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未末南的头像

未末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0/23
分享
《迷途的信鸽》连载

第二章 民风

云瑾,来到这个沉闷而古老的世界,按照初生报道的程序,必先要赤条条得被接生婆仔细查验一番,如果不出意外,便是世上再多一个健全且平凡之躯,按理,应同她迎接到这世上的许多婴儿不无区别,但她还是说出一堆的奉承和夸赞之词,面对等候消息的家人和族人们,比如,哭声和眉眼特点如何的不同凡响,获得广泛的认同,可云瑾却没料想到,在众人鼓噪迎接下,启始的“不同凡响”的生命之旅探索中,的确经历过一段不太平凡的历程,但经岁月沉淀和众人陆续离去后,他终究是要回归于平凡,好像同周围其他人,的确又不分区别了。

小时候的云瑾,内心思想如野草无序却又蓬勃,逃避听从大人谆谆教诲须在家温习功课,反而无合理事端,成日喜欢游荡到村头和屋后,但他也不太合群,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自由散漫着且盲目在地界里行动,云瑾幼稚的视线中,观察着贫瘠土地上破败不堪的宅舍,象越冬的老牛,肌瘦骨峋,颤巍巍地倚立在冬阳下,还有日复一日呈现下的环境和四季变化的特征:家燕什么时候飞来门廊下筑巢,什么时候邻里家院中的梨花开放,什么时候燕雀在秧苗上空捕食盘飞,什么时候父辈们在圩田中收割稻谷,什么时候燕窝生出许多黄嘴丫等待喂养的幼燕,什么时候尝上一口甘甜沁心的西瓜,什么时候将家里放养的两只白鹅,从野外驱赶回家,迷茫中,沿途捡上几颗碎瓦片,在湖面上打上一连串的水漂,忙忙碌碌当中,经历一场黄昏狂风暴雨过后,所有的生物歇息下来,家燕一家也并排停在户外电线上,交头接耳;品尝完今年的新面馒头后,在一阵冷风寒雨过后,那些燕子不知踪迹,等待到红薯都收回到地窖后,等待树叶都飘落在地上,清晨开门,出现地表上浅浅一层的白霜或浓雾,于是,可以数上日子,规划到什么时候过年,届时会有新的一套衣服和想象里的欢乐气氛。

哥哥云盛大云瑾四岁,兴趣点两个人常常不一致,他便丢掉弟弟,独自找朋友玩耍去了,最多云瑾追着跑百十步,便放弃寻觅他们的踪迹,还是学着习惯独处,学着将自己的见解只和自己分享。

云瑾父亲历来是个严厉的人,鲜有笑脸,对所有人都是如此,所以在云瑾的童年,只能记下了他刻板威严的印象,没有太多其他们父子温情陪伴的画面。云瑾不理解这种遗憾的原因,成年后在记忆里搜索了许多次,关于自己幼年的童真碎影,费尽脑力,还终于找到了残存的一点印记——父亲背着他和一个出诊药箱的记忆。

那是初夏的一天,云瑾匍匐在他父亲云中杰健壮的后背上昏昏欲睡,四处青苗的叶片渗透出的麻酥酥的烟熏味道和泥水搅动泛出的浓腥味,既熟悉又乏味,令人松弛精神,家燕不时地掠过头顶,追逐着昆虫,云中杰正赤脚穿梭在农田中间埂头上,却给正在参加集体插秧的社员打抗疟疾防疫针,那是个适合劳动的好天气,一个个兴致热烈的农村汉子和妇女劳动着,心想着不甘落后插秧队伍的速度,也多攒些工分,成捆的秧苗在水田中间抛飞频密,溅起一簇簇日光下绽放的花蕾,伴随着一声声的嬉笑嗔骂声,响彻田野,集体劳动中的安定无虑和效率比拼精神,始终可以淋漓尽致表现,但当那种坚决果断的态度,面对一个细细的针头,却表现的莫名敬畏和好奇,众人都踌躇不前。

有一种传言说:国家为了计划生育,打完这个针就不能生育了,当然这都是寻不着出处的谣言,在妇女中最先传递,后来到了儿童的口中,最后感染到庄稼汉的思想中,于是所有人躲避着不愿意接种,谁也无法立刻证明这些都是谎言,所以除了生产队的干部一通的牢骚臭骂,以后没有立竿见影效果去澄清,但云先生一如既往地严谨,执行着自己全日的接种工作,开始焦急点名,让劳动社员们一个个过来,大家佯装着忙于手中的插秧不听安排,云中杰不会说软和的话,只是心中着急,当中有一位大婶,按捺不住好奇心地问:“云先生,这不打针不会死吧?不死就能干活,就能挣工分,就能帮公家上缴粮食,干嘛一定要打针呢?这国家,是不是安排着我们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哩?”云瑾趴在父亲后背上,倒是图有表现地接上话说:“打针一点都不疼,像是蚂蚁咬一口,马上就好了,你们是害怕了吧?哪有大人还害怕疼的?”稚气的童声带有取笑的意味,引起大家的兴致,大婶自然不会沉默以对,佯装辩论的说:“大人用的针和小孩不一样,小孩的针只有头发丝那样细,大人的针比竹签都粗,当然疼呐,比蚂蟥的嘴吸血都痛的多!”“那你都没打针,怎么知道比蚂蟥吸血都痛?”云瑾揪住她的破绽追问道,“哈。。。对喔!你们看,云瑾二伢子是精明,他秀芬婶子都说不过他哩!”,旁边的巷子大婶,觉得谈话有趣,帮着云瑾继续揶揄着秀芬婶子,一群的庄稼人都直起腰休息,面带着笑看他们的辩论,云瑾的父亲云中杰被气氛意外感染,难得爽朗的笑起来,帮着儿子道:“针头不分大人和小孩都一样”,秀芬嫂子不好针对云先生顶嘴,继续对着云瑾反问:“那你老实和婶子说,你打针是不是哭了?!”“我没哭!我爸爸可以证明,还有我哥哥也能证明!”“都是你自己家里人,有没有外人证明的?”云瑾找不到更多的证据,只得愤愤的嚷一句:“你们大人还比不上小孩,我不想再和你们讲话了!”这反倒是为难了大人们了,大家起哄,让秀芬起头去打针证明大人不怕疼,秀芬婶子膝下已经四个男孩,唯独缺个洗衣做饭的丫头,可再保不齐还是生个男娃,所以关于是否生育也没什么十足渴求,一时想赌口气,就第一个上前去打针了,事情就是如此的转折而后变得顺利,社员纷纷主动撸起了袖子走上田埂,云中杰也松了口气,打开黑色方盒的药箱,麻利地一边接种疫苗一边记录着接种人名单。

