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一贯采取保存实力按兵不动策略,就是不想受人节制,保持相对独立性。他不拥戴近在咫尺的鲁监国政权,而拥戴远在大西南的永历朝廷,就是因为永历帝山高皇帝远,政令、军令有所不受。他在兵力和地盘远不如秦王孙可望大西军之时,他按兵不动观望。当大西军经过长江和广州两次会战之惨败,实力下降减半,而保存实力的郑成功却强大起来,认为该是他郑成功称雄的时机了,在永历八年(公元1654)八月被永历朝廷封为延平王之际,于次年(公元1655)二月八日在厦门自立郑氏小朝廷……
南明联军二次会战,再次失败,抗清同盟军事领航核心未能顺利形成。姚志卓忍痛向朝廷禀报二次会战结果。太监杨守春高声宣报:“报……堵将军、姚将军觐见。”姚志卓应宣叩见皇上。永历帝朱由榔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定国身上,急于想知道广州会战结果,急忙问:“姚爱卿,广州会师战果如何?” 姚志卓悲伤的禀报说:“回皇上话,广州会战失败,李定国率军退回广西南宁休整,再图打算。”永历帝朱由榔听到败讯,叹息说:“怎么又失败了?”姚志卓见皇上很不高兴,小心翼翼的解释说:“皇上,广州会战,如果不出现意外,按常规南明联军必胜无疑。可郑成功仍是按兵不动,两军会战变成了孤军苦战,李定国将军在清军援军到来之时,不得不退出战场。”永历帝朱由榔听到郑成功还是按兵不动,气愤地说道:“这个郑成功,长江会战他按兵不动,广州会战他还是按兵不动,难道他要自立为帝不成?”姚志卓得到一些郑成功的情报,向皇上禀报说:“皇上,就现状看,郑成功只是不愿受人节制,尚未公开要自立朝廷。现在对朝廷威胁最大则是秦王孙可望,郑成功只是不愿配合,而孙可望则是公开限制朝廷,软禁皇上,大有与李定国、刘文秀将军决裂的势态,对朝廷大不利。”永历帝朱由榔没有好办法,能够镇住乾坤,只好请姚爱卿多多劝说秦王,当以抗清大局为重,也只有姚爱卿在秦王面前能说上话。姚志卓也没有办法让皇上摆脱困境,只能在口头上,回应微臣力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而已。
大学士扶纲深为朝廷前途担忧,思考寻找新出路,上朝向永历帝朱由榔进言说:“皇上,微臣有本请奏,皇上封孙可望为秦王,也意储封李定国、刘文秀为晋王、蜀王,惟独不愿封大将军郑成功为王,这是为何?”
永历帝朱由榔听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叹着气答复说:“扶阁学问朕为何?其实朕也不知何故,在鲁王监国、楚王监国、绍武政权争相立帝之时,郑成功不拥戴近在咫尺的鲁监国政权,却拥戴朕为帝,可他只是口头拥戴,从未为朕出过力,朕在关键时刻都未见过他一兵一卒。朕依靠大西军抗清之时,秦王孙可望的长江会战,李定国广州会战,他仍然按兵不动,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何药?”太监王坤听到这个问题,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接着分析说:“其实皇上心里也明白,郑成功不想受任何人节制,早想自立朝廷,只是时机尚未成熟,在皇上称帝时,郑成功的实力不如湖广何腾蛟、堵胤锡;在联明抗清时,其实力不如秦王孙可望大西军,眼下却今非昔比了,何腾蛟、堵胤锡已兵败身亡,大西军经过长江会战,广州会战,损失过半,现在又一分为二,这样一半折一半,实力大打折扣了。而郑成功的队伍则完好无损,迅速强大起来,有脱离朝廷自立可能。”扶纲赞成王公公的分析,接着说道:“皇上,王公公言犹未尽,微臣替王公公补完未尽之言。郑公预想另立朝廷,与秦王孙可望一样,既要独立,又必举朝廷旗号。既然郑公高举皇上旗号,皇上又何必不舍一个王冠?”太监王坤认为扶阁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好,当即向皇上建议说:“皇上,扶阁学说得对,郑成功越想自立,越是要稳住他,给他封秦王等同一字亲王,看他有何反应?如果皇上不舍王冠,郑成功就会自立为王,乃至称帝。”扶纲见王坤支持他的建议,更是来了兴趣,进一步展开分析说道:“皇上,郑公看重王冠,记得朝廷在永历二年和七年,先后两次封郑公为威远侯和漳国公,郑公嫌封爵低下,虽然接受,但他不以封爵发布文告,仍以其将军名义文告天下,这就很不言而喻。如今郑公势力强盛,皇上加封孙可望为一字亲王,郑公则不封王之,建议皇上加封郑公为一字亲王,对朝廷有益无害。”太监王坤赞成封王,但不赞成一步到位,建议说:“皇上,奴才之见,暂不封一字亲王,封为二字郡王便可。封为一字亲王,恐郑成功也效法秦王孙可望,建立郑氏小朝廷,朝廷可是有秦王前车之鉴教训。封为二字郡王,便可断了郑成功建立类似秦国府念头,让他心里明白,郡王与亲王还是有等级差别,不可一步到位,目的是让他有盼头。”永历帝朱由榔听了扶阁学和王公公建议,觉得很有道理,心里赞成给郑成功封王,就问道:“既然王公公、扶阁学都主张给郑成功封王,你们说,封何王为好啊?”扶纲想了想,提出建议说:“王公公所言也有道理,封王则不一步到位,如郑成功拥戴皇上有功,匡复大明有成,再封一字亲王闽王,或者海王、潮王也不迟,既然封为二字郡王,微臣认为,大明秦王朱樉是以秦地西安地域之名冠之,今秦王孙可望祖籍陕西延长县,也即古秦地也。郑公则不宜地名冠王,地域而王,郑公更南天一柱。郑公占据厦门,将厦门改为思明,表明郑公尚是思念大明之将军,既然郑公思明,就封二字延平王,延者延续,平者平定,平定大清乱兵,匡复延续大明江山者也。”永历帝朱由榔听了扶阁学的建议解释,认为有道理,有学问,切实际,既稳定了郑成功,又让郑成功扛起抗清大旗,当朝赞成说:“扶阁学言之有理, 朕,恩准。”
