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明的头像

黄祥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20
分享
《《逃亡帝王》(南明朱由榔传)》连载

第三十三章 反攻南京

延平王郑成功得到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的准确消息,认为自己说了算的时机已经到来,满怀信心于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三月,亲率主力二十万,乘战船北上,展开长江战役,决定立都南京,试图重建大明正统天朝。也是被称为南天一柱的郑成功,第一次倾巢出动离开厦门。但郑成功自傲轻敌,过高估计自身力量,导致惨败而归,南京立朝美梦破灭……

延平王郑成功得到永历帝朱由榔逃难缅甸的准确消息,认为自己说了算的机会来了,策划攻占南京,试图实施重建大明正统天朝计划,召集部将们议事说:“诸位将军,大清平西王吴三桂率清军攻打云南,永历帝朱由榔已经逃难缅甸,标志着南明朝廷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试看南明当今英雄,非吾延平王莫属。大明天朝开国京城在南京,只要郑军攻占南京,反清复明,便可大功告成。”部将王秀奇似乎没有完全听明白,想得到确切答案,不解地问道:“延平王的意思是在南京建立新朝,取代永历朝廷吗?”延平王郑成功信心满怀,大有志在必得之意,得意的解释说:“非取而代之,而是永历朝廷名存实亡,反清复明,历史的落在本王头上。”部将甘辉听懂了郑成功的解释,并没有真正理解郑成功心思,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故意说了下面这段话,看郑成功怎么解释:“末将认为,我军攻占南京,匡复大明,乃我军天职。晋王李定国兵败不能保护皇上,我军理当承担历史重担,南京一旦攻下,末将建议,我军派高手前往缅甸,秘密将逃难帝朱由榔接到南京,高就皇帝龙位,真正完成匡复大明历史重任。”部将王秀奇也跟甘辉一样,并没有完全理解郑成功的内心夙愿,相反倒是理解甘辉的意思,顺着甘辉的意思说道:“甘将军说得对,永历帝朱由榔乃是抗清复明金字招牌,延平王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才能诏示天下,以令诸侯。”延平王郑成功听明白了部将们意思,只是没有说中他的内心世界,也不去正面回答部将们的问题,心里想着,一旦他匡复大明,皇帝由谁来做?另当别论。但在没有打败清军,匡复大明之前,他还不敢太显露,表面上还得装出拥戴皇上的样子,装模作样地说:“二位将军说得有理,堵胤锡、孙可望、李定国未能号令诸侯,最终号令诸侯者,本王责无旁贷。”王秀奇听郑成功说出了两个方面的中心意思,明确了这次进攻南京的军事行动意图,就提出军事形势分析说:“末将认为分析南京形势,确定战略决策。有三点可以肯定,其一,就大清的军事形势分析,清军主力在北京城和西南云南两地,肩负保卫京城,追剿永历朝廷重任。清军在南京兵力布署并不强大,且大多是杂牌军,战斗力差劣,实力较强者,也只有昂邦章京喀喀木的一支八旗军。我军一旦控制南京,就真正隔断了大清南北统治,南明才真正拥有半壁江山,与大清抗衡。其二,从经济财力分析,江南是国之财力宝地,南京乃是经济发展中心,控制了南京,就拥有了半个国库。其三,从朝政形势分析,大明高祖朱元璋就是以南京为大本营,完成统一大业,后来虽然迁都北京,但南京始终作为留都,人们心目中南京仍然是大明朝政中心。故此,攻占南京,有着极其重要之战略地位,延平王攻打南京,策略英明,末将全力效劳。”甘辉听完王秀奇的形势分析,拍着手叫好说:“王将军分析所言,可谓精辟,本将军完全赞同。”延平王郑成功听了王秀奇的分析见第,信心倍增,这下将军们说到他心坎上了,为了让将士们跟着他拼死攻打南京,极力赞赏说:“王将军所言,正是本王之所想,攻打南京,大策略由此确定。”

第二天,延平王郑成功与众将领研究,攻打南京军事部署。郑成功首先部署总体方案,全军倾巢出动,携带家眷随军一同攻打南京。王秀奇认为丢掉厦门,倾巢出动不妥,首先站出来反对说:“延平王,末将认为,我军攻打南京,厦门不可空巢。厦门乃是我军发祥原汛之地,无论我军高就何地,也不能丢掉根据地。万一我军受挫不利,岂不断了退路?”延平王郑成功心高气盛,南京几个清军,岂在眼下,信心十足地说:“本王就是要切断退路,世上并非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切断退路,前面有取胜把握,切断退路,就有义无反顾之决心,勇往直前之信心。”甘辉心里也不赞成倾巢出动,接着提出建议说:“延平王所言不无道理,但末将建议还是留有余地为好,就算我军可下南京,匡复大明志在必得,厦门也必有军队防守,不可空军。”此时的延平王郑成功,已经听不进部将们的劝告,傲慢地表示说:“江湖上不是传说郑成功乃厦门南天一柱耳?这回叫天下人瞧瞧本王是南天一柱,还是沧海游龙?”王秀奇见郑成功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迹象,仍然坚持己见,再次进言说:“延平王,无论理由通天,老窝空巢,乃军事之大忌。”延平王郑成功一意坚持己见不变,向将军们解释说:“其实王将军、甘将军所言,本王早已思量,我军离开厦门,厦门也不会空虚,张煌言窥见厦门已久,曾经为驻厦门火拼,被本王赶出厦门,本王料定,只要我军离开厦门,张煌言定会乘虚而入,抢占厦门地盘,有张煌言替我军看守空营,岂不妙哉乎?”王秀奇听过郑成功的解释,并未被说服,又从携带家眷方面,寻找理由,再劝解说:“张煌言所部乘虚而入,替我军看守厦门,这只是幻想,他要是不来呢?军事部署,不能凭想象行事。再者说出征打仗携带家眷,此乃自古军事之大忌。古语兵书有云:军中有妇,士气不扬。”甘辉也提出同样的反对理由,极力劝说道:“末将记得,延平王用兵,历来把将士们家眷安置于安全之地,拨兵保护。这次却传谕将士们携眷随征,乃是一个例外。”延平王郑成功已经被美好理想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部将们意见,强调理由辩解说:“将军们只知军中有妇,士气不扬其一,不知将士远征,不无内顾其二。将士携眷皆行,自然乐从。本王统领大军,北伐清妖鞑子,肃靖反攻中原,以建军国大业,难道其二的道理,诸位就想不明白吗?”王秀奇并不是不知道“将士远征,不无内顾”其二之道理,而是担心万一遭遇强敌,屡战屡败,岂不苦了家眷?延平王郑成功自认为理由充分,武断地决定说:“携带家眷有两点理由可以肯定,一是有取胜把握,只顾向前,不需后顾。二是携眷出征,只能向前,尚无退路,就这么定了。各位将军回营准备,明日倾巢出动,起锚开跋,进攻南京。”众将领见延平王决定了,下了军令,不好再多言,再说也无济于事了,只好应答末将遵令而去。

