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明的头像

黄祥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7/26
分享
《《逃亡帝王》(南明朱由榔传)》连载

第四章 大战广州

隆武二年(公元1646)十一月二十九日,唐、桂宗藩争相称帝内讧大战爆发,双方内讧军队在广州西域三水之地展开激战,绍武军大获全胜,永历军大败而逃,前军大将林佳鼎、夏四敷在内讧大战中兵败阵亡,损失惨重。绍武、永历两帝正在内讧大战之际,福州清军统帅佟养甲率军乘机南下,于十二月十五日偷袭广州成功,绍武帝朱聿鐭皇帝美梦破灭,被俘后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一月二十日自缢而死。清军从客观上帮助永历帝朱由榔解决了争帝内讧难题……

话题转到广州唐王绍武政权府,侍郎王应华首先禀报绍武帝:“启禀皇上,肇庆桂王使者彭燿、陈嘉谟求见。”绍武帝朱聿鐭摆出皇帝威风,高喊传桂王使者觐见。侍郎王应华不是太监,也学着太监的腔调高声宣叫:“传桂王使者觐见……”使者彭燿、陈嘉谟应宣上朝,却不行君臣之礼,只当是进见唐王,行参拜之礼,更不称朱聿鐭为皇上,直呼参拜唐王。大学士苏观生一见彭燿、陈嘉谟不行君臣之礼,破口训斥:“大胆奴才,见到皇上,怎不行君臣大礼。”

陈嘉谟见苏观生如此傲慢,干脆不理睬他,转身直截了当的对朱聿鐭说:“唐王,自古一国不二君,宗室不同王,请唐王以大明社稷为重,立即取消绍武帝号,退位归藩。”苏观生听到取消帝号之言,更是火冒三丈,还未等绍武帝说话,抢先训斥起来:“放肆!唐王称帝在前,桂王不俯首称臣,反倒另立帝位,是以大明社稷为重乎?”绍武政权总兵林察听后也顿生怒气,紧接着苏观生的训斥话题说:“苏大人说得对,要以大明社稷为重,当退位归藩者,理应桂王是也。”苏观生一听有人支持他,更是口气十足,蛊惑绍武帝说:“皇上,少跟他们啰嗦,把这两个畜牲推出去斩首,看谁敢再言取消帝号。”彭燿还未等唐王表态说话,就伸手抢先说:“慢着,唐王,我等是朝廷使者,自古两军交战都不斩来使,更何况我等是朝廷命官,使命在身,让本官把话说完,再砍也不迟。”绍武帝朱聿鐭心想,让他们说,倒看他们想说什么,就以皇上的口吻命令说:“朕恩准,有话道来。”

彭燿慷慨陈辞,越说越激动,乃至声泪俱下陈述说:“永历帝乃神宗帝嫡胤,奕然灵光,今大统已定,谁敢复争?唐王不协心戮力,不为社稷着想,反而同室操戈,争抢帝位,挑起内讧,是何道理?唐王深受先帝厚恩,乃贪一时之利,不顾大局,天下万世,千秋功罪,历史将如何评说唐王是何许人也?”

苏观生见彭燿如此藐视绍武皇帝,勃然大怒,绍武帝尚未表态,就抢先大开杀戒,高喊着:“住口!来人,把彭燿、陈嘉谟这两个畜牲拉出去砍了。”苏观生话音未落,绍武政权府卫队,上前将彭燿、陈嘉谟捉拿架起,就往外拖。彭燿回头大声高喊:“唐王,江山社稷为重,退位归藩啊。”陈嘉谟也回头对绍武帝大喊说:“唐王,苏观生是奸臣,祸国殃民啊。”彭燿、陈嘉谟被拉出去砍了头。

苏观生见永历帝朱由榔使者砍了头,回头规劝绍武帝说:“皇上,一国不立二主,且唐王立帝在先,桂王不仁在后,吾皇就不义,一不做,二不休,向肇庆进攻,消灭桂王,武力解决争立帝位内讧。”总兵林察见苏观生提出武力讨伐主张,作为武将,理当一马当先,接着为绍武帝打气说:“皇上,苏大人所言极是,非武力不能解决内讧,下令出兵讨伐桂王,消灭永历朝廷。”将军陈际泰一听都赞成武力解决,也来了精神,自告奋勇请战说:“皇上,微臣食君之禄,行忠君之事,力效犬马之劳,甘愿为先锋,率军踏平肇庆。”绍武帝朱聿鐭一听这么多将领拥戴他,还自告奋勇为他打头阵卖命,也是非武力解决之争端,就摆出皇上威风说:“皇天在上,绍武帝在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诸位爱卿同心协力,即刻发兵肇庆,武力讨伐,剿灭桂王叛逆。”绍武军于隆武二年(公元1646)十一月二十九日誓师出广州,进军肇庆,绍武帝与永历帝争相称帝,内讧战火爆发。

话题再回到肇庆,彭燿、陈嘉谟使者被绍武帝斩首,绍武军队攻打肇庆的消息传到永历朝廷,太监杨守春急报皇上:“报……皇上,大事不好了,唐王军队攻打肇庆来了。”

永历帝朱由榔一听唐王军队攻打肇庆,顿时龙颜黯然失色,六神无主,立即呼唤群臣,商议对策:“众爱卿,绍武军攻打肇庆,嘛咯(如何)是好?”

