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明的头像

黄祥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13
分享
《《逃亡帝王》(南明朱由榔传)》连载

第二十四章 三战长江

长江下游张煌言、郑成功表面上听从秦王孙可望会战长江军令,但心存不服,郑成功按兵不动,张煌言犹豫拖延观望一年之久,直到得知长江中游李定国斩杀清军两员常胜将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才于永历七年(公元1653)八月,出动六百战船,兵分两路仓促攻入长江口,因粮草被清军偷袭烧毁,被迫退回舟山。永历八年(公元1654)正月十七日筹集粮食七船,挥师北上再战长江江宁,因孤军奋战失败,回军责难郑成功,郑成功才象征性派出陈辉统领水兵五千,陆军一万北上助战,五月三度入长江作战,攻占上海,遭清军偷袭,三度败北,导致长江会战以失败告终……

姚志卓、钱谦益二人充当秦王联络官,联络郑成功、张煌言会战长江下游战事,张煌言向诸位介绍二位使者说:“诸位将军,长江会战,负责联络下游战场的使者乃是姚志卓、钱谦益两人,说到此二人,本将军向诸位介绍一下:姚志卓,字子求,钱塘人士,起义军首领,但他与李自成、张献忠义军有着根本性区别,李自成、张献忠举兵反明,而姚志卓聚众七千人马起兵反的是大清,苦战三年,却屡战屡败,无兵再战,只好只身游说各种势力之间,成为勇而知义的仗义侠客,深得各种势力敬重。而钱谦益先生,诸位就更不陌生了,既是有名的诗人,学者,又是三朝元老,号牧斋,字受之,因59岁娶了23岁的名妓柳如是为妻,传为佳话,被江湖称其为东涧遗老,学界叫他虞山先生,官场叫他钱大人,本是诗人、学者,可他偏偏与官场有着不解之缘,官运不亨通,文人为官之迂腐却展现无遗,崇祯帝死亡前,他在朝廷三次为官,三次罢官回乡,大明灭亡,南明续起,他又奇迹般的出任弘光朝廷礼部尚书,弘光灭亡,降清不情愿,抗清无能力,只好当起了抗清说客,游说各种势力之间。”张名振将军首先接应说:“这么说,长江会战,二位使者要游说我军出战了。”张名振话音未落,就听亲兵来报:“报……钱谦益先生到。”

钱谦益先生充当秦王联络官,联络抗清名将张煌言、张名振,一番见面礼寒暄之后,张煌言笑问:“钱大人乃是弘光朝廷礼部尚书,怎么成为大西军的联络使者?永历朝廷座上宾?”钱谦益先生自然明白这是张煌言明知故问之词,既有问之,然则答之,免不了要作番解释,就苦笑着自嘲答曰:“此一时,彼一时也。南京弘光朝廷灭亡,肇庆永历朝廷当立,本大人不甘寂寞,混世做点力所能及之事,替朝廷充当联络使者,也算为国尽点绵薄之力。”张名振不想听那些无关紧要的场面话,急忙打断钱大人的官话,插言说:“准确说来,钱大人不是朝廷使者,而是秦王联络官,今日到此,有何见教即便说来。”钱谦益先生听了也不着急,慢条斯理的继续介绍说:“本大人与姚志卓先生从西南安龙永历朝廷而来,转道贵阳大西军孙可望秦国府,姚志卓先生去了厦门延平王府,本大人辗转来到舟山张将军府上,带来秦王孙大帅长江会战军令。”张煌言派副官参加秦王军事会议,当然知道会战计划,可钱谦益先生口吐军令二字,心里顿生几分不满,有些不悦,当即提出问题说:“秦王乃是联明抗清,自古礼乐征伐出天子,永历皇上虽然投奔大西军,秦王必竟不是皇上,怎行使皇权,军令出战?”钱谦益先生心里想,看来要作一番不客气的解释了,不慌不忙的解释说:“张将军请不必动怒,联络也好,军令也罢,要看实质。联合会战,也要有统一指挥核心。时下各种抗清力量遍布大江南北,大西军力量最强大,张将军队伍,郑成功将军势力,都不能与之相比,纵观当今之势,抗清领航核心者谁?孙可望不领航,孰之领航?秦王不为盟主,谁为盟主?舍孙其谁也?”张名振听得有些气愤了,干脆直接挑明说道:“那也应该是永历皇上传旨,怎么是秦王下军令呢?这不是凌驾于皇上之上吗?”钱谦益先生也自感不顺,为了顾全抗清大局,就尽力解释说:“当然,秦王孙可望在处理与皇上关系上,是有些欠妥,但现在长江会战乃是军事行动,皇上不能御驾亲征,秦王代行领航各军抗清,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张将军在长江下游按兵不动,而长江上游则打得激烈,长江会战就变成西打东不动,联明抗清,联合义军抗清,就成了纸上谈兵之空话。请二位将军审时度势,接受秦王军令,出兵长江抗击清军,才是明智之举。”张煌言见钱先生说得如此诚恳,也是实话,就不好再强词夺理了,最后决定说:“钱大人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那就执行秦王军令,出兵长江下游,向清军发起攻击。”钱谦益先生听到张将军出战抗清态度,很是赞赏,当即拱手预祝张家军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张煌言、张名振因为对秦王孙可望为抗清领航盟主心存不服,采取观望态度,只备战侦察,不出战。张名振性子急,几次催问主将张煌言:“为何迟迟不出战?”张煌言总是耐心说服:“不急,看看长江中上游战果如何,再挥师出战不迟。”就这样,张煌言、张名振观望了一年之久,跟郑成功比耐心,都心照不宣,按兵不动观望。姚志卓、钱谦益多次传达秦王孙可望的敦促令,郑成功、张煌言、张名振也只是让姚志卓、钱谦益查看备战情况,确实军粮满仓,战船满港,将士枕戈待旦。直到姚志卓、钱谦益将长江中游李定国连斩两员清军常胜将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递给了郑成功、张煌言,张煌言才觉得再不出战,有损抗清名将威名,这才于永历七年(公元1653)八月,兵分两路仓促出战,陆路沿江浙海岸进军,配合海上六百战船作战,水陆并举杀到长江口沙洲,初战告捷。打了一年多的长江会战,总算在千里长江上中下游全线打响了长江会战的硝烟。