话题再转到中缅边境,晋王李定国得知潮王郑成功准备进攻南京的消息,心里在思考着,准备派出杨祥将军率部支援潮王郑成功,已达到监视和联络郑成功的双重目的,语重心长的对杨祥将军说:“本王请杨将军前去厦门,完成一项特殊使命。也许郑成功攻打南京战略决策不谬误,尚若攻打南京成功,南京将成为反清复明中兴基地。你以前是联络使者,这次你不能单纯的以联络使者身份出现,郑成功的本意是想独立为王称帝,皇上要投奔他,他不会直接答应。你必须以参战增援将军身份出现,本王令你率领一支军队,跟随郑成功出海北上,攻打南京,随时将郑成功情报,传递给本王,必要时本王亲自出马,说服郑成功,接回皇上移居南京。”杨祥听明白了晋王的良苦用心,可是他又有另一种担心,对晋王说:“皇上逃难缅甸,乐不思蜀,岂奈何?”晋王李定国比杨祥更担心皇上乐不思蜀,但晋王心里自有打算,陈述心声说:“只要郑成功打下南京,本王与白文选率军攻打缅甸,武力请回皇上去南京。”杨祥连连点头赞许,表示明白晋王用意,真诚坦率的对李定国说:“晋王,其实末将早想到这一点了,整训队伍,操练武功,就等晋王军令,实乃不谋之合。”晋王李定国听着心里一热,高兴地说:“知我者,杨将军也,就这么说定了。”晋王李定国说完用意后,吩咐杨祥将军率部前往厦门,配合郑成功攻打南京。自己率军在中缅边境休整扩军。

杨祥奉晋王李定国之令,却言奉皇上圣旨,率军来到厦门,向郑成功禀报说:“启禀潮王,末将奉皇上圣旨,请战配合潮王攻打南京,听从潮王调遣。”其实郑成功心里清楚,管他奉李定国之令还是皇上之令,来助战就就是好令,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胜算把握,因此,郑成功心里非常高兴,满脸笑容地说道:“请杨将军还是叫我延平王为好,本王听着潮王不习惯。本王知道杨将军善战,有杨将军助战,南京必下也。”杨祥也不客气,洋洋得意地回答说:“末将非善战英雄,但末将也率军打过一些胜仗,靠的是智慧用兵。磨盘山伏击清军吴三桂,我的队伍在二伏,与清军白尔赫图、赵布雷两支军队大战磨盘山,被本将军和白文选联手打败斩杀白尔赫图,砍掉赵布雷一只手,只有断臂赵布雷带着十几人伤兵逃出战场,这可不是本将军吹牛之词。”其实郑成功对杨祥的到来,心里有着很多想法,只是不好明说而已,只好用赞扬的口气说:“杨将军以智慧带兵打仗,乃有目共睹,磨盘山大捷,杨将军战功显赫,本王听林英将军说起过,不愧是智勇双全悍将,佩服佩服。但杨将军大多时候将是联络使者,游说于各种势力之间,这次率军配合我军打仗,可是一个列外。”杨祥似乎也听出了一些话外音,追问一句说:“潮王,不不,延平王故而不理解来耳?”郑成功回答得很巧妙,笑着说:“最不解之意,则是晋王李定国背着永历朝廷这个沉重包袱,在中缅边境垂死挣扎,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却还派军配合我军攻打南京,真难能可贵矣。”杨祥听明白了郑成功的话外音之音,也乘机一语双关的解释说:“晋王胸怀宽广,远见卓识,温恭直谅,徳功配位,位居亲王第二。可潮王乃是一字亲王之首,未来抗清复明盟主,舍潮王其谁也,不不,舍延平王其谁也。”郑成功听得心里高兴,嘴上却说着场面话:“本王成不成为盟主,已经不重要了,一心只想攻下南京,匡复大明天朝。”杨祥听过郑成功的场面话,立即奉承说:“延平王打下南京,末将为延平王树碑立卷,名垂青史。”郑成功却哈哈一笑,风趣地说:“哈哈,杨将军如此之说,我延平王岂不永垂不朽耳?”说得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两人心照不宣,一切都在笑声中。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三月,延平王郑成功厦门誓师率军北上,进攻南京,伫立指挥船头,拔出郑家刀,高喊着:“传本王军令,所有战船,满舵全速前进,直奔长江口,杀入长江,攻下南京。”王秀奇跟随郑成功站在船头,用旗语传达延平王军令,传令兵立即上指挥台,旗语命令出征,战船起锚满舵全速前进。旗语兵士上甲板回答明白,各战船纷纷挥动旗语响应。

