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明的头像

黄祥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09
分享
《《逃亡帝王》(南明朱由榔传)》连载

第二十一章 首战四川

秦王孙可望以联明抗清盟主自居,替代礼乐征伐出天子,于永历六年(公元1652)三月,召开长江会战军事会议,大西军主攻长江中上游战场,南明各军主攻长江下游战场,在千里长江流域与清军展开激战。命令刘文秀率军六万渡过长江,首战四川,扫清长江上游地区清军势力,八月收复除省会保宁外的四川全境。但在攻打保宁时犯了“围师必阙”军事大忌,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则在四面围困中,困兽犹斗,反败为胜。刘文秀兵败返回贵阳,被秦王孙可望解除兵权,败军之将张先璧被秦王孙可望下令军棍杖毙……

秦王孙可望回想起六年前张献忠临死前遗言一幕情景,张献忠率部与清军豪格部鳌拜前军激战川西北西充凤凰山,于隆武二年(公元1646)十一月二十七日中箭战死,四大台柱将领围在张献忠身边,张献忠临死时拉着孙可望交代后事说:“忠乃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忠死,尔归明,大义矣,降清不仁不义也。”孙可望听到义父嘱托,当即表态说:“父王放心,晚辈记住了。”张献忠又拉着李定国的手,嘱咐说道: “国儿与永明王有缘,辅佐大明藩王抗清复明,大仁大义也。”李定国想起在永州梦中的君臣缘分,深情的回应义父说:“父王,晚辈铭记在心。”张献忠最后召唤四大义子,说出最后心愿:“四位义子都听义父言,川北兵败,各领兵十万坚守云贵川长江南岸,据险长江天险,抗击清军。”张献忠说完,头一歪,永远的告别四大义子,离开人世,彻底放下人间沧桑尘缘,奔向天堂。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安葬好义父张献忠,各领十万大军败退云南,于永历元年(公元1647)二月到达云南东川时,先锋军艾能奇遭到禄万钟土司武装伏击,中箭身亡,孙可望乘机收编了艾能奇七万人马,成为大西军剩余三大台柱将领中实力最强大的队伍,抢先李定国、刘文秀一步夺得了大西军统帅权,在艾能奇灵堂前宣布:“本将军继承大西先帝遗愿,在艾能奇将军灵堂告慰大西军各位将士,继承大西军统帅大旗,继任大西军统帅职位,望诸位大西军将士鼎力协助,联明抗清,共赴国难。”李定国想不到孙可望在艾能奇灵堂前,如此迫不及待抢权夺位,愤怒油然而生,大喝一声:“慢着,大西先帝四大义子,大西军四大台柱将军,艾能奇将军战死,还有三大台柱将军,谁继统帅之位,也得商议推举,擅自宣布继任统帅,不成体统。”刘文秀听到李定国的反对声,当即附和声援说:“招呼都不打,就一意孤行,继位大统,我等兄弟情义何在?”李定国听到刘文秀的态度,更加有底气嚷道:“谁继大统,也得凭实力,空口岂能服众耳?”督军王尚礼是艾能奇部副将,艾能奇战死,成为艾能奇部名副其实的统领将军,站出来,声援孙可望,表态说道:“李将军说得好,就实力而言,孙大帅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大统。大西先帝战死,遗言各领十万大军南下云贵川长江以南据险抗清,艾能奇将军领军七万,将三万在川西北南下前就交给了孙大帅统领。艾将军在临死时将七万大军交到本副将手里,嘱咐本副将率部归顺在孙大帅麾下,孙大帅麾下就拥有二十万大军,李将军麾下领兵十万,一路损兵折将,眼下充其量不过八万。刘文秀将军就更不用说了,当下能有五万就烧高香了,那么李将军、刘将军还有多少兵力自动投奔到孙大帅麾下,点过卯,清过数吗?如今孙大帅不继承大统,何人可继大统耳?”李定国听到王尚礼小人得志便猖狂之言,怒火喷涌,大声喝令:“住口!谁继大统,是大西先帝四大义子兄弟家事,大西军四大台柱将军内部军务,轮不到你这无名鼠辈乱嚼舌头。”孙可望听到李定国的喝令,站出来帮王尚礼说话解危说:“定国兄弟不要盛气凌人,王尚礼是艾能奇副将,艾能奇战死,队伍交给副将统领,就军务而言,王将军完全有一方代表权,何言乱嚼舌头。本台柱将领继承统帅,汝如此不把本大帅放在眼里,本大帅何以治军?不打你一百军棍,不知天高地厚。来人,拉倒演军场,军棍伺候!”李定国见孙可望亲兵就要动手,以他在军中的万人敌威望,勒令说:“谁敢动武,格杀勿论!”李定国这一吼叫,孙可望亲兵不敢动了。刘文秀见孙可望摆出大帅威风,强行压制忠良,站出来指责说:“孙兄长息怒,我等都是大西先帝义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汝是兄长,艾能奇兄弟尸骨未寒,汝就如此霸道,岂不让死去的兄弟闭不上眼,活着的兄弟悲伤心寒耳。”孙可望见刘文秀也来帮腔,指责刘文秀说道:“自古父去也,长兄为父,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千古圣人道理,纲常伦理播天下,义父没教育你们吗?长兄之言无人听,何以治家,统帅军令不执行,何以治军?你们要看着大西军散伙自灭吗?”第一督军白文选不愿看到大西军内讧散伙局面,为了平息事态,出面调解,只好委屈一方,上去拦腰抱住李定国,晓之以理说道:“李将军,为了大西军不散伙自灭,你就暂时忍下一口气,日后再图打算。孙大帅,李将军一百军棍,末将愿替代五十军棍,愿与李将军同受五十军棍。”孙可望正在骑虎难下之时,听到白文选出面调解危难,且对自己有利,也是给自己下个台阶,当即赞同说:“好,白将军才是军中楷模,就依了白将军。”李定国、白文选被拉出艾能奇灵堂,来到演军场接受军棍处罚。