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总督丁魁楚,首先摆出威风说:“皇上,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唐王竟敢发动内战,我等手握重兵,也非吃素,还怕唐王动武不成?”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广西巡抚瞿式耜,也较起劲来说:“皇上,唐王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等动武还找不到机会,他倒是送上门来,岂不自取灭亡,定叫他有来无回。”相国堵胤锡见主要将领赞成迎战主张,立即提出迎战建议说:“皇上在肇庆初立新朝,不可兵马践踏,以保朝廷圣洁。唐王不以抗清为己任,不以匡复大明为使命,争抢帝位,挑起军事内讧,当属失去理智,应对失去理智的绍武军,我军则要保持理智,先礼后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属上策。战则下策,非战不可者,出迎一百里,在三水之地布阵拦截为妙,败则不惊,乃有一百里缓冲地域,胜则乘胜追击,直取广州,武力回敬,逼迫绍武帝退位归藩,一统南明天下。”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广西巡抚瞿式耜立即响应,赞成发兵三水布阵,迎战唐王内讧军队。

永历帝朱由榔被迫武力解决帝位争端,众将领如此支持他,令他来了精神,立即以皇上的威风居高临下发问:“众爱卿,谁能替朕打头阵,甘当开路先锋?”总督军务林佳鼎首先站出来,应声答道:“末将愿统领先锋军,出战三水。”永历帝朱由榔一听正合心愿,当朝甩出令箭:“好,朕,令林佳鼎为前锋总督军务,令夏四敷为监军,瞿式耜、李明忠为左右军,迎战三水,兵部尚书丁魁楚率领主力直取广州,打败唐王叛逆之军。”林佳鼎、夏四敷、瞿式耜、李明忠、丁魁楚将军异口同声,行礼应答微臣遵旨,退下各自领兵迎战。

永历军在三水县城西,摆开阵势,林佳鼎率先布阵迎敌,喊出活捉绍武军战将陈际泰,消灭绍武叛军的口号。将士们威武雄壮的振臂高呼着:“活捉陈际泰,消灭绍武叛军。”

绍武帝战将陈际泰率部出广州,进军到三水,见永历军布阵挡住去路,也指挥队伍挥戈上阵,叫喊着:“弟兄们,效忠绍武帝,奋勇杀敌,杀呀……”

林佳鼎拖一杆断魂长枪,长枪是传统兵器,粗犷简易,方便灵活,枪头小而尖,枪头断了,还可以做棍棒兵器。林佳鼎飞马长枪直取绍武战将陈际泰。陈际泰跃马向前,双手紧握长矛,主动迎战。林佳鼎如猛虎下山,挥枪便刺,上三枪,下三枪,左右又三枪,人称三枪王,江湖上有三枪毙命敌手的传闻,可今日几个三枪回合猛刺狠扎,均被陈际泰用长矛挡驾撩开。林佳鼎求胜心切,心里压力大,三枪未能致命陈际泰,显得黔驴技穷了。相反陈际泰显得稳健有序,虽然都是被动接招,尚未进攻,但是招招式式不乱方寸,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的轻松接招,三枪不败不死,竟然稳若泰山,令林佳鼎心惊胆寒。陈际泰也熟知林佳鼎的套路,对付他也有招,越是在林佳鼎求胜心切的时候,越是沉着应战,反倒不急于进攻,先打消其信心,战胜其心理,躲过林佳鼎三枪,再反攻,才能战胜林佳鼎。林佳鼎也深知自己有勇寡谋,在战场上吃过很多亏。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林佳鼎每次出战时,指定一名亲兵不出战,专门躲在一旁观战,针对林佳鼎缺谋的弱点,用弓箭点破,提醒林佳鼎运用智慧力战敌手弱点,有了亲兵的智慧点破,就能战胜对手。得胜后,林佳鼎总是自我风趣的说:“亲兵之谋,本将军之勇,两个脑袋合二为一,一个脑袋岂能敌乎?”他的这一招敌手无人知晓,很多时候弄得敌手莫名其妙,怀疑他有勇也有谋,其实不然。林佳鼎正在反攻陈际泰时,林佳鼎的亲兵在一旁发现陈际泰的弱点在下面,嗖的一箭,射在陈际泰的马腿上。林佳鼎立即明白了陈际泰的弱点在下面,乘陈际泰的战马抬起箭伤前腿嘶叫之时,林佳鼎说时迟,那时快,反手一枪,刺中陈际泰战马另一条腿,战马双腿受伤支撑不住而狂飙,陈际泰滚鞍下马,幸亏部下抢救得快,才未丧命。正因为陈际泰受伤逃命,起到了擒贼先擒王,败军先败将作用,绍武前军阵脚大乱,无心恋战,溃败而逃。永历军初战告捷,林佳鼎立即率军追击,大喊一声:“手下败将哪里逃,弟兄们,乘胜追击,杀到广州去,活捉绍武狗皇帝,杀呀……”

陈际泰兵败如山倒,林佳鼎率部追出三十里,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突然一队人马横刀立马,挡住去路,林佳鼎不问三七二十一,命令队伍杀过去。夏四敷监军见敌军队伍布阵有序,却又打着白旗求降,令人大惑不解,建议林佳鼎不要贸然向前,担心诈降中埋伏,看对方此时阵势,出阵必是威武之师,我等乃是战有时也的疲惫之师,不可贸然出战,命令停止追击,就地扎营。林佳鼎停下仔细一看帅字旗号,挡住他追击之路的是绍武军林察将军,林察与林佳鼎是同族兄弟,又在大明军队里并肩战斗过,关系比较密切,后来当将军了,才各自分兵打仗。林察勒马上前,主动先打招呼:“佳鼎老弟,别来无恙啊。”林佳鼎不问那些含蓄客气话,直奔主题问道:“你老兄为何挡住兄弟去路?”林察哈哈一笑,回答说:“你老弟怎么装傻来耳,汝是永历军前锋总督军,吾乃绍武军总兵,维系吾尔各为其主,吾不挡尔去路,谁挡之?”林佳鼎求胜立功心切,用祈求的口气,提出条件说:“那就请老兄让开大路,免得伤了兄弟和气。”林察可不管他那套,反倒威胁说:“林督军,难道尔等真看不懂吾军阵势?尔等虽然打败了陈际泰前军,可是尔等已是疲惫之师,本总兵之队伍,尚未动一兵一卒,乃威武之师,此时出战,林督军必败无疑。”

林佳鼎对林察的傲慢很是不满,由祈求转为愤怒,用强硬的口气讽刺说:“林总兵既然有取胜之信心,为何不出阵求战,反倒打着投降白旗?”林察也不生气,仰天哈哈一笑说道:“这投降白旗,汝不懂,本将军更不明白,此乃绍武皇帝旨意,但是皇上投降退位归藩,有条件可论耳,惟吾尔各自后退二十里,再谈条件如何?”林佳鼎对后退20里的条件不明白,想听听林察的解释,继续反问说:“既是投降,何条件之有?”林察被问得不耐烦了,用威胁的口气说:“谈不谈,就等汝一句话。等得不耐烦了,本总兵可是将在外,皇上军令有所不受。”林佳鼎一听,没办法,只好答应后退20里,再看看绍武鸟皇帝,究竟有何鸟条件。林察见林佳鼎率部撤退,也命令队伍,后退二十里扎营。

