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祥明的头像

黄祥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17
分享
《《逃亡帝王》(南明朱由榔传)》连载

第二十八章 平叛交水

李定国、刘文秀率部安龙救驾成功,迎接永历帝朱由榔进入昆明,秦王孙可望失去挟天子令诸侯特权,痛失盟主之位,恼羞成怒,叛变大西军,背叛朝廷,挑起内讧大战。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九月,李定国、刘文秀联手,七万对秦王孙可望十四万,在交水展开内讧决战,在白文选倒戈帮助下,平定叛乱,秦王孙可望大败而逃,投降清军。潜伏在昆明做内应的秦王督军王尚礼,在沐天波流星锤的威慑下,被擒自杀身亡,劫持皇上阴谋破产……

永历朝廷来到昆明,进入了大西军李定国、刘文秀的势力范围,才有永历帝朱由榔与李定国君臣之缘。大西军在张献忠的率领下,当年进攻衡州时,永明王朱由榔败逃永州,当了大西军俘虏,得到将军焦琏、王永图与衡州侠女的解救,李定国让开大路,朱由榔才有幸逃脱,才有了今天的君臣之缘。李定国也没有想到,当今救驾的正是他李定国,这岂不是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将来历史将怎样评判他李定国与永历帝朱由榔的关系?难道这是一个历史玩笑?但此时李定国想到的是,既然救驾,就要护驾。永历帝朱由榔进入他李定国的势力范围,就要全力护驾,成为抗清主力新盟主。但从另一方面,也引出了大西军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意味着挟天子令诸侯者,不是秦王孙可望,而是晋王李定国了,因此,秦王孙可望恼羞成怒,大西军面临着内讧分裂危机。大西军自张献忠战死,为了争夺权力,形成了以孙可望为首的军事派系和以李定国、刘文秀为首的另一军事派系,秦王孙可望虽然登上了大西军统帅宝座,但实质上不能统帅全军,李定国、刘文秀率领的队伍,也只是表面上受孙可望统帅节制,实质上乃是各自为政。这次李定国、刘文秀安龙救驾,永历帝朱由榔进入昆明,孙可望、李定国两个军事派系的矛盾更加恶化,大有公开决裂之势,可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话题再转到清军方面。清军吴三桂正是看准了大西军内讧一触即发这一现实,乘大西军内讧之际,抓住消灭永历朝廷的这一极好机会,选择在广西桂林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对策。清军广西提督线国安首先建议说:“诸位将军,末将得到大西军内讧大战一触即发的可靠情报,建议乘机兵分三路,进攻贵阳、昆明,消灭南明联军,剿灭永历朝廷,活捉南明狗皇帝朱由榔。”

线国安提议后,耿继茂接着分析,认为等他们两败俱伤时,再出兵,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佳时机。智多星尚可喜当即表态,赞成耿继茂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策略。线国安听过耿继茂、尚可喜的分析意见,脑袋大为开窍,十分佩服二位将军英明高见,既可坐收渔翁之利,又可减少清军伤亡,三可一网打尽,真可谓高哉妙也。平西王吴三桂见将军们都赞成坐收渔翁之利,策略实际得当,就最后决定说:“好,各位将军说的正是本王所想,传本王军令:集中兵力,兵分三路,以逸待劳,等待渔翁得利时机,全力攻打贵阳、昆明,消灭南明联军,剿灭永历王朝。”众将领高喊着:“平西王英明,末将遵令。”

此时贵阳孙可望秦王府正在忙于如何决策,是改弦易辙听命于永历朝廷,还是维护秦王国主权威,公开决裂自立?或者退避三舍,投降清军?秦王孙可望处于进退维谷,权衡利弊得失,此时他想听听部将们是何见第,对将军们说:“诸位将军,李定国、刘文秀挟天子令诸侯,秦国国将不国,尔等说该如何是好?”督军王尚礼是秦王主将,最了解秦王心思,他首先站出来说:“秦王,末将认为,要么还政于朝廷,此乃改弦易辙听命于皇上,甘当称臣奴才。要么维护秦王国主权威,公开与永历朝廷决裂,自立门户,称帝天下。”张虎将军听了王尚礼两条路选择的意见,认为还有路可走,就接着王尚礼的话茬说:“秦王,如果王督军此两条道路均走不通者,还有第三条道可走……”张虎话到嘴边却突然停住,不敢说出口。秦王孙可望对王尚礼说的两条道,自然明白不是理想之路。张虎又提出第三条路,秦王孙可望很感兴趣,想听听张虎的第三条究竟是何路?张虎还是不敢直言,说一半留一半说道:“此道乃是无路可走之道,末将还不敢说出口。”张虎虽然没有明说是条什么之道,但秦王孙可望还是听懂了张虎的话外音,张虎不敢明说,还是由他秦王自己来挑明,就笑着说:“张虎所谓第三条路,其实就是走投降清军之路?”张虎见秦王孙可望自己说出来了,说明秦王孙可望并没有明确反对投降清军之路,就大胆的肯定说:“如果无路可走,那倒也算一条生路。”秦王孙可望有投降清军之意,他作为主帅,不好轻易做出这等有失体面的选择,就先不急于说出肯定投降之路,而是三条路逐条分析利弊,摆出理由说:“其实王尚礼将军所说的听命于朝廷之路,事实上已经行不通了,皇上、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不会让本王入朝辅政,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但不能入朝辅政,就连大西军的统帅地位,联军盟主地位,也不复存在,本帅岂能容忍?此路不通。再说第二条路,与永历朝廷决裂,自立门户,称帝天下,乃是一条死路。皇上、李定国、刘文秀不会容忍,延平王郑成功也会反对,第一个反对的则是大清,这些反对者还能容忍本王称帝天下吗?大西军、南明军、清军都会全力围剿,此路死也。张虎将军的投降清军之路,本王认为倒是一条退避三舍之路,求生求全之道,平西王吴三桂,五省经络洪承畴就是榜样。”王自奇将军听了秦王孙可望三条道路的解释,心里有数了,首先表忠心说:“秦王不论走哪一步,末将都跟着秦王。”众将领齐声高呼:“尔等紧跟秦王,万死不辞。”秦王孙可望见诸位将军态度鲜明,心里极为满意,高兴地说:“好,本王有尔等兄弟辅佐支持,天塌下来都不怕。”