孙可望从回忆中回到理智现实,遵照张献忠遗愿,联明抗清。如今又被南明皇上封为秦王,成为南明联军的抗清领航盟主,为了显示他的盟主权威,从安龙朝廷回到贵阳,于永历六年(公元1652)三月召开军事会议,郑重宣布长江决战计划:“诸位将军,本王今天宣布一项重要决定。大西军既然联明抗清,又拥戴南明永历皇帝,就要起到抗清领航核心力量作用。纵观天下各种抗清势力,大西军实力最强大,本王就是各路抗清力量的领航盟主,盟主就要有盟主的气势,不能叫天下人笑话本王只耍嘴皮子,不动干戈。因此,本王决定实施长江会战计划。请白文选将军叙说长江流域的军事形势。”

白文选在张献忠身边是一位得力的干将,有将军之才,也有军师之谋,张献忠战死,自然成了孙大帅的左膀右臂,前卫都督,打仗充当先锋主力,谋划担当军师大任。秦王令他图谋划策,义不容辞的从座位上起身,走到军事挂图前,用指挥棒指着墙上的军事挂图娓娓道来:“诸位将军,末将遵秦王之令,分析长江流域军事形势。将军们请看,长江三峡以上长江南岸地区,在大西军控制之下,川东有李自成残部十三家兵马,尚无清军袭击。湖广长江南岸地区有李自成夫人高桂英率领的大顺军残部,南明军有马进忠、王进才部,郝永忠、张先璧等部。两广地区南明军几乎空无一兵,即使有像李建捷这样的游兵散勇,只会躲进山林海岛,不成队伍,不敢出战,相反清军则实力强大,孔有德、尚可喜、耿继茂、线国安、以怕包头所部牢牢控制两广地区。江浙长江南岸地区有南明军张煌言、张名振队伍,福建东南沿海还有南明军郑成功、郑经的队伍,也有清军陈锦、田雄、固山额真金砺、固山额真刘之源的队伍盘踞福建,更有马国柱、周国佐、郎廷佐、管效忠、昂邦章京喀喀木的清军控制江浙,可以说江浙、福建地区,清军、南明军旗鼓相当,各有实力,大打有时,小打小闹不断。而清军在长江流域部署兵力并不强大,总体兵力少于南明联军。过去义军、南明军没有形成联合统一战线,各自为战,甚至还有内讧之乱,结果被清军各个击破。现在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义军与南明军组成联军,不仅在数量上多于长江流域的清军,且在于两军形成联合统一战线,清军各个击破的战术自然破灭。相反,南明联军形成抗清反攻之势,在千里长江流域同时发起攻击,打响长江决战炮火。”

白文选说完战略性军事部署,秦王孙可望启发式问道:“诸位将军,对此千里长江会战有何高见?”秦王孙可望话音一落,李定国首先站起来,接着说道:“本将军有话要说,千里长江会战计划,如果本将军尚未记错的话,这已经是第二次。第一次是三年前,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重返肇庆时候,相国堵胤锡联络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将军,也秘密联络过大西、大顺义军,计划联合会战长江流域,决战清军。但由于南明正统君子们反对与义军联合,最后只有张名振、张煌言率军进入长江战下游,堵胤锡战中游,都是孤军奋战,大败而归,堵胤锡战败身亡,长江会战计划未能实现。如今南明、义军都拥戴永历皇上,联明抗清统一战线形成,再次实施长江会战计划,不出意外,定能成功。从长江兵力部署形势分析,南明军郑成功、张煌言主力在长江下游以东地区,而长江中下游以西地区均是义军队伍主力,如此说来,这又叫长江东西会战,关键是要统一指挥得当,孔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点,乃是礼乐征伐出天子,永历皇帝就是会战征伐天子。”

孙可望听李定国这话,心里明白是冲着他来的,满肚子不高兴,甚至愤怒,但他还得尽力忍耐,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以联军盟主行驶霸权,替代礼乐征伐出天子,怕影响他的盟主权威,弄个难堪,就耐着性子,答非所问的解释说:“皇上不可能指挥联军决战,更不会御驾亲征,抗清打仗,还得靠联军诸位将领。”

刘文秀听到孙可望军事计划,则是联军长江全线会战,可真正到会的只有大西军的高级将领,南明像郑成功、张煌言这样的大将军并未参加会议,只是象征性的派了几位很不起眼的联络副官到会,因此他提出联络问题说:“既然是两军联合会战,两军联络协调问题很关键,如果联络不当,势必形成东打西不动,或者西打东不动的混乱局面,清军反倒有机可乘,秦王并没有作出联络协调部署,这可是军事之大忌。”

孙可望还未来得及回答,白文选就抢先替秦王孙可望解释,回答刘文秀提出的问题:“这些细节问题,秦王早就部署妥当。长江会战计划决定前,秦王就禀报了皇上。至于联络东南沿海张煌言、郑成功将军事宜,秦王早已派出使者,联络有定,并且还约定钱谦益大人、姚志卓将军为东西往来联络使者,首席联络官。如果诸位将军尚无不同意见,就请秦王下达会战军令。”

秦王孙可望摆出盟主威风,下达长江会战军令:“本王命令,张煌言、郑成功将军率部进军长江下游战场。李定国将军率领副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右路军,进军长江中游湖广战场。刘文秀将军率领副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左路军,进军长江上游四川战场。其余各部跟随本王为中路军,扫清长江三峡上游所有清军。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众将领齐声接令高喊:“末将遵令。”

刘文秀会后回营,奉令率领六万联军,首战四川,部署反攻长江上游战役,指着军事挂图动员说:“诸位将军,长江会战,秦王孙可望命令我军主攻四川战场,诸位先请看四川长江流域清军之兵力部署,建昌清军由总兵南一魁部驻守,重庆清军由梅勒章京葛朝忠率部防守,宜宾清军由总兵马化豹率部坚守,其他地方还有一些零散清军,总体说来,四川清军目前势力并不强大,且比较分散,就此形势,我左路军如何进攻,才能取得最佳战果?请诸位将军发表高见。”

王复臣将军其实是秦王孙可望得力干将,南明联军组建,被派到刘文秀所部,成为副将,首先发表见解说:“以末将之见,左路军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这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副将白文选长江会战计划开始,孙可望把他派到刘文秀部下,肩负参战、督战双重任务,此时他不赞成王复臣将军的意见,提出相反意见说道:“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不可取,本将军认为全线同时出击声势浩大,兵力优势,战果最佳,理由很简单,四川清军兵力并不强大,左路军发起全面攻击,清军无法相互增援,正是消灭清军大好时机。”