清军江宁总兵王璟致、江宁巡抚周国佐,副总兵梁化风等人研究对策。总兵王璟致首先部署说:“诸位将军,以我军实力与张煌言南明军水陆两军在沙洲、上海、江宁等地正面大战,显然兵力不足,最关键的是我军没有强大水师舰船能与张煌言水上较量,本将军认为采取集中分兵相结合战术,将主力摆在江宁,分兵沙洲、上海等地,不正面与张煌言南明军交战,派出少量队伍,采取专烧粮草行动,让张煌言断粮无力再战,只要南明军退兵就是胜利。”江宁巡抚周国佐听到总兵王璟致采取集中分兵战术,很是赞成,当即提出建议说:“总兵大人集中分兵战略决策英明,本将军赞成。关键是分兵队伍要短小精干,训练有素,既要有水泊梁山浪里白条张顺翻江倒海功夫,又要有鼓上蚤时迁飞檐走壁轻功,方能断其粮草,逼其退兵。”副总兵梁化风听到两位将军的战术,当即自告奋勇说:“末将虽然不敢自比浪里白条张顺和鼓上蚤时迁,但末将也是浪里飞舟,梁上飞燕好汉,愿领分兵出战,不断南明军粮草,誓不回营!”总兵王璟致听到梁化风自告奋勇领兵出战,心中大喜,完全相信梁化风能够担此重任,顺水推舟说:“好,有梁将军挂帅,定能马到成功。”

副总兵梁化风带领一支一千人的夜袭队,白天不敢出动,夜幕下化装成渔民,专找张煌言粮船,伺机烧粮。经过十几天的侦察,终于在沙洲发现七船粮草。副总兵梁化风周密部署说:“弟兄们,夜袭队一千人马,组成七个烧粮小分队,每个分队五十人,负责一条船烧粮任务。再组建七个掩护分队,每个分队八十人,负责掩护任务,一烧一护紧密配合。首先将七条船用铁锁链捆绑锁住,让他们没有逃离机会,再在起火点淋上燃油,引爆炸药,炸船烧粮,掩护分队阻击南明军,保证烧粮分队安全撤离,按照撤离路线迅速撤离,都听明白没有?”十四个小分队都异口同声回答明白。梁化风身先士卒,亲自担任第一分队队长,约定以第一分队红绿信灯为行动和撤离军令,得到军令后各自为战,分头撤离。梁化风绿灯亮起,七个掩护分队小船冲上去,将铁索链拉起来锁住,七个烧船分队登上南明军粮船,将燃油洒在粮袋上。南明军护粮人员还在睡梦中,被大火烧醒,慌乱中救火,追杀清军夜袭队。清军副总兵梁化风亮起红灯撤退信号时,只可惜大火的亮度,南明军战船的照射灯光,把沙洲粮船海港照得通亮,梁化风的红灯小信号根本看不见,十四条小船只顾各自逃命,完全乱了事先约定的行动路线,南明军的炮火倒是没有打着他们,清军自己乱了阵脚秩序,相互撞船落水,自损三分之一的船只,梁化风的船只被撞翻,好在被另一只小船上的队员救起,才未葬身江底。张煌言南明军因为打了胜仗,确认沙洲无清军主力,几个散兵游勇早被打退逃跑了,因此高枕无忧,哪知道清军梁化风指挥夜袭队突然攻上张煌言南明军粮船,放火烧粮。当张煌言得到粮船起火的消息,七条粮船已经火光冲天,命令粮船冲出火海,哪知道七条船被铁索链锁在一起,一条船也冲不出去,眼看七条粮船化为灰烬。当张名振率领救援船捉拿清军夜袭队的时候,夜袭队早弃船上岸,逃之夭夭,气得张名振直跺脚。张煌言军中无粮,不战自败,不得已退回舟山。