此时,昆明永历朝廷则是另一番景象,永历帝朱由榔、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在朝廷移跸昆明初期,还是着眼于大局,给秦王孙可望留有余地,李定国上朝首先进言说:“皇上,朝廷移跸昆明,秦王孙可望处于进退维谷,顺、逆、降三难抉择,微臣认为,拉比推好,拉则顺应朝廷,乃是抗清主力。推则降清,成为朝廷敌对势力。”刘文秀接着李定国的话茬,也向皇上进言说:“皇上,晋王说得对,对秦王孙可望凌驾于朝廷之上的霸道,要给他一个醒悟机会,皇上虽封李将军和微臣为一字亲王,对孙可望不臣之心不但不要妄加指责,反要确定他地位仍在晋、蜀二王之上,位列三王之首,求大同,避免内讧。”永历帝朱由榔赞赏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的宽阔胸怀,居功不傲,顾全大局,当即高兴地说:“二位爱卿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捐弃前嫌,宽阔胸怀,博怀天地。依二位爱卿之说,选谁为使者,前去贵阳,转达朕意,宣秦王入朝首辅朝政。”李定国想了想,向皇上建议说:“微臣认为白文选将军乃是最好人选,白将军虽是秦王孙可望部将,可他忠于皇上,胸怀江山社稷,以大局为重,一定会全力说服秦王,完成使命。”刘文秀也赞成白文选将军为使者,又建议多加一人为妙,向皇上进言说:“白文选将军的确是最好人选,但微臣认为再加上张虎将军,则如虎添翼。张虎曾经是秦王孙可望护卫,也是孙可望最信得过的心腹,今被皇上封为淳化伯,以其亲身说法,化解秦王心中疑虑,最有说服力。与白将军携手同行,也好商议照应。”永历帝朱由榔当朝询问白文选、张虎将军:“白爱卿、张爱卿,可否愿意前往?”白文选听到皇上问话,急忙表态说:“皇上有圣旨,微臣遵旨前往。”张虎本是秦王派到朝廷探听消息耳目,表面上拥戴皇上,被皇上封为淳化伯,心里本不想去,但在朝廷上不敢说不去,只好违心的表示说:“皇上有旨,微臣遵旨便是。”永历帝朱由榔听白文选、张虎愿意遵旨,当即下旨说:“好,二位爱卿,携带玺书前往贵阳,劝说秦王孙可望消除隔阂,重归于好,入朝辅政。朕,特赐二位爱卿金篦各一枚,转达朕意,务使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三藩一字亲王复敦相好,事事为匡复大明社稷着想。”