张先璧原本是南明何腾蛟部下的一员黑神虎将,何腾蛟在湘潭就义后,树倒猢狲散,擅自退居沅州按兵不动,义军联明抗清开始,孙可望把他编入刘文绣队伍,此时他反对王复臣意见,赞成白文选主张,又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说:“王将军的意见似乎有道理,但速度太慢,左路军全力攻其一点一地,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清军闻联军军威,不战自逃,左路军占领的是空城空地,清军不伤毫毛转移了。二是清军一城受敌,多城前来增援,变成了拉锯战,攻坚战,势必造成很大伤亡。因此,末将赞成白将军主张,全线同时出击,各地清军首尾难顾,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也不能增援谁,这叫想逃又不能逃,想打又不能打,联军则可势如破竹,一鼓作气,胜在气势上。”

王复臣态度坚决,在反对声中,仍然坚持己见,又对白文选、张先璧的意见进行分析解剖说:“白将军、张将军的意见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二位将军忽略了一个问题,联军长江会战,清军不可能坐以待毙,肯定会采取相应对策,抗击联军。据消息说,大清平西王吴三桂企图从汉中救援四川。如果联军全线分散兵力出击,清军一旦增援,联军则打不下一城一地,很难前进一步,陷入被动。”

白文选听到王复臣的解释,提出时间差问题,作为理由依据,解答说:“王将军之见第,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是这里有一个时间差,联军已做好了立即发起攻击准备,而清军平西王吴三桂此时远在汉中,等他到达四川,联军早打过长江,吴三桂只能来为守城清军收尸了。因此,这个有利时机,不可错过。兵书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刘文秀纵观各位将军的意见,最后赞成白文选的意见说:“白将军全线出击战术可行,联军就打这个时间差,自古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本将军决定,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全线同时攻击过江。白文选将军为右路军,率部攻打重庆,消灭清军梅勒章京葛朝忠所部。张先璧将军为左路军,主攻建昌,消灭清军建昌总兵南一魁所部。王复臣将军为中路军,率部攻打宜宾,消灭清军马化豹所部。各路军得手后立即向纵深发展,向北推进,收复四川全境。”众将领齐声高呼:“末将遵令。”

刘文秀亲自指挥中路军攻下宜宾,登上宜宾城楼,左中右三路军战果辉煌,纷纷向刘文秀报捷。王复臣在宜宾城南门口,迎接刘文秀将军,兴奋地禀报说:“启禀刘将军,中路军六月攻下宜宾,守城清军全部消灭,只有总兵马化豹一人逃脱,请将军进城。”刘文秀听到禀报,高兴的赞扬说:“好,王将军旗开得胜。”

刘文秀等人登上宜宾城楼,举望全城,一派胜利景象,欢欣鼓舞。白文选、张先璧将军的信使相继来报战况,刘文秀亲兵向城下高声传唤:“传信使上城。”

白文选的信使急忙下马上城,行礼禀报:“启禀刘将军,白文选将军率右路军七月攻下重庆,活捉清军守城将军梅勒章京葛朝忠。”刘文秀满意的称赞说:“右路军初战告捷,劳苦功高。命令右路军继续北进,消灭夔州清军卢光祖所部。”白文选将军的信使行礼接令,立即下城飞马传令回营。

张先璧的信使上城,下马向刘文秀禀报说:“启禀刘将军,张先璧将军率左路军八月攻下建昌,清军守军总兵南一魁死于乱箭之下。”刘文秀赞扬左路军英勇善战,得胜有功。命令左路军立即北上,消灭成都之敌。张先璧信使行礼接令,传令进军成都。

刘文秀率军兵分三路,渡江作战得胜,一路向北推进,势如破竹,九月迅速占领除省会保宁外的四川所有地区。刘文秀正在率部胜利进军之时,忽听亲兵宣报:“姚志卓将军到……”刘文秀见姚志卓的到来感到惊讶,惊喜地问道:“姚将军是秦王派往东南沿海郑成功将军的联络使者,怎么到四川抗清前线来了,这可是稀客啊。”姚志卓拱手回礼,风趣的回答说:“让刘将军见笑了,实不相瞒,长江下游战场张煌言、郑成功将军按兵不动,观望犹豫,故此,本将军转道四川战场。”刘文秀听到长江下游按兵不动观望,长叹了一口气,有所思的点头说:“原来如此。不瞒姚将军说,首战四川,喜忧参半。联军渡过长江,一路北上扫荡,几乎四川全省大地均在联军控制之下,只是省会保宁仍在清军之手,攻下保宁困难重重,请姚将军如实向秦王禀报。”姚志卓毫不推辞,当即表示一定将刘将军的辉煌战绩,毫无保留的禀报秦王。刘文秀心里其实是想将四川前线战况,请姚志卓禀报朝廷皇上,想了想又说:“本将军还有一个请求,不知姚将军可否答应?”姚志卓不知刘文秀有何请求,不加思索的爽快表态,定效犬马之劳。刘文秀见姚志卓满口答应,毫不掩饰,当即说出自己的想法:“姚将军如此豪气,本将军那就和盘托出了。秦王限制本将军觐见皇上。本将军知道姚将军也是秦王联络朝廷使者,有进出朝廷面见皇上机会。本将军拜托姚将军,将四川战况在禀报秦王之时,也禀报皇上。”姚志卓一听这事不难,就毫不犹豫的表态说:“这事好办,别说刘将军有请,就是刘将军不说,本联络使者,也责无旁贷的禀报皇上,何拜托之有啊。不过本使者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刘将军,四川大地收复,只剩省会保宁这块堡垒尚在清军之手,不知刘将军对此堡垒有何打算?”刘文秀一听此乃军事部署,当然心里自有备战准备,夸海口说:“本将军的意图很明确,四面包围省会保宁,牢牢控制蜀道天府之国。”

姚志卓听了刘文秀的战略决心,心里有数了,当即告别刘文秀,不去贵阳,先来到安龙,向朝廷皇上禀报四川战况。太监杨守春高声宣报:“报……秦王联络官到。”姚志卓应宣觐见,叩见皇上。

