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孟学祥的头像

孟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4
分享
《窑片》连载

第二十三章 名师宋仕和

牙舟陶是经一代代传承人之手传承发展起来的,作坊式、家族式、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解放初期。我在梳理牙舟陶发展史的时候,传承人们都说,他们是“牙舟陶某某家族的第X代传承人”。也就是说,一直以来,牙舟陶都是以家族的形式传承发展,而这种传承方式,直到解放后才被打破。

我没有见过宋仕和,我在寻访牙舟陶历史踪迹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他是牙舟陶瓷厂的第一任厂长,也是牙舟陶打破家族传承方式,集体共同生产牙舟陶的第一位领头人。他于上世纪的1913年出生,在上世纪的1984年离世,1958年担任牙舟陶瓷厂厂长直至退休。

在牙舟陶传承人们的心目中,宋仕和算一代名师,他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写进县志的牙舟陶手艺人。据1992年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塘县志记载:“宋仕和(1913——1984),牙舟冗平人,仫佬族。自18岁起学陶瓷手艺,二十岁已能独立谋生,生产技术从踩泥、制坯、上釉到焙烧等工序,产品从日常生活器皿到各种玩具,都能全面掌握。生产的陶器,保持着牙舟陶古朴敦厚的传统造型特点,却又不失机智灵巧,自有个性。还擅长玩具和工艺品的制作,其泥坯全凭手捏,不经模式脱型。宋仕和在小学读书时,就酷爱画画,对飞禽、走兽有过认真观察,心中早有形象,因此随手捏泥,一捏就成。所捏出的鸡、鸭、鹅、鹰及狮、虎、牛、马等,活灵活现;其瓶、壶、盘、杯等,又神韵别具。”

据宋仕和的后人说,宋仕和其实不是真正的牙舟人。他出生于牙舟卡罗的石蔸崩(音)寨,18岁到牙舟冗平跟人学做陶,后找了一个冗平姑娘成家。成家后把家安在卡罗,他继续在牙舟学做陶。1943年,宋仕和投奔家住牙舟冗平的岳父,把家从卡罗迁到牙舟冗平,从此后定居牙舟冗平做陶,直到去世。

据一些老陶工回忆,解放初期的1950年,平塘到处闹匪患,牙舟也未能幸免。由于匪患猖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群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土匪的烧杀抢掠,迫使各种生产活动不得不停止下来。匪患也冲击到了牙舟陶作坊的生产,陶工们人人自危,为躲避匪患,此时的牙舟陶生产,也不得不被迫停止。到了1951年春夏之交,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的清剿,匪患基本被肃清,平塘的匪乱得到了平息。匪患虽然得到了平息,但匪患造成的创伤却很难得到复元。百废待兴,急需各行各业恢复生产,将群众的生活推向正轨。为了消除匪患给群众造成的恐惧,让群众解除阴影投身到生产建设中来,此时,需要一批有影响有胆识的人站起来,带头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在政府的号召下,宋仕和第一个在冗平站出来,联手十户陶瓷工人,建立了牙舟陶瓷生产联营小组,宋仕和担任组长,很快恢复了牙舟陶的生产。

在宋仕和的带领下,牙舟陶恢复生产并逐渐走上正轨。联营小组的成立,打破了家族间的封闭和垄断,整合了牙舟陶的工艺,把牙舟陶的生产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联营小组的成立 ,也为后来建立牙舟陶生产合作社,成立牙舟陶瓷厂,助推牙舟陶发展壮大起到了铺垫和牵引的作用。1955年,牙舟陶十三户陶瓷工人联合,成立了牙舟陶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宋仕和被选为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合作社的成立,劳动和生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生产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58年,在牙舟陶器手工艺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牙舟陶瓷厂,更是将牙舟陶的生产规模推向了一个高潮,使牙舟陶的生产有了质的提高和量的飞跃发展。这期间,牙舟陶瓷厂除了生产日常生活器皿、玩具之外,还生产了装饰和供家庭摆设的美术陶,品种从原有的二十多种发展到八十多种,产量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釉色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除了原有的黄色、血色、绿色外,增加了灰色、棕色、褐色和紫色为基调的多种颜色。1958年至1968年,宋仕和当厂长期间,牙舟陶生产的数千件产品,被送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日本、丹麦、芬兰、法国等国内外的大展中展出,享誉海内外。

谈到宋仕和,曾在牙舟陶瓷厂工作过的老陶工们都说:宋仕和不光是厂领导,还是个技术全面的技术师傅,也是生产一线上的技术工人。生产大忙季节,宋仕和一边组织生产,一边带头走上生产一线,加班加点,从踩泥、制坯、上釉到焙烧,哪里忙他就到哪里,亲自与一线的工人们一道,参与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在牙舟陶瓷厂,宋仕和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牙舟陶瓷厂陶器制作科研人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宋仕和组织牙舟陶瓷厂陶器制作科研人员,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实行了生产上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了生产产品的速度,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工艺设计上,改进了过去那种笨重、老气的造型,使牙舟陶在古朴造型的基础上更趋向于美观化,拟(动)物化。特别是美术陶的生产,在保留牙舟陶古朴敦厚的传统基础上,更趋向于机智灵巧、高端大气、美观大方,更加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扩大了市场的需求面和需求量。

除了改进传统工艺和生产方式,宋仕和带领科研人员,还对传统釉色进行了改变。在传统泥土釉色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们又先后研制出了废电池釉、玻璃釉、红丹粉釉、铁粉釉和铜粉釉,使牙舟陶的釉色从传统的黄色、褐色、白色增加到绿色、红色、棕色、紫色等。使焙烧出来的牙舟陶的颜色更加多样化,色泽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此段时间研制出来的绿色,一直是牙舟陶使用得最长久、最耐用、最能体现牙舟陶特质的釉色。上了绿色釉的牙舟陶,焙烧后发光透亮、光泽莹润、典雅厚重、雍容华贵,更是深得客商们的青睐。现在,绿色釉已经成了牙舟陶最有代表性的釉色,在全国众多陶瓷艺术作品中,堪称一绝。绿色釉和牙舟陶最早使用的浅褐色土釉,一同被并称为牙舟陶釉的“姊妹花”。

宋仕和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牙舟陶的传承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特别是那些曾经跟着他在牙舟陶瓷厂共过事的传承师傅们,他们一直尊称他为“师傅”,一直公认他为牙舟陶传承的“名师”。

(注:有关宋仕和的记录,除牙舟陶传承人们口述外,部分取材于政协平塘县委员会2011年编撰的《平塘文史人物篇》。)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