白文选、张虎奉皇上圣旨,前往贵阳规劝秦王顺应南明天朝。秦王孙可望不仅毫无悛改之意,反而责怪白文选、张虎不该擅自接受永历帝朱由榔封爵。又想起白文选在安龙时,背叛他秦王,投靠李定国,助纣为虐救驾成功,才使他秦王失去了挟天子令诸侯特权。这回又充当朝廷使者,孙可望怒火奔涌。尤其是张虎,曾经是他秦王护卫,提携栽培当了将军,令他率部进驻昆明,是要他监视朝廷动向,怎么也成了朝廷使者,替朝廷当说客,能不长气么?秦王孙可望想到这里,怨气、怒气涌上心头,恶狠狠地骂道:“你们两个蠢才,乃是本王亲信,怎么反倒成为朝廷使者,替朝廷当说客,礼义廉耻何在?”白文选见秦王生气,首先解释说:“秦王息怒,末将与张虎将军接受皇上封赏,也是以大局为重,江山社稷为上,不敢胸藏不臣之心。皇上差末将为使者,就是看重末将乃是秦王部下,还望秦王息怒见谅。”秦王孙可望一听更是火上心头,破口大骂:“妈那个巴子,国主对尔等不薄,尔等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猪狗不如。”白文选见秦王怒火中烧,诚心的向秦王再次解释说:“秦王息怒,其实皇上很是器重秦王,列秦王为三王之首,恳求秦王继续首辅朝政。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也表示以大局为重,愿与秦王共同辅政,抗击清军,匡复大明。”秦王孙可望心里想着自立为帝,听到匡复大明,更是怒火攻心,骂声高叫:“妈那个巴子,尽是些屁话,算是老子瞎了眼,白痛你们了。尤其是张虎,跟随本王多年,乃是本王护卫,怎么也干起出卖主子的勾当?”张虎听秦王如此训斥,立即呈上皇上所封淳化伯印,急忙陈述解释说:“秦王,末将也是身不由己,在朝廷不受封爵,恐生疑忌,故违心受之。末将受秦王厚恩,岂敢背叛秦王!现将皇上所封淳化伯赦印交于秦王,听候秦王封爵。”秦王孙可望不敢相信张虎的陈述解释,用疑问的口气反问说:“这么说爱将受皇上所封为假,秉承本王所封为真?”张虎乘机大献忠心,海誓山盟的回答说:“正是,若秦王不信,末将愿为先锋,攻打昆明。据末将所知,皇上虽坐朝昆明,乃端拱而已。文武两班大臣,都是些昏庸无能之辈,朝政内外大权,尽归晋王李定国把持。可李定国之亲信,文官金维新、龚彝,武将靳统武、高文贵等人,终日升官加赏,纸醉金迷,人无大志,马无远能,都是些酒囊饭袋。晋王兵马不足五万,蜀王两万,沐天波南明军不过一万人,昆明全部兵力充其量八万,秦王十四万大军攻取昆明,必随手可得,何不武力解决乎?”秦王孙可望听了张虎真心告白,很是满意,当即许诺:“张将军忠心耿耿,本王定当重用。”

白文选见状,知道难以从中调和,有负使命。为了保全自己,脱离险境,只好借机顺竿子爬,违心说道:“秦王倘以旧好故念部下,不苛求过失,末将甘效犬马之劳。若秦王欲自立为帝,末将愿率精兵五万,会同张将军,听候秦王调遣。”

秦王孙可望明知李定国、刘文秀将军迎驾皇上入昆明,乃是得到白文选的帮助,认为他对自己不忠,坏了他秦王的大事,此番效忠告白,也是假心假意,盛怒之下准备将白文选处死,怒气冲天的训斥白文选:“汝之话乃哄三岁小孩之言,本王岂能相信汝之鬼话,在安龙,本王就要治汝之罪,汝投奔李定国、刘文秀,出卖本王,这回汝又充当朝廷说客,自动送上门来,本王岂能饶恕。来人!”秦王孙可望亲兵一拥而上,应答有!秦王孙可望恶狠狠的下达杀人命令:“把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拉出去砍了。”张虎见秦王要杀人,急忙进言劝阻:“慢,秦王,白将军毕竟是秦王督军,念在他出生入死跟随秦王多年,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白将军。再说,秦王不肯饶恕部下,部将们跟着秦王岂不寒心乎?”众将领也为白将军求情,高喊着:“秦王圣明,绕过白将军。”秦王孙可望见众将领为白将军求情,众意不可违,众叛亲离不可取,更何况白文选督军有五万之众,乃是秦王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真要砍了白文选,恐五万大兵哗变,当即改变杀人主意说:“既然众将领求情,那就绕他不死。打他五十军棍,叫他长点记性。”秦王孙可望亲兵将白文选拉出去,痛打五十军棍。

永历朝廷见白文选、张虎使者长时间不回朝复命,再次商议派使者,规劝秦王孙可望顺应朝廷。永历帝朱由榔上朝,直问众爱卿:“朝廷使者去了多日,贵阳那边是否有消息?”晋王李定国心里比皇上还急,听到皇上追问,抢先回答说:“回皇上话,白将军、张将军贵阳之行失败,秦王孙可望顽固不化,白将军差点掉了性命,多亏众将领力保,白将军才改受五十军棍。张将军反为秦王孙可望使者,复命朝廷。”永历帝朱由榔听说张虎反为秦王孙可望使者,立即传旨说:“那就有请张虎将军觐见,朕要问个明白。”张虎应召行礼觐见,叩见皇上。永历帝朱由榔当即质问张虎说:“张将军身为朝廷使者,怎么反为秦王使者复命于朝廷,这是何道理啊?”张虎也不正面解释,直接说出秦王使命:“回皇上话,秦王请晋王亲自赴贵阳,当面谢罪,方可化解恩怨,否则势不两立,自决于朝廷。”刘文秀深知秦王为人,担心李将军去贵阳有危险,首先站出来反对说:“皇上,晋王不能亲赴贵阳,很显然,这是秦王的二次鸿门宴。”张虎当然要替秦王说话,违心的解释说:“皇上,秦王与晋王乃是兄弟,为甚不能去?兄弟矛盾理当兄弟自我化解,秦晋矛盾,乃晋王一手挑起,理应晋王前去化解,这叫解铃还得系铃人,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难道还要皇上替晋王去喝苦酒不成?”李定国也知道秦王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解释说:“张将军,此话差矣。非秦晋之矛盾,而是秦王自绝朝廷矛盾。朝廷差尔等为使者,规劝秦王顺应朝廷,秦王执迷不悟,还要设骗局加害本王于贵阳,乃一错再错。”永历帝朱由榔也认为有问题,想了想说:“爱卿们不要争执,朕,再差学士杨在、侍郎邓士廉为二度使者,前去贵阳宣朕圣谕,国难当头,社稷为上,俾同心释忿,顺应朝廷为大。”杨在、邓士廉听到皇上要他们去贵阳规劝秦王,急忙同时行大礼遵旨退下,前往贵阳。