永历帝朱由榔见姚志卓再次来到朝廷,很是高兴,心里希望姚将军带来好消息,还未等姚志卓说话,就忍不住首先问道:“姚爱卿这次从何而来?”姚志卓满面春风,爽朗回皇上话:“微臣从四川战场而来,向皇上禀报好消息。刘文秀将军率部兵分三路渡过长江,横扫清军,于永历六年(公元1652)八月,除四川省会保宁尚在清军之手外,收复四川全省。微臣一路考察,见竹木成林,结茅为庐;锦江之鱼,江岸可求;粮草富足,牛肥马壮;此乃天府宝地,可图复兴大业是也。”太监王坤听到这个好消息,忍不住夸奖刘将军兵贵神速,英雄盖世。永历帝朱由榔听了姚将军带回的好消息,心中燃起了匡复大明的希望,兴奋地说:“刘将军收复蜀地,劳苦功高,朕要封他为蜀王。如此说来,蜀地可图复兴。”姚志卓见皇上高兴,乘机提出建议:“皇上,以微臣之见,朝廷要立即制定朝纲,经营四川,设官安民,招集流亡,联络土司,加紧屯田,大兴文教,定能复兴。问题是四川省会保宁尚在清军之手,就看刘文秀将军能否最后拔掉这个钉子。”永历帝朱由榔听得心花怒放,祈盼说道:“朕,拭目以待,等待刘文秀将军的胜利捷报。”

话题再转到清军方面,四川省会保宁危在旦夕,很多溃败兵马逃到汉中,汉中平西王吴三桂认为事态严重,是见死不救,还是出兵解救保宁?吴三桂率众将领商议对策说:“诸位将军,南明联军刘文秀率军六万渡过长江,势如破竹,占领四川全境,留下一万固守,集中五万大军包围四川省会保宁,尔等说保宁是否还有救?”

李国翰是吴三桂的得力干将,智勇双全,首先接应说:“末将认为四川省会不能丢,自古川北为汉中门户,有川北才有汉中,此乃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关系。”

平西王吴三桂此时仅仅是说说而已,借此发问想了解一下部将们的态度,因为朝廷皇上并没有明令他吴三桂出战,再说四川也不是他吴三桂直接防守的地方,他的队伍驻扎在汉中,可战可观望,只是汉中与四川相邻,不能叫朝廷怪罪他见死不救,李国翰说到唇齿相依,联想到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接着李国翰的话题说:“四川保宁关系到大清朝廷能否还在西南保留一个立足点,本王认为,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就看朝廷持何态度。”

李国翰见吴三桂被他的唇亡齿寒观点所触动,接着进一步分析,展开见第说:“从战略上看,保宁是蜀道入汉中,反攻中原的战略要地,如果联军长江会战得手,反攻中原,那么刘文秀必得川北保宁。而我军丢了四川全境,则不能再丢四川省会保宁。因此,保宁必是明清两军激烈争夺焦点。”

平西王吴三桂当然知道保宁战略地位重要,但是他更考虑的是自身小算盘,仅仅是举手之劳,当然不在话下。可保宁是个烫手山芋,不是谁想要就可手到便拿的,弄得不好,烫伤手足,甚至会卡脖子噎死,他认为不能做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就从反面提出问题,让李国翰掂掂分量,接着分析说:“李将军的战略观点当属上策,但就具体战术上,保宁又是一个大难点。自古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军攀藤而上,卷毡而下进得去,未必出得来。一旦深陷,不能自拔,可谓悔之晚矣。”

李国翰见吴三桂从蜀道难的客观上,联军实力强大主观上,巧妙反对他的大战略,于是李国翰又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大战略说:“末将认为,刘文秀得保宁必取汉中,与其守汉中倒不如守保宁,保宁毕竟还有大清四川巡抚李国英、巡按郝裕的队伍扼守,我军只是增援。此乃两军守一城,总比一军独守要好,换句话说,保住保宁则是保汉中。兵书说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谋势重于谋子,故而谋势为上,谋子为下也。”

平西王吴三桂对李国翰换个角度思考的这几句话,心里倒是完全赞同,只是他是主将,就算有道理,也不能轻易作出一个可冒险,亦可不冒险之决定,一脚踏出去容易,要收回来,可就难堪了。因此,吴三桂在踏与不踏之间徘徊,举步维艰。深感势态严重,心里并不想去冒险,也不想反驳李国翰的大谋势战略。就从客观上有意提醒各位将领说:“诸位将军,请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军挥师保宁,有没有胜算把握?如果无胜算把握,就等于送死,与其去送死,倒不如苟且偷生。俗话说走一步看一步,等一步看二步,也是善谋者行。” 吴三桂说完,最后还是决定先派人联络,显得主动,到时候也好向朝廷交差。