永历八年(公元1654)正月十七日,张煌言、张名振筹集粮草,汇集八百艘战船,再度出战长江。舟山港战船满港,整装列队有序,水师威武雄壮,气势非凡。张煌言胸有成竹的对部将们说:“诸位将军,我军抗击清军,靠的是强大水军雄师。大清夷獠鞑子乃是草原莽汉,不习水性,清军目前尚未建立完全意义上的水军,我南明军水师在海上,长江水面上,乃是绝对威武之师,当下无人能敌。初战长江失败,败在清军偷袭粮草,我军再备粮草,再战长江。”张名振更是激情满怀,信心百倍地接着说:“弟兄们,我军奉令进军长江下游,打到江宁去,江宁是大明最早京城,大明高祖朱元璋在江宁建立京都,现在落入清军之手,我军要从清军手里夺回来,重建京都。”众将士跟着高呼:“杀回江宁,重建京都。”张煌言挥动着指挥旗,下达军令:“起锚开航,擂鼓进军!”

张煌言率领号称八百艘水师船队,一路乘风破浪,未遇清军强有力抵抗,二十一日杀到瓜洲渡,命令所有战船准备开炮。张名振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后,未发现瓜洲渡口清军动静。又将望远镜递给了张煌言,张煌言确认瓜洲渡口无敌情,高兴地说:“清军闻我水师军威,不战自逃了。”张名振虽然相信清军不战自逃,但还是为了谨慎起见,向张煌言建议,对准瓜洲渡城堡连放三炮,火力侦察。张名振走上甲板,手举指挥旗命令说:“指挥船火炮预备,目标瓜洲城堡,开炮!开炮!开炮!”炮火过后,张煌言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尚无清军踪影,确认瓜洲渡安全,随即命令队伍占领瓜洲渡。张煌言、张名振两人走在瓜洲渡口,触景生情,感慨系之,侃起了瓜洲历史话题。张煌言首先说道:“登上这瓜洲渡,末将想起一个人来。此人乃是宋代的抗金英雄、大诗人陆游。陆游在瓜洲写了《书愤》一诗: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张名振夸奖张煌言好记性,不愧是军界儒将,文武双全。然后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用自己的现实感受,对照解释这首诗词的本意,张煌言首先解释说:“陆游是说年轻的时候不知恢复中原的艰难,倒是有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吾尔今天不也是与陆游一样,楼船夜雪瓜洲渡。”

“反清复明,吾尔恐怕也是塞上长城空自许啰。”

“吾尔忙于征战沙场几十年,直到照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老斑上脸了。”

“诸葛亮出师北伐,结果又如何?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谁还能与功高盖世的诸葛亮相比呢?吾尔恐怕也是徒劳一场空啰。”

“尽管如此,吾尔还是做最后一次努力,攻占南京,如果南京不能得手,吾尔就真的只有解甲归田,告老还乡了。”

“走,吾尔登上金山,也像陆游一样,去发一通感叹如何?”

“好,正合本将军心愿,也让后人记住陆游一样,记住吾尔名字。”

张煌言、张名振两人击掌为盟,带领五百将士跟随,来到金山。张煌言首先感慨的说道:“金山乃是大明孝陵之地,大明辉煌了二三百年,按风水灵气之说,与金山、钟山王者灵气有关,大明京城迁入北京,高祖的子孙忘却了南京钟山的王者灵气,不来拜祖,王者灵气则黯然失色,大明江山也就崩溃了。”张名振很赞同张煌言的说法,并建议说:“现在要匡复大明,吾尔替高祖朱元璋的子孙拜祭金山大明孝陵,让金山重显王者灵气如何?”张名振赞成这个建议,同意替大明皇家子孙拜祖,求得王者灵气。两位将军说话间,不知不觉来到金山大明孝陵,张煌言笑了笑,风趣地说:“吾尔这次拜见大明孝陵,总得留点纪念吧,说不定这次打下南京,匡复大明,吾尔可就是千秋功臣矣。”张名振明白张煌言留点纪念的意思,所说留点纪念,就是赋诗一首,立碑于金山,此乃永久的纪念。两人一拍即合,赞成赋诗一首。可是由谁来执笔?尚未确定,还是张煌言想出了好主意,两人合写最妙,就像写对子,我出上句,你填下句,落款名字也是两人大名。张煌言开头,张名振结尾,两人合写诗句如下: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看会大纛杩龙津。

张煌言、张名振两人师泊金山,遥拜孝陵,有感而赋。张煌言抬头看了看天,天色已晚,带着人马下山,返回瓜洲渡。下山时,将写好的诗赋交给了副将刘孔昭,吩咐刘孔昭前去将这首诗赋送交金山寺老方丈,给些银两,刻碑立于金山寺庙前。

刘孔昭将军带着张煌言、张名振的诗赋来到金山寺,拜见方丈,客气有礼的说道:“末将有一事有求于方丈。”

“将军请讲,只要老衲能办到的事决不推辞。”

“方丈如此爽快,末将这就不客气了。今日张煌言、张名振将军拜陵金山,感慨而赋诗一首,介于军情紧急,不能久留,烦请方丈将诗赋刻碑立于寺庙前如何?”