扶纲见皇上恩准了,就请求出使厦门,请愿说:“皇上,微臣与漳平伯周金汤前往厦门宣旨。”太监王坤见问题解决了,也就急事急办,当即催促说:“皇上,扶阁学说得对,宜早不宜晚矣,即刻宣旨封王。”永历帝朱由榔当即恩准,遣扶纲为钦差,前往思明,加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说也巧,大清朝廷也在此时招安郑成功,在厦门举行招安议和会谈,清方派出固山额真图赖、总督李率泰、提督马得功、总兵王之刚等,前往厦门招降郑成功。固山额真图赖首先摆出大清威风,居高临下说:“郑将军要认清形势,俗话说识时务者俊杰,通机变者英豪,大明气数已尽,南明无力回天。大清则兴旺发达,一统江山之日,指日可待。南明残余势力也日趋崩溃,灭亡就在朝夕之间。郑将军虽然有些实力,但远不是我大清对手。不过我大清皇上对郑将军很是器重,不忍心毁掉郑家军,望郑将军审时度势,归顺大清天朝。”郑成功听到如此傲慢狂言,心里顿生不满,也不示弱,摆出大将风度,巧言反对说:“图赖将军言过其实,大明乃是败在义军手里,而现在义军反过来联明抗清,这一时务,图赖将军怎就视而不见?”图赖用鼻子哼了一声,更加傲慢神气地回应说:“郑将军不要自欺欺人,李自成大顺军早已作鸟兽散,苟延残喘的大西军,联明抗清,发动长江会战,结果如何?大败而归,连大西军统帅孙可望都要投降大清,郑将军还有何可言之?不过本将军知道郑将军聪明绝顶,相国堵胤锡图谋长江会战,秦王孙可望的长江会战,李定国的广州会战,郑将军都按兵不动,保存实力,暗中成为当前南明军势力最强大的队伍,如果郑将军顺我大清,南明则亡,大清则一统江山。”总督李率泰听过图赖的劝降之言,忍不住插言,挑明说出自己赞成图赖将军见解:“图赖将军之意,是说孙可望乃是南明联军盟主都要投降大清,郑将军还有何理由不降大清耳?”郑成功部将甘辉见清军代表李率泰插言,心里也不服气,以傲慢对傲慢,抢过话题,讽刺清军代表说:“清军代表不要狗眼看人低,郑将军不是孙可望,也不是李定国,人称南天一柱,拥有强大水军,东南沿海地域广阔,谁又能撼得动?据本将军所知,当前清军尚无正规水军,有几只破船,也不过就是渡河工具而已,全无水上战斗力,郑将军强大海上水军,谁之奈何?”清军提督马得功见甘辉将军用水军威胁他们,心里腾起一团无名火,拍案而起,跳出来反驳说道:“甘将军不要把话说大了,中华大地均在我八旗军控制之下,郑将军虽然占据厦门海岛,不过弹丸之地。再说,号称海上一霸的施琅水军投降我大清,也就有了水军,怎说大清无水军,大清水陆两军威震天下,试看天下谁能敌!”郑成功部将王秀奇听到叛军施琅名字,怒火涌上心头,岂能忍让,更是怒气冲天的吼道:“施琅算什么东西,又怎能与郑将军相提并论?”甘辉见王秀奇帮腔,更是来了傲气,用鼻子哼着说:“大清抬出一个施琅杂毛吓唬人,施琅是能吓唬人的东西吗?岂不是天大笑话!”郑成功尚未开口反驳,部将们却压倒了清军代表的傲慢气焰,心里很得意,是可以谈条件的火候了,有意放慢口气说道:“大清既然要招安本将军,总不能以吓唬人为招安条件吧?”清军图赖将军见郑成功口气没有部将们那样强硬,表示愿意听招安条件,气氛显然缓和下来,也客气地说:“好,郑将军到底是聪明人,一言中的。大清皇上很器重郑将军的聪明才智,骁勇善战之霸气,很想得到郑家军,只要郑将军肯归顺大清,朝廷定当满足郑将军条件。”清军总督李率泰直言不讳的追问郑成功:“郑将军是要封王,还是要封大将军?大清朝廷定会满足。”郑成功听到封王拜爵之词,脑袋晃得像个拨浪鼓,双手大幅度摇摆,高声回答说:“不不不,本将军无此奢望,既不封王,也不要大将军,其实大清朝廷只要满足本将军一个条件,便可招安。”图赖将军在心里觉得郑成功这话很稀奇,不封王,不封大将军,那要封什么?难道要立朝称帝不成?很不高兴的追问郑成功,到底是何等条件?郑成功不慌不忙,一字一句的说道:“只要大清朝廷保证郑家军在厦门东南沿海地盘完整,不受任何兵马践踏便可。”图赖将军一时没有完全听明白郑成功的意思,想问个明白,当即追问说:“郑将军的意思是要做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山大王,不受任何人节制?”郑成功对图赖将军的追问,自有一番特殊的解释:“图赖将军说的是,也不全是,本将军的地盘完整,当然还是打着清军旗号,只能说是一支汛地固定完整的特殊清军。”图赖将军这下全听明白了,毫不客气的质问郑成功:“郑将军的意思是北京乃是大清朝廷,厦门乃是郑氏小朝廷,挂羊头,买狗肉。”甘辉将军针对图赖将军的嘲笑质问,站出来替郑成功做番解释说:“图赖将军这话,真是狗嘴吐象牙,在中华大地上保留一块割据自治净土,又何偿不可?在中华历史上,唐朝以前,东北,甚至鲜族高丽都是中华疆土,宋朝边境白沟移向江淮去,大清的祖先皇太极、努尔哈赤不是割据东北多年,成为满人世外桃源天地吗?满人可以割据东北,郑家军为何不能割据厦门海岛?”