吴三桂的联络使者尚未出门,四川巡抚李国英、巡按郝裕等人,恰在这时来到汉中平西王吴三桂帅府,请求救援。李国英行罢进见礼,直奔来意说道:“本将军今日到此,想必平西王一定知道我等来意。”吴三桂装出不知道者姿态,打着哈哈说:“哈哈,李将军不需打哑谜,有事不妨直说矣。”李国英很聪明,先不说求援,却倾述苦衷:“本将军率部入川,防地几乎全部失守,只剩省会最后一城一地。南明联军包围了省会保宁,我军危在旦夕,保宁失守,本将军将死无葬身之地。”吴三桂心里知道李国英不是来叫苦的,不好正面接应,只好反问李将军说:“尚若汉中之军救援保宁,保宁能否平安?”李国英明白吴三桂问话的意思,干脆顺其意回答,看他有何反应,就大实话回应说:“平心而论,只怕也是杯水车薪,如履薄冰。”吴三桂要的就是这句话,见李国英自己说出来了,就顺着李国英之意,实话说道:“李将军心里如此明镜,可谓识时务。如此说来,本王也无能为力。”郝裕将军听了吴三桂的推辞之言,非常生气,不客气的打断吴三桂的话,直逼吴三桂说:“末将认为,无论保宁前景如何,我军都不能自动放弃,平西王也不能见死不救。”吴三桂对郝裕强人所难的行为,也不客气,反问郝裕说:“保宁前景不言而喻,诸位将军心里明亮,郝将军强逼汉中出兵,岂不逼良为娼,推人下火坑耳?”郝裕也不相让,明确的强逼吴三桂说:“这个火坑平西王非跳不可,平西王不妨细细想来,不死于贼寇,必死于王法。”吴三桂明白郝裕说话的意思,故意追问一句说:“郝将军的意思是说我军不死于刘文秀贼寇,也必死于大清王法耳?”郝裕这下更有话说了,向吴三桂解释说:“难道不是吗?要刘文秀退兵不取保宁,这种可能性还会有吗?我军丢了保宁,大清王法岂能饶恕?平西王见死不救,与本将军同罪,同一个下场。”吴三桂心里明白郝裕这话的分量,出兵,必深陷火坑,不出兵,则死于王法,横直都是个死。郝裕心里得意了,这一军把吴三桂将死了,为了强逼吴三桂出战,接着再进言说:“既然要死,就要死得壮烈。再说,平西王乃威名震天下,今日怕死避战,见死不救,岂不威风扫地,耻笑于天下?天理王法,无论何辩,则有进无退,别无选择。”李国英见郝裕的激将法起了大作用,也帮腔强逼吴三桂,只是没有郝裕讲得那样直白,比郝裕策略一点,巧妙地说道:“平西王实在不肯出兵,吾等也无可奈何。可本将军乃是保宁守土之将,当与保宁共存亡,不甘心死于王法。”郝裕也明白这是李国英故意说给吴三桂听的,也乘机表态说:“末将跟随李将军返回保宁,甘愿死于贼手,决不死于王法。”说完起身告辞,还故意挥手补上一句:“平西王怕死,我们走,连夜返回保宁去送死,告辞。”吴三桂终于被激怒,李国英、郝裕用激将法强逼吴三桂成功,目的达到。李国英、郝裕等将军起身告辞,正要出门,吴三桂大喝一声:“慢着,本王愿与将军们同守保宁,巡抚大人可在保宁备有粮草?”巡抚李国英停住脚步,回头应答说:“保宁粮草虽然不富足,可也足够平西王兵马用上半年。”吴三桂听到保宁有半年粮草,心里振奋了,惊喜地追问:“此话当真?”李国英高举右手,嘴里喊着:“军无戏言。”吴三桂确信有半年粮草,心里有底了,当即表态说:“好,既然有半年粮草,再策划兵力,保宁古城方圆十二里,充其量能容三万兵力,郝裕一万兵力,本王发兵两万,进军救援保宁,三万对阵刘文秀联军五万,誓与保宁共存亡。”

南明联军刘文秀所部,尚未完成对保宁的四面包围之前,吴三桂率部西出汉中,南下四川保宁,与保宁守军李国英、郝裕所部会合,共同坚守保宁。

此时的保宁,刘文秀与众将领也正在商议攻打保宁城事宜。刘文秀首先说:“诸位将军,联军收复四川,保宁乃最后一堡垒,如何取之?”

刘文秀话音一落,白文选就率先接应,发挥他善谋长处,指着军事地图说:“诸位将军请看,保宁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西、南两面乃是嘉陵江,东面是东河,北面为连绵叠翠高山,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地。故此,保宁城乃四面据险之堡垒,方圆十二里又三百三十步,古城墙高33尺,城墙宽15尺。城堡外有护城河城壕,宽30尺,深15尺,易守难攻。要取保宁,末将认为三面包围,放开北面缺口,逼着清军弃城逃往汉中,此乃兵法围师必阙,速战速决之上策。”

张先璧听过白文选速战速决之策,认为这才符合实际,当即赞成说:“打旷日持久消耗战对南明联军不利,夜长必梦多,就首先提出建议,切断保宁清军与汉中的联系,打掉清军交通供应线,保宁孤立无援,逼着守城清军弃城逃往汉中,要打就宜早不宜迟。”

刘文秀听过两位将军的意见,心里在想,两位将军说的,他都不满意,看来必须先说出自己的战略意图,围绕意图分析,才能集中意见,不至于说得太远,就招手示意各位注意听他的部署:“本将军的意图是,四面包围,不留缺口,联军主力摆在保宁城北,堵死清军逃往汉中的退路,联军从城北压进,清军必然向三面环水的江水河上逃出保宁城,联军则来个南北夹击,东西合击,将清军赶下水域绝境,彻底消灭之。”

副将王复臣认为四面包围违反“围师必阙”军事常规,坚决反对四面包围的部署,提出见解说:“末将认为,四面包围不可,北大门必须放开,联军主力摆在三面水路,清军大多不习水性,而联军则发挥水路优势,清军必败,逃往汉中,虽不能全歼清军,但保宁城可破,四川可以平定收复,天府之国就全在联军控制之下。如果四面包围,违背兵法围师必阙常规,清军则破釜沉舟,欲置死地而后勇,反败为胜,岂不事与愿违。”

刘文秀听到王复臣反对四面包围的意见,心里很是不满,再次强调说:“王将军的意见等于放开北大门,有意让清军逃回汉中,不伤清军毫毛,此法不可取,必须四面包围,彻底消灭四川清军,天府之国才能真正成为联军天下。”

王复臣见主将反对他的意见,也不相让,坚持己见,执言劝告说:“刘将军,汉军韩信背水一战,赵军陈馀几十万将士血的历史教训不可重演呐。”

白文选、张先璧等将军附和着王将军,赞成围师必阙的战术。可是刘文秀此时已经听不进部将们的劝告,一意孤行,强行命令说:“本将军已经下达四面包围军令,不得多言,各部按照四面包围军事部署,立即率部兵临保宁城下,等候全面攻城军令。”王复臣见刘文秀下达四面包围军令,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带头执行,第一个喊出:“末将遵令。”众将领也跟着王复臣表态,高喊:“末将遵令。”

永历六年(公元1652)九月,保宁城内清军帅府更是热闹非凡,平西王吴三桂与众将领也正在商议退兵之策:“诸位将军,看南明联军四面包围之架势,情况非常明显,刘文秀的意图是斩尽杀绝,而我军的意图是求生存,诸位将军不知看出名堂可否?”