“将军这事不难,老衲答应就是了。”

“这是刻碑之银两,还请方丈收下。”

“不可,出家人讲诚信,淡薄名利金钱,岂收将军银两。”

“这是末将有求于方丈,岂能不收乎。”

“老衲答应了的事就不收银两,还请将军收回。”

“既然方丈执意不收,那末将尊敬不如从命,多谢方丈。”

“出家人办事不言谢。”

“末将告辞。”

“恕不远送。”

话题再回到江宁城,清军江宁总兵王璟致、江宁巡抚周国佐,命令清军放开瓜洲渡,死守江宁。总兵王璟致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死守江宁对策,首先说道:“诸位将军,永历帝朱由榔投靠大西军,秦王孙可望组建南明联军,实施长江会战计划,江宁是大明早期都城南京,首当其冲。据消息,张煌言、张名振将军率军主攻长江下游,此二人仗势水军实力强大,不可一世,一度战长江,在沙洲湾被梁化风夜袭队火烧粮草,撤回舟山,再度筹集粮草,率领水师直奔江宁而来,我军如何迎战?请叙高见。”周国佐没有多想,傲慢的首先提出“以静制动”策略,摆出理由说:“张煌言、张名振依仗水军强盛,不把我清军放在眼里,欺我无强大水师对阵,从舟山直奔江宁,要寻找我军决战。不能与张煌言、张名振决战于水上,他们要发挥水上优势,我军则不给他们机会。而我军优势在地面上,集中地面炮火,加强江防,决不允许南明水军登陆上岸,要将张煌言的队伍消灭在长江水面上,就算有南明军强行登陆,我八旗军骑兵就送他们上西天。”副总兵梁化风有了夜袭队火烧南明军粮草战功,更是信心百倍的建议说:“末将建议,在江宁长江南北两岸都建立炮台,等张煌言南明军进入江宁长江水域,南北两岸交叉炮火同时开炮,叫张煌言南明军找不到北,九天之上下炮弹,看他们的战船扛得住几发炮弹的轰击。”总兵王璟致对周国佐和梁化风的策略战术很是赞赏,满意的接着说道:“周将军的战术是不与南明军水上交战,避开南明军水上优势,梁将军的战术是建立长江南北两岸交叉炮火,彰显我军地面优势,南明军就会成为我军的活靶子,打他个落花流水,决不允许一个南明军上岸。兵书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我军避实就虚,诱敌深入,深藏于九地之下。等南明联军进入我军炮火射程之内,我军就发挥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神威,洋枪土炮瞄准,铺天盖地的压下去,叫南明联军看看在他们九天之上的炮弹长着几只蛤蟆眼,要他们望天生畏,死无葬身之地。”

瓜洲渡清军主动撤退,丢了十几门土炮给南明军,南明军以为清军胆小如鼠,望风而逃。实乃清军诱敌深入,等南明军进攻江宁时,再给南明军毁灭性打击,消灭张煌言之军。

张煌言、张名振率领南明水师攻打江宁,在长江水面上布阵开炮。张煌言高喊着:“传我命令,所有战船炮火,轰击清军炮台,打开登陆通道,拿下江宁城。”张名振按照张煌言军令,挥动指挥旗,命令南明军:“目标江宁,开炮!”张名振指挥旗一挥,南明军万炮齐轰江宁城。

清军总兵王璟致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清军炮火反击南明军水师船队,南明军战船就是活靶子,瞄准开炮。顷刻间清军长江南北两岸万炮齐轰,炮火猛烈,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南明军战船上,爆炸声震天动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江水浪花飞扬,水火汹涌,真是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南明军战船遭遇灭顶之灾,船破人亡,伤亡惨重。