云瑾头脑里的这段清晰的片段,缘自今后的日子,时常被身边大人提起,所以有深刻的记忆。

云中杰二十四岁从医,至五十八岁才结束,经他从死亡边缘上救回的人,不下二三十之多,过去农村的医疗条件差,环境卫生状况更是恶劣的难以想象,云瑾未上学的时候,无聊时常常在医院的长凳上坐着,看着陆续病人来就医、打针、吃药、抢救。特别对一个独臂的医生感到好奇,他的左手从肘关节处就是没有的,断口处不是很突兀可怕那种,而是肌肉皮肤呈现舒缓饱满的圆锥型,封起了骨骼,剩余的半截上臂,十分灵活地夹住药瓶和右手配合着,旋开瓶盖,然后熟练地轻快一抖,几粒的药丸便掉落到右手展开的纸片上,然后圆锥体配合着右手,似乎是玩魔术一般几下的挤兑一番,就将药丸完全包裹到了纸片内,再给病人分发了药品。他很和善,孩子都称他为“一把手”,他常喜欢逗好奇的孩子,将断臂亮在一双双幼稚好奇的眼睛前,胆小的孩子会吓哭,胆大的却“嘿嘿”的傻笑,甚至会勇敢去摸一下断臂上的皮肤,云瑾从来没有害怕过,至少在记忆中是这样,“一把手”也知道吓唬不到他,所以连这样的互动都懒得去尝试,不过他们闲暇的互动方式,则是猜下一个病人生的什么病。记得大多数的急症都是农药中毒,云瑾童年时常梦见中毒者口吐白沫,身体抽搐的场景,云瑾不怎么害怕,没有什么感官或精神上的冲击力,可以让云瑾不安,只有少数几次,碰上死去的人,竟然是云瑾身边熟悉的亲属好友时,他压抑的情感才会被牵擎着,突然跟着场景难过起来。

随着政策改革大潮涌来,原先公办医院体制瓦解了,青年医生云中杰和三哥云有田商量后(评估政治风险),决定开办私人的诊所。

云瑾小时的记忆是父母不常有亲密言语交流,直到后来成立了私人诊所后才稍好,云中杰主诊看病、开方,孔文秀负责打针、取药,至此以后云瑾的家境才有了年年的改观。81年云瑾家里,在村中第一个建起了砖瓦新房,还有后来添置诸多的新鲜物件,如第一台电视,第一台录音机、电风扇等等,他父亲不贪恋钱财,实际的收益和外人的估计有很大的距离,但终究不会为了云瑾云盛两人的上学费用再操心。小学阶段学费每年不过十元以内,但对于大多的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为此,同龄人辍学不少,云瑾兄弟两人没有继承他们父亲的智慧,成绩一直平平,但被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却高看了一眼,小学的班长职务,每年云瑾都得以高票当选,除了成绩以外,兄弟俩所具有的谦和品质与人格,却没有丢过他们父亲的脸面。

当云盛上小学的时候,早年当兵的三伯父云有田如今复员到了江洲市成家定居,已经成了有公职的人,也是令人羡慕在城市里一大家的人口了,四伯父、二叔、三叔都在家做了庄稼汉,同样是人丁兴旺的几个家庭,小叔不爱务农,也没有文化,却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便常年在外跑贸易,依仗云有田的社会人脉资源,从异地贩卖建材和农产品到本地, (改革开放政策传递到地方有许多的思想变异,投机倒把还是一项令人忌惮的罪名,云中杰思想很保守,始终认为弟弟迟早会闯祸,故此限制他和别人谈论自己正在从事什么事务,但弟弟依然不听规劝,待到几年后挣了钱,更是高调的盖起村中第一幢楼房,楼房启用的那天,几乎全村一多半的人都赶来到楼房上参观,从此经商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也引领了许多人从黄土地上挣脱了泥腿,逃离到遥远的大千世界)。

