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光福村两段育秧试验地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谷种进了温棚,谷种爆芽分蘖期一到,继而村民开始在水田插小秧了。
吴天亮老师家的谷种进温棚放在第二期,剩下的时间吴天亮老师趁礼拜天,把要插小秧的计划放在了新修的水田里。新水田供水条件好,张欣荣也看重了这一点,但新水田肥力明显不足。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吴天亮老师利用了下午放学回家吃饭的时间,朝新修的水田撒了五挑干粪和十挑水粪。指导两段育秧的农业技术员,看了吴天亮老师这种做法非常满意,也提出了新修水田插小秧好是好,重点要注意小秧生长期的病虫害,干粪水粪其中也夹杂了不少的有害物质,特别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春播生产算是农民最辛苦的季节,它跨越时间长,但节令播种时间短,几乎村民多半时间在土地里,既要播种又要收获。张欣荣家犁地的耕牛,从土地到户那天起只靠花钱交换劳动力,所有翻耕土地都是这样去完成的。在春播最紧张的日子里,吴天亮老师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就要回到家里干农活。在翻耕新修水田需要耕牛犁地的时候,吴天亮老师借了木匠曾胜的耕牛,自己不会吆喝耕牛去翻耕水田,就请来吹鼓手张大金翻耕水田等待时机插小秧苗。
第一期谷种进温棚,再到水田插小秧,青油油的秧苗生长较快。获得了两段育秧的村民,在技术革新上让那些思想保守单单依靠用传统农业思维,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农业技术大变革时代的村民们,触动了心灵大开了眼界,那种“一把撒”的谷种在水田里播种方式,的确应该在当下的农业技术发展中,走下历史舞台了。
等到吴天亮老师家在插小秧的时候,他利用礼拜天的时间一早邀请了中心小学三名年轻老师,包括夏诗丽老师,光福村张大金来天神父子俩等,加上吴天亮老师本人有八个人插小秧。张欣荣给插小秧的人,煮了早点吃,喝的是甜酒,吃的是馒头,大抵每家每户插小秧吃早点都这样安排,午饭和晚饭另当别论,这是待客之道当然极为丰盛。
明晃晃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吴天亮老师新修的水田里,特别耀眼。吴天亮老师领着插小秧一行人,到了水田里开始插小秧了。成年人的性情几乎与小孩性情差不了多少,插小秧的成年人除了手头插秧苗之外,叽叽喳喳开玩笑的一张嘴巴叫过不停,他们的欢快声仿佛在吴天亮老师新修的水田里,一次次高涨起来了。
夏诗丽老师没有下田插小秧,站在田埂上看了一会儿一对春鸟在水田边,一边叫唤一边翻飞着。一对春鸟不离不弃,夏诗丽老师随便抓了一把泥土撒上春鸟,一只春鸟立刻飞在水沟边一棵柳树上。站在一边还在唧唧叫唤的那只春鸟,看着同伴突然飞走了,似乎带着低落的情绪一展开翅膀就冲向天空。降落在那棵柳树上的春鸟,立马腾飞起来直接飞走了,冲向天空那只春鸟的背后。
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春鸟不转眼的夏诗丽老师,忽然被一位插小秧的同行老师,斜着眼睛说道:“夏老师站在田埂上,看的是什么鸟儿?看的好认真。”
夏诗丽老师满脸笑容,露出了满口两排洁白的牙齿答道:“我看到鸟儿飞向了太阳。”
文绉绉的口吻,使这位爱开玩笑的同行老师,紧接着又补充道:“看到鸟儿,怕是想到了曾光老师。”
在前面介绍过,曾光是接他父亲的班,也是木匠曾胜的兄弟。曾光接班之后一直在外乡教书。吴天亮老师到了中心小学之后,才知道夏诗丽老师和曾光订了婚。
夏诗丽老师半开玩笑答道:“我们吹了,你信不信?”
“不信。”
“不信,就算了。”
其他插秧的众人一听,只是裂开嘴唇微微一笑。但这位同行老师,和夏诗丽老师一时兴起,又甩开话把问道:“夏老师,下田插秧试试看。”
夏老师说:“这下你把我给难住了。不能沾冷水,我来例假了。”
同行老师忙掩盖笑容说:“你说话太大方了,看看插秧的还有谁。”
“女同胞的生理特征,有什么不好说出口的。”
“我真服你了,夏诗丽老师。”
插小秧的众人,没有笑话夏诗丽老师说的不对,语言虽然直白,但都是真话,比张口说假话强。同行老师弯腰一边插小秧,一边对夏诗丽老师说:“不要光玩,你给我们搞服务,端小秧苗供茶水,帮助吴老师妈煮饭吃。你说我安排的对不对?”