张煌言、张名振的水师船队,在江水中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轻舟快艇突击队几次强行登陆,均被清军骑兵击退,打入江中,未能前进一步,即使有少数幸存者登陆,攻上江岸,也被铁丝网阻隔,被清军乱箭射杀。张名振看到这种痛心场面,悲伤的对张煌言说:“张将军,清军炮火猛烈,登陆码头的先锋军,都被清军铁丝网封锁,我军无法上岸,战船在水中,成了清军炮火活靶子,这样打下去,我军会吃大亏。登不上岸,就攻占不了江宁,末将亲率一千敢死队,强行登陆,占领一个炮台作为支撑点,后续队伍才能扩大战果,或许才有求胜希望。”张煌言当即赞成说:“好,本将军指挥水军,集中炮火,打开缺口,为敢死队开路。”张煌言集中水军战船炮火轰开岸边缺口,张名振敢死队冲上清军岸边高地炮台,攻占江宁有了一线希望。但清军很快调整部署,十倍于张名振敢死队的兵力杀向丢失炮台,张名振敢死队本来就连战数日,疲惫不堪,在十倍于敌的攻击下,敢死队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张名振等十几个亲兵惨败逃脱,张煌言派出小汽艇及时接应,才算救回了张名振将军。敢死队的惨败,张煌言这才意识到清军瓜洲渡空无一人的真相,倍感问题严重,原来善守者藏于江宁九地之下。南明军不能登陆,长时间被动于水上,回旋余地小,消耗太大,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孤军无援。此时张煌言想到了郑成功联合会战的队伍,请求增援。询问张名振说:“张将军联络郑成功,询问郑成功队伍在什么位置?”张名振听到郑成功三字,怒火奔涌,气愤的回答说:“回将军话,据我军联络人员禀报,郑成功远在厦门,按兵不动。”

张煌言听到禀报,心凉了半截,感到不可思议,全线都在激战,为何郑成功无动于衷?就追问张名振说:“长江流域全线出动,难道郑成功没有接到秦王军令?钱谦益先生是联络使者,请钱大人说话,这到底打的是啥仗?”张名振立即命令亲兵,传联络使者钱谦益。不一会儿,钱谦益先生应请来到,张煌言见面就开问:“钱大人,汝是联络使者,按照秦王孙可望军令,我军会同郑成功将军队伍攻打长江下游,我军出战,郑成功队伍为何不见踪影?”钱谦益先生还未回答,张名振就讽刺说:“钱大人是郑成功老师,这就是钱大人教出来的好学生?”钱谦益先生本不想说出实情,以免影响战局,张将军讽刺追问,不得不说:“二位将军,据负责联络郑成功的姚志卓使者说,郑成功不是不愿出战,而是考虑在张将军的地盘上不方便,愿意提供兵员、战船、炮火、粮草。”张煌言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愤怒的骂道:“这个滑头,谁稀罕他的东西,老子需要的是他的战斗力,如果此时有郑成功的队伍参战,江宁岂能不下?老子在前方卖命,他倒龟缩在后面逍遥自在。”张名振也忍不住了,愤愤不平的嚷道:“如此乱战,我军无法再战,建议立即撤回舟山,休整避战。”钱谦益先生听到撤退,心里急了,当即站出来反对撤军,规劝说:“张将军息怒,不可撤军,一旦撤军,就意味着长江会战失败,坚持是胜利之本。”张名振怒气未消,继续骂道:“他娘的,按兵不动,就必然要失败。老子要到厦门追查郑成功按兵不动,导致会战失败的罪责。”张煌言见军情紧急,不能久留,当即命令说:“队伍暂且撤回舟山休整,等待战机。”张名振立即传令,挥动指挥旗,全军撤离江宁,返回舟山。

话题再转到厦门郑成功将军府,张名振五月十八日面见郑成功,他要质问郑成功为何按兵不动。郑成功心里当然知道张名振的来意,更了解长江下游会战失败战况,可他装糊涂,摆出若无其事的姿态,满脸笑容的故意聊开话题说:“张将军从长江会战前线而来,想必是打了胜仗?”张名振听到郑成功带有讽刺意味的问话,火气更大了,没好气的回答说:“郑将军打仗是缩头乌龟,行挖苦讽刺之能事,倒是一把好手。”郑成功听到张名振如此尖刻的讽刺之言,不好正面较劲,急忙自我解嘲的摆手否认说:“张将军刀子嘴,不分青红皂白啊。”张名振不想跟郑成功嚼那种无为的舌头,毫不隐讳的指责郑成功说:“要讲胜仗,本应胜在必得,就是因为你郑成功按兵不动,才使长江下游全盘皆输。”郑成功听到这话也不慌张,更不正面反驳,却反问张名振说:“听张将军口气,是将贵军失败罪责,推到本将军头上啰?”张名振也不客气,分析失败原因,摆出理由说:“秦王孙可望是将长江下游战场,交给你我两军为主攻目标,我军从海上入长江口,逆流而上,一直攻到江宁城下,可惜我孤军奋战,未能如愿。如有郑将军队伍协同作战,联合攻打江宁,江宁岂能不下?为何在长江下游战场上看不到郑家军一兵一卒?”郑成功还是不正面回答,却从反面找理由说:“张将军没有那么大方吧,长江下游地区乃是张将军地盘,本将军岂敢闯入?”张名振知道这是郑成功找的借口,毫不客气地反驳说道:“联合抗清,义军都能联合,南明诸军还不能联合吗?难道我张家军还会阻止郑家军抗击清军不成?”郑成功仍然避开实际,想出以攻为守办法,戏弄张名振一番,有意岔开话题说:“本将军为何不出兵,等会儿再告诉张将军原由。本将军先问张将军一个问题,张将军为定西侯多年,战功在哪里?”张名振毫不犹豫的回应说:“济则征战实绩,不济则在方寸之间。”郑成功追问:“方寸凭据何在?”