云瑾的家族之中,除了他父亲云中杰以外,还有一个人让全村百户人家耳熟能详,那就是云瑾的二伯;云富贵继承了他早逝父亲的任性,而且还多了一身的胆气,心狠手辣,与人冲突中,可以毫不犹豫地置人于死地,自从云二爷收养他们兄弟几人之后,待家里稍微好转之后,便出力送他们三个男娃上学识字,起因是云二爷幸有青城的两个本家兄弟,他时常进出府邸,耳濡目染后,悟出一个道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理念象野草一样,日夜在胸口燎烧着,云二爷本是个目不识丁的纯粹文盲,但他在兄长家中 “偷”学了不少文化,比如他能熟背一些古代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就在他耄耋之年,常常背诵一些不太规范的古诗词句,云瑾这样的小孩完全听不懂,当是爷爷新编的“顺口溜”)彼时云二爷同兄长商量着,送自家孩子去他们家私塾学习点文化,兄长倒是十分爽快就答应下来,先有将云富贵送去学堂里,吃住都在青城的伯父家,过了数日后,云二爷前去探望究竟,先生教他正在写字,凑过去一看,一个“大”字写得歪斜不说,毫无连贯,奇丑无比,先生对着云二爷叹息着摇头:“并非老朽不用心教授,公子实属才智晚熟,可盼也。”云富贵虽孔武有力,但智力欠缺(据说小的时候生厉害病,云二奶奶听了偏方,给他喂食了朱砂丸,民间实则用樟脑丸代替),不多久,云二爷带着他便无功而返,接着送老三云有田去学堂,但是他整日逃学,喜好打架斗狠,一个不小心竟然打伤了义兄云逸家的孩子,云二爷惊慌着连忙去赔罪,兄长倒是十分的大度,云二爷见求学这事是不好意思再继续了,但是看云有田这孩子秉性刚直,又有热血报国的理想,闲养着几年,于是年纪轻轻,就被送去了参军,好在云有田可以写出自己名字,超过大部分农村文盲娃,当了汽车连一名战士,消息传回来,着实让云二爷宽慰激动了一阵子,求学的真理部分验证了,况且在汽车连,孩儿性命不危险了,过了几年,乡下重修罗氏祠堂,改建了一个学堂,轮到送老四云祖望去了,无奈他就是一个农民造化,上课时,先生在讲授学问,他坐立不安,先生问他:“祖望,你何事不安呐?”云祖望老实巴交地如实答:“我家里放养在村西的鹅,不知道有没有自个儿回家?”先生摇头说:“你赶紧回去看看吧。”接连的不利,云二爷心生丧气,无奈接受了,本门是不会有文化人可以培养了,自己孩子云中杰---算是嫡子,也到了可以上学堂的年纪,怎奈云二爷迟迟不肯送他去先生处受教,也许是真的灰心了,最后等到了1952年,新社会公家办学,才勉强同意云中杰去小学。

后辈人当中,得益于云富贵骨子里的狠劲,村里集体的场地和牲畜都交给云富贵管理照顾,不用下地干活也可以。青平湖的西岸临着村东,绵延百亩的芦苇荡,是一道碧绿的海涛,开阔且自由的另一片天地,阵阵湖水上飘来的风经过了芦苇荡,将空气梳弄的十分甘凉,夏日里的尘埃被刷洗的一粒不剩,叶片层层叠叠,发出此起披伏“沙沙”的低语,飞鸟在叶片上跳跃又转入浓密的芦苇丛中,遮天蔽日的叶片下有一条条湮没在马唐草中小道,藏着诸多孩童未知的秘密,如果深入其中,可以见到异色羽毛的水鸟和难得一见的水獭还有鬼祟出现的鹌鹑,却都是少数经历过的人津津乐道的见闻,一个人如果贸然闯入这片禁地之中,则辨别不明方向,只有耳边枝叶摩擦和惊飞的小鸟的声响,仿佛独自置身在一个原始的星球上。

芦苇的茎干晒干压平,可以编制席子,用于村民屋顶搭建用材,也可以用于囤积谷物用的围笆,故而村里有规定,不准许村民私自动用,云富贵整日地这片区域来回巡视,村中的耕牛也由他放养,水牛生性憨实,比较温善,不必时刻牵着绳,它不会乱跑。初春时,百亩的芦苇根茎发出新笋,因为这时的笋又甜又嫩,惹得大人和孩子们冒险去盗挖,说是“盗”也是青天白日下的“抢”,根茎如麦苗一般没有长高,齐刷刷、密匝匝铺平了,藏不住人,云富贵这个季节最忙乱了,偌大的场地里,来回追赶人群,来回几趟,就开始怒火中烧了,将捉住的一个四五岁的男娃娃,当众要挖土活埋,眼看着土填到胸口时,才由匆匆得信赶来的村干部给制止住,云富贵的狠性让其没有任何人缘,除了亲人以外,云瑾从未见他有交好的朋友,没有人主动和他搭话,二伯一生未娶妻,和老牛合住在村里的牛棚,他也乐得自由自在,等一众兄弟都纷纷成家后,过上自己的安稳日子,唯独他不思安定,可能是常年和牲口一起居住,他话语很少,表情严峻,就是如此一个令人退避三舍的汉子,也有别人不见的温情的内心,他对云瑾的关爱就是实证,可能是云瑾喜欢骑水牛,故此常常去青平湖岸滩上去找他,久而久之,他面对云瑾时,眼光里尽然都是温柔的光线闪烁,尽可能是用和缓的语气对云瑾问长问短,还不忘常常叮嘱云瑾要好好学习。早上二伯出工前,有时候会煮好鸡蛋留给云瑾放学后见面时吃,云瑾堂兄弟共有十几个,云富贵唯独心里只有云瑾一个侄儿,年老时,他瞎了一只眼睛,说是晚上被什么虫子弄坏的,父亲的诊所里每日聚下了很多的香烟,这样,每周都将烟卷收拢好,由云瑾送去他与老牛相伴的草棚,这是云富贵最开心的时刻,难得咧开一口的老黄牙和侄儿云瑾说话,很是慈祥。