李国英早看出刘文秀的骄横软内,抢先说道:“不难看出刘文秀骄横轻敌,打了几个胜仗就忘乎所以,不把我清军放在眼里,自古兵书说骄兵必败,这是南明联军最大的软内弱点。”

郝裕则看得比较具体,接着分析南明联军的弱点说:“南明联军在三面环水地方建造浮桥,则是表现刘文秀最骄横的见证。本来南明军就占着水上的优势,架起浮桥,却有利于我军进退,杀开一条血路求生。两军交战,做出有利于敌军的事情,此乃军事之大忌,末将相信,刘文秀不会连这一点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懂,只有骄横至极之人,才这样肆无忌惮,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还未等平西王吴三桂说话,李国翰又接着郝裕的话题,进一步分析说道:“刘文秀骄横轻敌,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违背了围师必阙兵法常规,四面包围我军,不留一个缺口,胃口比天大,大有一口吞并我军之势。而我军则陷入了绝境,毫无退路,正是求生存的最好时机。”

平西王吴三桂综合诸位将军的分析,带有总结的口吻说道:“诸位将军,这与当年汉王大将韩信背水一战的情形相类似,前面是三面环水绝境,后面是刘文秀主力横刀立马在蜀道上,刘文秀大有必胜的骄横。这恰巧有利于我军求生存,兵书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军在求生存中求胜利。如果刘文秀放开蜀道一面,我军必败无疑。正因为刘文秀给我军创造了一个四面绝境机会,我军反倒有求胜希望。据本王侦察,东南西三面水域,西面水域力量最薄弱,由南明军张先璧驻守,张先璧所部只有八千兵力,因为不是刘文秀大西军亲军,而不被重视,刘文秀一旦发起攻城,我军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杀开一条血路,打开张先璧西水域缺口,一面缺口打开,三面环水的南明军则会阵脚大乱,就在这时,我军立即炸断刘文秀所部架在水面上的浮桥,切断刘文秀后续队伍的联系,然后我军发起反攻,将南明军赶下水去,水面上的南明军脑袋,就是我军射箭的活靶子,打败南明联军就从西域缺口开始。”

李国英听过平西王的总体部署,很是赞赏,又提出补充建议说:“平西王英明,摸透了南明联军的底细。末将再补充一点,南明联军不怕我绿营汉军,则惧怕我大清八旗军,末将就将绿营兵马全部换上八旗军服装,打出八旗军旗号,南明联军一见八旗军,一定产生心里压力,这也是战胜南明联军的心理战术。”

吴三桂认为李国英的这个建议可取,当即决定说:“全部打出八旗军旗号上阵,提前主动发起反攻,抢在刘文秀发起攻击之前,南明联军就会仓惶应战,必然自乱,而我军则士气正旺,无不以一当十,一战而胜。众将听令:李国英、郝裕两位将军立即从西暖岳门出城,消灭西水面张先璧贼寇所部;李国翰将军从东望赢门杀出、消灭东水域王复臣贼寇所部;严自明将军从南迎熏门杀出,消灭贼寇关有才所部,东西南门出战,首先炸断浮桥,切断贼寇退路;本王亲率主力主攻北拱极门,与贼首刘文秀主力决一死战。”众将领高喊着:“平西王英明,末将遵令。”

平西王吴三桂高举双龙刀,直指蓝天,高声叫喊:“我军将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不胜则亡。”众将领也跟着拔出兵器,高呼着:“不胜则亡,不胜则亡。”

保宁清军在吴三桂指挥下,全面反攻南明联军,各路将领身先士卒,高喊着:“弟兄们,我军被南明联军四面包围,四面据险,此乃背水一战,想活命的就杀出重围,消灭刘文秀贼寇,杀……”

清军主动反攻,南明联军张先璧所部最先遭到打击,副将王永图急忙来报:“启禀张将军,清军八旗军提前反攻我军。”张先璧对刘文秀的四面包围部署心存不满,本来心里就憋着气,听到清军反攻他,更是大发怨气,一边慌乱领军迎战,一边愤怒的骂街:“他奶奶的,老子建议早开战,却迟迟不开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将军没有军令就是将在外,我等总不能挨打等死,传我命令,立即迎战清军。”张先璧在骂声中率领长矛军仓惶迎战,被动挨打,清军攻势凶猛,大势所趋,只好命令弟兄们快撤,结果水域据险撤退缓慢,被清军追杀,只有张先璧、王永图带领几个亲兵撤出战场,就连张先璧弟弟张先轸都顾及不上,八千长矛军死于郝裕将军之手,西水域战场以联军惨败而告终,保宁西水域落入清军之手。

再说东南两面水域战场,清军在城内严阵以待,李国翰与严自明将军商量妥当,分工明确,李国翰率部迎战过桥攻城联军,严自明率部负责炸掉浮桥。严自明还吹嘘自己炸桥有经验,李国翰心里当然相信,但嘴上还是不放心的嘱咐一句说:“记住啰,炸桥是为了切断联军后续队伍,守住断桥就是胜利。”

与此同时,南明联军王复臣观察到西水域张先璧所部与清军大战起来,以为刘文秀已下达攻城军令,急忙询问关有才说:“关将军,西面激战,为何我军未能得到攻城军令?”关有才摸了摸后脑勺,猜想说:“王将军,是不是刘将军下达了攻城军令?我军信息联络出了问题?”王复臣、关有才两将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盲目率部跨过浮桥,攻打保宁城,与清军战于保宁城下。

清军严自明见南明联军王复臣主力过了浮桥,立即率部炸桥:“弟兄们,南明联军跨过浮桥攻城,炸掉浮桥,切断联军退路。”清兵们应答嗻!拼死炸桥,几声巨响,浮桥被炸掉。南明联军见浮桥被炸掉,后路切断,军心涣散,恐慌而无心恋战,阵脚大乱。

清军李国翰见浮桥被炸断,乘机率部从城内杀出,将南明联军王复臣、关有才所部强行赶下水域,这时清军城上城下,万箭齐发,纷纷落水逃命的南明军士兵,成为了清军的活靶子,副将王复臣不幸死于乱箭,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保宁东西南水域战斗打得惨烈,刘文秀亲兵急报:“报……东西南水域联军与清军激战。”刘文秀听到军情禀报,心里腾起怒火,气愤地骂道:“乱弹琴,本将军尚未下达攻城军令,如此乱战,岂不坏我大事。”白文选听到无令乱战的消息,认为被清军打乱了部署,会导致全盘皆输的败局,事态严重,当即建议说:“刘将军,我军部署被清军打乱,现在再改变主意,重新调整部署已经来不赢了,末将认为只能以乱对乱,乱中取胜。”刘文秀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也只好按白文选的建议,仓惶下令全面出击,迎战清军,收复保宁城。刘文秀下令全面攻城后,亲率主力,按原计划,攻打北门。