延平王郑成功率军向南京进军,在舟山海域突遇台风,乌云滚滚,雷电交加,狂风呼啸,暴雨倾盆,波涛汹涌,船队前进受阻。郑成功一看恰是舟山海域。认为舟山是张煌言地盘,不想让张煌言知道他更多的行动计划,命令船队不要停留,继续顶风冒雨通过,直奔长江口。王秀奇见台风凶猛,危险太大,建议郑成功说:“延平王,台风不知几时停,这叫人不留客,天留客,舟山避风,躲避灾害。”郑成功一是担心张煌言为了报厦门落难火拼之仇,不友好,弄个尴尬不好看。二是担心张煌言跟着一起攻打南京,抢夺战功,弄出一山二虎麻烦。因此,毫无商量余地反对说:“不,风雨无阻,张煌言诡计多端,免得节外生枝,命令战船全速前进。”王秀奇只好传令,继续全速前进。

台风凶猛,翻江倒海,昏天黑地,郑成功命令船队继续前进,却又未能前进一步。王秀奇见台风太猛烈,指挥失灵,全军不战自垮,心急如焚,再次向延平王郑成功建议,舟山避风休整。郑成功还是没有回答王秀奇的建议,抬头看了看窗外,什么也看不见,愤怒地骂道:“妈的,老天爷也与本王作对。”郑成功正在气愤怨天之时,一个亲兵急忙跑来向郑成功禀报:“启禀延平王,夫人、少爷乘坐的船只被台风大浪颠覆沉没,老夫人、少奶奶、二少爷、三少爷、五少爷被淹死。”郑成功听到这个噩耗,心里凄凉了,惊慌地问道:“什么,老夫人、少奶奶、少爷翻船淹死?苍天啦,为什么如此惩罚本王啊。”另一个亲兵接着禀报说:“启禀延平王,我军战船颠覆沉没过半,将士落水死亡过半,寸步难行。”郑成功这下心里急了,可又无可奈何,只好被迫下令舟山避风,声嘶力竭地命令:“舟山避风休整!”当王秀奇传令的时候,因为台风太大,昏天黑地,指挥失灵,无法传令。只好采取自己亲自掌舵,驾驶领航指挥船率先进港,其他战船就会跟着指挥船进港的办法。所剩战船这才跟着指挥船,进了舟山港口避风。但郑军战船航行失控,指挥失灵,部分战船相互撞击颠覆,翻船沉船,将士纷纷落水,就连郑成功的六位嫔妃,三个儿子都被淹死,损失惨重。

郑成功被迫舟山避风,张煌言并没有为难郑成功,相反热情接待,风趣地说:“哪阵风把延平王刮来舟山,有失远迎啊。”郑成功在心里想,这阵风乃是灾风,让他损兵折将,船翻人亡,苦不堪言。但在张煌言的笑迎面前,还得陪着笑脸,苦笑着说:“张将军说得好啊,还真是那阵台风刮来。”张煌言话里带着刺,嘴上讲着实话说:“不是台风天留客,本将军岂能请动延平王?”郑成功、张煌言一番见面寒暄话之后,开始谈论正事,张煌言首先开口问道:“敢问延平王,台风过后,有何打算?”郑成功也不相瞒,直言回应说:“修整战船,补充兵员,筹集粮草,继续北上,攻占南京。”张煌言已经猜想到郑成功此去攻打南京的意图,也知道郑成功不联络他的用意,可他要做出样子给郑成功看,就爽快的表态说:“好,本将军鼎力相助,舟山整修战船全力以赴,补充兵员决不含糊,筹集粮草责无旁贷,无偿支持郑家军。”郑成功对张煌言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他,心里还是感激万分,嘴上客气地说:“张将军真是及时雨啊,在本王急需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张煌言听出了郑成功只需要后方支持,不让他共同出战的话外音,就主动表态回应说:“你我不需客气,同在东南沿海抗清,打着反清复明同一旗号,我不助你谁助你?不过,本将军这次只能接应延平王,不能同延平王同去攻打南京。”郑成功一听正合自己心意,嘴上却又装糊涂,明知故问说:“有了张将军的战船、兵马、粮草支持,本王感激不尽。不过张将军不能与本王一道攻打南京,就有不明之理也。”张煌言哈哈一笑,风趣地说:“是何道理?还不到明说时候,等本将军接应延平王返回舟山之时,再禀报不迟。一句话,不论延平王此去攻打南京是胜是败,本将军都及时在舟山恭候,决不食言。”郑成功也不想说得太明确,急忙拱手回应:“那就多谢张将军,后会有期。”