“在本将军背上,郑将军请看。”张名振一边说,一边脱掉衣服,背上刺有“赤心报国”四个字,字字深入肌肤。就凭这一点,郑成功就该佩服。郑成功看得傻了眼,良久才说:“久仰张将军声望,今日一见,果然英雄,本将军自愧不如。张将军请上坐,听本将军解释按兵不动之理由。”张名振毫不客气,指着郑成功问道:“你按兵不动,导致长江下游会战失败,有何理由可说?”郑成功脸不红,心不慌,从容不迫的回答说:“秦王孙可望以抗清联军盟主自居,挟天子令诸侯,发号施令,命令吾尔两军会战长江下游,张将军率军入长江,一路打到江宁城下,虽然败退而返,但也打得清军顾此失彼,焦头烂额,此乃真英雄。可秦王孙可望呢,命令部将刘文秀攻打四川,李定国攻打湖广,自己却在贵阳按兵不动,游山玩水,悠然自得,不亦乐乎。张将军怎不到贵阳,去责问盟主孙可望为何按兵不动乎?”

张名振听到这里,根本不相信有此等事情,当即打断郑将军的话题,追问说:“郑将军怎知道秦王按兵不动?游玩何处山水?凭据何在?”张将军连发三问,郑成功稳若泰山,胸有成竹,有板有眼的回答有碑刻《望江亭记》为证。张名振没有听明白秦王写记与按兵不动有何联系,以讥讽的口气,故意加问一句说:“郑将军是说《望江亭记》记述了秦王按兵不动的行为?”郑成功不慌不忙,一字一句的解释说:“那倒不是,而是秦王发布军令后,自己不动一兵一卒,反倒跑到贵阳白水河黄果树大瀑布观赏风景,亲自撰写了一篇《望江亭记》,文中说:

甲午夏,驻跸旧亭,临观赞赏,瀑下犀牛潭之水,势若杭州钱塘江十万怒潮,喷云散雾,左右惊视,良久乃平……

秦王孙可望还差人将此《望江亭记》镌刻在石碑上,又题其石壁曰——雪映川霞,最后还刻有写记碑刻的时间,恰是长江全线会战期间,按照长江会战计划,秦王孙可望亲率主力,攻打长江三峡段清军,可在长江三峡段未见秦王孙可望一兵一卒,这就是秦王孙可望按兵不动,未向三峡清军开一炮,游山玩水的证据。”

张名振认为单凭碑记,不能证明秦王按兵不动,当即提出疑问说:“郑将军怎知秦王不出兵抗清,写记立碑?”郑成功这下来了精神,搬出理由证据说:“姚志卓使者想必张将军不陌生吧?此人曾在江浙沿海配合张将军抗击过清军,乃英雄豪杰公卿,勇而知义侠客。秦王孙可望实施长江会战计划,姚志卓乃是联络使者,慷慨陈辞,动员本将军出兵会战长江下游。秦王孙可望则不动一兵一卒,观风景,立碑记,气愤至极,将秦王孙可望行为通报本将军,并将《望江亭记》文稿抄送本将军,本将军一气之下,这才效法秦王按兵不动。”张名振听到郑成功的解释,似乎觉得理由牵强附会,当即反驳说:“那秦王后来出兵湖广,与清军决战,郑将军为何不出兵与清军决战?”郑成功也不脸红,托词回应说:“张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孙可望率军在湖广与清军决战,大败而逃,不敢再战,却在武岗州大摆鸿门宴,要自相残杀自家兄弟,难道张将军也要本将军大摆鸿门宴,残害自家兄弟吗?”张名振一听,这是郑成功故意抬杠之言,接着继续揭露说:“秦王打了败仗,就是你郑将军按兵不动的理由吗?秦王兄弟李定国在长江中游大获全胜,斩杀清军两员常胜将军,郑将军为何不打几个胜仗,争当抗清英雄楷模?就算秦王孙可望按兵不动,单就张煌言率军深入长江抗清,郑将军也不能袖手旁观,让我孤军奋战吧?”郑成功听张名振这样一说,似乎觉得自己毕竟理亏,当即转变态度,客气的对张名振说:“张将军抗清精神令本将军钦佩,如果张将军再次深入长江抗清,本将军一定全力配合。为表示诚意,本将军令部将陈辉率水兵五千,陆军一万,北上支援,交给张将军指挥。张将军所需兵员、战船、医药、粮草,本将军绝不吝啬,无偿提供。”郑成功当即命令忠靖伯陈辉率部跟随张名振,三度深入长江抗清,再攻江宁。

