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播一开始,杨子明沟种地的农民,他们从早到晚都忙在土地里。挖地边,砌石坎,耕地锄草,到杨子明沟乡政府种子站购买籽种,到生产门市部购买化学肥料等。凡是在春播需要下种的庄稼,杨子明沟的农民没有一个不想方设法,备足种子备足肥料。即使在家庭购买化学肥料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要千方百计借了东家借西家把化学肥料买回家储存起来,以便春播方便使用。
根据种地的农民经验证明,现在的土地没有化学肥料,庄稼苗不壮实,产量低下不说,甚至不用化学肥料供给,庄稼的产量一年不如一年了。但还有不少的农民单凭经验去种植庄稼,这是远远不够的。农民那种浅显的“科学种田”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就是乡政府派来的农业技术员深入各村组户,用农业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农民那种传统的农耕观念,他们总要死死地牢记在心中。既使有部分农民相信科学种田这个道理,还是心存疑惑缩脚缩手迟迟不敢放开封闭的思想,甚至包括村组干部在内。
在最近的时间里,驻村干部陈世宽和贾梅,和其它乡干部一样,都深入到村组落实统计,由政府无偿地提供优质桑苗,要求各家各户栽植桑苗,来扩大养蚕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全乡还是光福村落实村民栽植桑苗数量和栽桑面积,走在了全乡的前面,为全乡兴桑养蚕带了好头。光福村表率带头作用的事迹,被乡政府一位县广播站特约通讯员写成了一篇新闻,光福村绝大部分村民都从有线广播里,听到了这篇新闻报道。村民一致认为新闻实在,光福村的村民的确是这样做的,很实在不虚假。
为新闻这件事,光福村的村长张友奎,有一天专门到杨子明沟中心小学找到吴天亮老师,核实情况以表致谢。
吴天亮老师正在和教务主任商量什么事情,村长张友奎一脚踏进教务处门口,满面春光地问道:“感谢你吴天亮老师,在县广播站宣传了我们的村!”
教务主任莫名其妙睁开一双眼睛,吃惊地看着村长张友奎,便急促地问道:“张村长什么事,请说明白一点!”
现在似乎没有吴天亮老师张口说话的机会。村长张友奎站在原地不动地说道:“就是吴老师为我们村写新闻报道的事,我到乡政府有事,顺便来感谢他。我们小型电站发电村民通了电,还指望他给县广播站写新闻报道,宣传我们村,发生的变化呢!”
吴天亮老师终于忍不住了,急忙给村长泡了一缸茶水,请村长坐在一条凳子上,把一缸茶水递到村长张友奎手上,抿着一张嘴含蓄地笑着说:“我没有写新闻报道,大约是乡政府干部写的吧!”
“不要谦虚,还瞒着干啥?”
“真的没写!”
教务主任从一盒纸烟内抽出了一支烟,走到村长张友奎身边,递了过去说道:“老师不会说假话的!”
村长张友奎一边吸着纸烟,一边一口又一口喝着茶水,连忙点点头相信了吴天亮老师的话。老师从来都不会说假话的,如果这样怎么能堪称为人师表呢?
下课铃声一响,村长张友奎起身走出了教务处门口,村长对送出门口的吴天亮老师,转身便说道:“发电机到了,不几天,我们两个组就通电了。我们还要包一场电影来祝贺我们村通电!”
