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清扬的头像

风清扬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8/13
分享
《明月江湖——笑傲江湖前传》连载

第一章 靖难江山变

1-1

旭日初升,清风拂荡。

应天府江宁渡口的江面上,排满了大大小小无数船舰,船舰上船帆都已降下,一支支桅杆直冲天空,在阳光下显得乌黑而神秘,江水一遍遍拍着岸边,激荡起无数浪花。

燕王朱棣一夜无眠,此时骑在马上,立在岸边,出神地望着江宁渡口那些高低林立的船只,船帆不见,只有旗帜招展。朱棣曾经在儿时偷偷看过陈友谅军队数不清的船舰,在鄱阳湖上铺天盖地,一直排到天边,高高的船板上站满了耀武扬威的士兵,却无法抵挡常遇春的将士飞跃而上,陈友谅的无敌舰队终究被朱元璋打得粉碎,这是父亲留在朱棣心中的梦想与神话。

阳光照在朱棣疲乏而喜悦的脸上,沧桑的细纹依然是刚毅俊朗的神情,细黑的胡须在微风中轻轻抖动。朱棣转过脸,他的目光似乎透过了神烈山,看见了巍峨的紫禁城。

马三宝跟在朱棣旁边,让自己稍稍落后一点点,也出神地望着那些船帆,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船舰,仿佛看见了自己梦中的童年,曾经多少次带着小伙伴在滇池里划船戏水,小小的渔船带给了自己无数欢乐与梦想,而天下大乱把一切完全改变,他被明军从云南带到了南京城,那年他十岁,后来做了太监,再后来又被朱棣带到了北平。父亲曾经教会他的谦逊、正直和勤奋陪着他在燕王府里成长,从一名低贱的侍童成长为燕王府文武双全的得力干将。今天,看着这些船舰似乎又让他看见了自己梦中的童年。

朱棣突然回头问话;“三宝,你知道陈友谅的战舰吗?”

“属下听说过。”

“那可真是天下无敌的战舰啊!”朱棣都有点神往了,可惜那些战舰早已灰飞烟灭了。

马三宝没有吭声,他已经习惯了没有询问就不必回答。

“我们现在还能造出那样的战舰吗?”看见宽阔浩荡的江面和那鳞次栉比的船帆,朱棣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能!”马三宝毫不犹豫。

“好!我一定要有天下最强大的战舰。”

阳光下,一名燕兵快马而来。

“王爷,王爷。”

看见朱棣正和马三宝说得兴起,探兵放低了声音:“王爷,将军问是否要发起总攻。”

朱棣微微转头,一脸冷峻,“原地待命,叫朱将军过来。”

马蹄声很快传来,朱棣听声音就知道是朱能过来了。朱能是安徽怀来人,幼时即跟随父亲去了北平,现在已经成为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将领。这些年总是在马蹄声中来去,相互已经熟悉了彼此的骑马习惯。

朱能铠甲披身,阳光下,脸色微白。朱能靠近朱棣拱手道:“殿下……”

朱棣回头微笑地看着朱能,一挥手,让他不必再讲。

马三宝轻轻策马闪到一旁。

“殿下……”朱能还想说话。

朱棣沉静地看着朱能,朱能不说了,他知道朱棣一切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朱棣看着自己心爱的将军,知道他希望发起最后的一击,这个年轻的将领,曾带三十人击败数万人,俘获三千人,在东昌之战中穿越万人丛中把自己从命悬一线之际救出,前几日在淝河溃败时,众将颓丧欲退,是他拔剑而起激励诸将决战到底,才有了站在这里的今天。

如今,无数的碧血黄沙就要过去,无数的杀戮梦魇就要结束。

朱棣知道朱能在等自己的指示,朱棣脸上浮起笑意,动情道:“士弘,这些年辛苦了。”朱能字士弘。

“能和殿下一起征战是末将的荣幸。”朱能有点受宠若惊,燕王很少如此温和地叫自己,朱能年轻的脸在阳光下英气勃勃。

“可惜张将军……”张玉曾是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将军,立下赫赫战功,可惜战死在乱军之中。朱棣由心地伤感:“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啊。”