永历帝朱由榔二度派使者杨在、邓士廉前往贵阳,规劝秦王孙可望归顺朝廷,未能如愿,再次失败而返。又三度派张虎、王尚礼为使者,规劝秦王孙可望顺应朝廷。秦王孙可望一看又是张虎,怒火奔涌,大有要杀人以解心头之恨的架势,王尚礼深知秦王秉性,知道规劝徒劳无用,也不顾使命了,急忙表白解释说:“秦王,末将与张将军虽是朝廷使者,却不是朝廷说客,实则秦王战将。依末将之见,少跟朝廷废话,武力解决。秦王率军外攻,末将与张虎将军以朝廷使者返回昆明,不会引起怀疑,率部在城内接应秦王,内外夹攻,可一战而胜,废帝自立。”张虎见王尚礼支持秦王,急忙向秦王进言说:“秦王,王将军所言极是,昆明外围还有秦王得力战将张明志、关有才部,一旦打起来,李定国、刘文秀怎能抵挡秦王内外夹击之势?消灭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推翻永历朝廷,废掉永历帝,秦王自立为帝,开创新朝。”秦王孙可望见部下如此忠心耿耿,规劝自立为帝,另立新朝,说到心坎里,兴奋地说:“好,二位将军所言,正是本王所想。本王令二位将军速回昆明充当内应,内外夹击,力举消灭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剿灭永历朝廷。”王尚礼、张虎异口同声回应末将遵令,退出秦王府,前往昆明。

秦王孙可望做好了叛变大西军,自绝朝廷的准备,率军攻打昆明。永历朝廷面对规劝秦王孙可望失败,采取对策,将作最后努力。李定国得到秦王要叛逆造反攻打昆明的消息,心里急了,急忙上朝建议说:“皇上,现在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手调兵遣将,迎战秦王孙可望的进攻。一手再作最后努力,在两军即将开战前夕,朝廷做到先礼后兵,将秦王孙可望在云南的老母、妻妾、儿女送往贵阳,以唤醒秦王孙可望的醒悟。”刘文秀也认为这样做可行,接着说道:“皇上,李将军说得对,在秦王孙可望挑起战端,两军对垒之时,朝廷不但不把秦王孙可望的妻儿老小作为人质,反倒安全的将秦王亲人送到他的身边,做到仁至义尽。尚若秦王孙可望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叛逆威胁朝廷,微臣和晋王的队伍也不是吃干饭拉稀屎的,还怕他秦王动武不成?”大学士扶纲认为送秦王家属出昆明去贵阳不妥,提出不同意见说:“皇上,晋王、蜀王所言有理,但从反面也会引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推波助浪,甚至助纣为虐,促使秦王孙可望叛乱。秦王孙可望妻儿老小在昆明,他还担心怕作为人质,一时还不敢轻举妄动。将其妻儿老小安全送到贵阳,秦王孙可望就没有人质之忧,谋反之心更加彻底。”沐天波觉得晋王和扶阁学说得都有理,不知赞成谁的意见为好,就模棱两可的说道:“皇上,如此说来,正反都有理,就看怎样去理解了。”扶纲担心皇上赞成晋王意见,抢在皇上表态之前,进一步接着进言说:“皇上,切不可将秦王孙可望妻儿老小送往贵阳,必须派兵严加看管,留在昆明作为人质,威逼秦王孙可望退兵。”李定国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强调理由说:“皇上,微臣认为必须做到仁至义尽,就算秦王孙可望不醒悟,妻妾老小会醒悟,妻妾老小的作用有时甚至胜过千军万马。”扶纲则坚决反对李定国的意见,反驳说:“正因为妻妾老小的作用,有时胜过千军万马,就更不能送走,如果一旦送走,就失去任何能要挟秦王孙可望的赌注砝码,岂不助纣为虐,促使秦王孙可望彻底谋反。”永历帝朱由榔见各位说得都有理,纵观比较,最后还是觉得晋王李定国说的仁至义尽最为合适,就肯定晋王李定国的建议说:“诸位爱卿不要争执,朕认为两相比较,还是做到仁至义尽为上策。就按晋王说的去办。”

第二天,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为秦王孙可望妻儿老小送行。李定国首先客气的对秦王孙可望母亲、夫人说:“孙母、夫人,勿请劝告秦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大西军兄弟情分为本,捐弃前嫌,实现秦、晋、蜀三王和好,共同拥戴皇上,共辅朝政。”刘文秀上前,也客气的接着李定国话意说:“孙母、夫人,秦、晋、蜀三王乃是大西军的台柱,大敌当前,切不可内乱,成为千古罪人,骂名青史。还请孙母、夫人转达吾等兄弟诚意。”孙母听李定国、刘文秀说得这么诚恳,很是感动,激动地说道:“将军放心,老母还尚未老到糊涂时候,二位将军深明大义,情重泰山,老母铭刻在心。”秦王孙可望夫人见将军们如此通达情理,大仁大义,更是激动不已,情理有嘉地说:“二位将军视可望情同手足,肝胆照人,夫人我有生难忘,此去贵阳,一定力劝可望,顺应朝廷,三王和好。”

