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志宝的头像

姜志宝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0/19
分享
《杨子明沟》连载

第四章

【7】

雷声从远方飘来,天边的一片乌云在天空像是一匹狂奔的黑马,静悄悄地在天空冲刺着。在蓝蓝的天空上,那匹黑马般的乌云,只是歪着脖颈速度看上去并不很快,而且仅仅在遥远的山顶上飘荡着。但快要落山的太阳,还是按照自身的运动规律,把一片耀眼的光辉仍然播撒在天空和大地上。

忙忙碌碌在收拾晾晒小麦的张欣荣和吴天亮,尽管把小麦似乎在雨来之前,一定要全部收进屋内的那种强烈愿望倒也实现了,但在紧张忙碌的时刻,吴天亮把一只脚扭伤了,走路很不方便。天空没有落下雨点子,雷声也消失了。吴天亮坐在屋檐下,看着白公鸡和一群母鸡在院坝里,寻觅着丢下的小麦籽粒。张欣荣却在厨房煮很晚的午饭去了。

张欣荣煮饭较简单,在锅里和开水煮熟的洋芋搭上面粉疙瘩参合在一起煮熟,老百姓把这种饭食叫半汤疙瘩。张欣荣给吴天亮端来一碗半汤疙瘩在屋檐底下吃着。吴天亮吃完一碗半汤疙瘩,自己能够颠着脚到厨房又舀了半碗半汤疙瘩,坐在屋檐底下尽情地吃着。

落山的太阳过后,就吹来了一股微风。在微风过后,一对燕子从天空箭一般冲下地,一个转弯的姿势就钻进吴天亮家,大门口门框上端搭建它们的燕窝去了。吃完饭的吴天亮颠着脚打扫屋檐下的卫生,他的母亲张欣荣在厨房洗洗刷刷之后,提着猪食桶进猪圈喂猪去了。

暮色将至,和吴天亮家居住不远的张大千在观看了自家一块苞谷地,有无野狗和老鼠在啃吃苞谷坨,有心要到吴天亮家坐一坐歇歇凉。

吴天亮在屋背后,一棵柏树上砍下一些树梢和一些艾蒿苗,就堆在院坝边沿歇凉处,点燃冒出了一股股白烟,要熏去前来叮咬人的蚊虫。不管这种熏去蚊虫的功能大不大,但对于吴天亮家来说,常常都是时不时地用这种方法去驱赶蚊虫的。

张大千到了吴天亮家院坝中央,张口就说道:“天亮,这个方法好,我们家也是用这种方法熏走蚊虫的。要用钱买蚊香,这要多少钱花!”

吴天亮把点燃的艾蒿和柏树稍,用扇凉的蒲扇,扇浓了一股股冒出来的白烟,似乎有一股冲向了张大千飘来。但张大千假借手势在空中对飘过来的浓烟轻轻一干扰,就听到了吴天亮叫一声,张大哥请坐的声音。

张大千和吴天亮同坐在一条长凳上。

吴天亮见张大千脸上有汗水冒出,就把蒲扇递给张大千说道:“扇扇凉。这阵子,有野狗啃吃苞谷坨吗?”

张大千挡开吴天亮递过来的蒲扇,细言细语地说:“没有野狗啃吃苞谷坨,它妈的老鼠也在啃吃苞谷坨。我每天晚上一到苞谷地抓起泥巴向苞谷地撒向一阵,吓唬吓唬老鼠。每晚这样一做,还真起了作用!”

吴天亮不肯相信这种方法还能够把啃吃苞谷坨的老鼠从苞谷地吓跑,抿着一张嘴笑着说:“能行吗?”

张大千话锋一转,立刻答道:“问你妈就知道了,看行不行。你妈就是用这种方法吓跑苞谷地老鼠的。”

这时,张欣荣端了一茶缸茶水递给张大千,张大千喝着茶水,就问站在前面的张欣荣:“我是来问你们还公粮什么时候去;要去我们约个时间一路去。”

张欣荣很欣慰,急忙答道:“天亮书也念完了,我看时间定在后天还公粮,让天亮和你一起去。”

吴天亮插话说:“我挑不起八十斤。我这脚......”

张大千一口接了过来:“我第二次挑一百斤公粮有多余的,剩下的把你们家的公粮,不够补齐就行了。”

张欣荣几乎忘了吴天亮的脚伤,并思考着说:“这也行,我们按购粮钱补齐给你,免得你在钱上吃亏。”

张大千至于补与不补粮食之间的差价问题,也不过多的去争辩了,从表面看自己已经默许了张欣荣补差价粮食款项。不过,至于吴天亮的脚伤到时间能否去还公粮,张欣荣的答复是,脚伤好了就去。

我们可以看出,张欣荣和张大千一个姓的缘由,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尽管不是因为张大千的父亲张友奎是光福村的老村长,但张欣荣和张友奎原来是一个祖辈下来的。所以,张欣荣一直把张友奎当作娘屋人在对待,在有些问题上两家人似乎不分你我,非常随便来处理。虽然张大千分家门立家户,但张欣荣一直把他们当作一家人在看待。

张欣荣到厨房又提来一电壶开水,给张大千茶缸里添水说道:“大千,不要走,煮点夜饭吃。”

张大千喝了一口茶水说:“大姐,你又是不知道,我不习惯吃夜饭。”

吴天亮起身接过张欣荣手里的电壶进了厨房,在厨房内拿了一个独凳子,到院坝递给他母亲张欣荣坐下。坐在凳子上的张欣荣对吴天亮吩咐道:“隔一会儿,在苞谷地撒几把泥巴,吓唬吓唬老鼠。老鼠真可恶,喜欢吃苞谷坨,在过去也少见。”

吴天亮向前颠着脚走了几步,在夜色掩护下张欣荣似乎看花了眼,非常急躁地又对吴天亮说道:“去那么早干啥?”