朱能有点不安地看着朱棣,这个骨子里从来不知道伤感和悲痛的男人,竟然也会用如此低沉的声音来感伤曾经征战而亡的下属?但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啊,先锋部队已经出发,远远望去,似乎已经看见了远处城头飘动的旗影。

朱棣突然提高了声音,“盛庸之后,还有什么人?”盛庸曾经击败过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朱棣,并将燕军大将张玉击杀于军中,他是当今天子朱允炆手中最后的王牌,但现在已经被击溃。前日的山东战场上,燕军即将崩溃,朱棣二儿子朱高煦领军杀到,击败并收降了盛庸,一举改变了整个战局。朱棣知道朱允炆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阻挡自己打开京城大门,但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现在需要的是等待。

朱能道:“铁铉已经带兵赶赴京城。”

“一个读书人!”朱棣显出了一丝轻蔑和怨恨。铁铉本是山东参政,因在守卫济南时击败燕军,被建文帝授以兵部尚书,铁铉的兵马把朱棣死死挡在了山东之北。正当朱棣惶惶沮丧之时,谋士道衍和尚姚广孝建议绕过山东,直奔京城,才有了今日的陈兵城下。

“殿下,京城尚有十万兵力,只怕时间长了,各地……”朱能眼里充满了担心。

朱棣没有等朱能说完,坚定道:“现在除了先锋入城,所有兵力听候待命,注意严守各个出口,绝不放走任何人。”朱棣根本不相信那几个书生能在短时间内调集兵马。

朱棣看了看朱能,缓了口气道:“将军不用担心,城内的亲王自会处理好的。”顿了顿,又笑道:“我们是靖难军,是来清除皇上身边奸臣的!不是来攻打京城的!”

朱能恍然大悟,“殿下英明。”从朱棣以“清君侧”起兵之日起,人人都明白起兵是为了什么,但人人也都知道绝不能让燕王背上谋逆弑君的罪名。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为朱元璋结发妻子马氏所生。马氏忠贞简朴、贤良淑德,深得朱元璋之心。朱元璋得天下后,马氏被立为皇后,朱标被立为太子,众皇子分封到各地为王。朱元璋权欲极大,疑心又重,动辄杀戮功臣,朱标生性忠厚仁慈,常劝父亲仁厚治国,朱元璋说是希望杀尽天下坏人,方能把江山安全地传于太子,二十年来杀戮的臣属有十万余众,但朱标深恶滥杀,对朱元璋进言“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元璋虽然恨太子不谙世事,但因马后之故,对太子一直信任有加。却不料后来太子病因而终,成为朱元璋晚年最大的悲痛。在众皇子中,独燕王朱棣英武霸气,有朱元璋早年气象。但朱元璋怜惜太子之死,最终将帝位传给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朱允炆性似父亲朱标,孝顺仁德,即位之初,即废除朱元璋时期的严刑苛政,释解天下蒙冤受屈之人,重用方孝孺等儒生治理天下,力图建立一个宽厚仁政的理想盛世。

燕王朱棣,据有北平,本人彪悍勇猛,信奉武力。太子朱标在世时朱棣也不敢有异心,不料朱标意外病逝,少年朱允炆继承帝位,一下让朱棣意难平。朱允炆在几名心腹儒生策划下,决意削藩,这让朱棣坐立不安,忍无可忍,于是,朱棣自命为“靖难之师”,向天下宣告为解救被书生佞臣蒙蔽的建文帝而起兵。

回想起兵几年来的种种艰辛,好几次差点前功尽弃,要不是姚广孝、朱能等人的执意坚持,哪有今日,朱棣心中百感交集。又有快马过来,很快就到近前,正是燕军前哨士兵,马未停稳,来人已经跃马而下,拱手拜道:“王爷,金川城门已开,先锋部队已经入城。”

朱棣微微点头,一挥手,来人已经飞身跃马而去。

江水拍岸,一声声激荡着朱棣的心,城内亲王果然没有负我!

朱棣极力平静着自己的内心,向江面指了指,朱能和马三宝都往前略略倾身。朱棣笑着说:“当年大将军就在此处大破张士诚。”又指了指远处那一块江中绿洲,“听说当年血水染红了江面,尸体堆满了那块沙洲。”这里正是当年徐达和常遇春大破张士诚军队的龙潭,此处距京城仅数十里,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胜利左右了一统天下的命运。

两人正在说话,有燕兵飞马来报,城内起火啦!

