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匠朱国政倾尽所有,新盖了三间砖瓦房。新房是在新宅基地上落成的,离原来的三间茅草屋只一箭之遥。朱亚伟的大哥大嫂在新房还没有建成,就嘀咕着要搬进去,仿佛谁要跟他们争抢似的。
大哥朱亚飞现已是涧河建筑站的一名技术员。大嫂娘家是本镇范圩村人,原来是村小的代课教师,跟大哥结婚后,因上班来去不便,便辞职待在婆家。大哥的这个亲事说来的确来之不易,经历了反反复复,颇费了一番周折。要不是媒人的巧舌周旋,恐怕早就黄了。大哥大嫂第一次见面,是在媒人家里,见了面,女方对大哥还算满意,可见面也不能总安排在媒人家里呀,女方几次提出要求到男方家里看一看,媒人万般无奈,只好领着女方来到男方家。目睹了老瓦匠一家大小六七口子挤在三间破旧的茅屋里,而且家徒四壁,顿时傻了眼。要是跟了这个男人,哪天才能翻身?哪天才能有出头之日,过上好日子?没过门的大嫂转身就走。媒人跟朱家兼亲带故的,挺热心,又追到女方家里,好话说了几箩筐。如此跑了数次,女方才勉强松了口。媒人又立即跟老瓦匠朱国政商量,急事急办、赶快结婚,要不然夜长梦多。于是,大哥便草草跟大嫂结了婚。新房布置在老屋东间。朱国政老俩口及其小女儿、小儿子搬到原来朱亚伟和朱亚飞住的西间,如此一来,朱亚伟实在没地方可住,只好把锅屋里间堆放的粮食、杂物挪挪地方,放了张床——这便是朱亚伟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天地。
朱亚飞的这门亲事,对老瓦匠剌激很深。做了十几年的瓦匠,不知为公家、私家盖了多少房子,自家却没个像样的窝。正应了那句古语:瓦匠家没个好房子,木匠家没条好凳子。老瓦匠着急,不甘心。于是开始从牙缝里省钱,一砖一瓦地备砖筹料,同时多次到大队支书家申请宅基地。建房材料备得差不多了,宅基地却还没影子。老瓦匠感到纳闷,为什么人家申请宅基地,很快就能批下来,轮到自家申请宅基地,就差跑折了腿,还没半点着落?带着这样的困惑,去问朱亚伟二叔朱国富。
“你再到队长家,带两条烟、两瓶酒去,别说跟宅基地有关的话。”朱国富指点迷津道。
老瓦匠咬了咬牙,托人买了两条“黄果树”、两瓶“洋河大曲”,晚上去了生产队长家。还没开口,队长就发话了:“国政兄弟,你这是干什么呀?宅基地的事,我们已经研究了,正准备明天去落实。这东西赶快拿回去。”
“队长,您见外了,宅基地的事让您费了心,应当来表表心意。”
互相客套了几句,老瓦匠便出了生产队长家。第二天,生产队长果然带着生产班子,前来为朱国政丈量宅基地,最终分给了他一块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宅基地。
分到了宅基地,老瓦匠便开始实施建房计划。他没有点工;也没有包给别人,而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带领全家人开始一块砖一块砖地垒墙砌屋。老瓦匠身体大不如从前,还是带病奋战。全家人分工明确:老瓦匠跟大儿子及大女婿为大工,母亲负责后勤供应,其他人做小工。遇到架梁等重活,人手不够,则临时请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帮忙。如此奋战一月,新房总算落成。
望着高大气派的三间新房,全家人面露喜色,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其实,哥嫂就是不嘀咕、不打“小算盘” ,老瓦匠也早有安排。新房落成后,一东一西两个房间,分别给由大儿子夫妇俩和二儿子朱亚伟居住。老瓦匠这样安排自有他的道理:一来要在大儿媳妇面前扬一扬眉。俗话说得好,富贵不过三代,贫穷不会永久。我朱家不是也有青砖大瓦房了吗?至于说让朱亚伟住新房,则是因为老瓦匠不想让朱亚伟像他大哥一样,由于没个像样的窝而在他日后的亲事问题上起波折。老瓦匠还有雄心壮志再盖三间青砖大瓦房,让三儿子也住进新房。还有个女儿,迟早是人家的人,就不操那个心了。