平西王吴三桂在北城布下重兵,全副武装站在城楼,对城下的刘文秀喊话说:“刘将军,本王在此恭候多时了。”

刘文秀骑在马上,隔着30尺宽的城壕,抬头看到城楼上的吴三桂,愤怒地骂道:“吴三桂,你这个大明叛逆、汉奸走狗,清妖鞑子,厚颜无耻,今天本将军要替天行道,送你上西天。”

平西王吴三桂听到骂声也不生气,耐着性子,有力的回敬说:“刘将军不要狂妄,西水城张先璧毛贼已被我军打败,残部逃跑了。东南水域王复臣已死在我军乱箭之下。识相的就下马投降,可免你一死。”

刘文秀听到吴三桂的劝降,火冒三丈,怒气冲天,愤怒地骂道:“吴三桂你休得猖狂,识相的应该是你,南明联军围城多日,投降的应该是你吴三桂。”

平西王吴三桂有些不耐烦了,指着刘文秀骂道:“你这厮执迷不悟,那就休怪我等不敬。弟兄们,打开城门,杀过去,活捉刘文秀。”平西王吴三桂下城骑上战马,冲出城门,越过壕沟,挥舞雕刻双龙,刀尖如锥,重十二斤,长两米的双龙长刀,杀向刘文秀。刘文秀见吴三桂冲出城门决战,仗势兵多将广,扬鞭催马,双手紧握三叉镏金镋,迎战吴三桂。刘文秀三叉镏金镋对吴三桂双龙长刀,一来二去,大战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吴三桂心里明白,不打败刘文秀,他的三万人马就会全军覆没,丧失四川全省,吴三桂求胜心切,却苦战未能打败刘文秀。吴三桂见南明联军占着五万兵力优势,清军损失过半,战败就在瞬息之间,吴三桂哀叹:“本王戎马一生,从未遇此强敌,今日要命绝于这弹丸之地也。”吴三桂本着以死决心,要死也要多杀几个垫背的,调整马步,挥舞双龙长刀,大吼一声,再次杀向刘文秀,准备与刘文秀同归于尽。哪知道刘文秀也因为张先璧战败逃跑,王复臣战死,吴三桂的拼死,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心里乱了方寸。王阳明的胜负理念在于心动与不动,刘文秀恰在此关键时刻心动摇乱了方寸。吴三桂的双龙长刀并未砍到刘文秀,刘文秀却稀里糊涂的落于马下,辛亏白文选眼疾手快,双坂斧挡住了吴三桂的双龙长刀,亲兵救起刘文秀后撤。也恰在此时,东西南三面得胜清军,集中杀向北门,士气高涨,杀声震天,增援吴三桂。明、清两军混战,大打出手。南明联军因刘文秀落马后撤,军心动摇,被动挨打,死伤惨重,溃不成军。白文选看到败局已定,建议刘文秀撤军。刘文秀不甘失败,犹豫苦战,未能如愿,哭丧着脸对白文选说:“如此惨败回去,岂不有负皇上厚望,秦王又岂能饶恕?”白文选心里明白,兵败如山倒,再挣扎也无济于事,诚心劝导说:“刘将军,总不能一次就将老本拼光,留点种子,再图东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不撤退,等东西南水域的八旗军再合围上来,我军想撤都来不及了。”刘文秀很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忍痛下令撤退:“传本将军命令,向西撤退。”

刘文秀在落马慌乱中掉下将军帅印,被清军李国翰截获,如获至宝,准备立即禀报平西王请功。刘文秀乘清军李国翰缴获帅印,哈哈大笑的混乱机会,慌忙逃脱。李国翰正要追赶,平西王吴三桂恰好跃马来到,李国翰立即将刘文秀的将军帅印献上,禀报说:“平西王来得正好,将军请看。”平西王吴三桂瞪大眼睛看了看,笑着说:“原来是刘文秀的将军帅印。刘文秀连帅印都丢了,怎么向皇上、秦王交代?刘文秀这回死定了。”南明联军向西败退,这回李国翰在平西王吴三桂面前卖乖,建议追击刘文秀:“启禀平西王,刘文秀跑得不远,乘我军士气旺盛,一鼓作气,追上去,消灭刘文秀所部,四川又是我清军的了。”李国翰有了缴获帅印的功劳,也有了追杀刘文秀再立新功的建议,认为平西王吴三桂会记他首功,哪知平西王吴三桂摇着头,反对他的追赶建议,并向他解释说:“不可追击,我军胜在绝处逢生,刘文秀败在骄横轻敌,导致违背兵法围师必阙的军事原则,败在据险架浮桥有利我军。我军离开险地,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不利于我军。再说,刘文秀主力虽然折损过半,还有两万多兵力,我军三万折损一半,就只有一万多兵力了,如果我军离开保宁,展开追击决战,我军未必就能取胜。再说,刘文秀丢了将军帅印,会找我军拼命夺回。我军不追,他就奈何不得。刘文秀惨败回去,秦王孙可望肯定不会饶恕丢了帅印的将军,留给孙可望去杀刘文秀。传我的命令,鸣锣收兵,回城休整。”