李定国特意交代部将王麟护送孙母、夫人前去贵阳,路途艰险,责任重大,不可懈怠,王麟将军也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不敢有误。秦王孙可望夫人不想要将军们送得太远,就告辞说:“二位将军就此留步。”晋王李定国深情地抱拳行礼,祝他们一路平安。蜀王刘文秀也真情地祝愿孙母、夫人一路保重。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等人与孙母、孙夫人一家老小挥手告别,离开昆明。

孙母、孙夫人在晋王李定国部将王麟的护送下,一路平安到达贵阳,秦王孙可望却真的像扶纲说的那样,从反面彻底的坚定了叛变决心,没有后顾之忧的秦王孙可望更是不可一世,公开叛变,南明政权内部又一次内讧大动荡不可避免。秦王孙可望已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命令队伍向昆明进攻。

秦王孙可望命令十四万大军西出贵阳,将督军王尚礼叫到密室,密授机密说:“本王十四万大军剿灭李定国、刘文秀七万人马,理应稳操胜券,但战事千变万化,胜败难料,更何况还有沐天波一万南明军很可能参战,为了做到稳妥起见,本王令你率领一万精兵,秘密包围朝廷,捉拿皇上,要挟李定国、刘文秀投降,因此,王督军乃是这次大西军清理门户决战中的杀手锏,胜败存亡,系于你一人。”王尚礼始终是拥戴秦王的部将,秦王夺得大西军统帅地位,王尚礼出谋划策,当属首功。这次秦王令他做内应,当然万死不辞,当即表态说:“秦王放心,末将捉拿鸟皇帝,秦王废黜昏君,自立为帝。”

李定国、刘文秀得知秦王孙可望率军攻打昆明,为了保证皇上安全,朝廷安危,也为了昆明免遭战火,决定组织力量主动出迎,远离昆明,半路拦截,决战云南、贵州交界处。李定国在率部出战前,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找到沐天波交心说:“本王与蜀王合军出昆明,其结果本王不说,也是兔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七万对十四万,不亡也降。明知亡我,为啥子还要去送死?因为大西军早晚会有分裂的一天,与其晚来,不如早来……”李定国话未说完,沐天波伸手打断李定国的话,当即表态说:“晋王不会亡,本将军与堵世明将军率领仅存的一万南明军,助你一臂之力,定能打败秦王。”李定国大摆手,深情地说:“沐国公好意,本王心领了。这是我大西军内部事务,沐国公不要卷入进来,由我们自己解决为妙。今天找你沐国公,是为了把皇上,朝廷交给沐国公,眼下只有沐国公能够保护皇上,有沐国公护驾,本王也就放心了,也算沐国公解除本王后顾之忧。万一本王与蜀王被秦王碎尸万段了,沐国公一定带着皇上,带着朝廷,西出昆明,退居边关安全地方,坚持抗清,匡复大明,就拜托沐国公矣。”沐天波听过晋王李定国的解释,明白了晋王苦衷,当即表态说:“晋王放心,有沐国公流星锤在,就有皇上、朝廷在。”晋王李定国紧握沐天波双手,两人心照不宣,一切都在理解中。沐天波最后说了句:“本国公等晋王平安回来。”

晋王李定国令沐天波、堵世明率领一万南明军保卫皇上,部署完毕,放心的带着大西军队伍出昆明,于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九月在交水严阵以待,摆开决战阵势。李定国左手紧握红黄蓝绿指挥旗,右手不断从左手拿取不同颜色之旗,调动不同铁骑、大象队、步兵之师,迎击秦王孙可望叛逆之军。

秦王孙可望见李定国的队伍在交水拦截布阵,立即命令队伍破阵决战,凭借优势兵力,初战有利,得意开怀,哈哈打得一声高过一声:“晋王死定了,哈哈……”

李定国因为有不愿内讧的心理,率军正面布阵迎敌,只是为了阻敌前进,不想真打硬拼,被动应付,因此士气不旺,打得艰难困苦,眼看全军就要败下阵来。

白文选是大西军第一督军,是孙可望的主力军,占十四万总兵力三分之一,多达五万兵马。因为白文选在安龙配合李定国解救了皇上,如果孙可望内讧得胜,皇上就会再次落入孙可望之手,岂不前功尽弃,更害了皇上。为了皇上安危,不被孙可望废黜,白文选决定阵前倒戈,攻打孙可望内讧军,再次帮助李定国战胜孙可望,保证昆明皇上安全。白文选的阵前倒戈起了决定性作用,战场即刻逆转。

刘文秀两万兵马原部署在第二道防线,一旦晋王五万一线崩溃时,二道拦截阻击孙可望叛逆队伍,见白文选阵前倒戈,主动指挥第二道阵线上的队伍,冲入一线参战助阵,几路铁骑队伍打穿插,将秦王孙可望的队伍分割成几块,配合李定国一线作战。刘文秀亲率铁骑队直取秦王孙可望指挥台,打乱孙可望叛军阵脚。刘文秀率部参战,加速了战局变化,秦王孙可望指挥台被刘文秀铁骑冲垮,失去指挥调度秩序,所部阵脚大乱。刘文秀见战局变化有利,精神振奋,亲率突击队,杀向秦王孙可望指挥车,一路高喊着:“弟兄们,杀过去,直捣指挥车,活捉秦王。”