图赖将军针对郑成功等人提出的割据条件,当然不会答应,反问郑成功说:“郑将军要割据自治,岂不是与大清朝廷分庭抗礼?大清原来只面对永历朝廷,岂不还要面对郑氏小朝廷?自古胜者王,败者寇,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二朝,一朝不二君,郑将军不妨换位思考,假如郑将军是大清皇上,郑将军会容忍二君三虎存在吗?”郑成功面对图赖将军的质问,不正面回答,也不反驳,用请求的口气说道:“图赖将军也换位思考一下,本将军唯此条件,还请将军禀奏大清皇上,斡旋成全。”图赖将军听到郑成功的请求,毫无商量余地,当即立断,一口回绝说:“不用禀奏朝廷,本将军当面明确答复郑将军,一千一万条件都可答应,惟独此条件不可答应。”郑成功面对图赖将军如此强硬态度,心里知道,没有回旋余地,只能以强对强了,也寸步不让,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既然大清朝廷如此没有诚意,本将军也无归降之意。那就送客!”其实郑成功心里根本就没有降清之意,只想保留一块割据汛地,才与清军谈判,但在割据独立问题上,大清绝不会容忍,也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招降谈判不欢而散。
永历八年(公元1654)八月,大清朝廷与郑成功正在招降谈判不欢而散之时,永历朝廷派扶纲、周金汤为使者,前往厦门郑成功将军府,宣旨封王。扶纲高喊着:“圣旨到……郑成功接旨。”周金汤高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成功将军克叙彝伦,首重君臣之义,乃南明天朝楷模。抗清有功,功高天下。盖天地之常经,实邦家之良翰。尔漳国公赐姓忠猷恺掣,壮略沉雄。称兵闽浙沿海,力图大明江山社稷,登舟洒泣,同仇敌忾,啮臂盟心,誓师抗清。而乃戈船浪泊,转战十年,兴师扩军,浪行万里,横扫千军之敌伪,覆虎穴之名酋,中流砥柱于东南,盖忘家而许国,乃克敌制胜。具金石之诚,式重河山之誓。是用锡以册封为延平王,永承胙土之世袭,钦此。”
郑成功叩首谢主隆恩。周金汤宣旨后,扶纲向郑成功解释询问说:“皇上封延平王,是渴望延平王入朝辅政,不知延平王意下如何?”郑成功当即婉言推辞,明确表示说:“扶阁学乃是两朝元老,理当入朝辅政,本王只能占地为王,皇上封王明确胙土永承世袭,胙土不离厦门,海上抗清,为国尽忠,无能入朝辅政。”扶纲在心里想,郑成功真是琢磨不透,真心诚意请他入朝辅政,就是不肯,但不好把话说得太直露,只好谦虚的解释说:“本阁学只有效忠之心,无军事实力镇乾坤,延平王就不要取笑本阁学。入朝辅政,南明当今,舎延平王其谁?还请延平王以大局为重,扛起抗清盟主大旗,主辅朝政,匡复大明社稷。”郑成功摇头摆手,很不情愿的又接着作了一番解释,说明不入朝辅政理由:“扶阁学言重矣,皇上身边还有李定国、刘文秀这样的军事实力人物,无论军事实力,还是治国能力都在本王之上,有李定国、刘文秀辅政,南明岂不中兴乎?”扶纲见郑成功坚决不肯入朝辅政,意志坚定,不能说服,也不强求,明确表示说:“既然延平王留意已决,不愿入朝辅政,本阁学也只好回朝如实禀报皇上。”扶纲完成使命,一句告辞,谢礼返回朝廷。
周金汤、扶纲回朝,郑成功、甘辉、王秀奇将军在战船上展开议论,就降清、封王辅政之事,各叙己见。郑成功首先说道:“诸位将军替本王思忖一番,大清招安封王,永历朝廷也王之,尔等说,本王是顺清,还是延明为好?”甘辉将军摆出观点,认为就封王而言,无论顺清,还是延明,都会封王,封王不是问题。王秀奇将军最了解郑成功的心思,认为郑成功更看重的是地盘,如果大清朝廷能够允许郑家军割据东南沿海,也许顺清更有利。郑成功一时不理解王秀奇所说顺清更有利的意思,追问王秀奇理由何在?王秀奇也不隐瞒观点,实话实说回应说:“恕末将直言,永历朝廷乃日薄西山,无力扭转乾坤,跟着永历朝廷只能是苟延残喘,乾坤渺茫,命运多舛,前景不佳。顺清倒是有些前景,毕竟大清一统江山历史不会遥远。”郑成功听明白了部将们的意思,在部将们面前也不遮掩,和盘托出心里话:“实言之,尚若大清答应本王割据东南沿海,本王则降清。说也巧之,大清招安失败,永历朝廷封王圣旨便到。本王之所以接受永历朝廷封王,就是永历朝廷不限制本王占据何地,本王只能先图眼前割据,再图长远。”甘辉也了解郑成功的心思,接着又提出郑成功很感兴趣的问题说:“如果这两条路,都不如愿,似乎可以寻求第三条途径?”郑成功心里明白甘辉将军所说第三条路,是指自立门户,也不保留心中观点,明确分析说:“所谓第三条途径,乃自立小朝廷之路。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厦门立朝必须是在大清朝廷和永历朝廷都许之,方可割据立朝。否则,明清两朝夹击,岂能不灭?”王秀奇将军认为大清、南明两朝都许之郑成功在厦门割据立朝,绝无可能,要立割据小朝廷,必是山高皇帝远地方,宝岛台湾就是最理想之地。郑成功一听是台湾,摇头叹息说:“台湾虽山高皇帝远,可那是荷兰人的殖民地,谈何容易。”王秀奇将军却信心百倍,给郑成功大气说:“天下事本无难易,为之则为易。凡事皆为之,天不负有心人。”甘辉将军听到台湾之说,心里大加赞赏,爽快的鼓动郑成功说:“有朝一日,我军杀上台湾岛,消灭殖民统治,占据海岛另立新朝如何?”