总兵林察后退二十里扎营未稳,绍武政权大学士苏观生就兴师问罪来了,冲着林察嚷道:“林将军,陈际泰出战,汝却按兵不动,导致陈际泰孤军奋战败北。半路拦截永历军,声称威武之师,必然战胜疲惫之师,可就是不出战,反而打着投降白旗,大敌当前徇私情,怕伤了兄弟和气,可你食君之禄,不干忠君之事,又怎向皇上交待?该当何罪!”总兵林察听到苏观生的责难,也不客气,反驳苏观生说:“苏大人,陈际泰乃贪功怕死之辈,临阵逃脱,自然由皇上治他死罪,暂且不论。说到在下徇私情,不出战求胜,苏大人有所不知,林佳鼎骁勇善战,又在得胜之时,士气旺盛,乘其疲惫之时,可戳其锐气,却不能灭之,况且还有瞿式耜、李明忠左右两路军马紧随其后,硬拼起来,只能是得不偿失,此乃军事之大忌,苏大人也是通晓兵法之人,有军师智谋,怎看不出其中奥妙乎?”

大学士苏观生一听,此话倒是有些道理,就不追究其责,反向林察讨教说:“既然不能强战取胜,林将军可有破敌良策?”林察这下来了傲气,胸有成竹的解释说:“林佳鼎骁勇寡谋,暴虎冯河,采取诈降之策,诱兵深入之计,围堵在有利之地,以智谋胜骁勇。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此乃兵不厌诈,要的是胜败结果。”大学士苏观生一听林察将军早有军事部署,转怒为喜,激动地追问说:“战场摆在何地?如何胜之?”林察却故意卖着关子,神秘兮兮的说出“海河上”三个字。大学士苏观生不明其意,心里在想,自古伏击战,乃是深藏不露之山地,藏得住,打得出,胜得了。既然是海河,如何藏之埋伏?何以水战?只好向林总兵讨教,继续追问说:“林总兵说的是水上伏击,可无水师,无战舰,何以水战?”林察见苏大人猜不懂他的水战秘密,就贴近苏观生的耳根小声说:“本总兵有一支识水战的秘密队伍,定能叫林佳鼎所部死无葬身之地。”大学士苏观生还是弄不明白,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水战队伍,只好放下大人架子,谦虚地拱手说道:“本大人愚钝,还请林总兵明示。”林察一边得意的摇头晃脑,一边点破天机说道:“苏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手握海上重兵,却不知水战。前几天绍武帝要苏大人率兵,去消灭四姓海盗作乱,苏大人却把他们招安归顺朝廷,这回啊,正好派上水战用场,岂不胜哉乎?”大学士苏观生这才恍然大悟,兴奋的拍手叫喊起来:“对呀,此乃天兵,本大人真是愚钝,捧着金饭碗要饭,怎忘了这等好事,快说,如何水战?”

林察收起傲慢姿态,认真起来,有条有理的说出自己的部署:“本总兵用的是水陆两悉双保险战术,首先邀请林佳鼎带军队前往广州商议洽降事宜,林佳鼎只要身边有军队,他绝对相信自己骁勇过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必定率军出三水乘船去广州。在途经三水之时,令石壁、马玄生、徐贵相、郑廷球四姓海盗水军突然袭击,消灭其主力。残余势力必弃船逃命登陆三山,本总兵在三山布阵,三水与三山之间,又是三尺多深的泥淖,真是一牛陷污泥,老畜牲岂能出蹄?”大学士苏观生听出了神,忍不住仰天大笑,伸出大拇指夸赞林总兵,真可谓诸葛亮再世。

林察与苏观生说完军事部署,命令队伍布阵,派人邀请林佳鼎去广州恰降。林佳鼎提出带军队接管广州防务,林察满口答应,林佳鼎听到同意他带军队接管广州,心里绝对相信唐王投降是真,退位归藩确信无疑。于是,林佳鼎命令队伍,乘船浩浩荡荡前去接管广州城,还令李明忠将军率部一并前往。可是,当林佳鼎的船队出三水河道进入海口之时,四姓海盗的水军队伍突然袭击,高叫着:“弟兄们,杀叛军,杀呀……”

一时间杀声震天,林佳鼎的队伍措手不及,仓惶应战,可在海上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挨打的份,无反手之力。林佳鼎也惊慌失措,慌忙一边指挥队伍后退登陆求生,一边痛骂林察:“林察,你这个狗畜牲,卑鄙小人,搞阴谋诡计,用下三滥手段,算计你兄弟,算什么狗英雄?”

永历、绍武两军在三水海河水面上激战,林佳鼎队伍乘坐的是客船,无军事防御,又不识水战,被动挨打,一败涂地。而四姓海盗水军招安后,绍武朝廷给他们配备了小炮艇舰船,可谓鸟枪换炮,首先将林佳鼎与夏四敷乘坐的指挥船炸毁,船毁人亡。林佳鼎最终还是死在他有勇无谋的缺陷上,在熟知他缺陷的对手智慧面前丧了命。林佳鼎、夏四敷所部,船破人亡,葬身海底,奋力爬上岸的又被乱箭射死于泥淖里,不死也降,全军覆没,绍武军大获全胜。

李明忠将军见林佳鼎和夏四敷的船只被炸毁,知道败局已定,只好指挥自己的队伍弃船泅渡强行登陆,却又陷入泥淖里。李明忠武功高强,借助轻功,从三尺多深的烂泥中跳出,破口大骂:“林察,你这个卑鄙小人,竟敢暗算你爷爷,有本事枪对枪,刀对刀,大战三百回合,爷爷不怕你。”林察也来了脾气,反骂李明忠说:“你这鸟人,口出狂言,爷爷我岂能饶你,看刀!”林察仗势身后兵多将广,又骑着战马,扬鞭跃马上前,与徒步李明忠大战三个回合,未能砍下李明忠的脑袋。李明忠虽在马下,却使一杆梅花长枪,与林佳鼎同称军中长枪王,又有身轻如燕轻功,与林察马刀决战,倒也有一点优势。林察骑在马上,刀短,不易砍到李明忠,反被李明忠利用轻功腾飞瞬间,一枪刺林察于马下,幸被部下快速救起,捡回一命。李明忠也被林察甩出的马刀砍伤颈部,无力追赶林察,乘机夺得林察战马,见部下深陷泥淖死于非命,自己单枪独马不敢再恋战,单骑逃回肇庆,传回败讯。