吴天亮答道:“我这是去上茅厕。”

【8】

农历六七月份是农民上缴公粮最频繁的日子。杨子明沟老百姓上缴公粮的粮站,大约不超过二十里地一个乡政府所在地粮站。在几天之内要交完公粮,是当地乡政府下达给各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村的老百姓一接到村民组长的通知,交纳公粮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一些村民天不亮吃了饭菜,习惯性带上火烧馍或者蒸馍,装在布口袋里,挂在扁担一头,当作一天的口粮,三五几个挑着百多斤小麦公粮就这样出发了。老百姓一直认为皇粮国库,是天下老百姓对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哪怕自己要少吃一点,上缴国家的粮食一点也少不得。简单朴素的国家观念,在村民的神经细胞里,的确蕴藏了不可估量的一种人格力量。

吴天亮扭伤的那只脚,在当晚他的母亲张欣荣,打着手电筒在自己苞谷地一条土塄坎,扯了一把透骨消叶片在石窝里捣碎,添进了一些白酒,给吴天亮扭伤的脚敷上。居然吴天亮扭伤的脚,在第三天却痊愈了,行走更方便了。这样,按时和张大千去上缴公粮的事,就不得再延期了。

吴天亮用一挑麻布口袋只装了六十斤小麦公粮,试着挑在肩上还轻松自在。一大早,吴天亮吃了饭菜,带了六个蒸面馍,装在布口袋里,挂在扁担一头,和张大千等三四个村民交公粮的一起挑着小麦上路了。

山路弯弯,平坦的路径非常少,大部分行走的路面都是些山间小路,要么穿梭在庄稼路面上,要么行走在树林之间的大道上。七弯八拐的路途,挑在吴天亮肩上的六十多斤重的小麦公粮,摇摇晃晃跟着张大千他们一出门,倒走了一些路程,但比起张大千他们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吴天亮他说什么在也慢慢跟不上了。

挑着小麦公粮的吴天亮,与张大千他们距离越来越远。吴天亮索性不去挑着担子追赶他们了,时不时地就和那些别的村上,前来缴公粮的年龄稍大一点的村民走在一起了。吴天亮挑着小麦公粮翻过一个山头或者几个山头,就可以看到粮站了,但可望而不可及。虽说杨子明沟一条泥土公路通向粮站,但如果挑着担子沿着泥土公路而行,那就有可能挑着担子多走出好几里地。所以,杨子明沟村民上交公粮,大部分村民放弃挑着担子走泥土公路,宁肯挑着担子沿着盘旋起伏的山间小路,一高一低又顺着汉江沿岸的大道前行着。

吴天亮挑着小麦公粮,似乎越挑越重,仿佛六十多斤重的小麦,在人的肩上每走一步,好像有人故意在麻布口袋里,又多添了好几斤小麦似的。当然,吴天亮挑着小麦公粮,在路途上歇的次数也多起来。那些比他后来挑着公粮的村民,有的走在他的前面眼看已经无踪无影了。

隔着山梁的太阳,照到了汉江里格外闪亮,看起来高照的太阳沿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影影绰绰光线播撒在汉江水面上的光辉,不但耀眼而且把山清水秀的绿色影子,似乎一直延伸到了山里山外。

吴天亮终于挑着小麦公粮,走向了汉江沿岸的大道上。大道人仍然有三三两两上交公粮的村民,但他们比吴天亮行走的速度快不说,而且一副扁担在村民的肩头上,像是天空一朵彩云,远远看去即飘逸又壮观。

吴天亮在汉江边放下担子歇息一会儿,吃了一个蒸馍,喝了汉江的水,捧起汉江的水洗了一把多汗的脸。吴天亮把穿在脚上的一双新草鞋,在汉江水里清理了灌进去的泥沙,穿在脚上时,吴天亮发现在自己的脚踝骨上,有一点肉皮被磨掉了,但还不很疼痛。

挑着担子给国家上缴公粮的吴天亮,他落在张大千背后并不气恼,反正是一天的时间慢慢来。使吴天亮心胸开朗的是,挑着公粮一路走来,满山坡的庄稼,如快要成熟的苞谷,水田里嫩秧秧的稻谷苗,还有村民们田地里的杂粮蔬菜等,这些都在吴天亮的眼前一幕幕出现着。吴天亮看到了庄稼的长势,偶尔在心里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立刻回忆到了,在小时候吃不饱饭的那段日子了:苞谷糊糊搭上多半的干白菜,吃地耳子拉肚子,几乎丢了人的性命等悠悠往事......

快要到粮站一里多地的时候,张大千甩着空手前来接替吴天亮挑小麦公粮。

累得气喘吁吁的吴天亮对张大千说道:“我跟你们差得太远了。怕晚了一个多小时!”

张大千答道:“怕说得,两个小时都过去了。看到了吧,这就是当农民和当干部的区别。”

张大千一边把吴天亮的小麦公粮挑在肩上,一边看着吴天亮说话的时候,在吴天亮红扑扑的脸上表现得无所适从。吴天亮只好用一双手擦去脸上的汗水,来阻挡住一脸的惶恐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