在夏日的某一天,年老的云二爷上午还在打谷场劳动,中午回家后说有些累,于是没有吃饭就睡下了,一个下午加晚上都躺着不动,然而此后再也下不来床,就是无法起身站立,手也攥不住筷子,儿子云中杰反复诊断不出到底是什么病,只得按照年老体衰的思路,补营养液治疗一段时间,还是未能让云二爷病情好转过来。云二爷已经虚弱到不能自主活动四肢,终日卧床不起,他已经年老超过了80岁,生平少有疾病,这次发病来得突然和邪门异常,维持一个月有余,更是意识恍惚,不得不让大人们忧虑得小声议论后事准备,说可能时日不多了,一天,云瑾母亲嘱咐云瑾和云盛,放学之后去老宅看望,他们爷爷已经不能说话了,直挺挺地躺在光线幽暗的厢房里,面容僵硬苍白,嘴巴微张,头颅有些浮肿,他的精神已经十分黯淡,惟有一丝难觅的生命之光,在他眼晴间闪烁不定,对于即将来临的死神的邀请,看来无法拒绝,惟有诚惶诚恐地等待着,噤若寒蝉一般。呼唤许多一会,在他眼睛空濛之中,辨识出立住的云瑾兄弟,才仿佛有了一些精神,他努力用手势指指枕后,床前照顾的大姥(云二爷的大侄女)明白了意图,从爷爷的枕下取出一个手绢包,展开后,里面两块麻饼,(一种本地的点心,当时很稀有,小孩子只有中秋节才能吃上)云瑾少幼不懂事, 接在手里就低头赶紧咬上了一口,哥哥云盛心里知道他们爷爷快要去世了,含着眼泪低咽着拿着手里没有吃。

在云二爷最后弥留期,侄儿云有田从江洲市匆匆于黄昏时刻赶到,幸而“父子”还生前见了面,云有田榻前一遍一遍大声呼唤道:“二爸!二爸!……”总共十几声,屋前屋后众家眷听闻泪水涟涟,云二爷终于睁眼定睛看见了他,当晚就安详闭上了眼睛,儿子云中杰感到深深的自责,直到最后还是诊断不出确切病症,出殡当天,云瑾跪在灵堂前,不谙世事地顾自发呆,小叔狠狠掐了云瑾胳膊一下,云瑾疼痛得放声痛哭,合着全家的一片的哀思痛哭融为一体,他怯怯地望着爷爷,当天平直地躺在厅堂,光脚穿上一双崭新的黑绒布面的布鞋,青布面的寿衣穿着整齐,脸上盖了张草纸,胸口压着一个像马鞍一样的陶片,平静且威严地受着众人的瞻仰叩拜,亲友们陆续都到场,之后云二爷被安放到一个长条型,颜色像是血痂一样黑黝黝的棺木内。

熹微的晨曦天光下,送葬的队伍一路上吹着唢呐,放着炮仗,撞响碰铃,一根根高高举起的幡联,悲痛的号哭声,身穿藏青色素服的男人,默默的抬上棺木,缓步上了村后的高埂,孙辈们粗白布裹着头,手中握着白纸缠成的纸花木棒,跟着队伍一路行走,云瑾父亲和几位叔伯,早已跪在墓地的两侧上,爷爷就在这里安葬,同他一辈子相守的土地合在一起,在声乐鼓噪中被泥土厚厚的覆盖,在此之前,云瑾还恍惚以为,爷爷离开几个月后,还会突然扛着锄头回到家里,坐在门口矮凳上,点燃旱袋烟斗,眯着眼睛深吸一口,向云瑾招招手,咧开嘴露出豁缺的几颗黄牙说笑一番,这时候云瑾才第一次清楚理解了,亲人有一天会这样永远离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身边,再也不能相见。

曾经云二爷主持生活的大家族,此时人丁兴旺,但祖屋已经显得十分冷清,分户后只有云瑾的二叔居住,关于祖屋的记忆,在云瑾心里是充满了痕迹特征的,未上小学的几年,云瑾每日都要被大人送到爷爷家,只有吃饭时才接回自己的家。

老屋坐北朝南,土墙草顶,正房小四间,自东向西数,第一间为小房,当时是特有的卧室,是一代一代人的家主的卧室,是存放米缸和衣物的房间,第二间,用作通向东厢房的过道,第三间是堂屋,开间要相对大一些,每天总是通前敞后地开着,第四间,也就是西边的一间,用作牛棚,没有后墙,此间与西厢房联通一体,西“厢房”实际是和邻家合伙盖建的横向长屋,从中线纵向隔开的,各自半爿披厦罢了。在这拐拐角角不成样的茅屋里,曾蜗居着几代人的生存和繁衍。最早是云瑾一家,搬出去重新立户建房去,后来是三叔家,小叔家,听当年爷爷告诉云瑾说,这茅屋自清朝道光年间的曾祖父建造,想必先祖象燕子衔泥样筑垒起来的,还说家里那老屋大门,曾经抵挡过造反的“长毛”。太平天国年代的事,云瑾当然不知道,但故事从云二爷嘴里说出来,充满了恐惧色彩,至于“长毛”为什么骚扰贫民百姓?云瑾特意瞅瞅门扇上有无枪刺或刀劈的痕迹,什么也没有,只是经受无数风刷雨蚀格外破旧而已,那凸显的轮纹清晰可见,唯有一对门环铁花座异常精美,八卦型门拍,做工精致细腻,有别村中任何一扇门,关于这个来历,爷爷也曾告诉过云瑾。