是年九月五日,张煌言、张名振一千艘水师战船,出动两万水军,两万陆军,加上郑军陈辉一万五千兵力,进军到上海,张名振建议张煌言说:“两度攻打长江江宁,彰显出清军防守战实力,我军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末将建议,不打江宁,偷袭上海城,取得一个小胜利,也算不枉此行,给长江下游会战留点胜败悬念,不至于惨败告终。也是向永历朝廷一个面子上的交代,更是向秦王一个不起眼的交差。”张煌言采纳了张名振的建议,原计划三攻江宁,清军主力汇集江宁,防守强盛,战必艰难,上海清军为数不多,江宁主力救援上海远水解不了近渴,攻取上海,必定胜利。张煌言命令战船突然袭击,强行登陆,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打清军一个想不到。顷刻间万炮齐鸣,炮轰黄浦江码头,战船离箭一般向岸边冲去,登上黄埔港岸,杀向清军上海知县府。副将刘孔昭率军冲在最前面,回头向张煌言报告:“启禀将军,上海港清军,闻我军炮火军威,狼狈逃窜。”张煌言听到禀报,很是满意,当即指挥将士们攻占上海知县衙门府。为了防止江宁清军救援上海,陷入被动,张煌言命令陆军牢牢控制上海城,水军舰船炮火封锁江面海口。

大清上海知县府做梦也没有想到,每次都是攻打江宁的南明军,这次却攻打上海,衙门府一片惊慌,知县阎绍庆听到南明军突然袭击上海城的炮声,吓得瘫痪在地,知县府一个衙役急忙扶起知县老爷,关切地问:“老爷没事吧?”另一个衙役慌张的跑过来向老爷禀报:“老爷……不好了,南明军水师突然袭击上海港,气势汹汹的杀向衙门府来了。”知县阎绍庆听到南明军攻打衙门府来了,更是惊慌失措,嘴上结结巴巴地说着:“这……如何是好……”衙役规劝老爷说:“老爷,赶快逃命吧,南明军杀进衙门府,就没命了。”知县阎绍庆这时才想起,上海清军被江宁巡抚周国佐调往江宁,上海只剩下维持秩序的队伍,南明军炮声一响,早逃之夭夭了。看来只有逃跑了,能跑多远算多远。知县阎绍庆从地上爬起来,带领衙役们逃出知县府,一路上看到上海城内百姓欢迎南明军,传宣南明军乃王者之师,心里很不是滋味,边跑边拉着一个衙役,吩咐说:“你,快马向江宁周国佐将军求援,请周将军急救上海。”衙役慌忙应答:“是,老爷。”

副将刘孔昭率军攻下上海知县衙门府,回军禀报张煌言:“启禀将军,我军攻下上海知县衙门府,县老爷阎绍庆逃跑了,上海清军跑得比县老爷还快,留下大批物资军火,被我军缴获。”张煌言得到禀报,心里极为满意,当即鼓舞士气说:“弟兄们打得好,攻打江宁失败,攻打上海取得胜利。所缴获的军火,药品,粮食等物资,足够用上几年。正因为有了这些军火物资,张煌言、张名振也想占据上海,作为抗清基地,命令陈辉队伍防守黄浦江码头,自己的队伍占据上海衙门府,几个月相安无事,滋生了麻痹大意情绪。清军马国柱、周国佐、官效忠率领江宁主力,反攻偷袭上海。张煌言、张名振、陈辉他们料定清军只会防守江宁,不会主动出兵攻打南明军,想不到清军用同样的偷袭战术,轻而易举的夺回上海,好在有几万人马,损失过半,还能登船逃出,返回舟山,尚未全军覆没。

张煌言刚率军逃出上海,清军马国柱、周国佐就率军来到上海知县衙门,上海知县阎绍庆躲了几个月,总算又回到了衙门府,立即上前恭迎将军们,禀报说:“启禀马将军、周将军,南明军逃离上海,但上海民众则心向大明,南明军攻占上海港,民众自发迎接,高呼欢迎王者之师,抗清声势空前高涨,满城抗清义举不断涌现,城内秩序混乱不堪,无法控制局面,恳请两位将军率军镇压。”周国佐安慰知县阎绍庆,很不在乎的说道:“阎大人放心,我大军一到,几个乱党刁民不足挂齿。”知县阎绍庆因深受民众反清之苦,心有余悸,忧虑的说道:“周将军,自古民心难违,罚不及众,满城民众反清,不好对付啊。”周国佐听到知县的怨言,气愤地嚷道:“何谓不好对付,满城民众造反,老子就血洗上海,屠城杀光,看谁还敢造反。”知县阎绍庆一看有周将军撑腰,心里有底了,点头哈腰说:“那就有劳将军,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周国佐此时也来了蛮劲,叫喊着命令部下:“来人,传本将军命令,全城戒严,聚众集会闹事者,格杀勿论。”亲兵应答嗻!