王秀奇听到甘辉支持他提出的占据台湾立朝建议,眼睛一亮,心里很是激动,立即接着说:“台湾海岛乃是我中华社稷之疆土,易守难攻,我军在此岛驻军立朝,大清朝廷尚无强大水军,无法攻上宝岛乃望尘莫及,此岛可图长久。”郑成功见将军们都赞成台湾立朝意见,心里认为是个好地方,委婉的同意说:“甘将军、王将军此建议甚好,本王赞成,只是眼下尚无打败洋人备战,暂且按下不论,日后再图打算。”甘辉将军想知道郑成功眼下的打算,当即追问下去,郑成功则直言不讳说:“既然攻打台湾日后再图打算,那就先图眼前,厦门立朝,替代秦王孙可望秦国府,永历帝不是加封郑将军为延平王吗?就以延平王名义,建立小朝廷,看大清、南明两朝有何反应?同时做好攻打台湾备战,诸位意下如何?”王秀奇听到要建立小朝廷,第一个站出来赞成,鼓动说:“末将拥护,我军乃大明正统,秦王乃是义军,抗清复明,当属延平王正宗,联军盟主非延平王莫属。”甘辉将军接着分析说明理由:“秦王大西军那点兵力,已在平西王吴三桂的枪口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永历帝最后必然投靠延平王,令诸侯者,延平王也。”将军们说得延平王郑成功心里热乎乎,乐融融,热乎中却又冷静的仔细想了想,觉得不能太激进,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就对部将们说:“诸位不说便罢,说起封王之事,本将军心里还憋着气。皇上封孙可望为一字秦王,皇上还准备储王李定国为一字晋王,刘文秀为一字蜀王,唯独封本将军为二字延平郡王,说明皇上有亲疏之分,把本将军疏在一字亲王之外。按历朝历代王法律度,二字郡王是地域性王侯,绝无监国称帝资格。秦王孙可望建立秦国府,堪称国主,乃是一字亲王。二字郡王又怎能建立小朝廷耳,恐世人耻笑。”王秀奇将军也有些愤然不平,分解说道:“末将也有些疑问费解,二字郡王,必以地域冠名,郑将军将厦门已改思明州,就应以思明郡王冠之,却又偏偏冠之延平王,平清延明,囊括四海,有一字亲王寓意,却又框架在二字郡王序列,真是不伦不类。”甘辉将军听到郑成功的担心忧虑,则不那么想,当即打气说:“延平王,王法律度也是人为之,皇上疏远,延平王自重之,就建延平王府小朝廷,看何人敢说不合哪家王法?”郑成功听到甘辉的态度,认为也有道理,当年朱元璋乃叫花子出身,刘邦乃乡里游手好闲之辈,均能称帝当皇上,我乃将军、二字郡王,为何不可?想到这里,当即表态说:“立朝厦门固然可行,本王也正有此意,让那些叫喊嘴上王法的正统君子们震撼去吧。不过本王尚不能称帝,不得天下,何帝之称?”王秀奇、甘辉将军乘机先后表态,献忠心,甘为立朝效力,万死不辞。延平王郑成功见部将们都支持他的立朝打算,并为他的打算效劳,很是满意,高兴的最后决定说:“好,有将军们的支持效力,选黄道吉日,厦门立朝建府!”
延平王郑成功选准了黄道吉日,于永历九年(公元1655)二月八日在厦门另立小朝廷,邀请张煌言、扶纲、杨祥、姚志卓等将军出席开朝典礼。延平王郑成功在开朝典礼上郑重宣布:
“永历九年(公元1655)二月八日,延平王郑成功上拜天地,下告黎民,念天地之悠悠,禀黎民之浩浩,厦门立朝建府,千秋万代。”
郑成功话音一落,炮声、鞭炮声、锣鼓唢呐声齐鸣,欢呼声震天动地,军乐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延平王郑成功双手平伸下摆,示意停炮息乐,郑重其事的宣布:“从即日起,厦门正式改为思明州,延平王府司设六官司务,各司朝政。”
王秀奇将军带头高呼:“延平王英明,延平王千岁。”众将士跟着王秀奇将军高喊着:“延平王英明,延平王千岁。”
扶纲参加了郑成功厦门立朝庆典,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郑成功乃是第二个孙可望,当即提出疑问说:“延平王,本阁学有不明事处,想请教延平王。”郑成功伸出双手,嘴里客气地说出四个字:“愿闻其详。”扶阁学责问说:“永历朝廷司设六部司务,延平王府也司设六官司务,岂不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与贵阳孙可望的秦国府如出一辙。”杨祥也接着扶纲的话题,责问郑成功说:“秦王孙可望凌驾于朝廷之上,难道延平王也要凌驾于朝廷之上吗?”姚志卓更是直言不讳,质问郑成功:“延平王立府建朝,居心何在?要称帝不成?”
延平王郑成功见反对声高涨,急忙解释说:“三位言重矣,本王设立六官司务,既不与朝廷分庭抗礼,也不凌驾于皇上之上,更不另立称帝。本王庆典第一言,乃秉承永历年号,何谓凌驾于朝廷之上?各位有所不知,大清为了招安本王,给出比永历朝廷二字郡王更大的一字亲王之王位,更优厚之条件,本王不由之而动,却屈尊永历朝廷二字郡王。可惹怒了大清皇上,大清八旗军要对本王动武,本王与大清和议不就,必东征西讨,事务繁多,议设六官司务,实乃抗清需要,王府不设六官司务,各司其职,本王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难道各位还不明理者也?”
张煌言听过郑成功的解释,认为这是自欺欺人,忍不住的质问道:“延平王如此说来,倒是冠冕堂皇,不过本将军尚有不解疑问,延平王口称不与朝廷分庭抗礼,那么朝廷设立六部司务,延平王却也设立六官司务,与朝廷设立同等司务衙门府,不知延平王作何解释?”