数十年以前,村里来了一个铁匠,人们都叫他王铁匠,是他曾在云二爷的家门口,“叮叮铛铛”敲敲打打了数不清的日日月月,他拿了几十年的锤子成天和炉火为伴,在他出色的手艺下,一块没有生命的铁块,都变成了一件件有用的器具,散在广大民众的生活中间,一开始,大概是别人家的门口不便他支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只耳闻“瞎三太爷”他们几家怕吵,闹得鸡鸭都不敢进家,几日后,王铁匠在村里听闻有一家很好说话,所以就搬移到云二爷家门口支炉,又加之门前一棵大椿树,如伞盖挡风遮阳,环境极好。不仅如此安稳无忧,云二奶奶每天还送给他们一碗咸菜,王铁匠师徒千恩万谢。

王铁匠光头小脑,驼腰弓背,六十多岁,一群小孩都喜欢围在那里看热闹,其中包含刚上小学的云中杰,他刚学了一些新字:山、水、田、牛、羊、人……“王”字也早认识,便用手中的竹棍在地上划了个“王”字,王铁匠偏过头朝云中杰笑笑,一句话也不说,只顾干他的活,他平时很少说话,默默地劳作不息,不知因为是朝朝暮暮和铁块相处的缘故,还是日复一日过于辛劳所致,王铁匠本人就象他手中的铁块一样沉默。为了生存,他的大半生岁月都倾注在冷冷的铁块上,他的生命消磨在这单调无尽的“叮铛”声中,他和许多手艺匠人一样,听凭在风雨飘摇中自生自灭……

时间久了,偶尔天气不好,生意清淡时,云二爷也邀请王铁匠到家里坐着吃顿饭,慢慢得知他住在邻县大浮桥头,隔壁有家“张天寿药号”铺子,就一间门面房,通前插后座落在圩埂上,虽开间不大,但后屋倒是很深的,铁匠夫妻二人无儿无女,从父辈手中接下的手艺就一直延传下来,原先他就在自家门面房开个铺子,乡下人上下浮桥上岸的必经之地,都乐意在他铺子里挑选合适的器具,后来解放了,对岸边成立了一个“铁木业社联合体”,周边的手艺高超的匠人都组织在一起(因为王铁匠属于商品粮户口,所以不能入伙)铁木业社规模大,能吸引顾客,王铁匠的生意逐渐萧条,所以他带着徒弟挑着担子下乡找活,还听说王铁匠下乡另有一原因,他会造枪!当年一支游击队的队员有些是本地人,深知王铁匠的手艺高超,常带着失灵的手枪让他修理,多次的拆卸和组装,王铁匠渐渐掌握造枪的技术,他还偷偷地为游击队造了一些,这种提心吊胆的事,他以后再也不干了。虽说解放了,但社会上还有极少一部分余孽,扰乱社会秩序,经常夜晚有人偷偷敲门,要求王铁匠造支枪,王铁匠都是断然拒绝,为了避过骚扰,他干脆游走乡间。

每天早晨,王铁匠的炉火刚一点着,大风箱的来回拉扯,炽烈烈的火苗跳跃老高,呼呼作响,庄稼人都围拢过来看热闹,大家并非看他的人,所有的目光都焦聚在红灿灿的炉火上,只见王铁匠左手握钳紧挟着铁块在那炉火揣磨,铁块由暗变红,由红变白,已至白炽化时,快速移至铁墩上快锤猛砸,反复几下,一个精美的器具就制作出来了,王铁匠非但手艺精,心肠也特别善,有的人家需要小修小补的农具家什,他都乐意帮你弄好,分文不收,他在这一带人缘极好,小半年的时间后他才离开村庄,临走时做了这副门环送给云二爷一家,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听云二爷说(某日,来自外县卖红薯干的生意人这样说)铁匠好像生了一场很重的病,不能再抡锤打铁了。云二爷还感慨地说道:遇到穷苦的人,千万不要随便为难他,更不要找机会伸手去拿走什么,伸手的一瞬间,就相当于抽走了穷人最后的一点生活底气。