永历朝廷得到战败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太监杨守春哭丧着禀报皇上:“报……皇上,大事不好了,讨逆前军战败,林佳鼎先锋军、夏四敷监军,李明忠右路军全军覆没。林佳鼎、夏四敷将军阵亡,李明忠将军身负重伤,逃回肇庆。”永历帝朱由榔听到败讯,大惊失色,从龙座上跳起来,大声叫喊:“嘛咯(如何)是好,岂不天要灭朕?”李明忠脖子上缠着绷带,带伤上朝觐见皇上,叩头请罪,嘴里喊着罪该万死。瞿式耜也上前叩头,嘴里喊着罪臣叩见皇上。永历帝朱由榔惊慌心乱,不耐烦地摆手喊着:“平身平身。”瞿式耜、李明忠起身谢过皇上,退到一边,等待皇上处罚。

永历帝朱由榔心里极端苦闷,他知道争帝内讧军队的失败,就意味着退位归藩的就不是唐王了,而是他桂王朱由榔,倍感皇帝不好当,称帝才几天,却又变成落难之帝。此时永历帝朱由榔开始怀疑父王葬地的风水不正,要不怎么会第一次出战就如此失利惨败,不能顺利的正其帝位?难道唐王祖地风水更加强盛?永历帝朱由榔落难之苦涌上心头,开始怀疑肇庆帝王灵气不佳,不宜立帝,必须另选正帝位之地。此时永历帝朱由榔不言处罚失败将军,也懒得追问失败原因,知道肇庆危在旦夕,也不与群臣商量,直接决定说:“前军、监军、右路军全军覆没,绍武军即将攻打肇庆,肇庆不可久留,立即撤退梧州,日后再图打算。”

朝廷文武百官见皇上不言兵败处置,突然提出撤离肇庆,都始料不及,一时都不知怎么回应。相国堵胤锡此时倍感惭愧,为了稳住皇上,立即上前解释说:“皇上,前军、监军、右路军虽然全军覆没,可广东丁大人和广西瞿大人队伍主力,并未受损,完全能保肇庆安全,不必撤退梧州。如果皇上撤离肇庆,恐军心不稳,后果不堪设想。”太监王坤最了解皇上的恐惧心理,替皇上解释撤离肇庆的理由说道:“撤离肇庆是为了皇上安全,皇上安全不保,怎保江山社稷?”

总督丁魁楚并不想兵火相见,一心只想保存实力,更考虑广东是他的势力范围,唐王、桂王称帝内讧,谁胜谁负对他来说都不是好事,在三水会战时,他就躲在后面避战,采取观望态度。如果再战,肯定是他丁魁楚的队伍打头阵,受苦牺牲的就是他丁魁楚的队伍了。再说,丁魁楚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是广东总督,唐王内讧得胜,就意味着永历帝朱由榔要退位归藩,他是朱由榔称帝拥戴者,而且还当上了永历朝廷首辅大学士、兵部尚书,如果不赶紧退出永历朝廷,投奔广州的绍武帝,就标志着他这个广东总督也跟着永历朝廷自行灭亡了,因此,他巴不得永历帝朱由榔离开肇庆,听永历帝朱由榔说要撤退去梧州,正合自己心愿,立即附和说:“王公公所言极是,为了皇上安全,撤退梧州,远离肇庆战火,方为上策。”

瞿式耜听到丁大人赞成撤离肇庆主张,立即极力反对,建议进言说:“如果各位大人认为肇庆不安全,末将愿率广西主力攻打广州,以攻为守,肇庆必定安全。”其实瞿式耜说这番话,也是为自己的小算盘考虑,内讧战火在广东地盘上,有丁魁楚的主力队伍顶着主战,他瞿式耜的队伍只是协助,如果永历朝廷撤退到梧州,丁魁楚不会率部去梧州保卫朝廷,绍武军追击到梧州,就只有他瞿式耜孤军奋战了,因此他担心丧失广西地盘,丧失广西巡抚乌纱帽,不愿把内讧战火烧到广西,要打就在广东肇庆决战,最为有利。

永历帝朱由榔听瞿式耜进言主张不撤离肇庆,不容分说,坚决反对说:“不可不可,绍武军就在三水,距肇庆仅一步之遥,肇庆何安之有?”

相国堵胤锡最后阐明意见,力劝皇上说:“皇上,依微臣之见,朝廷不可撤离肇庆,敌人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军心动摇涣散。有朝廷在,军心就有凝聚力,就有战胜敌人之信心。敌人尚未进攻肇庆,朝廷就率先撤退,这就等于在将士们心灵上烙下了败局烙印,此乃两军交战之大忌。大明军事家王阳明有句军事名言: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就看指挥者是否沉着冷静,心稳不动摇,就会取得战争胜利。心乱动摇不定,必然惨败无疑。皇上肇庆稳若泰山,将士们必然奋力向前,打退进攻之敌。”

瞿式耜一听相国堵胤锡赞成他主战不撤离意见,心里有了底气,接着相国的话茬再度进言说:“相国言之有理,朝廷不能撤退。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绍武军是在海河上偷袭得胜,在肇庆摆开战场,真刀实枪的对阵,绍武军未必就能取胜,相反,永历军战将众多,实力远比绍武军强大,何言撤离肇庆?”

永历帝朱由榔嫡母王太后,真心反对朱由榔称帝,可当朱由榔真称帝天下,遭到军事失败的时候,心里还是想着要扶助朱由榔一把。也深知一定会有藩王与朱由榔争相称帝,清军更会进剿。为了朱由榔能够在军阀们拥戴下,稳住阵脚,她主动秘密前往澳门,求助天主教,借用洋枪洋炮,保卫永历朝廷。很快得到天主教支援,发兵三百洋枪洋炮,配合永历军作战。

永历帝朱由榔一听,主战意见占多数,就连反对他称帝的嫡母王太后,也搬来洋救兵,帮助他稳住帝位,心里很是感激。永历帝朱由榔有了洋救兵,也走不出失败的惊慌,他认为三百洋救兵挽救不了他的失败,还是逃避为好,只是朝廷上下都主战,也只好顺应主战派说:“那就暂缓移跸梧州,看战局变化再作决定,退朝!”

