陶焙烧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技艺名录”,并通过ISO9000ISO1400ISO1800体系认证;2008年春,牙舟陶传承人钟成雄、张禄麒带着他们的牙舟陶作品,与福建德化陶、陕西耀州陶、江苏宜兴紫砂陶、广东石湾陶、云南傣族慢轮陶、广西钦州坭兴陶等,一道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亮相,不到两天,他们带去的作品就被前来参展的客商们抢购一空。20089月,第四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大会”陶艺展,贵州工艺美术大师、原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岳振制作的“牙舟陶大碗”入展。2016年底至2017年初,平塘县在牙舟镇举办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牙舟陶文化研究论坛、首届中国“牙舟陶”艺术大奖赛,来自云南、广西、湖南、遵义、凯里等全国各地的五十三名陶艺大师,制作的一百三十七件牙舟陶工艺品,齐聚一堂争奇斗艳,尽展牙舟陶艺术文化的深厚魅力……

牙舟陶辉煌的历程,作为中国陶文化的另类风景,在陶瓷文化上谱写了别有风味的精彩华章,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书写了各个历史时段不一样的风采。牙舟陶传承人们,把牙舟陶的每一个辉煌时段,都刻骨铭心地烙印在记忆深处,以此来鞭策鼓励自己,不愿意放弃对牙舟陶技艺传承的追求。从梳理出来的路径看,牙舟陶的辉煌虽只有短暂的一个时段,但却足以明证了牙舟陶一路走来不可湮灭的魅力。这一路的辉煌犹如牙舟陶特有的釉纹,在窑火的作用下,在陶的表面产生的一种特有的质感,既千变万化,又古朴厚重,既美观大方,又不失本真。牙舟陶是自然造化的奇迹,是牙舟山水孕育出来的瑰宝,其辉煌的历史决不会就此终结。那些终日守护牙舟陶,终身不离不弃的牙舟陶传承人们,正在卧薪尝胆中酝酿着牙舟陶的再次辉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