张虎见蜀王刘文秀的队伍穿插攻击有序,自己的队伍受蜀王穿插队伍阻隔,反倒调动不灵,处处被动挨打,惊慌的禀报孙可望:“秦王,战局不妙,白文选战前倒戈,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刘文秀,乱了我军阵脚,必败无疑啊。”

秦王孙可望听了张虎的建议,决定后撤:“妈那个巴子,白文选阵前倒戈,刘文秀队伍半路杀出,冲垮本王指挥台,我军阵脚大乱,不可再战,鸣锣收兵,命令队伍后撤三十里,等待清军救援。”张虎立即传令,护卫秦王孙可望后撤,摆脱刘文秀追杀,一路逃奔。

秦王孙可望的败军队伍,后退三十里扎营。孙可望想起王尚礼将军说的“顺应朝廷”和“自立为帝”两条路的选择,看来此两路已经彻底死路了,现在惟一能走的就是张虎建议的第三条投降清军之道。秦王孙可望决定投降清军,密令王自奇率轻骑前往清军求援,借清军力量打败李定国、刘文秀队伍。

话题再转到清军方面,清军三路军马移师贵阳,虎视眈眈的观望孙可望与李定国内讧决战,准备在他们鱼死网破时候,一举攻占贵州、云南,剿灭南明朝廷。秦王孙可望决战失败,请求清军出兵增援,派使者与清军洽降。清军统帅平西王吴三桂却耍起了滑头,不亲自接见孙可望使者,不明确表态出兵增援,令部将线国安前去通知孙可望使者,以消灭李定国作为降清条件,叫孙可望全力出击再战,清军是他的坚强后盾。尚可喜对平西王吴三桂不面见秦王孙可望使者,感到不解,向吴三桂请教。平西王吴三桂哈哈一笑,风趣地回答说:“平南王乃是大清智多星,怎么连这点小弯弯都看不出来耳?就目前大西军内讧局势,很明显,孙可望现在急于要消灭李定国,挟持永历帝朱由榔,这时清军帮他孙可望打败李定国,孙可望未必真降大清,他的本意是自立为帝。不论是孙可望灭亡,还是李定国惨败,都不是我军最终所希望的结果,我军本意是在他们鱼死网破时机,一举全部歼灭之。”线国安、尚可喜这下都明白了平西王吴三桂的用意,即使要接受孙可望投降,那也是在他和李定国两败俱伤,没有反抗能力,没有自立为帝能力,真心投降的时候。因此清军意图不能让孙可望使者摸得太清楚,才不亲自接见孙可望使者,要线国安去转告孙可望拼命抵抗,再战李定国,清军在孙可望后方督战。

交水内讧决战前线,晋王李定国会同蜀王刘文秀决战获胜。李定国跟刘文秀商议说:“蜀王,秦王孙可望已经投降清军,清军主力正在移师贵阳,乘清军还未到达交水之前,一鼓作气,不给孙可望喘息机会,消灭孙可望,平定叛乱。”蜀王刘文秀赞成李定国的主张,认为正是铲除孙可望势力的好时机,就对李定国请求说:“本王认为必须在清军到达之前,彻底击败秦王孙可望所部。等清军赶到,我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本王愿率部追击秦王孙可望,捉拿归案。”李定国当即赞同,商定与蜀王分头行动,蜀王率部追击秦王,晋王率军打败扫清秦王残余顽固势力,速战速决收兵,坚守昆明,迎战清军。

秦王孙可望等待清军增援,不见清军影子,李定国、刘文秀率部发起全面反击,后退三十里未能稳住阵脚,秦王孙可望被迫慌乱应战,多么希望王尚礼此时擒获永历帝朱由榔,要挟李定国投降,可惜尚无王尚礼消息。张虎向孙可望报告说:“秦王,李定国、刘文秀率部再次发起攻击,清军援军未到,我军如何是好?”秦王孙可望这时倍感不妙,骂骂咧咧地吼道:“妈那个巴子,老子投降清军,清军援军为何迟迟不到?”王自奇联络清军回营,还未来得及禀报秦王,就听到秦王追问,急忙回应说:“回秦王话,清军吴三桂说,要秦王拼命抵抗,清军主力随后就到。”秦王孙可望心里明白,被清军愚弄了,怨恨涌上心头,嘴里骂道:“妈那个巴子,这是清军忽悠之词,我们被清军耍了。李定国、刘文秀率部已经冲杀过来,不见清军影子,等清军赶到,老子早成刀下鬼了。”张虎见秦王一时没了主张,向秦王建议说:“秦王,清军援军未到,我军也不能坐以待毙,就是死,也要跟李定国、刘文秀拼个鱼死网破。”秦王孙可望赞成张虎建议,作最后一搏,就是死也要咬他一口,本王命令:“张虎、王爱秀、刘镇国、关有才率部迎战李定国。王自奇、叶应祯率部迎战刘文秀,立即出战,杀他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张虎、王自奇诸位将军按秦王孙可望的军令,各自率军迎战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秦王孙可望观战片刻,见张虎、王自奇的队伍被动挨打,死伤过半,必败无疑,善于打防守战的一堵墙孙可望,在熟知他底细的李定国、刘文秀面前,失去了一堵墙作用,全面溃败,只好率百骑亲兵乘乱逃离战场,秦王孙可望对百骑亲兵说:“弟兄们,大势所趋,跟本王逃命,留得青山在,不愁东山再起。”