南明肇庆、广州内讧硝烟弥漫。北京的大清朝廷也忙碌起来,摄政王多尔衮不是皇上,却牢牢控制朝廷最高皇权,面对中华大地战局形势,上朝议事,在议政会议上直问王公大臣们:“诸位王公大臣,大清八旗军已牢牢控制长江以北地区,就当下中华大地形势而论,李自成、张献忠之溃败义军主力,退居西部地区,南明残军,退居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南、北、西三足鼎立之势,诸位说,大清将如何用兵?打破三足鼎立,而一统江山?”

一时间王公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没人接应禀奏,都在心里盘算着。郑亲王济尔哈朗低头看了看左右,扫视了一圈王公大臣们,见无人言语,心想只有自己首开先河了,就上前施礼说:“本王有本,大清要一统江山,必先图打过长江,消灭南明势力,理由简而明之,李自成草寇义军一败涂地退居西部,尚未形成新的首领核心,群龙无首,乃乌合之众,各自占山为王而已,成不了大气。只有草寇张献忠在成都迫不及待草草称帝,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过过称帝之瘾而已,实乃兔子尾巴长不了。而南明朝廷则不同,民众都认为南明军乃是汉人正义之师,王者之师,深得民众拥护,而南明有军事实力之藩王,牢牢控制长江以南地区,拥兵自重藩王争相监国称帝,企图夺回失去的大明江山,故此,我大清要把南明,作为主要军事攻击目标,消灭南明势力,大清方能一统天下。”

谋臣洪承畴本是大明主将,投降大清后,深得大清重用,心里明白大清正在兴旺时期,日盛一日。而大明气数已尽,南明苟延残喘,残阳西下,必退出历史舞台。为了帮助大清一统江山,建功立业,早想表现一番,见郑亲王济尔哈朗首开先河,不可等闲视之了,急不可耐的阐明藏在心底的观点,紧接着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话茬说道:“老臣认为郑亲王所言极是,当下草寇义军势力,对我大清已经不够成抗衡危险,相反长江以南的南明势力,倒是我大清劲敌,大清八旗军主力尚未过江,江南的南明军队大多完好无损,实力远比义军强大,且民心向背,如此说来,我大清强敌乃是南明势力,大清要一统天下,必先克南明军。”

谋臣范文程听郑亲王和洪承畴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表面上好像很有道理,但细一想,觉得不对,诸位王公大臣大有附和之意。范文程不直接说反对郑亲王和洪承畴的意见,却有意提醒王公大臣,就从反面提出问题说:“诸位王公大臣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八旗军实力单就对阵义军,或者单独对付南明势力,大有取胜之把握。尚若义军、南明军联合,打破三足鼎立之势,我大清军事实力,胜算把握能有几成?谁能估量?用己之矛,戳己之盾,谁能说出盾矛结果?如此这般,大清要一统江山,还需要几多漫长的时间?” 范文程话音未落,摄政王多尔衮就摆手否定范文程的观点,并提出否定理由说:“范大人的担心,实属多余,据本王所知,南明朝野不可能与草寇义军联合,大明亡国就亡在草寇义军屠刀下,我大清是从草寇义军手里,抢夺过来的江山。可以说南明朝野痛恨草寇义军,远比痛恨我大清要强烈得多,在某种意义上说,南明朝廷还要感谢我大清打败李自成草寇义军,以解亡国心头之恨。闯贼李自成逼死大明崇祯帝,我大清则厚葬崇祯帝,形成鲜明对比,国人惊呼,大清乃正义之师。再说,南明朝野厮守所谓天朝正统,与草寇义军格格不入,因此不可能联合,这就有利于我大清各个击破消灭之。”

郑亲王济尔哈朗见摄政王多尔衮赞成他的观点,反对范文程的意见,便来了精神,立即奉承摄政王多尔衮说:“摄政王高见,我大清就利用南明天朝腐朽的正统观念,打击他们的腐朽愚昧,消灭南明势力,一统天下。”

谋臣洪承畴见自己的意见得到摄政王、郑亲王的赞同,更是洋洋得意,摆出老谋深算的姿态,带着奉承和讥讽并举的口吻说:“摄政王、郑亲王眼光犀利敏锐,抓住了南明要害根本,如果抓不住南明腐朽根本,岂不与南明同样腐朽愚昧乎?正因为南明天朝腐朽愚昧,没落皇室藩王争相称帝,军阀们争夺朝廷权力,乘他们抢夺帝位内讧大乱之际,打过长江去,各个击破,定能奠定大清一统江山乾坤。”

摄政王多尔衮见诸位王公大臣除范文程外,都赞成他的主张,便得意的总结说:“好,既然各位王公大臣,都主张打过长江去,先图南明,后扫草寇之策略,本王决定,八旗军主力,洪大人绿营主力,即刻发兵打过长江,消灭南明势力。”

谋臣范文程见摄政王大战略确定,不敢再多嘴,就只好从具体的战术上提出问题说:“进军江南战略已经确定,微臣认为在具体战术上,还需认真研究。目前时机利好,南明各藩王争相称帝,唐王朱聿鐭和桂王朱由榔在广州、肇庆争相称帝,双方内讧军队大打出手,乘他们内讧大乱之际,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袭击,抢占江南,方能乾坤有定。”

摄政王多尔衮反对谋臣范文程的战略意见,却赞赏范文程的战术见第,当朝赞扬说:“范大人言之有理,本王也正有此意。本王的部署是:即令肃亲王豪格率军会同平西王吴三桂队伍,进军汉中、四川,消灭西部地区的残余义军。令洪承畴率领绿营主力,会同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三王兵力,主攻湖广战线,从湖广南下广东肇庆,剿灭永历朝廷。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八旗军主力,南下福建,指挥佟养甲、李成栋率军从福州南下,偷袭广州,消灭唐王朱聿鐭绍武政权。令谭泰将军率部从安庆南下浙江,剿灭南明鲁监国政权。”诸位王公大臣齐声高呼:“摄政王英明。”