延平王郑成功见诸多将军质问反对,心里在想,不作出点让步,恐怕堵不住他们的臭嘴,只好当即作了些调整,急忙改口说道:“张将军这一问,倒是问出些疑问,与朝廷同设等同六官司务,确实有些不明肆意,乃本王一时考虑不周,尚欠斟酌,造成一些不明误解,本王知错便改,即刻改六官司务为六官都事,较永历朝廷与秦国府都官下一等,顺理成章了。”
扶纲对郑成功的改官举动,并不满意,再次劝告说:“延平王要明白一个道理,世人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常言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浊清伯仲,延平王洁身自好,好自为之。”
延平王郑成功表面接受建议,但心里我行我素,嘴里却客气地说道:“多谢诸位伯仲慧眼,进言有功,本王宴请,略备薄酒,敬请笑纳。”将士们与各方宾客入席敬酒,热闹非凡。
话题再转到大清朝廷,招降郑成功失败,还多出一个小朝廷,令大清痛恨棘手。谋臣洪承畴上朝首先建议说:“皇上,招安郑成功失败,郑成功以割据独霸东南沿海为条件,既不顺大清,也不受命于永历朝廷,却另立小朝廷,大有称帝野心,此公不除,后患无穷。”
谋臣范文程却与洪承畴有着不同见解,接着建议进言说:“皇上,微臣认为不要操之过急,大明的航海之术堪称世界老大,郑成功就是凭借强大水军敢与大清讨价还价,大清缺的就是郑成功这样的强大水军,如果朝廷能做点让步,郑成功顺我大清,南明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洪承畴听过范文程建议,又提出新见解说:“范大人说得对,南明当今实力最强大者,当属郑成功,永历朝廷已是日薄西山,大西军那点兵力支撑不了几天,平西王吴三桂已率大军压进贵阳、云南,永历朝廷必然灭亡。而郑成功正在兴旺发达之时,如果能够使之归降,乃是大清天朝之鸿福。”
郑亲王济尔哈朗则坚持武力解决意见,反对招降,向皇上进言说:“皇上,我大清百废待兴,当然需要郑成功之将才,但他目无君王,骨子里藏着称帝野心,此等狂徒,不除不能太平天下。必须动用大清八旗军,不惜一切代价剿灭之。”
顺治帝见王公大臣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表态追问说:“众爱卿言之有理,权衡利弊,朕赞成出兵武力讨伐,郑成功之流不除,国无宁日,大清不能江山一统。众爱卿,谁能替朕出征?”
洪承畴在心里想,郑亲王济尔哈朗不是要武力讨伐吗?就让他的儿子出征,当朝推荐说:“微臣认为郑亲王世子济度将军率军出征乃是最佳人选。济度将军谋勇皆备,是八旗军最优秀的少将军,此去厦门,定能灭掉郑成功势力。”
顺治帝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同意洪承畴的推荐人选,封济度将军为平东大将军,率军南下厦门,平定郑成功之流,当即令吴良辅前往济度将军府,急传圣旨,武力讨伐郑成功所部。吴良辅来到济度将军府,高喊着:“圣旨到……济度将军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厦门贼寇郑成功不听朝廷招安,拥兵与我大清朝廷对抗,朝廷决定武力讨伐郑成功势力。特封济度为平东大将军,率八旗精兵,南下福建厦门,武力剿灭郑成功所部,钦此。”
济度将军叩首领旨谢恩,率八旗军奉旨进军福州,策划平定厦门,剿灭郑成功势力。怎么进剿?济度将军认真思考着,首先想到的是要吸取衡州尼堪和桂林孔有德血的教训,不可轻敌冒进,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采取围困战术,打持久战。图赖将军是济度将军副将,他想到的策略是发挥八旗军陆战优势,把郑成功势力赶到海上,死守海岸,不准郑成功所部踏上海岸半步,将他们困死在海岛上。李率泰是福建总督,也赞成济度和图赖将军的策略,认为围困海岛乃是上策,清军只要牢牢控制海岸陆地,辽阔的大海就任凭他郑成功飘流了。济度大将军把大战略意见一摆,无人反对,就提出首战漳州、泉州,扫清陆岸之敌,再进剿厦门,围困郑成功于海岛。
延平王郑成功针对大清八旗军的大军压境,酝酿着采取相应对策,首先对诸位将军说道:“诸位将军,大清封济度小儿为平东大将军,率领八旗军气势汹汹,进攻福建,直奔厦门而来,诸位说,如何克敌制胜?”王秀奇将军率先接应,建议说道:“以末将之见,八旗军要急于寻找我军决战,我军就应该让开大路,撤离漳州、泉州,将主力集中到厦门海岛上,叫济度这个王八犊子错失马蹄,望尘莫及,望海兴叹。”甘辉将军赞成撤离主张,但是怎么撤离?他倒是有自己的见解,提议说:“我军撤离漳州、泉州,也不能便宜了济度小儿,将漳州、泉州的粮食全部运到厦门、金门海岛上,将漳州、泉州所有的房屋全部拆毁,夷为平地,叫八旗军得到的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延平王郑成功认为甘辉将军的主意太狠毒,有失民心,心存疑虑解释说:“甘辉将军的主张,在军事上可行,可殃及天下苍生,民之不幸,我军将失去民心。打天下者必宅心仁厚播天下,赢得天下人归心。”甘辉将军则不这么认为,力劝延平王说:“延平王不必多虑,两军交战,只论军事胜负,民心何挡千军万马。”延平王郑成功还是摆着手,反对甘将军的意见说:“不,自古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不可为。”王秀奇将军也赞成甘将军的意见,极力劝说延平王:“自古说胜者王,败者寇,民心在王,不在寇。我们对付的是八旗军,就要以军事胜负为重,考虑的是军事大忌。”延平王郑成功没有被二位将军说服,仍然不同意他们毁民意见,说出自己的战略部署:“我军让开大路只是策略之一,策略之二,不与八旗军正面交战,八旗军南进,我军北伐,八旗军东征,我军西讨,他打他的,我打我的,该出手时猛出手,不该出手时,保存实力才是王道。”甘辉将军倒是赞赏郑成功东征西讨策略,又提出新的建议说:“延平王东征西讨策略英明,末将建议,八旗军从陆地进攻漳州、泉州,我军就从海上通道攻打舟山,消灭舟山清军,打他一个想不到。”