朱棣大惊失色,“人呢,”

“在救火。”看着燕王吃惊变形的脸,探兵结结巴巴。

“皇上!皇上呢?”朱棣大声吼道。

“不知道。”

“找!”

朱棣怒不可遏,拳头愤然一挥,探兵顺势赶紧飞马而去。

朱能很少看见燕王如此失态,无数次惊险挫折,朱棣都总是谈笑若故,泰然处之。

朱棣迅速恢复到往日的沉毅冷峻,看着朱能,坚定地说:“马上带兵入城,务必找到他!”

朱能一抱拳,策马就走。朱棣又大声道;“化成灰也要找到他!”朱棣需要的朱允炆,要么体面的自裁,要么体面的退位。

大火过后,果然找到了灰,只是已经无法辨识是谁。

朱棣控制了京城,追捕了朱允炆的所有亲信,却独独不见朱允炆。朱允炆迟迟没有找到,朱棣已经没有耐心等待了,无论他现在变成仙还是化成灰都不能阻挡自己的梦想。

1-2

朱棣坐在大殿上,嘴角不禁浮起隐隐的笑容,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的目光终于可以随意扫视紫禁城每一个角落。

群臣做好了登基的所有准备,只差一纸诏书,大家推举由方孝孺来草拟诏书。方孝孺是朱允炆的老师,曾经师从有明朝开国第一文臣之称的宋濂。当初朱棣北平出师之日,道愆法师姚广孝向朱棣跪谏,殿下此去,胜利指日可待,破城之日,方孝孺必不会降,但殿下万不可杀方孝孺,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

朱棣原本不在乎天下有几个读书人,也不在乎多杀几个还是少杀几个,但自己得有天下全赖道愆法师的计谋,何况自己想要成为万代敬仰的有为之君,又怎能少了读书人了。对于方孝孺,朱棣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群臣开始骚动,殿门外传来了愤怒的声音,“我有何脸面再入圣殿!”

方孝孺在两个人的劝说下被推搡进来,方孝孺在泪眼中看见了曾经熟悉的一切,殿上却已经不是曾和自己共议天下的建文帝,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奉天殿内一片寂然,只有方孝孺的痛哭声在殿内回响。

朱棣身经百战,看着方孝孺恍惚摇动的身体,心中竟有莫名的感动,一下不知所措。

群臣中有人轻轻地嘘唏叹息,朱棣威严地看了看群臣,从容地走到方孝孺身边:“先生不必难过,我也没想到会如此。”

方孝孺颤抖着身子,侧身对着朱棣,不想看他,厉声道:“王爷没料想如此?兵戎城下,还要如何!”

朱棣有点尴尬,俯低身子温言道:“先生不要这样,我不过是想仿照周公辅政而已。”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却英年早逝,武王临终前拜托周公辅佐十三岁的姬诵,周公执政期间招到很多人怀疑和嫉恨,但周公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平定内乱稳步治理,在姬诵二十岁时将天下还政于他,史称周成王,周朝也由此迎来最强盛的成康之治,周公成为后人称颂的大圣人,成了老百姓传说中的解梦人。

方孝孺听了朱棣的话,愤怒道:“皇上亲政时已经弱冠,王爷想做周公,何以刀戈相见?”

朱棣讪讪道:“周公当年辅佐成王,也是靠武力平定乱臣。”

方孝孺厉声喝道:“那成王何在呢!”

“自焚死了。”

“成王的儿子呢!”

“皇子年幼,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

“成王不是有弟弟吗!”

朱棣沉默无言,突然大声喝道:“这是我的家事,何须外人管。”

方孝孺泪流满面,突然哈哈大笑,一眼也不看朱棣,鄙视地看着站在殿内惶惶不安的众人,大声喝道:“你的家事?”

方孝孺的声音中充满了凄厉的愤怒;“江山社稷,岂是一家之事!黎民百姓,又岂是独夫之人!”