按照大清打过长江去的军事部署,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军从长江下游渡过长江,督阵福州前线,命令福州清军将领佟养甲偷袭广州,消灭唐王绍武政权。佟养甲将军立即召集部将商议进军事宜,乘南明绍武帝和永历帝抢夺帝位内讧之际,巧得渔翁之利,直奔主题说:“诸位将军,我军攻下福建,隆武帝朱聿键被消灭。 唐王朱聿鐭侥幸逃脱,突然神出鬼没,摇身一变,从福州、长汀一路逃跑到广州,抢先称帝,做起了皇帝美梦。据可靠消息, 唐王朱聿鐭和桂王朱由榔内讧军队,打得死去活来,乘他们两败俱伤之际,便是最佳渔翁得利时机。兵书说: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此乃趁火打劫之计,我军顺着唐王朱聿鐭由福州南下广州的路线,偷袭广州,趁火打劫,必获全胜。”

李成栋将军乃是佟养甲所部的第二号人物,原是李自成义军中的虎子将军,义军战败投降明军,成为明军一支略有实力的队伍,清军打过长江,他又投降清军,所部编入清军佟养甲部,位居二把交椅。主将佟养甲取趁火打劫之计,偷袭广州,他立即支持表态建议说:“佟将军所言极是,敌害我利,趁火打劫,时机利好,攻则必胜。不过据末将所知,南明也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将士,为减少我军伤亡,麻痹南明军,我军伪装成南明军直插广州城,等南明军觉醒时,我军的大刀早架在南明军脖子上了。按孙子兵法瞒天过海之计所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部将以帕包头听到李成栋瞒天过海之计的伪装建议,很是赞赏,立即响应,主动请战说:“两位将军高见,此乃瞒天过海,兵不厌诈,说干就干。末将愿为先锋,打头阵,伪装成南明军率先进城,二位大将军在城外接应,里应外合,打他个措手不及。”部将罗成耀也赞成伪装主意,立功心切,请战说:“事不宜迟,此时朱聿鐭正在广州做皇帝美梦,乘他皇帝美梦尚未醒来之时,末将愿率部直捣绍武帝老窝,定能事半功倍,绍武政权岂能不亡矣。”

佟养甲见诸位将军都赞成偷袭广州战略,也不啰嗦,立即下达军令:“好,众将听令:以帕包头将军为开路先锋,伪装成南明军,率先进城,接应主力攻城。李成栋、罗成耀二位将军率领左右两路军,本将军亲率中路军,三军奔袭广州,剿灭绍武政权。”众将领抱拳行礼接令,高喊着:“末将遵令!”清军打着南明军旗号,一路无阻挡,于隆武二年(公元1646)十二月十五日偷袭广州。

此时的广州,绍武军内讧大战得胜,侍郎王应华向绍武帝朱聿鐭报喜:“报……三水前线传回好消息,绍武军大获全胜,永历军大败,溃不成军。”绍武帝朱聿鐭听到胜利喜讯,高兴得跳起来,打着哈哈说:“哈哈,好,打得好,战得妙。传朕旨意,乘胜追击,直取肇庆,消灭永历朝廷,朕,就是大明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当今皇上。”大学士苏观生顺着绍武帝朱聿鐭的雅兴,兴奋地捧场说:“皇上,微臣早就说过,绍武帝才是真命天子,自有天意相助。桂王算什么东西,一个文不韬武不略的草王也想称帝,天意不容,岂能不灭乎。”绍武帝朱聿鐭立即以皇上自居,传旨庆功:“传朕旨意,朝廷上下,大摆宴席,庆功三天。”大学士苏观生听到皇上要庆功,他要表现自己精明能干,显得早有准备,急忙表功说:“皇上,庆功三天之事,微臣早有准备。微臣还要为皇上建立三宫六院,千古帝王享受的贵妃美女,自然不能少。”苏观生前面一句说的是假话,他并没有庆功三日的超前准备,因为前方军队是否打赢,尚不能确定,岂能在开打之前就肯定得胜喜庆?后面挑选美女之言,倒是句真话,苏观生为了讨好绍武帝,却是早做好了进献美女的准备。绍武帝朱聿鐭听苏观生说,给他准好了三宫六院美女,眼睛顿时冒出绿光,毫不掩饰的对苏观生说:“朕要三宫六院,三宫皇后,七十二妃,三千宫女,一个也不能少。”苏观生听到绍武帝对后宫的表态,更是献媚摆尾,极力讨好说:“皇上放心,桃江美女,杭州西子,草原公主,天山雪莲,要有尽有,超出千古帝王三宫皇后,七十二妃之最,包在奴才身上。”绍武帝朱聿鐭听到苏观生的忠心美言,心里美滋滋,甜丝丝,色眯着眼夸耀说:“朕不但要三后七十二妃,还要建立千古最大都城,光耀史册。”苏观生听到绍武帝关于千古最大都城之言,却把绍武帝的真实意思理解错了,以为绍武帝要反攻中原,立都北京。绍武帝见苏观生不理解他的心思,当即向苏观生夸耀海口说:“朕就在广州建立千古最大都城,自古都城在北土,朕要在南疆广州开创历史新纪元,改广州为广京,广者大也,京者朝也,广京乃最广大之国都是也,书写广京新纪元,名垂青史千秋。”苏观生听了自觉没趣,立即改口说:“皇上圣明,让广京青史,记载千古一帝!”