延平王郑成功确定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战术,当即命令:“令甘辉、王秀奇两将军率部攻打舟山,消灭舟山清军。令苏茂、黄梧、杜辉三将军率部攻打广东揭阳清军。其余各位将领,跟随本王与清军济度小儿在厦门、金门海岛周旋,跟清军打麻雀战,跟济度小儿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话题再转到泉州。图赖将军率先攻占泉州,向随后赶到的济度将军禀报战况:“启禀将军,郑成功实行焦土战术,漳州、泉州被郑成功部将甘辉夷为平地,空无人烟。”济度将军听到图赖将军的禀报,顿生怒火,愤怒地骂道:“这帮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灭绝人性,造成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天理不容。”图赖将军面对惨不忍睹的现实,当即提出建议说:“郑成功这一招害苦了百姓,也害苦了我八旗军,此地寸草不留,我军进军厦门,难道厦门也夷为平地,寸草不留?”正在此时,刘汉祚将军赶来禀报说:“报……启禀将军,郑成功率军走水路攻打舟山,舟山清军全军覆没,副将巴成功率军投降郑成功。”济度将军听到此等坏消息,肺都气炸了,气愤地骂道:“操蛋犊子,我军被郑成功耍了,传本将军命令,杀向厦门,掏郑成功老窝,叫郑成功永无回头之日,死无葬身之地。”济度将军率领八旗军进军厦门,万马奔腾,狼烟飞扬。
恰在此时,王秀奇与甘辉将军合击舟山得胜,回师禀报延平王郑成功:“启禀延平王,我军攻打舟山大获全胜,舟山清军全军覆没,副将巴成功率铁骑军投降我军,请延平王处置。”延平王郑成功听到攻打舟山得胜的消息,心里非常高兴,特别是巴成功将军率部归降,壮大了郑军力量,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兴奋地说:“王将军、甘将军劳苦功高,给本王增添一员骑兵大将,巴成功将军的队伍乃是蒙古骑兵,我军正缺骑兵,此乃雪中送炭。命令巴成功将军率部进驻厦门,本王要亲自为巴将军接风洗尘,款待骑兵弟兄们,欢迎巴将军反清起义来归。”王秀奇将军接着禀报说:“再禀延平王,我军进攻舟山,退居崇明岛的张煌言将军也率军增援我军,我军才顺利得手。”延平王郑成功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做出反应:“舟山本来就是张煌言地盘,我军帮他们赶走清军,舟山交给张煌言将军,王将军与甘将军率部撤出舟山,立即回守厦门,八旗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厦门。”
延平王郑成功率众将领,摆酒宴款待降将巴成功,酒席上大声真诚说:“诸位将军,今天是巴成功将军归顺我延平王的好日子,特备薄酒,为巴将军接风洗尘,欢迎铁骑军弟兄们。本王宣布,立即举杯,畅饮三碗。”众将领端起酒碗高喊着:“来来来,痛饮三碗,干!”
延平王郑成功接着说:“三碗酒下肚,我等兄弟缘分就此开始。巴将军是蒙古人,擅长骑射,有了巴将军的骑兵马队,再加我海上水师,真是如虎添翼,龙腾虎跃,大鹏展翅,扶摇九万里,所向无敌。”巴成功将军也不客气,端起酒杯说:“有延平王的英明率领,我水陆两军横扫天下无敌手。”延平王郑成功出主意说:“既然我等都是兄弟,就不能同名,巴将军与本王都叫成功,建议巴将军改名如何?”巴成功将军听了,觉得有理,立即赞成说:“延平王言之有理,就请延平王赐名。”众将领齐声高喊着:“请延平王赐名。”延平王郑成功想了想说:“就叫成兴好了,成功之成,兴旺发达之兴,巴将军意下如何?”
巴成功将军听了使劲摇头,连连摆手,嘴里不停的反对说道:“不可不可,成功、成兴岂不是两兄弟,末将岂敢跟延平王称兄道弟,末将纵横一生,未曾臣服,今在延平王面前,甘愿称臣,就叫巴臣兴好了。”延平王郑成功摆手反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说:“那怎么行,本王一开始就说了,我等都是兄弟,兄弟情分比天高啊,再说本王尚未称帝,何谓称臣耳?就叫巴成兴。”巴成功将军仍然坚持己见,诚心诚意地说道:“万万不可,延平王功比天高,我等甘愿称臣,弟兄们说是不是啊?”众弟兄高喊着:“我等甘愿称臣……”甘辉将军见郑成功与巴成功互不相让,就站出来劝说道:“延平王,既然巴将军愿意,你就依了他。”王秀奇将军也跟着劝解说:“是啊,延平王,俗话说有钱难买愿意,你就依巴将军之意。”延平王郑成功见将军们都赞成,也只好认同说:“好,本王就依了巴将军,就叫巴臣兴。”巴臣兴将军立即拜谢,多谢延平王赐名。众将领鼓掌祝贺,好不开心。
欢迎巴臣兴将军的酒宴刚刚结束,苏茂、黄梧、杜辉将军揭阳战败返回厦门,延平王郑成功刚建立小朝廷,也想乘机检验一下延平王权威,杀鸡给猴看,下令将苏茂、黄梧、杜辉三人砍头,看能否有指鹿为马效应。延平王郑成功见到他们,气就不打一处来,大声训斥说:“一次损我黄胜、林文灿两员大将,五千将士战死揭阳,抛尸荒野,阴魂冤屈,你们可知罪?”苏茂、黄梧、杜辉将军异口同声应答末将知罪。延平王郑成功大声威严喝道:“知罪就是死罪。来人!拉出去砍了!”亲兵应答有!