祖屋在各个时期的不断修葺,最终于一九九一年大水时倒塌,那苍古的大门随之消失了。云瑾寄管在爷爷家的孩童时期,每逢下大雨,老屋就进水,是因为屋基矮,后院高,后院的排水从下穿的地涵经正屋向前流,是因年久失修而至地涵倒塌拥堵,或者什么原因,反正一下大雨时,水就从屋基下直往上冒,一时间“水漫金山”,草棍、灰屑、破东烂西的漂浮满地,惊吓的老鼠从地洞里蹿将出来,“扑通,扑通”拍打着水,猛地蹦地坑床上,惊魂失魄地眨巴着小眼,还有一同寄管在爷爷家的许多云瑾的堂姐妹们,个个开始尖叫着。房顶上也在漏水,与其说漏水,倒不如说淌水,木桶小盆也无需用上接漏,只将衣物之类的往旁边拢了拢,大人们都戴斗笠,拿铁锹挖沟排水,慌慌忙忙,碰头撞肩;由于土墙经常受潮,今天这方歪斜,明天那方倾倒;一年之中的一半时间里都是在修墙,因为湿软的泥巴,每筑一层总要等上好长一段时间,让其干固后,方能再加第二层,透风无遮的茅屋伴随着家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挣扎着。晴朗的早晨,阳光从土墙的某处小孔里,从草帘的缝隙中探进来,像一束束金色的光柱,投射在床头,墙上、破柜的板门上,显现出一颗颗亮晶晶的光圆,甚至能依稀分辨出有些彩色,曾勾起云瑾无限的遐想。

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小始,云瑾对文学书籍的阅读爱好日渐显现,连环画、小人书、广播评书都是云瑾每天乐此不疲的必要文化食粮。每本书被多次翻看,都有残旧的痕迹,固定每月一次,父亲母亲清晨去遥远的清溪镇批发药品,走后直至天色很晚才会返回,云瑾总是等在村头的公路口上,盼望着行道树的隙缝间,出现两个肩挑晃动的人影,有时天气很好,落下的晚霞,从行道的端头穿过树干和枝叶投射下来,就像一条长廊,有着重重的院门需要跨越,尽头亮着一盏暖黄色的灯。父亲带给他的礼物都是儿童绘本,《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等系列小人书,云瑾都能把故事讲述的头头道道,人物关系熟稔于胸,日常中,一群智慧未开的孩子会央求着听一段,纠缠在云瑾的身后,相对于物质上则所有人从来没有例外要求,也无从追求什么,上初中之前,云瑾几乎都是没买过衣服,身上旧衣服都是哥哥云盛换下来的,即使有补丁也不要紧,自在地穿着去上学游耍,云瑾的童年在艰苦的年代,依然很精神丰富地度过,他参与村里孩童间的游戏,都是背着他的父亲的注目之下偷偷地进行着,掏鸟窝、上树、摘野果、斗鸡(单腿抱膝,追逐碰撞的一种孩童游戏)、放火把、骑水牛、游大河……

童年时期,云瑾的性格柔弱基本是一贯和客观的,绝不是全部,有一种情况下他可能判若两人,那就是在食物的诱惑之下。

村中时常会有一个挑夫担着货,从村口门前经过,两头箩筐上扣着一个方盒模样的木头商品格屉,透过顶面的玻璃,可以欣赏到里面颜色各异的商品,他摇着拨浪鼓外加着吆喝声,售卖有散装糖果,鲜色的扎头绳,针头线脑,火炮,橡皮铅笔等文具,于是一群的孩童围将过来,看着新奇或央求着大人买糖果,未得到满足便哭喊着在地上耍赖,或者干脆揪住货郎的挑担不让离去,总之在村庄引起一阵不小的喧哗,云瑾也跟着跑过去看,直到有一次被他的父亲在人群里揪住了耳朵,拖着回家外加一顿的斥责和警告,他再也不敢贸然跑去看热闹,只敢趴在窗户上偷偷看几眼,新鲜的糖果是吃不上了(云盛胆子大,偷了家里的钱,买过那样红红绿绿的糖果并给他分享几次,但是好景不长,被他们的父亲发现异常后,叫到跟前讯问,云瑾被父亲逼问下揭发了哥哥的偷窃藏着床底下的剩余赃款,故此云盛在遭受一顿毒打之后不敢再偷,也不理会弟弟很久)。

最近云瑾注意力集中到爷爷家的后院中一颗枣树,仅有树顶残留几颗未长大的小枣,其他都被别人捷足先登摘走了,爷爷去世后,祖屋目前只有二叔一家居住,二叔性格温和,从不说教小孩,故此常有一群小孩在他家聚集。

生长不良的一株枣树,爷爷曾说是野生的树,刚好居于和邻居篱笆墙之间,故此保存了下来,根下满是张牙舞爪的荆棘藤蔓,可能贫贱成长,枣树上结的枣子颗小稀落,树枝上的尖刺很长,去年云瑾就曾因为上树摘枣(这不算是偷,是光明正大的采摘)结果被毒蜂叮咬,不知道是不是因果报应,毒蜂直接在云瑾上嘴唇处扎了一下,他顿时感到口边又麻又胀,半个小时左右,连同半边的脸部都肿起来,但凡有人见到云瑾模样均大笑不止,云盛常常将云瑾强拖出门,与众人嬉笑捉弄一番,本地有的一种野草叫马齿苋,用它的汁水可以涂抹治疗毒蜂叮咬的伤口,所以云瑾的尴尬持续的时间不长。