广州绍武帝朱聿鐭在称帝内讧大战中取胜,正在喜庆之时。侍郎王应华得到急报,立即禀报皇上:“报……守军信使官来报。”南明绍武广州守军信使官应宣求见,跪拜行礼急报:“皇上,大事不好了,清军突然袭击,打进广州城了。”绍武帝朱聿鐭在喜庆之时,听到这等坏消息,心里为之一惊,但他细一想,不敢相信,清军虽然过了长江,可远在湖广、浙江、福建等地,广东、广西乃是南明势力后方大本营,尚未有清军消息,不可能突然出现在广州城,用不相信的口吻训斥说:“胡说八道,广州何来清军。”还未等守军信使官回答,大学士苏观生就抢先说道:“皇上,此等狂徒,妖言惑众,清军远在湖广、浙江、福建,怎会转眼间到达广州?除非清军插翅能飞,否则绝不可能。”守军信使官见皇上和大臣们,不相信他的禀报,急忙再报说:“皇上,千真万确,清军伪装成南明军,偷袭进城啊。”大学士苏观生为了讨得皇上欢心,一口咬定信使官消息为假,并要处斩信使官,对皇上说:“皇上,决不可信。今天是大战永历军得胜之日,又是幸武学,百官咸集之时,岂能叫此等狂徒搅了皇上雅兴。来人,将妖言惑众狂徒推出去斩了。”信使官被绍武朝廷锦衣卫架起,拖出门外要斩首,信使官回头对绍武帝大喊:“皇上,清军真的打进广州城啊……”

守军信使官推出绍武府门外斩首,大学士苏观生大声高喊着:“朝廷镇静,今天是喜庆之日,不能搅了皇上喜庆雅兴……”大学士苏观生话音未落,侍郎王应华又紧急禀报:“报……皇上,清军已打到大门口了。”大学士苏观生这才半信半疑地说:“这么说真是清军打到朝廷了?快,快调兵遣将,挡住清军,保护皇上撤离。”总兵林察此时悔恨晚矣,因为胜利喜庆轻敌,没有撤回军队布防广州,想不到清军会在此时出现在广州城,大难临头了,哭丧着脸说:“苏大人,我军主力远在三水、肇庆内讧前线,此时远水解不了广州近渴,还是请皇上逃难吧。”大学士苏观生这下意识到大难临头了,为了消灭永历朝廷,所节制的军队都用在三水、肇庆前线,广州只有少数维持治安的守军和朝廷锦衣卫队,岂能抵挡清军进攻?只好无可奈何的赞成总兵林察建议:“皇上,林总兵说得对,还是先逃矣。”总兵林察一听大学士苏观生赞成他的意见,还未等皇上发圣旨,就自作主张说:“快,给皇上拿床被子来,顶着被子逃难去。”侍郎王应华首先听明白了,皇上顶着被子出逃的用意,当即接应说:“皇上,奴才有床新被子,敬献皇上出逃用吧。”

绍武帝朱聿鐭却听不明白,总兵林察要拿被子干什么?不解地问道:“林总兵,给朕被子有何用?”总兵林察急忙上前,慌张解释说:“皇上,微臣让皇上顶床被子,是让皇上混在乞丐队伍里,广州乞丐成群,便可躲过清军搜捕,此乃万不得已是也。”绍武帝朱聿鐭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之举,有失皇上尊严,极不体面,当即反对说:“不可,日后有人说起,皇上与乞丐为伍,成为乞丐皇帝,岂不贻笑天下。”大学士苏观生也知道这样做有失皇上尊严,可此时此刻想不出体面救皇上的办法,只好委屈皇上了,就力劝皇上说:“皇上,非常时刻,顾不得那许多了,保命要紧啦,就按林总兵意思,顶被子出逃吧。”绍武帝朱聿鐭在这危急时刻,确实想不出维护皇上尊严的好办法,只好暂时放下皇上威严,当一回街头乞丐小人,万不得已的在群臣簇拥下,顶着王应华敬献的新被子,从后门逃出了绍武府,混入街头乞丐人群里。

清军将领佟养甲得知以帕包头率先锋军,偷袭广州成功,命令恢复清军旗号,脱装易帜,占领广州城。李成栋立即传令:“弟兄们,佟将军有令,立即占领广州城,消灭绍武政权,活捉绍武帝,重重有赏。”转眼之间,清军主力,随即去掉南明军伪装,露出辫子,登上城墙,乱箭下射,城中顿时人声鼎沸,一片大乱,为数不多的守城南明军,无力抵抗,慌不择路,仓惶逃窜。

以帕包头奉令率先锋军直取绍武政权府,未遇大的抵抗,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攻进了绍武府,只是没有搜寻到绍武帝。以帕包头冲上来,往绍武府大堂上一坐,兴高采烈地打着哈哈说:“哈哈,这府堂富丽堂皇,妙哉,留给爷爷做将军府,弟兄们,留下一部分人把府堂打扫干净,迎接佟将军进府。其余人等,跟随本将军去大街小巷,搜查猪(朱)明皇帝。”以帕包头率部走出绍武府,心里在想,绍武府喜庆温酒在,这鸟皇帝一定跑不多远,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鸟皇帝找出来。

以帕包头率部在大街小巷上搜寻,迎面碰上罗成耀将军的马队。以帕包头抱拳行礼跟罗成耀打招呼,询问罗将军抓到猪(朱)明皇帝没有。罗成耀抱拳回礼,回应正在搜查,尚未抓到。以帕包头胸有成竹,信心百倍的对罗成耀说:“罗将军,你我联手,拉网式寻找,我就不信,那猪(朱)明皇帝还能插翅飞了。”罗成耀也满怀信心,回应说:“末将敢断言,那鸟皇帝绝对来不及出城,一定还在城内,跑不了。”以帕包头此时有些疑虑,又像是提问,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风声这么紧,藏是藏不住的,他能躲到哪儿去呢?”罗成耀分析猜想,提醒以帕包头说:“我看有一个地方,可能性最大。”以帕包头急性子快言快语,听罗成耀口气,似乎罗成耀看出了破绽,兴趣十足的急忙问罗成耀:“何地之有?”罗成耀不慌不忙,带着神秘的口吻回答说:“越是人多之地,就越是最好藏匿之地,车站、码头、闹市,车水马龙,人多混杂,说不定就混在热闹人群里。”以帕包头经罗成耀分析点破,顿时恍然大悟,肯定罗成耀的分析有道理。当即命令部下,睁大眼睛,去人多的地方寻找。