可是,朱亚伟说什么也不肯住进新屋,坚决要求让父母住。父母辛苦大半辈子了,该让他们享受享受,过几天舒服点儿的日子。老屋子潮湿,下雨变天,母亲的关节炎;父亲的老胃病、气管炎就容易犯病。自己毕竟年轻,身体壮实,吃得了苦、耐得住寒,住老屋子没啥问题。父子俩你推我让最终达成协议:新房西间暂由父母先住着,待朱亚伟谈亲事、结婚,父母再搬出来,让给朱亚伟。总仗着自己是大学生,一律挂“免见”牌。回答媒人的总是那句话:谢谢好意,自己还小,不想谈亲事。
“小,小个屁,都二十四了,后面唐三爷家的唐二龙跟你同龄,人家的孩子都三岁了。”老瓦匠着急冲儿子喊道。这时,朱亚伟就冲父亲笑笑,别人是看不出的,他这是苦笑。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是最不希望别人跟他谈亲事,一谈这事,就勾起他的回忆,就会油然而想起他心爱的梅珍,而一想到心爱的人,他就心痛。感情,不是一朝一夕而至,也不是一时一刻而去。有些缘分虽然失去了,情却难收。梅珍虽然突然无情地离他而去了,但他依然在守候一个遥远却清晰的名字,记着、念着。不是不想,只是不再打扰,不是不爱,只是不再期待。舍不得的不是名字,而是人;忘不了的不是曾经,而是情。原来,缘分最痛的结局,就是人走了,感情还在,时间变了,心没变。
“你要是真的在学校处了对象,也不要跟我们打马虎眼,早点带回家让我跟你妈瞧瞧。”
“爸,没有,您就别担心儿子找不到对象,打一辈子光棍。”
“没有,怎么没有,大前年,在工地上,那个姓梅的姑娘不是找过你吗,你们现在到底怎么样啊,是不是‘黄’啦?”
老瓦匠清楚地记得那年在工地上,曾亲眼见过一个漂亮的姑娘来找过儿子,当时看他们有说有笑,亲亲热热,猜想定是儿子处的对象。老瓦匠偷眼瞅了瞅那姑娘,脸白得像雪花膏似的,像城里人。他曾偷偷地乐过。
老瓦匠说的梅姑娘当然就是梅珍。那是朱亚伟大学二年级暑假期间,他在滨周县服装二厂四层楼厂房项目的在建工地上做小工。上午,太阳热辣辣的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建筑工地。朱亚伟头戴麦秸草帽,身着灰色帆布工作服,在太阳底下,跟工友小顾滤石灰,就是从一个大石灰池里把含有沙石等杂物的石灰用铁锹一锹一锹地送到另一个石灰池里,然后用水搅匀,再拉开池子一角的小闸门,石灰水便通过小闸门的过滤网流到第三个池中,沉淀后的石灰膏才能使用。
朱亚伟干活从不偷懒,总是挑重活、险活干。这两天滤石灰,见工友小顾比较瘦弱,便主动拿把铁锹,到第一池。第一池深有四、五米,石灰启完一半,要用一块半尺宽的脚踏板横担在池中,才能继续干活,干活的人站在脚踏板上,总有种走钢丝的感觉。朱亚伟虽然多次干这活,但如果马步扎不稳,思想稍有麻痹,就有可能掉入池中。
“师傅,请问朱亚伟是在这个工地吗?”梅珍来到工地的门卫间,问门卫道。
门卫看上去年龄不大,一头白发,脸上坑坑洼洼。老远瞧见这个漂亮的姑娘由远而近走来,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起先以为不是朝门卫间而来,后来确认就是冲自己的门卫间而来 ,目光更是肆无忌惮,心道:这小妮子,让人玩一回,立刻去死都愿意。
当梅珍第二次问他的时候,才似乎从阎王爷那里追回了魂魄,装腔作势道:“大小姐,你说什么?”
“向你打听朱亚伟是在这个工地做工吗?”梅珍第三次寻问。
“朱亚伟?哪个朱亚伟?没这个人。”
“那朱师傅是在这儿吗?”梅珍失望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大热天的出来,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来才来到这里,却说没这个人。
“噢,你找朱师傅呀。”
“不,我找他儿子,他们在一块的。”
“你说朱什么伟?”白发门卫盯着梅珍,故意磨蹭道。
“朱亚伟。”梅珍期待地看着白发门卫说。
“我告诉你了,我们这里没有叫朱亚伟的,倒是有个叫朱小伟的。”
“对对对,是叫朱小伟,朱小伟就叫朱亚伟。”梅珍兴奋起来,“您能带我去见他吗?”
“你认定朱亚伟就是朱小伟?”
“我认定,他在哪里,能告诉我吗?”梅珍迫不及待地问。
“你是他什么人啦?”