王秀奇将军第一个站出来求情,向郑成功进言说:“延平王且慢,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揭阳之战而论,苏茂将军揭阳之败,乃天意之祸,非奋战不力之罪。苏茂将军虽轻敌寡谋,导致失败,但勇于奋战,负伤突围,保得瓦全,本应薄责示警,可戴罪立功,罪不当诛。”甘辉将军也认为一次失败就砍头,处罚太重,跟着求情说:“延平王,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俗话说:老虎还有打盹时候。苏茂将军战功卓著,有口皆碑,非他人可比。黄梧、杜辉将军也是屡建奇功,深受将士们爱戴,一次失利就杀头,未免不合情理。请延平王给次戴罪立功机会。”众将领在甘将军和王将军的带动下,立即跪下求情,高喊着:“延平王息怒,刀下留人!”
延平王郑成功在刀下留人声浪中,仍然无动于衷,王秀奇将军看出延平王郑成功有指鹿为马之意,就直接质问道:“延平王指鹿为马杀人,如此以往,岂不令将士们寒心乎?”延平王郑成功仍不听劝告,坚持摆理由说:“诸位将军不明事理,军令如山,岂言功在先?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非功于蜀汉吗?然马谡违抗军令,诸葛亮却不以马谡战功卓著而改之,痛心挥泪而杀之,这是为何?诸位将军难道还想不明白吗?”其实郑成功在部将们刀下留人的求情声中,也想收回成命,一言既出,不好收场,只好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历史典故来震慑部将们,可部将们以死相谏,都高喊着甘愿一同赴死。郑成功不得已改变军令,折中处置,只砍苏茂一人,黄梧、杜辉将军改受五十军棍。既给自己下了台阶,又给了将军们面子。
延平王郑成功在鼓浪屿练兵寨部署兵力,与清军周旋:“诸位将军,听本王军令。济度小儿率军占领厦门,我军不跟清军正面交战,采取戏弄战术,气一气济度小儿。甘辉将军动用几条战船,绑好稻草,引诱清军射箭,三国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重演一次,收缴清军箭矢,为我所用。王秀奇将军在草船后面摆放几条炮船,选准时机开几炮,专打清军帅旗。晚上吴濠与巴臣兴将军率领步兵营,用草船借来的清军箭矢偷袭清军营帐,专杀清军战马,得手便跑,王秀奇将军战船在鼓浪屿海口接应,撤回海岛。都听明白了没有?”众将领异口同声回应:“末将明白。”
济度将军率军追击到鼓浪屿海边,命令放箭:“贼寇的小船离海岸不远,放箭射杀贼寇。”清军纷纷射箭,南明军躲在稻草隔离层后面,一阵功夫,箭矢满草船,郑成功站出来,戏弄取笑济度将军说:“济度小儿,本王谢谢你的箭矢。三国诸葛亮草船借箭十万支,你这黄口小儿太小气,只送了本王两万支,本王不领情,晚上就还给你。”济度将军听到郑成功的戏弄之言,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老贼,你戏弄本将军,老贼有本事上来,真刀真枪大战一百回合,不砍下老贼狗头,誓不为人。”延平王郑成功继续说着风凉话:“黄口小儿有本事上船来,爷爷请你吃黄鱼海龟。”众清军与众南明军在岸上船上起哄:“南明军贼寇上岸来呀……清妖鞑子们上船来呀……”延平王郑成功最后站在船头,挥手说:“黄口小儿,爷爷不跟你玩了,借箭回营,等着爷爷还你箭矢。”王秀奇将军按照郑成功的部署,命令战船开炮,让清军吃几发炮弹:“大炮瞄准清军帅旗,开炮!开炮!开炮!”
海岸清军挨了郑成功南明军几炮,丢了箭矢,炸断了帅旗,炸死炸伤一些士兵,气煞济度将军。
晚上,南明军果然夜袭清军战马营地,济度将军亲兵匆忙急报:“报……大事不好了,郑成功草船借箭两万支,今晚全部还回来,射在战马身上,战马全部射死。”济度将军听到禀报,想起白天郑成功说晚上还回箭矢,只当是一句戏言,想不到郑成功老贼还真敢来,气愤吼起来:“操蛋犊子,你们是死人,怎么不追杀贼寇?”亲兵继续禀报:“启禀将军,骑兵营追杀贼寇,追击到海边,只可惜贼寇有战船接应逃往海上,骑兵营望尘莫及,望海兴叹啊。”济度将军听到禀报,倍感又被郑成功戏弄了,气得骂起街来:“郑成功老贼,跟我玩猫捉老鼠游戏,好啊,老子把你祖宗玩出来,看谁玩谁。”
几天过后,延平王郑成功收到一份书信,打开书信,大吃一惊,大清朝廷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一家老小一百多口人,逮捕押往北京,关进大牢,要挟威逼郑成功投降。郑成功大怒,大骂大清卑鄙、下流、无耻。郑成功坚定信念,其父郑芝龙上当受辱,误入歧途,他郑成功绝不做投降满清重蹈父亲覆辙的傻事,抗清到底。