话题转到江宁。清军总督郎廷佐、提督管效忠、总兵梁化凤、将军昂邦章京喀喀木等将领集中议事,研究迎战郑成功部署。总督郎廷佐首先说:“诸位将军,南明郑成功倾巢出动,攻打我江宁,大有不灭大清不罢休之势,我军将面临一场生死恶战,江宁存亡难料,如何迎战,请献良策。”提督管效忠首先接应,分析说道:“总督大人大可不必担心,郑成功号称20万大军,虽然在总兵力上占着绝对优势,但他在舟山遭遇灭顶之灾的台风摧毁,损失一半兵力,这叫天意,老天都不容他。剩下的一半大多丧妻丧子,就连郑成功妻子、儿子也一半葬身海底,幸存一半也是伤痕累累,将士们怨声载道,士气低落,无心征战。而我军则士气高涨,加上增援兵力完全可以与郑成功抗衡。”总兵梁化凤却有自己的看法,接着提督管效忠的话题分析说:“郑成功之野心是攻下江宁称帝,可惜上天不容,被台风灭了一半。剩一半兵力,还需用来保护随军家眷,能用于打仗之兵力,尚无优势可言,相反我军却占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昂邦章京喀喀木赞同两位将军的分析,笑着说:“此乃天意,用古人迷信说法,这叫天助我也,不助郑矣。要不是台风天妖灭郑,折其一半,我军真有危矣,如今天助我军,郑军不战自灭,我军不战自胜,胜负已经天定。”总督郎廷佐见诸位将军都是讲对自己有利一面,看不到危险一面,大有妄自轻敌情绪,心里想,大敌当前切不可轻敌,就用提醒的口吻说:“虽然天助我军,但也不可轻敌,必须周密部署,配合得当,各军协同作战,方能战胜郑成功。”众将领听了总督大人的责难,不敢正面顶撞,只能按节制原则,齐声服从高喊着:“末将愿听总督调遣,誓师保卫江宁城。”

总督郎廷佐见诸位将军不再说轻敌话题,满怀信心的指着军事部署图,部署军令说:“好,诸位将军请看,郑成功水陆两军进攻江宁,陆路由大将甘辉率领,由瓜洲渡登陆,从观音山压向江宁。令梁化凤将军率部抢占观音山,以泰山压顶之势,消灭南明甘辉所部。郑成功水路军由大将王秀奇率领,在长江水面上布阵炮击江宁。令管效忠将军率部迎战郑成功水路军,发挥钟山各炮台威力,击沉郑军战船,消灭王秀奇水师。郑成功打仗有一个习惯,他的指挥所总是设在水陆两军中间,而且还有很强的实力跟随,为了打掉郑成功指挥所,令昂邦章京喀喀木将军率八旗军,打掉郑成功指挥所,活捉郑成功。本总督亲率大军死守江宁城,决不让郑成功踏进江宁城半步,城在人在,誓与江宁共存亡。”众将军们高喊着:“末将遵令。”

梁化凤按照总督郎廷佐军令,率部抢占观音山,居高临下杀向郑军甘辉所部。梁化凤高喊着:“弟兄们,杀郑军!”众将士喊杀声震天动地,清军潮水般的杀向郑军,甘辉所部因长途奔波劳苦,又遭舟山台风吞噬,缺乏战斗士气,清军猛然袭击,全无招架之功,大败而逃。

甘辉见部下败退,火上心头,气势汹汹地骂道:“弟兄们,给我顶住。他妈的,后退者斩首。”郑军兵败如山倒,甘辉破口大骂,甚至斩杀后退者,也无法控制败逃局面。

清军包围了甘辉,清军将领梁化凤乘机劝说甘辉投降:“甘将军,投降是明智选择,既可免一死,又可拜汝为大将军。”甘辉不甘失败,气急败坏,愤怒地骂道:“混蛋,要爷爷投降,休想,有本事跟爷爷大战几个回合,再定胜负。”清军将领梁化凤见甘辉不肯认输投降,心中顿生怒火,命令部下说:“你这厮真是屎壳郎抬杠,死(屎)抗。弟兄们,拿下这鸟厮。”清军冲上去,被甘辉将军挥舞郑家刀砍死十几个将士,未能活捉甘辉。梁化凤见甘辉武功如此了得,仗势得胜之时,抡起梨花枪,大喝一声:“看枪!”与甘辉大战起来,只见刀枪闪现,叮当声响,旋风呼啸,一来二往,大战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梁化风要想得胜活捉甘辉,恐怕不能如愿。只好命令突击队撒网活捉,甘辉落网,被俘绑架,仍不肯投降,不停地骂道:“混蛋,卑鄙、下流,有本事放开你爷爷,大战一百回合,一见高低。”梁化凤这时也来了虚火,用梨花枪指着甘辉的鼻子,怒气冲天的骂道:“你这厮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全军覆没了还不认输,死到临头还嘴硬。”甘辉死不认输,死也犟嘴:“老子就是不认输,有本事杀了爷爷。”梁化凤将梨花枪从甘辉鼻子上移到胸口上,回敬说:“你以为老子不敢杀你?”甘辉不怕死,大声叫喊着:“杀吧,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梁化凤见甘辉死不投降,还叫喊赴死,无奈之下,被逼杀人:“好,想做好汉,老子成全你。来人!”亲兵们应答有!梁化凤大声下令:“把这鸟厮砍了。”亲兵应答是!举刀便砍,眼看就要手起刀落,人头落地,梁化凤举枪挡驾,大喝一声:“慢,砍头便宜了他,把他吊起来,他不是叫喊大战一百回合吗?老子赐他一百箭,让兄弟们练练活靶子,再让炮手们放一百炮,过过炮瘾。”

甘辉仍然宁死不屈,愤怒地骂道:“畜牲,来吧,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八年后爷爷再找你算账。”清军梁化凤本想让甘辉投降,无奈甘辉不识相,只好忍痛大开杀戒了:“可惜这辈子你没有算账机会了。弓箭准备,放箭!”甘辉被清军吊在树上,乱箭射杀。炮手们正架炮准备再炮轰一百炮时,梁化凤伸手制止,说了声:“算了,炮弹留给郑成功。”