“我是他朋友。” 梅珍开始讨厌这个白发门卫,想尽快见到朱亚伟。
“朋友?哟,这小朱真是有福气,还有这么个漂亮的朋友。”门卫厚着脸皮,故意啰唆道,“你真是小朱朋友?”
“你不告诉我,我自己进去找去。”梅珍不理会白发门卫,径直往里走。
“哎,哎,哎——,”门卫叫住了梅珍,“你先登个记,我带你去。”
梅珍无奈地踅回门卫室,接过门卫递过来的登记簿,飞快地登了记,把登记簿递还给门卫。门卫趁机抓了下梅珍的手。
“规矩点!”梅珍杏眼一瞪,大声道。
“这么凶干嘛?”门卫脸上挂着一丝尴尬, “跟着我走,我带你找小朱去。”
梅珍不再理会门卫,默默地跟着在后头,心里急切地想见到朱亚伟。
门卫前面走,一路问了几个人,将要来到石灰池边,手一指:“呶,小朱就在那个石灰池边。回头到门卫间坐坐,嘿嘿。”门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梅珍无心理会这个讨厌的白发鬼,快步朝石灰池边走去。待到近前,瞧见朱亚伟,心里一酸,就要掉眼泪。眼前的朱亚伟虽然头戴草帽,却没遮住毒辣辣太阳的炙烤,本来微黑的脸庞更显得黝黑,厚厚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湿透。这哪还有半点天之骄子的形象,俨然一副老农民模样。
朱亚伟见了梅珍,慌忙从石灰池里上来,个中滋味就如穿草鞋遇见了高贵的亲戚,尴尬、局促、惊讶。
“你怎么跑到这儿来啦?”
梅珍收住欲往下掉的眼泪,转悲为喜,瞅着尴尬、局促的亚伟,笑吟吟地说:“亚当哥哥在此受苦,夏娃妹妹心中不忍,特来慰问。”
“亚当哥哥是上帝用天庭里的仙水合泥做成的,坚如钢铁,不怕苦;夏娃妹妹娇柔如水,不宜待在这里,应速速离去。”
“夏娃妹妹既然来了,必须陪陪亚当哥哥。再说,夏娃妹妹本来就是亚当哥哥身上的一根肋骨,还应该把它接到亚当哥哥的身上。”
工友小顾看他们一个“亚当”、一个“夏娃”的,以为他们在打哑语。听也听不懂,索性躲到一边偷懒去了。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大热天地跑来累不累啊。”玩笑过后,朱亚伟爱怜看着梅珍道。
“我呀,是学着当年的地下党,一条条线索追踪过来的,好不容易找到了要找的人,却不受人家欢迎。”梅珍扑闪着水晶一般明亮的眸子,噘起小嘴,盯着朱亚伟。那样子娇美可人,加之今天穿一件白底红色碎花连衣裙,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一边是个多情的姑娘,一边是个“美丽的乞丐”,在工地上,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招来许多各异的目光。
朱亚伟胸腔里荡起一股幸福感的同时,也感到有芒刺扎身一般不自在,便对梅珍说:“走,咱们到宿舍坐坐,别在这里供人检阅了。”
朱亚伟的宿舍就在工地东北角的一排工棚里,由东往西第三间。他跟父亲朱国政单独住一宿舍。宿舍收拾得挺干净,屋内放着两张单人床及临时用木板钉成的简单桌凳。
“寒窑太简陋了,请夏娃妹妹随便坐吧。”朱亚伟有点不知所措,却不忘幽默调侃。
梅珍没有坐,盯着朱亚伟,脸上红扑扑的。
“亚伟,快把身上的汗衣服脱了。”
“是不是嫌弃劳动人民身上的汗臭味?”
“气我了不是?”梅珍坐到床上,装出生气的样子。
“小气鬼,逗你玩呢。先喝杯水,待会儿我们出去吃饭。”朱亚伟倒了杯水递给梅珍。
“瞧你现在真象个乞丐,还出去吃饭呢?一点形象都不要。”
“这里是乞丐帮朱帮主的领地,这位姑娘可不是投奔我朱帮主而来?”
“去你的,就知道贫。我问你,在工地上想我不?”