扶纲、杨祥、姚志卓从厦门回到朝廷,向皇上禀报郑成功建立小朝廷的经过。扶纲首先禀报说:“启禀皇上,大清朝廷招安郑公,他的条件是独立割据东南沿海,大清朝廷不答应此等条件,于是招安和议破裂。皇上加封郑公为延平王的圣旨,恰在此时赶到,郑公接受皇上封王。但是郑公利用建立王府之机,自立小朝廷,建立与朝廷相应的六官司务,此乃第二个秦国府。”永历帝朱由榔听了,龙颜刷的一下白了,心里在想,唐王建绍武府,鲁王监国,楚王监国,秦王建秦国府,郑成功建延平王府,都想取代朕,无奈而又气愤吼道:“难道延平王郑成功也要称帝不成?”杨祥见皇上龙颜大怒,抢先解释说:“皇上,延平王郑成功有称霸一方之野心,不愿受人节制,但尚未有称帝举动。”姚志卓也接着解释说:“延平王郑成功对付八旗军倒是很有一套,就当今之势,乃是最强大的抗清武装。但是皇上如果要依靠延平王辅理朝政,恐怕靠不住,皇上只能依靠延平王武装抗清。”扶纲见杨祥,姚志卓都介绍了郑成功的情况,还想说得更清楚一些,接着介绍说:“延平王建立小朝廷,想试一试延平王权威,能否指鹿为马,乘机借故杀人,反倒引起众怒,不得人心。”永历帝朱由榔听完三位使者对郑成功的介绍,极不满意,又无可奈何,只好有气无力地说:“三位爱卿继续联络,延平王不想受人节制,朕也山高皇帝远,由他去,只要他奋力抗清就行。” 扶阁学本不想再说一字亲王话题,可事到如今,不说也不行了,还是将实情说出来:“皇上,郑成功赌气建立延平王府小朝廷,又借机指鹿为马杀人,归根结蒂一句话,是对二字延平郡王不服,由此说来,是本阁学失策,不该建议皇上封郑成功为二字郡王,本应一步到位,封为一字亲王,也许就不会有此节外生枝。”永历帝朱由榔听到扶阁学的实情,追问说:“那依扶阁学之见,尚有补救良策?”扶阁学回应说:“唯一良策,就是再封郑成功为一字亲王。”太监王坤此时觉得错在自己,主动承担责任说:“皇上,不一步到位,暂封二字郡王,此馊主意乃是奴才所出,解铃还得系铃人,皇上尚若能补救再封郑成功为一字亲王,奴才与扶阁学再次出使厦门,说服郑成功,消除怨气,取消郑氏小朝廷。”永历帝朱由榔听了扶阁学、王坤的建议,心里赞成补救封王,追问说道:“朕,恩准再封郑成功为一字亲王,诸位爱卿,封闽王、厦王、台王,还是海王、潮王?”扶阁学心里明白,还是由他来解释为好,接应说道:“皇上,微臣认为,不可封闽王,闽王与岷王谐音,不便区分。厦王、台王地域狭小,深受局限,有失壮阔,封为海王、潮王气势宏大,海阔天空,朝潮同义,渤海湾孟姜女庙大门上有副对联,上联为: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联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此对联把浮云长天,海水朝潮描绘得绝妙生辉。朝朝潮蒸蒸日上,潮涨潮落顺天意,朝廷朝外皇恩浩荡也。”永历帝朱由榔听了扶阁学的解释,极为满意赞成说:“扶阁学真是博学多才,一字值千金,朕,就依扶阁学之言,封郑成功为潮王,与王公公前去厦门,宣朕旨意。”
永历帝朱由榔宣布退朝后,来到后院,与刘妃后论说朝政大事。永历帝朱由榔见到刘妃后第一句话则是问安:“妃后凤体安否?”刘妃后精明过人,反问皇上说:“皇上今日不是来问奴婢身体安康的吧,皇上定有心事。”永历帝朱由榔满脸愁云的叹息说:“厦门的郑成功自立小朝廷,四川的吴三桂率军进攻贵阳、昆明,朝廷岌岌可危,满朝人心惶惶,朕寝食难安。”刘妃后以平静的心态,给皇上分析形势说:“只可惜奴婢乃妇道人家,不能替皇上分忧。不过奴婢敢说,大西军秦王孙可望与李定国、刘文秀有分裂迹象,李定国虽然忠君报国,可他广州会战元气大伤,其残兵不足以抵抗清军主力进攻。奴婢建议还是要派人与厦门延平王郑成功取得联系,万一贵州、云南失守,可图去路。”永历帝朱由榔认为郑成功靠不住,反问刘妃后说:“延平王郑成功虽然兵强可依,可他不愿入朝辅政,依靠不上。”刘妃后进一步分析说:“话是这么说,可到时候总比无处可逃要好啊。实质上延平王郑成功只是不愿受人节制,但他毕竟还是打着皇上旗号,皇上去了,延平王郑成功未必就会造反自立,他与秦王孙可望有着本质上区别。”永历帝朱由榔听过刘妃后开导,认为刘妃后意见有道理,就对刘妃后说:“朕,采纳妃后建议,再令扶阁学前往厦门,游说郑成功。”
扶阁学、太监王坤再次出使厦门,宣旨封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延平王郑成功首重君臣之义,奋力抗清,匡扶南明有功,功高盖世。延平王力图大明江山社稷,戈船浪潮,转战海河,乘风破浪,横扫抗清千军之敌,中流砥柱于海潮,盖忘家而许国,屡建奇功。是用锡册封为一字潮王,永承陆海之世袭,钦此。”
宣旨后,扶阁学首先解释祝贺说:“本阁学贺喜潮王,恭喜潮王。皇上将潮王位列诸位一字亲王之首,南明三杰之首,徳功配位,福喜临门,王府生辉。”郑成功怨气未消,发泄推辞说道:“扶阁学、王公公且慢,怒本王直言,成功何德何能,如此值得皇上二爵而王,二字郡王就受宠若惊,再封一字亲王,万万不可,自古说无功不受禄,成功实在无功于朝廷,愧对皇上,实不敢受封,还请扶阁学、王公公转达皇上,收回成命,将一字亲王赏封功德无量者,成功甘愿接受二字郡王。”太监王坤本想郑成功接受一字亲王封爵,再规劝郑成功取消郡王小朝廷,没想到郑成功不肯受王,只好先规劝郑成功接受一字亲王封爵了:“延平王不要赌气,本公公知道延平王对二字郡王心怀不满,是朝廷愧对延平王,朝廷知错便改,改封潮王,还请潮王海涵,接受潮王封爵。”郑成功毫无商量余地,一口回绝说:“本延平王心里明镜,扶阁学、王公公是以封一字亲王来规劝本郡王取消小朝廷,解救永历帝脱离秦王安龙软禁,恭迎至厦门。本王不受一字亲王,永历帝不会下驾二字郡王府,本郡王也不需取消二字郡王府。二位不需再规劝,请回朝廷复命。”扶阁学听到郑成功的强硬态度,知道规劝徒劳,也只好顺其自然了,打圆场说: “既然延平王如此坚持,本阁学也只好如实禀报皇上,日后再论千秋了。”
延平王郑成功不肯接受潮王封爵,令永历朝廷大失所望。时隔两年后,于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十一月永历朝廷再次宣召敕封郑成功为潮王,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