再说郑成功水路军,实力最强大,是郑成功的主力军,郑成功指挥船停靠在水路两军中间,不断地向水陆两军发出进攻军令。王秀奇率部奉令多次开炮登陆,都被清军打退,垂头丧气的向延平王郑成功禀报失败战况:“启禀延平王,陆路甘辉所部全军溃败,甘将军阵亡,我水路军也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未能攻上江宁城半步。”延平王郑成功听到水陆两军都是败讯,指挥船又连遭清军炮击,清军昂邦章京喀喀木将军率领八旗军,见郑成功战船停靠在长江南岸一侧,水陆都有警卫队伍,八旗军铁骑队找不到冲杀机会,就用战马驮着移动小炮火,集中炮轰郑成功指挥船,机动灵活,甚至有的就在马上开炮,开一炮换一个地方,郑成功炮舰还击都找不到目标,相反,郑成功的指挥船却成了活靶子,桅杆被打断,指挥旗被打落,甲板上多处被炸伤,郑成功这才领略到清军陆地对水师作战的灵活能动性,不是在海上水军对水军的水战,怪不得张煌言、张名振三入长江作战都打了败仗,看来离开水上优势,就成了劣势,相反敌人优势便显露出来。大明王阳明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的军事哲理,也让郑成功明白了自己不看此花时,此花寂静,来看此花时,敌我优劣之花颜色,一清二楚,明白无疑。看来要重新认识自己了。想起倾巢出动,携家眷同行,志在必得而来,却要大败而归,威风扫地。回想这些年在海上和长江水域称霸一方,没吃过如此败仗,号称水上常胜将军。今天攻打江宁,郑成功压根就没想过失败二字,可是今天事实上郑成功失败了,未能攻上江宁城。郑成功精神几乎崩溃,没想到南天一柱的水上蛟龙,在南京城下变成了一条小爬虫,第一次领略到了大败失落滋味。王秀奇见郑成功如此悲伤,安慰进言说:“延平王,一次失利不必挂在心上,善谋者谋其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得实力在,不怕找不到东山再起机会,休整再战,将来江宁城还是大明南京城。”

延平王郑成功正在犹豫到时候,参战将军杨祥认为这么惨败撤退,有失体面,局部打痛清军,再撤退为好,向延平王郑成功建议说:“延平王,王秀奇将军建议撤军休整再战,末将赞成,但在撤退之前,必须打一场局部胜仗,再体面撤退。按老百姓说法,叫做打不赢咬也咬他一口。”王秀奇心里也有杨祥的想法,只是尚未考虑成熟,听到杨祥由此建议,迫不及待的追问说:“末将也有此意,问题是如何咬清军一口?”杨祥和盘托出自己的战术设想:“末将认为清军陆战很有章法,昂邦章京喀喀木的八旗军机动灵活,硬打硬拚当然是自寻死路,必须找到窍门。末将认为不打昂邦章京喀喀木的八旗军机动队,要打就打梁化凤的阵地战,梁化凤以观音山为阵地固守,刚刚打败甘辉将军所部,骄兵狂欢。延平王亲自指挥水军炮火,打开江岸缺口,王秀奇将军率部掩护接应,末将亲率鸟铳敢死队,鸟铳备好火药铁砂,与梁化凤交手后,假装不敌,打出白旗诈降,等梁化凤队伍列队与我军谈判投降条件时,我鸟铳敢死队突然开火,打梁化凤清军一个满脸花,乘机斩杀梁化凤清军。清军发现上当,昂邦章京喀喀木八旗军机动队一定出兵救援,延平王指挥战船炮火轰击,阻击昂邦章京喀喀木八旗军救援,我鸟铳敢死队乘机收兵,得胜返回战船。虽然不能全部消灭梁化凤清军,也打痛了他们,为甘辉将军报了仇,又体面的撤军。”延平王郑成功听了杨祥的战术建议,说到心坎上,大加赞赏说:“杨祥将军此计甚妙,不愧是智慧带兵将军,本王准了,就按杨祥将军的诈降计谋行事,传本王军令,集中战船炮火,轰开缺口,为杨祥将军鸟铳敢死队开路。”

杨祥在延平王郑成功强烈炮火轰开缺口时,杀向观音山清军阵地,梁化凤亲兵紧急禀报:“报……南明军炮火打开江岸缺口,有队打着杨字帅旗的敢死队攻打我观音山。”梁化凤将军听到禀报,并不惊慌,信心百倍的鼓动部下:“弟兄们,斩杀一个甘辉毛贼,又来一个送死的杨字狗贼,抓获的。”

杨祥将军率部进入清军阵地时,突然打出白棋求降,高喊着:“清军弟兄们,不要打了,我们投降。”梁化凤因为刚打了胜仗,南明军投降了他,不投降的仅此一个甘辉毛贼。见杨字帅旗将军主动投降,认为南明军识相。杨祥将军乘机主动与清军梁化凤谈投降条件,摆出理由说:“本将军知道,甘辉将军不肯投降,死在梁将军百箭之下,本将军没那么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投降,绝不吃你的百箭送死。不过本将军投降也得讲点条件。”清军梁化凤听到南明军有条件投降,认为实属正常,摆出大将风度,炫耀自己说:“本将军向来敬重英雄豪杰,规劝甘辉将军投降,拜为大将军,可惜他不识抬举。杨将军有何条件?尽管说来。”杨祥将军心里暗喜,巧言回应说:“梁将军想错了,本将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的弟兄们,你看本将军这么多的弟兄们,梁将军打算如何安置?”清军梁化凤将军不想自己吹嘘,让部下替他唱赞歌,指着身后的兵马说:“本将军爱兵如子,列队让你看看,你亲自问问他们。弟兄们,列队告诉杨将军,如何安置南明军弟兄们。”