“想!能不想吗?你看这工地没有声响,没有浪花,枯燥、空虚得令人窒息。每天跟个机器人似地重复着‘吃了馒头拿砖头,放下砖头抱枕头’的机械呆板的生活。”
“亚伟,你不觉得一个大学生跑到这工地上来卖苦力,是一种人才的浪费,是对知识的亵渎吗?我不让你再在这儿干了,下学期的学费我帮你解决。”梅珍水汪汪的眼睛再次盯着亚伟。
“傻姑娘,有你这话,我浑身更有使不完的力量。你千万别说人才浪费之类的话,这工地虽然苦点,也能锻炼人,你看我这身子骨?”朱亚伟解开工作服的扣子,露出发达的胸大肌。
梅珍一瞧,一时脸热心跳,真想去亲亲那片结实的肌肉。
“你先坐一会儿,我去擦擦身。” 朱亚伟拿了毛巾,走到工棚外面的自来水龙头跟前,放水擦身。
这时,一位五十开外、身材高大、却略显佝偻的男人走进了宿舍,不时打量着梅珍。梅珍从此人长相上看,就知道肯定是亚伟父亲,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欲言又止。
“爸,您收工啦。这是我同学梅珍。”朱亚伟正在水龙头前擦身,瞅见父亲朝宿舍走来,便草草擦完身,奔进来替梅珍解围。
“哟,是梅姑娘。”父亲面露喜色,“还没吃饭吧。小伟,你们聊着,我去食堂打饭去。”
“爸,我们说好了出去吃。”
“噢,对对对,出去吃,饭堂里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吃了饭,带梅姑娘出去走走,下午就不用上工地了,回头我跟带班的打个招呼。”
“知道了爸。”
“那你们先坐着,我去饭堂了。”老瓦匠临走又瞅了瞅梅珍,欢欣地离开了。
“妈呀,吓死我了。”老瓦匠一离开,梅珍长长地吁了口气。
“丑媳妇才怕见公婆呢,你这么漂亮,怕什么?”
“呸,呸,呸,臭美!永远都不嫁你这臭乞丐!”梅珍羞涩地白了一眼朱亚伟,“还不快换衣服。”
“女士在,我怎么换呀。”
“这么封建。”梅珍背过脸去。
朱亚伟腼腆地脱去工作服上衣,迅速套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对梅珍道:“你把眼睛闭上,我换裤子了。”
梅珍听话地闭上眼睛。
朱亚伟又换上了一条海军蓝裤子,将白衬衫束在裤腰里,用梳子梳了梳浓密而蓬乱的黑发,完毕后对梅珍道:“请夏娃妹妹睁开眼睛,重新欣赏你的亚当哥哥。”
梅珍睁开了眼睛:“哇,这才是真正的朱亚伟,飘逸潇洒。”
“嗯,这话我爱听。”亚伟抱之一笑。
当俩人再次出现在工地上时,赢得啧啧的赞许:“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
白发门卫老远瞧见朱亚伟和梅珍双双走来,自惭形秽地躲进了门卫间。
从此,工地上时常有人开老瓦匠的玩笑,说朱师傅有个漂亮大学生儿媳妇,将来要在城里工作,朱师傅想“扒灰”也没门了。老瓦匠朱国政喜欢别人开这样的玩笑。
可是,那梅姑娘只在朱国政面前出现过一次,就再也没谋过面。实指望下一年暑假能再见到那姑娘,没想到连小伟都没回来,打信回来说在城里打什么工。这小子出息了,连亲老子都不要了。
打那以后,老瓦匠盼着儿子大学毕业,能把那个梅姑娘带回家让他们老俩口瞧瞧。可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如愿,儿子毕业后一个人回到了家里,接着便到学校报到上班,再没听他提起过梅姑娘。问了几次,也没问出个什么名堂来。由此可见,那梅姑娘肯定是做不成朱家的媳妇了。前段时间,发现儿子下了班,就把自己关他的那个窝里,从不抽烟的人,突然抽起烟来,而且一个接着一根地抽,脸上跟霜打过似的,阴冷阴冷的难得有个笑容,人也见瘦了,眼睛也没了往日的精气神。这些迹象似乎更证实了老瓦匠的猜想:儿子心里不痛快。
老瓦匠看不得儿子心里难过,就到处托人说媒。可是,他心疼儿子却不了解儿子。这时候,他能从梅珍的影子里走出,来容纳其她女孩子吗?