刘文秀率残部一路向西,逃离险境,清点兵马,总兵以上将领姚之贞、张先轸、王继业、杨春普、王复臣五人阵亡,近三万将士死于保宁。刘文秀带领幸存两万多将士无力再战,惨败返回贵阳。孙可望亲兵宣报:“报……刘文秀将军到。”刘文秀应宣拜见秦王,秦王孙可望一见到刘文秀,气就不打一处来,满肚子怒火爆发,张口大骂:“妈那个巴子,你还有脸回来,本王要你首战四川,开始打了两个胜仗,就忘乎所以,骄横狂妄,被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我五员大将,连将军帅印都被清军缴获去,你该当何罪?”刘文秀也不争辩,甘愿认罪说:“末将有罪,愧对皇上。”秦王孙可望一听皇上二字,更是火冒三丈,愤怒地训斥:“混账,什么愧对皇上,你愧对的是我秦王。本王将跟随我多年的白文选、王复臣精锐之师交给你指挥,将南明原何腾蛟的黑神将军张先璧所部,也交给你指挥,可谓实力强大。可你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副将王复臣好言相劝,建议围师必阙,你狂妄自大,断然拒绝接受王复臣将军建议,是你断送了他的性命,你对得起王复臣冤魂吗?”刘文秀倍感对不起王复臣,要是采纳他围师必阙的建议,也许王复臣就不会战死。秦王孙可望怒火未平,怨气未消,接着骂道:“还有张先璧将军,在南明何腾蛟部下乃是黑神英雄,到了你刘文秀的麾下就成了狗熊。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可真是黑瞎子挠门,熊到家了。”刘文秀以自责的口气,而又尽力开脱说:“末将一时疏忽,叫清军钻了空子,错失马蹄,遂成千古之恨。”秦王孙可望听到疏忽这等认罪态度,更是恶从胆边生,气从七窍涌,破口大骂:“你以为你是谁啊,在吴三桂面前骄横狂妄,你还是小儿科。当年吴三桂率军驻守山海关,连崇祯皇帝都要敬重他三分。后来他投降大清,大清皇上都要封他为王。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什么东西,关公面前耍大刀,找死啊。本王把白文选、王复臣将军交给你指挥,就是要你听取他们围师必阙的谋略,放开北大门,让吴三桂知难而退,逃回汉中,联军就胜利了,你就是不听劝告,惨败而归。你可真是屎壳螂放屁,臭上加臭。”刘文秀被骂得无话可说,只好认罪,请秦王罚落。秦王孙可望对刘文秀早就大为不满,乘机下令解除刘文秀兵权:“自古军法不容情,赏不当功,罚不当罪,本王何以治军。本王决定,解除刘文秀兵权,发回云南昆明闲住,深刻反省。张先璧临阵逃跑,导致保宁整个战局逆转,罪不可恕,军法不容,拉出去,乱棍杖毙,以振军威。”亲兵将张先璧拉出去,乱棍打死,威震湖广的黑神将军,死于军法军棍。

刘文秀被解除兵权,张先璧乱棍杖毙的消息传到了永历朝廷,永历帝朱由榔很是失望,与刘妃后谈论刘文秀保宁失败,被秦王孙可望剥夺军权之事。永历帝朱由榔对刘妃后说:“姚志卓将军前些日子,禀报刘文秀将军收复四川的利好消息,朕寄托一线希望,谁知还没几天,刘文秀就惨败而回,被秦王解除兵权,张先璧被秦王乱棍打死,长江上游战局败矣,四川休矣。”

“皇上,秦王孙可望也太狠毒了,竟敢对部下下此毒手。”

“秦王孙可望理应派兵增援四川刘文秀攻打保宁,不但不增援,反倒解除刘文秀兵权,这样一来,刘文秀的队伍就算彻底垮了。”

“皇上,奴婢记得,刘文秀开始收复四川时,皇上还准备封刘文秀为蜀王,这下可就不能如愿了。皇上,其实秦王这样做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秦王孙可望解除刘文秀兵权乃是借故而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休整再战就是了,甚至还可以戴罪立功,解除了刘文秀兵权,其队伍就垮了。特别是张先璧将军,乃是南明湖广黑神猛将,就因为不是大西军的嫡系队伍,借故败仗被乱棍打死,更是斩尽杀绝而后快,明眼人都看出秦王孙可望的险恶用意。”

“秦王孙可望这样做岂不有利清军,坏我抗清大事。”

“皇上,清军夺回四川全省,奴婢担心清军吴三桂会率军乘胜追击,跨过长江,攻打安龙。”

“朕也担心吴三桂会乘机过江,进攻安龙,嘛咯是好?”

“不过皇上也别过于担心,长江上游首战失败,但长江中游的李定国,下游张煌言、郑成功将军胜败如何,尚未有消息,也许长江会战还有希望。”

“李定国忠君可依,乃真英雄,只是自永州一别,朕尚未见到他。”

“皇上,说起来皇上与李将军还很有缘分,皇上在永州被俘,焦琏、王永图将军救驾,也是李定国让开大路,皇上才死里逃生,没想到十年后,皇上来到了李定国大西军。”

“其实李定国的治军治国之才,远在秦王孙可望之上,因此李定国也是秦王孙可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打击对象,但愿李定国能够打胜仗。如果李定国也打败仗,就会成为第二个刘文秀。”

“皇上,奴婢敢说,李定国不会成为第二个刘文秀,李定国善于用兵,抗清复明的希望,就全寄托在李定国将军身上了。”

“但愿李定国给朕传回打胜仗的好消息。”

话题再反回到大清朝廷,范文程等人建议顺治帝传旨平西王吴三桂,乘胜进攻贵州、云南。范文程上朝首先奏报说:“皇上,平西王吴三桂率军入四川,会同四川巡抚李国英打败南明联军刘文秀所部,夺回四川全省,请皇上立即传旨平西王吴三桂,令其率部乘胜追击攻打安龙,剿灭安龙永历朝廷,实现大清一统江山。”郑亲王济尔哈朗赞成范大人的意见,当朝帮腔说:“皇上,范大人说得对,不能叫吴三桂躺在四川睡大觉,令其率军乘胜攻打云南、贵州,剿灭南明联军,消灭永历朝廷。”范文程见郑亲王济尔哈朗帮腔,赞成他的建议,心里得意,接着继续说道:“皇上,南明联军的长江会战首战四川宣告失败,现在正是消灭南明势力的大好时机,只要朝廷皇上有旨,吴三桂不敢不前。”郑亲王济尔哈朗接着又补上一句说:“皇上,宜将剩勇追穷寇,痛打落水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诸位王公大臣也都纷纷进言附和,赞成出兵,乘胜追击,平定西南,也正合皇上心愿。皇上当朝即令吴良辅为钦差,前往四川保宁平西王吴三桂帅府传旨。平西王吴三桂帅府亲兵宣报:“报……朝廷钦差到。”吴良辅高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平西王吴三桂率军进攻四川,打败南明联军刘文秀所部,夺回四川全省有功。令其率军乘胜追击,剿灭永历朝廷,实现大清江山一统,钦此。”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