杨祥将军见清军列队,摔白旗为号,个个掏出鸟铳,对准梁化凤清军脸部,开铳杀敌,清军个个抱头鼠窜。梁化凤被杨祥将军一鸟铳打了个满脸花,捂着脸骑马逃跑,杨祥将军追赶不及,让梁化凤跑了,鸟铳敢死队乘机斩杀了一些清军。清军拉响警报,发出求援信号,昂邦章京喀喀木八旗军机动队迅速前来救援,被延平王郑成功战船炮火阻隔。杨祥将军见目的达到,鸣锣收兵,王秀奇将军率部及时接应,安全撤回战船,局部打了胜仗,体面撤离江宁。

延平王郑成功率军败退返回厦门,途径舟山、张煌言率军接应,各叙己见,商讨未来打算。张煌言客气地说:“本将军说过,延平王攻打南京,无论是胜是败,本将军都全力接应。”延平王郑成功此时内心感慨万千,情绪有些感激地说:“多谢张将军全力接应,本王才摆脱了清军追赶。”张煌言先从客观入手,惋惜地说:“恕本将军直言,延平王此次出师不利,兆头不祥,清军尚未动一兵一卒,郑军战船兵马就被老天台风收走一半,真是天意,天意啊。”郑成功心里仍然不服气,不客气的回答张煌言说:“可是本王不信天,台风乃是偶然。”张煌言心里想,不作番大解释,郑成功不会服气,就展开解释说:“本将军说的并不是单就偶然台风本身,而是一连串的机遇都有利于大清,而不利于南明。桂王朱由榔肇庆称帝,相国堵胤锡满怀信心统一了湖广、两广,你我占据东南沿海,积极抗清,大有跨过长江,反攻中原之势。可是各藩王、军阀之间争权夺利,你郑成功按兵不动,相国堵胤锡孤军奋战,命丧抗清战场。永历帝朱由榔走投无路,被迫投靠大西军。孙可望以盟主权威组建南明联军,再度长江会战,本来完全有实力打过长江去,反攻中原,可惜就因为你郑成功按兵不动,秦王孙可望为了保全盟主地位,保存实力,观望不前,致使长江会战失败,清军不战而胜。李定国重新扛起抗清盟主大旗,展开广州会战,你郑成功仍然按兵不动,再一次错失会战胜利,痛失反攻中原匡复大明机会。如今永历帝朱由榔挣扎边境,逃难缅甸,你却认为机会来了,孤军反攻南京,信心百倍,携带家眷,大有匡复大明,称帝南京之势,这不,连老天都不容你,本将军敢断言肯定,延平王此战南京失败,不是败在清军手里,而是败在延平王自己手里。”郑成功对张煌言说他败在自己手里不明白,追问此话怎讲?张煌言不慌不忙,接着分析说:“延平王此次攻打南京一意孤行,兵力家眷倾巢出动,连厦门老窝都空虚无兵,表面看起来大有破釜沉舟,志在必得之势,实则犯了军事之大忌。别说延平王部下怨声载道,百思不通,就延平王本人丧失老母,夫人,三个儿子,你想通了吗?”郑成功听到这里,内心有所悟,但并不完全赞同张煌言的分析意见,强调理由说:“那是天灾,岂是人祸?”张煌言直言不讳的指责郑成功,继续说道:“不错,虽有天灾之由,但最终归结于人祸,延平王失去了人心,就失去了胜利,岂言不败?你手下一位将军心里怨气难平,写下一首诗,讽刺这次军事行动,你好好看看吧。”张煌言一边说,一边将手抄的诗稿甩给郑成功。郑成功接过诗稿一看,只见诗稿写道:

“浪激风帆高入云,相看一半石榴裙。

箫声宛转鼓声起,江左人称娘子军。

长江铁锁一时开,旌旗飞扬羯鼓催。

既喜将军挥羽入,更看素女舞霓来。

挥戈筑垒雨花台,左狎夫人右酒杯。

笑指金陵佳丽地,只愁难带荔枝来。”

郑成功看完诗稿,还未来得及说话,张煌言就先开口说道:“这首诗对人祸导致失败作了总结和讽刺,相信延平王已经省悟了。当然延平王也是败在清军强大的军事力量上,可以说一半天意,一半人祸。”张煌言的这个分析可谓恰到好处,真实客观,可延平王郑成功则掩盖人祸,强调天意说:“既然天意要败我,岂不天灭我乎?”