正当老瓦匠一筹莫展之际,二叔朱国富给他带来惊喜的消息。
任永昌夫妇从朱国富家离开的第二天晚上,朱国富便来到四弟朱国政的新屋。见了朱国政,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将任永昌夫妇的意图说了一遍。老瓦匠大喜过望,认为这门亲事来得太及时了。他知道,任永昌在涧河镇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能攀上这门亲事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便把朱亚伟近日来的反常举动以及与梅姑娘的事一五一十统统说给了二哥朱国富。朱国富听了点了点头,富有预见性地说:
“难怪失手打了任永昌的儿子,小伟肯定是失恋了。看来,这个时候跟他说亲事,恐怕难以奏效。”
“要不,你跟小伟谈谈?你毕竟肚子里有墨水。你们文化人能谈到一块去。”
“我承诺三天给人家准信,今天是第二天了,得抓紧点。我这就去找小伟谈谈。”
朱国富不喜欢拐弯抹角,来到朱亚伟的屋子,直奔主题:
“小伟,二叔想跟你谈件事情。”
“二叔,什么事情这么急,让您这么晚地跑来。”
“关于你的终身大事。”
“终身大事?”朱亚伟颇感惊讶,二叔怎么突然关心起自己的终生大事?不过他实在不想让别人谈他的终生大事,便道,“谢谢二叔的关心。我刚毕业,工作还没干出啥名堂,不想早早谈儿女之事。”
“你骗不了二叔,那个梅姑娘已经跟你吹了。二叔不想戳你痛处,可你得面对现实。俗话说,山不转水转。这世上,好姑娘多着呢,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吗?”二叔说话就是尖刻。
“没有,二叔,您从哪里道听途说来的?。”
“不是道听途说,是你这几天的行为告诉了二叔,你的脸上也写着呢。”二叔一针见血地说道。
朱亚伟一阵尴尬。
朱国富继续说道:“我不管你跟梅姑娘有没有那回事,现在你只须告诉二叔,你有没有女朋友?”
“没有。”
“没有就好。这古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是个大学生,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二叔,我的终生大事,将来自己会解决,不敢有劳二叔。”
“不是二叔要操你这份心,是有人看上了你,特地上门说亲,拉郎配来了。”
“哦?莫不是七仙女临凡,错把董永寻。”
“二叔没心思跟你开玩笑。任永昌你认识吗?”
朱亚伟心中一紧:“认识,是我学生的家长。前段时间……”
“前段时间,你失手打了人家的孩子,过意不去,又去给人家补课,就因为去补课,被人家看上了。”
朱亚伟颇感诧异,心道:怎么会呢?任家大小姐心高气傲,见了面,都不愿拿正眼瞧我;二小姐五大三粗,连初中都没毕业,不可能拿我这个大学生不当回事吧。
“二叔是不是开玩笑?”
“这么晚到你这里,像是开玩笑吗?”朱国富以为侄子动了心,继续道,“人家任永昌夫妇亲自上门提亲,还能有假?”
“他们说的是哪个女儿?”
“是大小姐。”朱国富喜道。
朱亚伟还是想不通:这任大小姐怎么会突然如此“屈尊”,自甘“下嫁”呢?真是滑稽。无论你是“屈尊”也好,“下嫁”也罢,咱贫下中农无心跟你做游戏。于是对二叔说:“二叔,不管人家怎么想,我自己的事情还是由我自己来拿主意。”
“不管你是啥主意,你今天得给我个准话,好去答复人家。”
“二叔,我的话说得已经很清楚了,您还不明白?”
“也就是说不同意这门亲事?”朱国富不甘心。
“我不想让媒妁之言左右我的终生之事。”
“一派胡言。第一,你所谓的自由恋爱不是也已失败告终吗?其二,这媒人说媒古已有之。俗话说,名媒正娶,恩爱到老。”二叔显然不高兴了,正色道,“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男女之间,便有所限制,厚衣裹体,再不能因肉身而私订苟且之事,且天日昭昭,有了成婚制度,媒婆一行便应运而生。你没听说先人成婚,都是由媒人领着而行花轿拜堂之礼仪乎?”
朱亚伟没想到二叔竟跟自己搬起了古训。不知该不该反驳,如果反驳,二叔肯定坐不住。不反驳二叔还要喋喋不休。想想,还是辩驳道:
“二叔,您不能对人的自由感情妄下断语。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先祖们无衣蔽体、无妆遮容,然每个人都能赤诚相见,全凭色相说话,一旦彼此对眼,便扑将上去,恩爱缠绵,不一而足。这就是自由恋爱的雏形。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媒人已被许多人视为验货的中人,全凭三寸不烂之舌,在一方面前把另一方的成色、长短、尺寸、分量、大小、厚薄、美丑、胖瘦等等添油加醋地美化一番。如果这媒人一旦不以公心,存有私心,就像为西门庆和潘金莲说媒的王婆,那就灾难来临,悔之不及了。”
朱国富还是很有涵养,耐着性子听完侄儿的这番棉里藏针的话语,脸色铁青,一言未发地走了。他不想跟晚辈明着在此打嘴仗。
叔侄俩的这一回合使朱家和任家的亲事暂时流产。当然,朱国富并没有立即给任永昌回复,而是暂时将此事搁置一边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