以帕包头和罗成耀并肩骑马居高临下,四顾左右,满城搜查。以帕包头最先发现可疑点,拔刀指向前,对罗成耀说:“罗将军,你朝前看,人多的地方,丐帮也最多,那丐帮里有些特别,可否看出名堂?”罗成耀瞪大眼睛,仔细看了看,发现目标,心中一喜,对以帕包头笑着说:“将军真是好眼力,慧眼识皇上。”以帕包头对罗成耀说的慧眼识皇上,迷惑不解,追问说:“本将军尚不认识猪(朱)明皇上,何言慧眼识皇上耳?”罗成耀哈哈一笑,解释说:“你我都不认识猪(朱)明皇上,可你我都猜到了。”以帕包头一听罗成耀口气,就知道罗成耀跟自己一样,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兴趣十足的催促罗成耀说出结果来。罗成耀指着前面丐帮人群,说出自己的分析猜想:“将军请看,真丐帮被子必定是盖有年也,脏兮兮,黑不溜秋,可那个乞丐被子,崭新如初,干净耀眼,肯定是个混入丐帮里的假乞丐。”以帕包头这下彻底明白了,笑着说:“哈哈,乞丐是假,皇上是真。弟兄们,去把那个顶新被子的假乞丐拿下。”以帕包头的部下冲过去,把新被子掀开,发现新被子下藏着两个人,七手八脚将假乞丐拿下,向以帕包头禀报:“启禀将军,抓到两个假乞丐。”以帕包头在假乞丐面前转了一圈,上下打量了一番,转身命令部下:“把这两个假乞丐交给罗将军看管。”罗成耀也不客气,吩咐部下说:“弟兄们,把这两个假乞丐关押到广州东察院,听候问斩。”

广州东察院牢房里,两个假乞丐很快就原形毕露。清军罗成耀将军把绍武帝朱聿鐭与大学士苏观生关押在一起,等待佟养甲的处斩军令。李成栋得知清军要将朱聿鐭砍头示众,提前一天来到牢房察看,心里很复杂,他曾经是大明将军,被迫投降清军,唐王朱聿鐭落在他这个叛将之手,既有愧面对,又想尽优待之心。来到牢房,命令牢头把美味佳肴给皇上和苏大人送进去。牢头明白李将军的意思,应答嗻!牢头转身找来好吃的摆在小桌上,对绍武帝朱聿鐭和大学士苏观生说:“吃吧,这是李成栋将军恩赐给二位的。”李成栋走上前,接着牢头的话说:“皇上,苏大人,今天本将军送来好吃好喝佳肴,也算有缘,不管咋说,本将军曾经毕竟是大明将领,食君之禄,未曾行忠君之事,如今大明灭亡了,今日皇上、苏大人成了大清阶下囚,本将军总得念点旧,犒劳一下,也算行点忠君之事,还请皇上、苏大人笑纳。”

绍武帝朱聿鐭一看是叛将李成栋,气不打一处来,破口大骂:“狗奴才,软骨头,背叛朝廷,卖主求荣,猪狗不如。”李成栋被骂得狗血喷头,也不生气,慢条斯理地解释说:“皇上息怒,本将军尚无恶意。”苏观生对李成栋的好意也不领情,口气强硬地说:“要杀就杀,要砍便砍,少来这套把戏,叫人看着恶心。”李成栋仍然保持平和心态,却有点讽刺意味地说:“皇上、苏大人,自古死囚不空肚,管他何处嗟来之食,饱肚要紧。”绍武帝朱聿鐭口气平和了一些,但言辞仍然犀利,对李成栋说:“吾若饮汝一勺水,吃汝一杯酒,何以见先帝于地下?” 大学士苏观生见绍武帝朱聿鐭表现得坚强不屈,也抱着以死信念,在墙壁上写了“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然后从身上掏出两根绳子,递给绍武帝朱聿鐭一根,悲壮地说:“皇上,吾等君臣生是大明之人,死是大明之鬼,死也死个壮烈。”绍武帝朱聿鐭两手发抖,接过苏观生递过来的绳子,悲切地说:“好,惟吾尔君臣一场,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苏大人替朕把绳子挂上。”大学士苏观生又从绍武帝朱聿鐭颤抖的手上,拿过绳子,一边挂绳子,一边悲伤地说:“皇上,这是微臣生前最后一次伺候皇上,到了阴曹地府,微臣还伺候皇上。”绍武帝朱聿鐭看到苏观生为自己准备好了驾崩的绳子,又对苏观生说:“苏大人,汝也把绳子挂上,陪朕一起上路。”大学士苏观生一边将自己的绳子挂上,一边流着泪对皇上说:“皇上,奴才跟皇上一起去了,到了阎王爷那里,惟吾尔还是君臣。”

绍武帝朱聿鐭此时的心情沮丧悲伤,他万万没有想到,好不容易在争帝内讧中获胜,大有稳当南明新帝的时刻,却叫清军偷袭,断送了帝位。如果要不是清军偷袭,他就会稳坐南明帝位。永历帝朱由榔就会老老实实退位归藩,没想到清军帮了朱由榔大忙,叫朱由榔白拣个便宜。看来是他唐藩先王祖坟风水不佳,天意不容,兄终一年,弟及一月,都要死于清军屠刀下,唐藩不应该称帝啊,唐藩不是称帝之藩。早知有今日,何必称帝?把帝位让给桂王朱由榔,让清军去杀朱由榔的狗头,自己安稳的做个土藩王,苟且一生,该多好啊。绍武帝朱聿鐭知道,此时想什么都没用了,不可能再有回天之力了,罢了,罢了,惟有一死,乃是他惟一能选择的归宿,今日自我了断,赏个全尸,明日断头,一刀两断,能一刀两断,也算赏赐了,像弘光帝那样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的凌迟处死,还不如自我了断,留个全尸。苏大人想得周全,提前归天,让清军没有碎尸万段的机会。李成栋目睹绍武帝朱聿鐭和苏观生悬梁自尽,自缢而死,心里自有一番莫名其妙的感受,他知道自己救不了绍武帝朱聿鐭和大学士苏观生,明天就要砍头示众,与其被清军断头,甚至凌迟千刀万剐,倒不如让朱聿鐭和苏观生自缢而死,还留个悲壮之气,完尸入土为安。因此,李成栋有意“见死不救,”让他们悬梁自尽,等到八旗军要行刑砍头时,皇上早一天完尸归天了,他也只能这样对得起南明绍武皇上了。

绍武帝朱聿鐭和大学士苏观生站在凳子上,将绳子套在脖子上,同时将凳子踢倒,悬吊在梁上,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一月二十日归天而去,这正是:

月缺月圆月不圆,一夕两朝两帝员。

争相称帝谁夙愿,孰是天朝天子缘。

南粤一夜风乍起,内讧炮火将士冤。

清军偷袭绍武灭,皇帝美梦泡影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