“你不说,我也要这样去做的。”夏诗丽老师的确给插小秧的众人,回去端茶水去了,或者给吴天亮老师母亲张欣荣帮厨。
【14】
杨子明沟的山绿了水清了,和外边的绿色世界一样,都充满了生气盎然的动人景象。麦苗开始拔节,菜花豌豆花胡豆花慢慢在孕育果实,长在地里的蔬菜一天天在变粗壮大,绿油油的红苕苗在窝床里,像是胖娃娃一张张笑脸,格外青春靓丽。庄稼人喜欢把南瓜子撒进红苕苗的窝床里,南瓜苗和红苕苗同时成长的时候,他们都是春天的使者,吹响了春天的号角。虽然南瓜苗有宽大的叶片,遮挡了不少阳光对红苕苗的滋润,但被庄稼人的一双巧手,移栽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剩下的红苕苗不仅有大范围阳光的滋润,它们的生长速度极快,最终也移栽到了土壤里。
树上长满了绿叶,地里长满了庄稼,山坡上的鸟儿也多起来了,它们的鸟巢架在树枝上,准备繁衍生息了。土地上无论什么样的庄稼苗,它们由一颗较小的籽粒,却能够在土壤里破土重开,成就了世界上的万物种群。它们也许被人们忽视过,怀揣生命力的种子,能够站在地球之巅,把人类的起源推向一个高峰有一个高峰。在小小的杨子明沟里,也证明了是大千世界一个小小的缩影。
农民珍爱土地,是农民对土地的一种情怀,包括吴天亮老师的母亲张欣荣。可以看看张欣荣在给洋芋苗和苞谷苗锄草的时候,细心的张欣荣不能让一点土壤跑出了土地边界,落进了荒草里。倘若有了这一点,张欣荣使用锄头不行,一定会用一双手把跑出土地边界的细土捧回到原地。
随着地温的升高,天气的变化,庄稼地里的庄稼苗生长速度也真快。锄草的庄稼人,移栽庄稼苗的庄稼人,通过各种方式给庄稼苗施肥的庄稼人,几乎都在利用勤劳的双手,淌着一脸的黑汗,弯曲着括弧形的腰杆,挥舞着锄头战斗在土地里。他们憧憬的未来大于一种希望,希望在田野上最终成为一种幸福的硕果。
有一天中午,张欣荣在给田里的小秧苗浇最后一挑水粪,木匠曾胜扛着锄头看了自家的秧田水,无精打采地路过张欣荣新修的水田,劈头盖脸地说:“我说张嫂子,挑水粪让你教书的儿子干嘛。难道,教了书的儿子什么就不让他干了,真金贵!”
张欣荣一瓢水粪泼进秧田里答:“你晓得啥,教书忙。只顾家里,那就害了上学的孩子们!”
木匠曾胜放下锄头,锄头在地面磕出了响声,又吐了一口浓痰说道:“你想的道理还挺深呢!”
张欣荣只管给小秧泼水粪,似乎懒得和木匠曾胜磨嘴皮,把最后一瓢水粪泼进秧田里,忍不住要求道:“老曾,你看我的粪桶眼看用不成了,劳烦你给我做一副新的粪桶。”
木匠曾胜在烟窝里吸着旱烟,浓浓的烟雾从两个鼻孔滚滚而出,当木匠曾胜说话的时候,两股浓烟顺势飘向了头顶。木匠曾胜快言快语地答道:“吴天亮老师早给我说过,我在下雨天做了一个毛坯子粪桶。晚上电灯熄得早加不了班,还不及照煤油灯,不然早就把新粪桶给拿来了!”
张欣荣挑起了粪桶,非常感激地说:“劳你操心了,旧粪桶还能将就用下去。农村活路多很忙,你抽时间做吧!”
木匠曾胜不抽旱烟了,就把旱烟袋插在了裤腰带上,扛起锄头偏着脑袋说:“吴天亮老师教书这样忙,回到家里还要到地里参加劳动,有时礼拜天抽空给曾苗苗补课!”
张欣荣在田埂上挑着粪桶,把木匠曾胜让在前面,于是说道:“他是教书的,给曾苗苗讲题我看是应该的,大不了费点心思耽搁点活路!”
木匠曾胜不言语了,扛着锄头拐向一片树林。张欣荣想要知道木匠曾胜去树林干什么。木匠曾胜小声答道:“背柴火去。”
挑着空粪桶的张欣荣走进院坝,来天喜的大女儿来蓉就在屋檐下站着,见面就向张欣荣说道:“舅娘,我是来借盐的。”
张欣荣放下粪桶,看到来天喜大女儿来蓉端着一个瓷碗,碗里还装有一个喝酒的瓷杯子,便问道:“拿碗和杯子干啥?”
来天喜大女儿来蓉不慌不忙地答道:“爸爸说,借盐用酒杯子一量,借了好多杯,就还给人家好多杯,免得亏了人家!”
“我服了你爸了,你妈走了,他竞成了这种人!”张欣荣一边说道,一边从来天喜大女儿手里接过瓷碗,到厨房给碗里装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