清军周国佐部下亲兵骑马游街,打着铜锣喊话:“将军有令,全城戒严,聚众反清者,罪灭九族,血洗上海,屠城杀光。”清军以屠城相威胁,控制了上海,恢复了平静。

张煌言、张名振惨败回到舟山,陈辉率领损失一半的几千人马返回厦门,回到郑成功军营。张名振想起三入长江作战,有了郑军陈辉一万五千人马相助,还是打了败仗,损失了几千郑军队伍,在郑成功面前无法交代,急火攻心,于永历八年(公元1654)十一月二十八日猝死,南明抗清名将因三败长江,死于非命,永远长眠在舟山芦花岙。

姚志卓、钱谦益受秦王孙可望指派,往返于东南沿海与永历朝廷之间。尽管长江下游会战失败,他们还是要把败讯禀报给朝廷,叩疏皇上。

永历帝朱由榔见到姚志卓、钱谦益上朝,想急于得到长江抗清会战的消息,还未等姚志卓、钱谦益行觐见大礼,劈头就问:“两位爱卿一路辛苦,长江会战战果如何?细细道来。”姚志卓一边行觐见礼,一边心情沉重的回答说:“回皇上话,长江会战,开始形势发展有利,刘文秀将军进军四川,李定国将军进军湖广,张煌言、张名振将军进军长江下游,直取江宁,可以说是捷报频传,大有反攻中原之势。可是秦王孙可望与郑成功将军在关键时刻耍起了小聪明,都按兵不动,形成了两头打中间不动的局面,使整个战局陷入被动。长江下游张煌言率部孤军奋战而失败,张名振将军战败猝死,可以说长江会战以失败而告终。”钱谦益先生听到这里,也想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一并禀报,就接着继续介绍说:“皇上,据微臣所知,秦王孙可望,将军郑成功都想成为抗清势力盟主,都想保存实力,故而都按兵不动。可是此二人却未想到,正是因为他们按兵不动,才使整个战局陷入被动,甚至失败。如果秦王孙可望,将军郑成功也像张煌言、张名振、刘文秀、李定国将军一样,率军会战长江,微臣相信绝不是今天失败的结局,说不定就有了反攻中原希望。”永历帝朱由榔本来是想听好消息,听到败讯,很是失望,叹着气,深沉地问道:“如此说来,长江会战宣告失败?”姚志卓显出一丝苦笑,回答说:“皇上,总体战局的失败已无可挽回,但当下还有一线希望。”永历帝朱由榔听到还有一点希望,便来了精神,站起来追问何希望之有?姚志卓大声陈述说:“据微臣所知,张名振将军猝死前,当面斥责郑成功将军按兵不动的恶劣行为,并将自己背上刺有赤心报国四字,当众展现给郑成功将军看,郑成功看后羞愧自责,赞扬张将军英雄,郑成功将军有出兵再战长江的举动。长江中游李定国将军,大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姿态,联络郑成功,有联合再战两广部署,岂不是还有一线希望乎?”

永历帝朱由榔此时并没有高兴起来,又坐下去,叹息说:“但愿将军们能够扭转战局,匡复大明才有希望。”姚志卓继续陈述说:“皇上,这仅仅是一线希望。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规劝秦王孙可望、将军郑成功放弃个人野心,着眼大局,以江山社稷为上,全力出兵抗清,方能决胜长江,反攻中原。”永历帝朱由榔听了姚将军的建议,心里知道这是姚志卓的理想观念,事实上要改变孙可望、郑成功的野心,比登天还难,既然秉性难移,也就不去展开论说了,就顺水推舟的指令说:“请姚爱卿、钱爱卿继续为使者,往返于秦王孙可望与将军郑成功之间,转达朕旨意,游说他们全力会战抗清。”姚志卓、钱谦益说过臣遵旨后退下,履行联络使者职责,返回抗清前线。

永历帝朱由榔对孙可望、郑成功按兵不动的行为大为恼火,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又来到后宫,向刘妃后叙说心声:“这个孙可望,号称盟主,号令将军们会战长江,自己则按兵不动,好不容易出兵湖广,又打了败仗。郑成功见秦王孙可望按兵不动,也不出兵,导致整个战局失败,简直就是儿戏,如此会战,何日才能反攻中原,匡复大明?”

“皇上,秦王孙可望的意图是保住他的盟主地位,一旦失利就有丢失盟主的危险,所以按兵不动。其实秦王孙可望这样做反倒失算了,本想保住盟主地位,现在盟主地位反倒自动丢失了,这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此一来,谁还拥戴秦王孙可望为盟主?”

“皇上,由此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秦王孙可望盟主地位受到威胁,他就有可能孤注一掷,推翻朝廷,自立为帝,皇上要多加小心。”

“朝廷都是秦王派兵控制,处于软禁状态,如何是好?”

“皇上要想办法物色新的依靠力量。”

“妃后替朕想一想,何人可依?”

“李定国将军可依也。”

“朕,只能寄希望于李定国能扭转乾坤了。”

皇上与刘妃后说完此番话后,就休息寻欢去了,一夜无话。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