众臣惊愕地看着方孝孺,又偷偷看看脸色沉重的朱棣。

朱棣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他很清楚,所有人都在等待尘埃落定,他也在等待着。

朱棣走进方孝孺身边,温言道:“先生之情,足可感动天地,愿我们君臣努力共开天下太平。”

方孝孺脸上泪痕犹在,喃喃道:“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君非君,臣非臣,怎求太平?”声音哽咽,泪水又夺眶而出。

朱棣假装没有听见,一摆手,做个请的手势,“先生义盖古今,才不世出,天下事还还须烦劳先生,请先生代为起草诏书,”

方孝孺根本没有听朱棣说话,默默流着泪,转身就想往外走。

有人拉住了方孝孺,有人拿来了纸和笔。

方孝孺看也没看这些人,只是默默流泪。

朱棣转身慢慢踱向紫檀雕龙宝座。

有人在方孝孺身旁轻声劝说:“请先生平息,人生自有天命,烦请先生执笔。”

方孝孺厉声喝道:“天日昭昭,天命何在!太平流血,天理何在!”

朱棣猛地一转身,冷冷地道:“天下大定,只想烦请先生起草。”

方孝孺漠然不语,有人将毛笔塞到了方孝孺手里。

方孝孺突然拿起笔,走到铺好纸的桌台前,奋笔疾书下几个字,写完后径直把笔扔到地上。

朱棣走过去,只见纸上赫然几个字“燕贼篡位”。

朱棣勃然大怒,正欲发作,殿中有人跪倒,“请圣上息怒,先生哀痛失常,请圣上勿责。”

朱棣脸色缓和下来,一言不发,示意跪地的大臣起来。朱棣站到方孝孺面前,看着这个泪痕满脸的读书人。

方孝孺咬着牙,微闭着嘴,默然地看着落在雕花窗拦上的光点。

整个大殿死一般沉寂,

朱棣冷冷道:“要先生起草就这么难吗?”

方孝孺头也不回,大声道:“对乱臣逆子,死也不会起草!”

朱棣突然喝道:“你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突然转过头,轻蔑地看着这个即将登上宝座的男人,平静而坚定道:“灭我十族又能怎样!”

朱棣怒不可遏,一脚将桌台踢倒,他终于无法克制内心的隐忍,马上喝人进来,早就等候在大殿之外的亲兵跑了进来。

朱棣怒吼道:“撕了他的嘴。”

方孝孺一动没有动,亲兵撕裂了他的嘴,将他脸颊的肉拉裂了,鲜血从方孝孺的嘴角滴落到了衣襟上,红湿了一片。

方孝孺像冻僵了一般,眼里闪着轻蔑的光。

朱棣带着歇斯底里的怒气,冲着方孝孺恶狠狠地痛声喊道:“灭了他十族!”方孝孺眼睛动也没有动一下,像一个事不关己的人在观看别人的游戏。

1-3

朱棣攻取京师后,很快稳定了全国局势,但依然有忠于建文帝的文臣武将拒绝投降。

尚书齐泰和黄子澄是当初推动建文帝撤藩的重要亲信,在京师失守时,两人外出请兵,希望有机会能力挽狂澜,但最终未能募到军队。齐黄二人被人告发抓获,两人面对朱棣,痛斥喝骂,拒不投降,两人被凌迟处死。齐泰宗族兄弟被诛,叔父和年仅六岁的儿子被发配边疆。

山东布政使铁铉拥兵自守,拒不投降,最终城破被俘。铁铉拒绝向朱棣跪拜,也拒绝面向北方。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喝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朱棣终究无法让铁铉屈服。铁铉被处以磔刑,父母被发配海南,大儿子充军,小儿子作了官奴,妻女被籍没为奴,充入教坊司。

方孝孺被灭十族,父母妻子九族加上他的学生共十族八百七十三人全部被杀。

最终因靖难之事被诛杀惩处的人员数以万计。

朱棣登基,年号永乐,这一年距离朱元璋去世已经四年。朱棣把这一年称为称为洪武三十五年,也是永乐元年,但老百姓还是把这一年称为建文四年。

1-4

朱棣登上了大明王朝的宝座,一心想开创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对内加强集权,安抚民心,对外亲征北方,征服了外族势力,建立了和平稳定的内外局面。朱棣雄才大略,把大明王朝推向了强盛之巅,但依然难以消却很多人对仁厚亲民的建文帝的怀念,而对于建文帝的失踪,朱棣始终耿耿于怀,一直是他难以去除的心病。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