刘文秀发现秦王孙可望弃战逃跑,立即按晋王约定,率军追赶。刘文秀大喝一声:“叛贼哪里逃,弟兄们,给我追,格杀勿论。”

秦王孙可望向贵阳方向败退,蜀王刘文秀穷追不舍。秦王孙可望率百骑逃到贵阳郊外一个岔路口,下令走小路,丢弃一些东西在小路方向,做出向小路逃跑的迹象,然后命令顺小路方向撤退。秦王孙可望亲兵不解地问:“秦王,东西丢在小路方向,不就等于告诉刘文秀追兵,秦王向小路方向跑去了吗?”秦王孙可望自恃聪明,得意解释说:“兵书有隐真示假,本王灵活运用,显真示真,此乃兵不厌诈,迷惑刘文秀反假真假,按本王说的去做。”

刘文秀率军追至大小路交叉口,停留一会,在马上看了看,发现小路方向有些丢弃物,判断秦王孙可望向大路方向逃跑了,下令向大路方向追赶:“弟兄们,秦王孙可望在耍花招,有意迷惑我等上当,本王没那么傻瓜,向大路方向追赶。”刘文秀率军追出几十里,眼看就要到达贵阳城,却没有发现秦王孙可望踪迹,亲兵勒马对蜀王刘文秀说:“蜀王,情况不对呀,莫非……”此时,就是亲兵不提醒,刘文秀在心里也认为上当了,部下的提醒,更坚定了信念,断定秦王孙可望一定是从小路向大路反方向逃跑了。亲兵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建议蜀王调转马头,返回小路追赶。蜀王刘文秀想了想,认为追不上了,只好命令队伍开进贵阳,扫除秦王孙可望留在贵阳的残余势力,捣毁秦王府。

蜀王刘文秀所部向贵阳进发,没有擒获孙可望,可意外的俘获了秦王孙可望部将张虎,张虎所部被李定国打败,带领几个亲兵逃离战场,误入刘文秀追赶秦王的队伍,自投罗网。蜀王刘文秀命令将张虎押往昆明,交给朝廷处置。

话题再回到昆明,秦王孙可望秘密杀手锏王尚礼督军,率领一万精兵潜入昆明,趁着李定国、刘文秀队伍出战交水,出其不意的包围朝廷,要捉拿皇上,交给秦王废黜,关键时刻用来要挟李定国、刘文秀投降。哪知道沐天波早有防备,也将一万南明军早埋伏在朝廷周围。为了避免内讧杀人,沐天波采取智取战术,率部将永历朝廷包围得水泄不通,自己一人在朝廷门口武术表演,就像江湖卖艺一样,有钱的捧个钱财,无钱的捧个人场,把祖传流星锤功夫耍弄得上下翻滚,出神入化,众人赞不绝口。王尚礼率部来到朝廷门口,强行冲击朝廷,高喊着捉拿皇上。哪知道沐天波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流星锤甩过去,锁住王尚礼脖子,一拉流星锤,将王尚礼踩在脚下。沈大英、沈二凤姐妹侠女冲上去将沐天波踩在脚下的王尚礼捆绑起来。王尚礼部下见主将被擒获,不敢动武。沐天波也不向王尚礼部下动武,继续表演耍弄流星锤,无人再敢冲击朝廷。王尚礼明白沐天波的用意,只要沐天波放过他的部下,甘愿一人赴死,长叹一声说:“吾已经是笼中之虎,就不烦劳沐国公和侠女们动手了。吾之弟兄就交给沐国公带领,请善待他们。”说完,猛撞石柱,自杀身亡。内应叛乱平息。

大西军内讧大战,秦王孙可望所部全军覆没,李定国大获全胜,平定叛乱,部将纷纷向李定国报喜,白文选首先向晋王李定国禀报,率部杀败秦王关有才部。马进忠也赶来禀报晋王,降秦王张明志所部。冯双礼禀报,击败秦王王自奇所部,王自奇誓死不降,单骑败走腾越,穷蹙自刎,自绝于大西军。李定国见各路军马得胜,命令收兵回营,班师回朝,返回昆明休整待战。

皇上赏封平叛有功将领。永历帝朱由榔兴高采烈地说:“诸位爱卿,晋王、蜀王联手荡平了秦王孙可望叛乱,南明、大西军两军一统,反清复明有了新的曙光。朕要封赏诸位将领,请王公公宣朕诏书。”王坤扯起太监嗓子,尖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各勋镇剿逆有功,加封王侯。孙可望叛逆投降清军,所封一字秦王罢免。晋封二字延平王郑成功为一字潮王,位列一字晋王、蜀王之首。白文选将军由巩国公晋封二字巩昌王,马进忠将军由鄂国公晋封二字汉阳王,冯双礼将军由兴国侯晋封二字庆阳王,靳统武将军由平阳伯晋封平阳侯,高文贵将军由广昌伯晋封广昌侯,钦此。”