祖宅的邻家还有两颗桑树,每当挂果的季节,云瑾他们几个孩子选在大人午休之时,便不约而同溜到后院,后院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大家称呼叫“弯沟”,并不宽但是两岸都长满了树丛,裸露在直立的岸线土壤里都是大量的贝类残壳,均来自不远处的青平湖,故此“弯沟”的历史也许在上古的时候一定直通青平湖,尤为奇特的是“弯沟”边,那里一颗苍古的老柳树,树干大多弯着腰,驼着背向水塘中平伸着,浓密的枝干横过水面,连接着对岸上的枝臂。其中有一棵,从根部开始向上约两米段的主干全腐朽掏空了,上侧面又裂开着呈凹槽状,弓着背伸向水中央顽强地活着。大家都称它“爬爬树”,听人说“爬爬树”的槽洞里,常藏有大蛇或大乌龟。这里是绿树遮蔽,一池清水更显得幽邃和森凉,在阴暗的树荫下,水中似有一种神秘的鬼魅招引,小孩子独自都不敢轻易靠近,听大人说,有水鬼喜欢蹲“弯沟”岸边上晒太阳,见到小孩会用其魔法变成他们的亲人朋友,诱导小孩一起水里玩耍,水鬼性情顽劣多变,视人类为其玩物,烦腻了就彻底变得残暴不仁,上当的小孩最后只落到满身淤青模样水中淹死,死后也变成了水鬼,不仅如此,能说会道的大人,竟将全村以往发生过的孩童溺亡事件串通起来,杜撰出一个个恐怖的鬼故事说给他们听,所以小时候云瑾是确信有水鬼一说。

哥哥云盛和文贵堂兄就曾经在这条“弯沟”里差点送命,也是这个中午时段,大人在午休,两个人跑到水沟边冒险摘野生菱角吃,文贵一只手拉直云盛,另一胳膊举着一根棒槌,努力向前方想勾着菱角浮叶,结果脚下踩着青苔一滑,俩个人一道落入水中,一同在水里扑通挣扎,通常这个时段“弯沟”这里都人迹罕至,那天恰巧云瑾二叔刚从农田里“放水”回来,途径此处,发现此情,急忙将二人搭救上来,算是幸运捡了两条命回来;大人们所描绘的鬼故事都是要震慑孩子们不要僭越雷池,发生这样的危险。云瑾记得有天,村里最胆大的二伯中午去“弯沟”洗澡,不多久,斜穿汗衫,手提裤,惊魂失魄地从那边跑过来,说是看见了水鬼:“水鬼由爬爬树洞中钻出来,往水里一滚,溅起好大一团浪花……”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原先也只听说过“弯沟”闹水鬼,云瑾没有第一时间亲自经历,总是半信半疑,这次当面听二伯这么一说,倒真的无疑了,要知道二伯可是出了名的胆大之人。云瑾脑中即刻浮现出一个满身红毛,挤眉弄眼,一口白牙,两手长着尖长尖长指甲的怪物,怪不得乡下孩子溺水身亡后,遍体紫斑累累,那是水鬼的掐痕,新的故事传开后,还有人反对说,那不是水鬼,是水獭,也有的说是大乌龟,不管怎么说,自那以后云瑾再也不敢单独走近“弯沟”一步,有一种恐怖感。

包括云瑾在内的一众孩童刚步入到后院,一边努力地抚平着八岁内心的恐惧,另一方面,有无法抗拒对树头上摇弋的鲜果引诱的垂涎欲念,邻家的桑树枝干挺拔,距地一丈以内,没有一根落脚的枝杈,云瑾爬树能力公认最好,被鼓动起来,去枝头上采摘桑果,他盘算必须在邻居打盹的一瞬,用十秒钟时间迅速爬上去,而且不能有大的声响和失误,只要幸运地爬高到超越那扇敞开的门板高度之上,便是大功告成,云瑾自恃爬树的本领很高,无视潜在风险,于是一路匍匐在最佳的出击地点,等着邻家奶奶打盹,多日内的侦查,他们都熟悉了老奶奶看护果树的套路,她因为眼力不好,便每隔半小时左右,急冲冲从家门冲出来,用手里的拐杖敲着树干,大声叫道:“滚下来,滚下来,你个烂卵仔!我看着你了……”虚张声势一番,再息声停留了片刻,便重新有回到屋里。

云瑾偷偷瞄到此刻奶奶的脑袋低垂,瞅准了机会,他猫腰快速到树下,手脚麻利地盘着树干,直冲到树杈上方,此时心跳到想干咳出来,云瑾双手紧紧地环抱着光滑的枝干,努力将干瘪的胸骨顶在坚硬的树皮,用来抑制呼之欲出的心脏,宁静片刻,一切如常,这个时刻便是激动放肆的时刻到来了,云瑾攀上桑椹满枝的树梢,腾出手,大把摘取或生(青色)或熟(红紫)的果实往嘴里放,就是从人间跨入天堂的门,他是唯一的主人,再没有什么羞涩、畏惧,只有未填满的饥肠辘辘,云瑾还能惬意得用嘴巴直接叼着熟透甘甜的桑果,而不必劳力伸手去摘,树枝的韧性良好,在细细的树冠顶部,身体随枝条左右荡漾,浓密的树叶在微风里 “沙沙”作响,为他的美餐做着舒适的伴奏,即便饱食之后,云瑾不急于下来,幸福的时刻要长久再长久,才能宽慰到他衣衫下贫苦的胃肠。