姚志卓将军曾经是长江会战的联络使者,现在是皇上使者,跟随郑成功攻打南京,因此应邀陪同在座,一直在一旁观棋不语,让他们说个透切,两位将军的话说到这份上,实在忍不住了,急忙插言说了句:“那倒未必,路漫漫其修远兮,何言尽头耳?俗话说西方不亮东方亮,何处春江无月明?失败是成功之母,汉王刘邦百战百败,一胜得天下,项羽百战百胜。一败失天下。一次战败不可怕,总结经验,选准机遇,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再战而胜才是王道。”郑成功转过身来,以求教的姿态,反问姚志卓说:“既然天不灭吾,请问姚将军,何路可通东山再起?”姚志卓也不客气,坚定地回答说:“有,就怕延平王不敢走。”郑成功想听听姚志卓究竟说的是什么道路,期盼的挥手示意姚志卓说下去。姚志卓打着手势,指着窗外大海说:“仍然是水路,占据台湾海岛,赢得不了天下,也可占岛为王。”郑成功听姚志卓指出台湾之路,有所思地说:“台湾可是荷兰人的殖民地,要赶走殖民者,占据海岛,谈何容易。”姚志卓见郑成功对他的建议没有明显反对,只是强调难度,似乎还有所思,继续鼓动说:“做不了皇上,做民族英雄,也名垂青史嘛。再说,台湾本来就是大明社稷疆土,只要延平王赶走殖民者,占据台湾,无论大清朝廷,还是永历皇上,无论三军将士,还是黎民百姓,都会尊赞延平王为民族英雄是也。”

杨祥将军是这次参战将军,跟随郑成功攻打南京,因为郑成功主力未能攻上南京城,杨祥未能率部征战,一直作为陪衬观战,也一起陪同郑成功来到舟山,见姚志卓鼓动图谋台湾,郑成功有所心动,也乘机鼓动说:“延平王,姚将军所言,乃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既可赶走殖民者,扬华人志气,又可立稳阵脚,占岛为王,此乃万全之策,何乐而不为之者也。”郑成功见诸位将军说得诚恳,也坦诚地说:“张将军、姚将军、杨将军言之有理,其实本王早就考虑好了,此次攻打南京,成则安,败则挥师台湾,占岛为王。”

张煌言见郑成功听了姚志卓、杨祥将军的鼓动,有离开大陆,图谋台湾海岛意愿,但并未明确表态何时行动实施,担心郑成功只是头上的应付,心里还在犹豫,决意再激将郑成功,让他痛下决心,就故意提出反对意见说:“延平王要图谋台湾,此乃逃跑行为,岂不要放弃大陆反清复明大业乎?”郑成功也看出了张煌言此话的用意,婉转的找理由解释说:“反清复明,必有基地和势力,永历皇上逃难缅甸,可以说是山穷水尽,本王此战南京一败,清军必全力进剿,再不寻找求生存之道,必然灭亡,寻求台湾这块宝地避险,只要占领台湾,别说是大清八旗军拿本王无奈,就是天王老子也奈何不得。”

杨祥见郑成功同意走台湾之路,心里满意,进一步鼓动说:“如果延平王攻打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甘为民族英雄,末将也不想当狗熊,愿意率部继续参战,力效犬马之劳。”延平王郑成功听杨祥将军表态要助一臂之力,哈哈大笑说:“本王求之不得。”杨祥也不含糊,抱拳拱手,回应一言为定。

舟山一别,延平王郑成功率军回到厦门,自省思考着,中缅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越州怒江磨盘山摆下背山背水伏击阵,大败清军,平西王吴三桂率败军退回昆明,晋王李定国在边境打的是胜仗,本王攻打南京打的是败仗,这似乎又是天意?王秀奇见郑成功不说话,瞪着眼睛望着他,似乎想说什么,就主动打破沉默,向郑成功禀报说:“据说平西王吴三桂是败在粮草上,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省经略洪承畴是负责粮草总管,吴三桂率军追赶永历朝廷时,洪承畴粮草未动,吴三桂弹尽粮绝,陷入晋王李定国的伏击圈,惨败而退。”郑成功听了,疑问不解,反问说:“此言差矣,永历朝廷逃离昆明,留下粮食足够吴三桂清军用上三年,怎说败在粮草上?”王秀奇继续解释说:“延平王有所不知,永历朝廷要逃离昆明,晋王李定国要烧毁囤积粮食,永历帝朱由榔却怕清军无粮,必殃及百姓,遂将粮食忍痛留给清军,感动洪承畴,因此洪承畴不忍心吴三桂追杀永历帝朱由榔,有意将粮食运往京城,交给了大清皇上,断绝了吴三桂的粮草,让晋王李定国反败为胜。”郑成功这才明白其意,情不自禁的赞扬洪承畴说:“洪大人倒是还记着大明皇恩浩荡。”其实王秀奇对此消息也并不十分准确,乃是传闻而已,所以又将另一种传闻说出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洪承畴将粮食救济了战乱中饥寒交迫的难民,替大清皇上建立狡兔三窟,买义换取民心。”郑成功此时反倒不理解了,不知洪承畴究竟为何故?自我分析说:“洪承畴老奸巨滑,葫芦里卖的何药,揣摩不透。”王秀奇也摆出自己的分析,猜想说:“其实洪大人的意思,可能是不想让永历帝朱由榔死在平西王吴三桂手里,有意给永历帝朱由榔一个逃往缅甸的机会。”郑成功对王秀奇的猜想,倒是持肯定态度,接着分析说:“晋王李定国虽然打了一个小胜仗,但最终在边境站不住脚,挽救不了永历朝廷,扭转不了乾坤,本王敢断言,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苟且偷生,绝不会回头,本王率军占据台湾为王,才是求全之策。”