村长张友奎给吴天亮老师报告快要通电的情况,吴天亮老师只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吴天亮老师送走了村长张友奎之后,光福村的来天神和儿子来强,他们用柴架子挑来了卖给学校的柴火,在学校大门外却迎面碰上了吴天亮老师。吴天亮老师搭眼一看,粗壮的短棒柴火压在来天神和儿子来强肩头上,不仅冒出了一脸的汗水,而且被打湿了的蓬松头发,在来天神和来强满脑袋周围,似乎飘出了一股股热蒸汽似的白色烟雾。
来天神儿子来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人非常精明。由于母亲死得早,他从小就和父亲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从年龄结构看,不要看他只有十五六岁,但在劳动能力上,来强只要能所能及的事,就要主动为父亲分担。这是作为农村孩子在能够积极参入劳动的基础,是一种优秀品质的体现。
来天神父子俩卖了柴火,被吴天亮老师招呼到宿舍喝了茶水。来天神和来强满身的汗水歇息干了,来天神才让吴天亮老师给他帮忙写了发票,在学校会计手上领了钱之后,当着吴天亮老师的面来天神说,要到乡政府生产门市部卖肥料,就和儿子来强挑着柴架子离开了学校。吴天亮老师只是把来天神父子俩,送出了宿舍门口,就回到宿舍批改学生作业去了。
【2】
良桑苗拉了满满几卡车。卡车在趸船上渡过汉江,就沿着泥土公路,一直把良桑苗运送到了杨子明沟乡政府泥土公路上停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饭。
乡政府开通了有线广播,一名副乡长在广播上,反复通知全乡各村组户,到乡政府先按村领取良桑苗株数,然后各户可以再以村为单位领取良桑苗。
光福村村民前来领取良桑苗的人数最多,也最早来到乡政府,在光福村一个点上,排上了两列长长的队伍。各村组干部在按户分发良桑苗的同时,驻村干部也在协助此项工作。驻村干部陈世宽和贾梅也不例外协助光福村的工作了。
贾梅工作很具体,拿上一支圆珠笔,光福村村民领走良桑苗,就在花名册上划过勾。驻村干部陈世宽负责提醒村民,把良桑苗领回家之后,要及时栽植在规划好的土地上,待后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到户检查。尽管陈世宽的话不多,但反反复复几句话对着村民讲一讲,陈世宽仍然觉得口干舌燥,不断地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向村民们微微地甜笑着,还时不时地向村民们说些逗乐的言词。
光福村村长张友奎和两个组长负责在给村民分发良桑苗。当光福村良桑苗分发到一大半的时候,来天喜背着穿了底的背篓,急匆匆地挤站到了村民的最前面。
驻村干部陈世宽提醒来天喜道:“按秩序领取良桑苗,不能掐队。来天喜你掐什么队?”
来天喜一脸的愁容答道:“我妻子吴燕几天不见了,我急着领了桑苗,回家还得找她嘞!”
“吴燕病又患了?”驻村干部陈世宽同情地问道。
“半年多时间了!”来天喜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贾梅在光福村花名册上,很快找到了来天喜的名字,划了勾。村长张友奎如数付给了来天喜的良桑苗。来天喜在背篓装上良桑苗,背篓一挎上肩就低着头,离开了热热闹闹村民领取良桑苗的场面。
各村组的村民分别到了乡政府领取良桑苗,陆陆续续的村民成群结队回家了。吴天亮老师在午饭后,把自己的课上完了,才在学校附近一户家中借一个背篓,背着背篓排在了光福村村民队伍的最后。
贾梅一眼看到了领取良桑苗的吴天亮老师,问一句实在话:“吴老师课上完了,就来背良桑苗。你们家好像统计了两百株良桑苗!”
贾梅在光福村花名册上仔细一看,的确两百株良桑苗一株不少。因为吴天亮老师排在他前面还有四五个村民,他只好高昂着头,没有向贾梅答话,朝着贾梅笑了笑而已。
驻村干部陈世宽却发话了,他吸着一支烟,吐了一口浓烟说道:“没有让你妈来背良桑苗?你来多不好。”
吴天亮老师非常有礼貌地回答道:“有什么不好,我是农村人,干什么活我都不在乎。再说妈这几天病了,身体不舒服,妈就是没有病,良桑苗我也得背!”
吴天亮老师似乎带着不一样的口气,说出一串话来,不仅招来了周围领取良桑苗村民的不寻常的目光,而且也把村长张友奎说笑了。
张友奎说道:“吴天亮老师就是没有教书,他在家里也是勤快人。现在就是当了民办教师,吴天亮老师还是在家里经常参加劳动!”
朴实的农民,就有一种朴素的思想,都在用最为简单的思想感情,代表着纯洁的内心世界在说话。看似闲话,但在其中包含了许多情趣在里面。如果认真一思索,农民的语言听起来才是大实话。
等到吴天亮老师领取良桑苗时,贾梅亲自动手为吴天亮老师帮忙,把两百株良桑苗装进了背篓里。在此刻,吴天亮老师的母亲张欣荣,也背了背篓到了光福村摆放良桑苗的摊位,发现吴天亮老师已经把良桑苗背在了肩上,急忙说道:“天亮,你背良桑苗,不是耽误了教书吗?快放下妈来背!”
张欣荣让吴天亮老师赶快放下装满良桑苗的背篓。吴天亮老师并没有放下挎在肩头上的背篓,告诉他妈:“我的课上完了,专门背良桑苗回家的!”
吴天亮老师一边解释,一边朝前走去,跟在后面的张欣荣见儿子似乎走得这样匆忙,担心问道:“不回学校吧?”
吴天亮老师随便答道:“回家,不回学校了。”
当张欣荣一边听着吴天亮老师的说话,一边看着运送良桑苗返回的卡车,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个卡车,昨天还给我们村拉了电线发电的机器,村长说过几天就要通电了!”
吴天亮老师也说道:“我刚才也听了村长张友奎说,过几天我们村就通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