这株桑树,有些年份,树干挺拔,枝叶茂盛,据说是“小巷老太”年轻入嫁时从老家带来的树苗,云瑾家乡的确没有栽培桑树的先例,如此推算应该有60多年的树龄了,枝叶遮住了大部分天,满眼的绿色像是水面被浮萍遮盖,仅仅留有支离破碎的一点的间隙,云瑾一直攀升到树顶,这里可以俯视到半数的村落光景,向东望去,无边无际的青平湖在阳光下泛着无尽活力的白光,像雪地的田野,朴素而广大,水中央隐约可见一座龟山,小时候,常听有多种版本的神话传说:山上有一个得道的老者和一条巨蟒住在其间,每当夏季涨水,水位到了山门之前,老道就令巨蟒吸取上涨的洪水,保护一方民众的性命,待到干旱季节再由巨蟒将水回补,故此沿着青平湖两岸的人们都很虔敬这座湖中的龟山,龟山的外型线条平滑,几乎呈一个嵌入湖水中只露出的半球,山上的岩石为青石,少有植被覆盖,故此每逢暴雨之后,大气洁净一新的情况下,眼见着山体有种幽蓝色的光景,轮廓清晰可辩,胜似有几分仙气袭来,而平日里总在水雾和悬尘之中,忽隐忽现,难窥全貌,反倒像高耸在荒原里的一座坟头,让人心中生畏,云瑾在树顶看见的也是一座坟头的模样,与屋后水沟对面的堤坝上连片的坟茔形状相似。

他目光沿着一串黄土坡向西移到一座水泵站旁,眺望云瑾慈爱的爷爷就埋在那里,云瑾想从一颗一颗突出的土堆上分辨出,哪一颗是他记忆中的慈爱亲人轮廓,但有些迷茫,很快他又将眼光平扫过错落的村庄屋顶,真是凌乱无序,黑瓦上长着斑驳的绿植青苔,红瓦上落满姜黄的枯叶,草棚顶更是在日久的时光里,变得像张浮在湖里遗弃的木板,村落大致是东西走向排列的,中间分布大大小小的水塘,西南较小的水塘边上,云瑾看见了自家里的红墙黑瓦,灰白门廊,用冬青树和俩颗大叶杨在门前合围出一个平整小院,屋后是一方平坦的菜园,外婆蹒跚脚步在园地里打理蔬菜生长,前门隔着一水塘,就是父母整日里忙碌的村医院,是父母的心血也是全家人的骄傲的原点,在医院前进进出出一群人,大人表情痛楚焦虑,小孩子则放着嗓子不住啼哭,绵绵不绝,村子的中央地带,是一整排连廊建筑的学校,黑色小砖,层叠的小瓦,高大密植的大叶杨树,是全村老少对未来寄予的希望之所,学生们现在放了暑假,课堂没了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村巷的铃声,只有喜鹊和麻雀的欢叫占据了偌大的广场,广场的尽头是条通往外界的马路,路两旁整齐划一的杨树,俯视全貌像一条粗重的指引线,给封闭的村落启示唯一的希望和方向。

云瑾停留在这颗桑树上太久了,饥肠咕噜响的小伙伴们按耐不住焦急,远远做手势让他下来,最重要是离开时尽量采摘更多的果实,云瑾脱下上衣将果子包裹在里面,用两条袖子系扎在腰间,亦步亦趋顺树干向下蔓延,小伙伴帮助观察老奶奶的动态,随时用手势给予指引,本来云瑾想借助那黄金10秒滑下树干,余光中突然发现伙伴们探出了脑袋一个劲向他摆手,没等云瑾反应过来,老奶奶兴冲冲地从屋中跳出来,手里握着拐杖,大声的责骂着:“小烂卵子,滚下来!”云瑾不清楚是不是她如往常一样虚张声势或是真的看见他了,因为云瑾所在的位置就在她的面前了,顾不上辨别真伪,云瑾索性手一松,顺树干直落下来,恰好光脚踏在树根下一口破碗上,碗里盛着水,是给家禽饮水所用的,云瑾感受到脚底一阵痛麻,不及查看就往池塘处逃走,他心里异常的慌张,不仅仅是怕她丢出来的拐杖砸到自己,更是在跑动过程中,足下的痛觉强烈,让云瑾对伤情心忧不已,逃出几百米路程,云瑾赶紧地坐在地上扳起脚底查看:糟了!血从一个折角的口子里不断地涌出来,地上的一个小石子将口子撑出向外翻,从情形看伤口很深,他不知道是疼痛还是恐惧,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伙伴们围过来一圈,有的很关心地问他怎样,更年幼的孩子可是径直把手伸到云瑾的衣服里找果子吃,他全无心气把果实连同衣服给其中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去分,云瑾自顾地从地里采摘一些高粱叶子将受伤的脚一层层包裹起来,蹒跚地回到二叔家里。

《少年》

五月的风

摇戈大叶杨的梢端

有一阵响碎的声调

近稠远淡

日光草绘成一幅复杂文案

原野牵连的河川

家园牵连的少年

相融的寂寞混迹在乡野林间

六月的雨

淋漓苦楝树的花瓣

有一缕久违的暗香

近稠远淡

无人采摘的棘花开满道边

画眉表现的蜿转

杜鹃表现的忧怨

逃课的少年奔跑在乡野田间

七月的桑

挂满邻居家的小院

有一抹成熟的颜色

近稠远淡

少年觊觎的眼神躲在围栏

训导指引的美德

蛊惑指引的冒险

惩罚的哭声回荡在乡野村间

八月的云

卷逝天际线的后山

留一句离家的嘱托

近稠远淡

梦里乡愁的余烬燃续中年

燎烤泛黄的自然

书写泛黄的誓言

私藏的记忆遗留在乡野村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