众将领行大礼,嘴里喊着:“臣,谢主隆恩。”

封王拜爵的人都在喜庆之中,白文选封了二字巩昌王,却高兴不起来,他在心里想,孙可望软禁皇上于安龙,李定国会不会也像孙可望一样,软禁皇上于昆明?或者废帝自立?如果是这样,那就事与愿违,助纣为虐,遂成千古罪人。白文选放心不下,退朝后,来到李定国晋王府,试探李定国口气说:“今晋王挟天子以令诸侯,何不废帝自立,独领风流,还看今朝?”晋王李定国心里明白,安龙救驾,交水平叛,都仰仗白文选相助。白文选是担心他晋王也像孙可望一样,废帝自立,因此试探他。李定国笑了笑回应说:“曹操、司马懿有戡乱之才,身经百战,摧强敌,扶弱主,如果他们想要流芳百世,如探囊取物之易。然他们因一念之差,图谋篡位,实在是犹如持黄金换死铁,落得后世唾骂,太不值也。”白文选听到晋王这话,才放下心来。

满朝都在喜庆之时,将军沐天波则忧心忡忡,纵观形势,认为新的危机已经来到,上朝建议进言:“皇上,微臣有一建议。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联手评定了秦王孙可望叛乱,可以说南明朝廷内部实现了殊途同归,军政一统,朝廷也稳居昆明,这是皇上自肇庆称帝以来,朝廷内部最一统时期。但是朝廷面临的外部压力则是最空前、最强大、最危险的时候,晋王李定国和蜀王刘文秀虽然联手评定了秦王孙可望叛乱,可也是损兵折将一半,元气大伤。秦王孙可望十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残部投降了清军。而此时清军主力集中贵阳,平西王吴三桂、五省经略洪承畴率领清军主力向昆明进发,虎视眈眈看着大西军分化内讧交战,现在正是清军坐收渔翁之利的时候,大军压进昆明。蜀王刘文秀率领在交水战场上的平叛队伍,抢占贵阳,图谋阻止清军进攻昆明,但清军势力太强大,无能为敌,只好撤回昆明。微臣敢说,清军为什么没有急于追赶蜀王刘文秀队伍,让蜀王平安撤回了昆明呢?很明显,清军这次采取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因此,南明联军要及早采取居可守,进可攻的防范战术,设路障,筑工事,迎战清军。”

李定国听了沐国公的建议,也有同样的危机感,提出赞成意见说:“皇上,沐国公分析得对,我军要立即整编休整,补充兵员,加强战斗力,备战迎战清军。”

刘文秀听了李定国、沐国公提出备战迎敌建议,认为有必要阐明自己更具体的应对办法,当即站出来建议说:“皇上,我军休整,加强防守,乃是必然,同时也要做好撤离准备。据微臣所知,清军将领吴三桂驻守四川,这次他率清军主力来到贵阳,四川兵力空虚,如果吴三桂的清军攻打昆明,要选择转移路线,微臣认为选择四川路线,巴蜀夔东还有义军十三家兵马,也是拥戴皇上之队伍。”

堵世明不赞成刘文秀撤离昆明,进军四川的建议,进一步陈述自己的理由说:“蜀王早作准备策略,乃是上策,有备无患,但不能立即撤退,我军重点要放在昆明防守上,要做好在昆明与清军决战部署,挖坑道,设路障,筑工事,都是打败清军的实战战术。微臣记得晋王李定国率军在衡州,大败不可一世的八旗军,斩杀常胜将军尼堪,用的就是坑道战术,战马陷入坑道,就失去了战斗力。”

堵世明和刘文秀的建议,李定国都赞成,再次向皇上进言说:“皇上,堵将军、蜀王都提出了极好的撤离和防守建议,这叫防守、撤离两手准备,两不误,微臣认为再动员民众,全面抗清,才能打败清军进攻。”

永历帝朱由榔这次倒是一反常态,没有立即撤退逃亡的意思,而是要在昆明做好迎战清军的部署,最后决定说:“那就请各位将军分头准备,严阵以待,采取多样化战术,随时消灭进攻清军。”

第二天,永历帝朱由榔采纳了太监王坤的建议,密召扶阁学,令其前往贵阳策反吴三桂、洪承畴,企图解救昆明之危。扶阁学心里也知道吴三桂、洪承畴曾经是大明将帅,有反正归明之可能,如果策反成功,既可解昆明之危,又可图反攻中原之实,匡复大明就有希望。就算吴三桂、洪承畴不反正归明,也要想方设法劝阻吴三桂进攻昆明。皇上也为扶阁学安危担心,深知吴三桂正反无常,小人之心,在为大明长城边将之时,就有降清之意,李自成率领义军攻下北京,他又有投降李自成义军的举动,清军问鼎中原,他又投降大清,其言不信,其行不轨。洪承畴老谋深算,死心塌地为大清卖命,小心他们耍花招,嘱咐扶阁学小心行事。扶纲听过皇上的密旨,表示全力以赴,不敢怠慢,就算以身殉国,也在所不惜。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