正因为郑成功料定永历帝朱由榔逃难缅甸,永不回头,才下定决心,酝酿着攻打台湾战略,寻求永固汛地。正在这时,姚志卓赶到,郑成功直问道:“姚将军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再次登门,有何见教?”姚志卓笑着回答说:“吾尔舟山有约,决定跟随延平王攻打台湾,岂敢失言不来。既然来了,就得出一份微薄之力,末将建议延平王首先派小分队化装成渔民,登上台湾岛,侦察岛上军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郑成功一听,正合心意,激动地说:“本王也正在酝酿此事,姚将军真是及时雨啊。”姚志卓摆出行家里手架势,说着行话分析说:“攻打台湾不同于攻打长江南京,攻打台湾毕竟是和殖民者打交道,语言不通,需要找些翻译,对付洋人的洋枪洋炮,要找些窍门,岛上洋人的兵力部署,台湾同胞的民心唤起,都需要摸得一清二楚,才能作出正确战略决策。”郑成功听了,拍手称好,当即采纳了姚志卓建议,并接着商议说:“对呀,还有我军的兵力补充,战船、粮草筹备,都需要在海岛上就地解决,才是长久之计。至于台湾岛上的军事侦察,本王立即派小分队化装成渔民,登上海岛,摸清情况,等小分队把岛上情况侦察清楚,吾尔再研究,选择时机出兵。”姚志卓见郑成功采纳了他的建议,自告奋勇担任侦察任务:“为了稳妥起见,末将跟随小分队,化装成商人上岛,摸清情况,及时禀报延平王,打知己知彼之战。”郑成功心里想要姚志卓跟着小分队先期上岛,只是不好明说,姚志卓自告奋勇,正中郑成功下怀,激动的紧握姚志卓双手,动情地说:“好好好,就这么说定了。”郑成功转身大声吩咐亲兵,立即传唤黄廷将军。黄廷将军应宣来到,延平王郑成功当即命令:“本王令你率领小分队化妆成渔民,登上台湾岛,侦察敌情。”黄廷说完末将遵令,就要转身退出,延平王郑成功一把拉住黄廷左手,吩咐说:“慢,姚将军随小分队行动,你们要保证姚将军安全。还不拜见姚将军。”黄廷立即向姚志卓施礼,嘴里喊着拜见姚将军。姚志卓也回礼致谢,两人好不客气。郑成功一手拉着黄廷,一手拉着姚志卓,再三嘱咐,要黄将军保证姚将军安全。黄廷坚定的回应让延平王放心,有末将在,就有姚将军在。郑成功紧握两位将军的双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二位上岛,设法找到一个叫何斌的人,此人是有名的爱国义士,早年跟随家父郑芝龙往来于福建、台湾、日本经商,家父拉起队伍后,他曾经使用过郑家刀,对郑家刀情有独钟,后定居台湾,改信荷兰教,与荷兰人关系密切,学会了荷兰语,成为荷兰人在台湾活动中的通事官,陪同荷兰人往返于台湾、福建,就海上通商事务,本王与他打过几回交道,虽替荷兰人做事,但骨子里还是深藏爱国之心,能够求得何斌帮助,收复台湾,定能事半功倍。你们带着郑家刀去见他,他一定明白是本王求助他,二位听明白可否?”郑成功一边说,一边从身上取下一把郑家刀,放到黄廷手上。黄廷心想有了郑家刀,找到何斌就方便了。

话说姚志卓跟随黄廷离开厦门,化装成台湾渔民正要出海台湾,杨祥就赶来送行,抱拳行礼喊道:“姚将军且慢。”姚志卓回头一看,惊喜地回礼说道:“是杨将军啊,幸会,幸会。请问杨将军为何来到厦门?”杨祥一拱手,笑着回答说:“姚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末将在舟山就说过,如果延平王郑成功攻打台湾,末将愿乘风破浪,力效犬马之劳,岂能言而无信乎?”姚志卓想起来了,杨祥在舟山是说过此话,但姚志卓更明白杨祥的使命,陪着笑,做着鬼脸说:“那是杨将军逢场作戏之言,岂能当真?”杨祥反点着姚志卓的穴位,回敬说:“姚将军在舟山也说过要为延平王郑成功攻打台湾出力,难道也是一句戏言?既然是戏言,姚将军怎会真的来到厦门,成为攻打台湾先行者也?”姚志卓嘿嘿一笑,一语道破天机说:“其实杨将军也不必隐讳,吾尔同流合污,同谋一事,只是各为其主罢了。”杨祥故意装糊涂,眯着眼反问说:“杨某愚钝,姚将军的话外音,末将听不明白。”姚志卓见杨祥装糊涂,也故意卖着关子说:“杨将军精明过人,还要本将军明说吗?”杨祥心里当然明白,就是要姚志卓自己说出来,拱手说了一句:“请姚将军明示。”姚志卓心里清楚,自己是朝廷使者,奉皇上圣旨,来到厦门,跟随延平王郑成功攻打台湾,随时向皇上传递台湾战况消息,如果郑成功攻打台湾成功,说服郑成功迎驾皇上移跸台湾。而杨祥此行之目的,也是为了皇上摆驾台湾而来,只是不是奉皇上旨意,而是奉晋王李定国秘密差遣,而且还带着一支军队配合郑成功攻打台湾,也打着皇上的使者旗号。只是还未到明说的时候,姚志卓就用手指在杨祥肚子上轻轻点了两下,嘴里说出四个字:“心照不宣。”杨祥当然心明肚亮,呵呵一笑,嘴上夸奖说:“姚将军真是料事如神,佩服,佩服啊。”姚志卓摆了摆手,满脸笑容说:“吾尔彼此彼此,杨将军不料事如神,怎知道本将军此时化装成渔民,先行出海上岛呢?”杨祥见意思都说明白了,就用结束话题的口吻说:“好了,既然吾尔心照不宣,各司其职,共商国是,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兄弟我祝福姚将军先行上岛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姚志卓将军挥手回礼说了句“岛上见”就驾船乘风破浪,驶出厦门海湾。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