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7/15
分享
《认真的愚蠢》连载

第二十二章 我给老师上节课 今天怎样当老师

我虽然读书不多,但一直在学习的路上;我虽然跟老师打交道较少,但一旦相遇却很容易成为朋友。 2002年8月的一天,我以编外老师的名义,和板桥镇暑期集训的全体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教育这个话题。我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同时又在工作之余对社会学的《社会运行与控制》进行研究,所以根据自己的一些观察分析,亲笔写下了这次集训的讲义。

今天上午,根据本年度教师署期集训计划的安排,我与我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这个题目。对于这一过程中出来了的错误和谬论,大家尽管批评纠正。

各位老师们,我当过十几年的学生,在我的心里,教育是一块圣土,在教育这块圣土上耕耘的人们,都以生命投人,奉献自已的青春热血和智慧,毫无保留并旦呕心沥血地培养着学生成长。 后来随着个人工作岗位的转换,使得我与教育的联系日益密切,同老师的接触愈加频繁。在这种空间里,毎当我发现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社会控制与运行问题之后,无不感到我与众多的老师都面临着一种怎样当好老师怎样教育好学生的共同压力。现在我有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 第一个问题:要在练好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基本功的大前提下,自觉挑起教育学生的使命。 所谓练好自身文化知识素养的基本功,是要求老师本身必须具有与教育工作相适应的教学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文化和知识素养、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说简单一点,就像领导讲话与会人员爱听不爱听,幽默大师谈古论今听者发不发笑一样,学生能否聚精会神地听讲,与老师的讲课艺术和文纪水平以及知识能量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在就学期间,政治、历史、数学和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都能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艺术享受。特别是我的语文老师的《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使我在说与教的启发中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和共鸣,比如他在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段营时,为什么忧在先、乐在后,为什么忧天下、乐大下等等,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反复诠释,简直人木三分,让天真幼小的心灵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穷析中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这就是: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由此可见,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不难看出他的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基本功。 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努力寻求过硬的文化知识素养与老师行为素质结合的问题。究其所以,是因为単有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头与文学表达能力是不行的,还必须强调老师同时具有的行为素质和自控能力,这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然后才能去教育好学生;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才能去教育好大家的学生;首先教育好一个学生,然后才能去教育一群学生。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困难,现实生活中就不乏这样的事例。比如老师行为不规范,就会随之导致学生行为的放荡不羁;老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就会使学生的追求和理想步人歧途。我们常说,自然给予人类的是空气和土壤,教育给予人类的是绿化.使这块土壤蔚然成林。而不称职的老师给予学生的则是对空气和土壤的破坏,对绿化方案和茫茫林海的摧毀。我们还常说,教育的伟大不仅在于培养人才,而且还在于防范犯罪。而不称职的老师则反之.因为他放松了对学生的世界观的改造,影响了学生玩世不恭的心态形成和定位。这是老师行为素质低下和自控能力弱化在学生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老师是环境的创造者,而这种环境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孟母三迁》中的孟母是非常明晓环境的重要教化作用的。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进行自身的行为素质教育和自身的自控能力教育过程中认真借鉴孟母三迁的作法。 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三个基本要求.就是以强烈的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勇于肩负起百年大计的历史重任。在这里,我想就个人认识谈谈如何立足教学、如何热爱教学、如何适应教学的问题,因为这是对老师从事教学这个职业的最起码、最一般的要求,只有理解了这些要求,我们的老师才能更好地从事这个职业.继而从容地完成百年大计的历史重任。一是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毛泽东同志早年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普遍要求。要做到忠诚,就意味着随时准备为这项事业做出无私的奉献甚至牺牲。我们现在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应该为我们矢志不渝的选择感到无限荣光和骄傲。因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教育的学生超过他的越多,越能表明他的成功。《学记》日:“霄雅肄三,官其始也”。“时观而费语,存其心也”,又日“凡学,官先事,土先老”。意思是说,老师要学生毎天诵习三首诗,为的是使他们从头就开始懂得做人做官的道理,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经常加以检查指点,但不要繁琐地灌输,为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习惯。古书上说,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的责任在于尽职。古时候对老师如何从教和如何献身教育事业早就有分明确的要求。现在回过头来,我们要求老师具有献身教育的精神,说到底,一要坚定信念,热爱教育;二要立足本职,钻研教育;三要倾注心血,专心教育:四要净化杂念.投入教育。同时具备这样四点,我们也就具备了献身教育的精神和排除献身教育的障碍因素。二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几次听课过程中耳闻目睹了这种教学方法的艺术风采。在将近一T小时的时间里,一位数学老师脱离教案,把很难讲好的数学课.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化干瘪为生动,化枯燥为甘露,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泻千里,为备考的初三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数学美术课”。像这样的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当然不是有独无偶,但是应该承认确实为数不多。这正好印证了如上所述的只有知识没有方法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的正确性。在这一点上,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做到严把进人关,防止滥竽充数;严把培训关,输送老师深造:严把考核关,健全淘汰机制。把减少下来的不适应教学的人员而节约下来的经费用于在职老师的高层深造和对口培训,不要搞“引着儿子招女婿”,端着金碗找饭吃”的蠢事。三是要有善待学生的情怀。在这个问题上,我曾经提出了‘生为我生,子为我子的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女一样,视学生为我所生,视学子为我之子。通过老师爱心潜移默化,使每个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感受到社会温暖的同时,及早形成与人为善的思维定式和不灭的烙印。正如《学记》所日:“君子即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意思是说,老师只有懂得了教育成功的因素,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的因素,然后才能胜任老师的工作。这里所指的成功,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包含了老师善待学生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教者善待学生,犹如执政者善待民众一样,无论是教书的疏远学生,还是当官的疏远民众,其最终结果都只能是孤家寡人。因此,老师善待学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为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要在培养和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的具备,首先在于良好形象的培养和树立,没有形象就没有魅力,没有魅力就没有威信,没有威信就难于统帅学生。因此,作为执掌教鞭的老师,就要在培养和树立良好形象和在学生面前展示人格魅力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要培养和树立以德从教的良好形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谦虚谨慎、操行高清的人格魅力。要通过培养和树立这种形象,展示这种魅力,使学生真正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深刻含义,促进学生在群体之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做到这一点,则要求老师们在彼此之间的朝夕相处中、日常接触中、说话办事中,始终保持高洁的操行和良好的德行,通过人格魅力的展现,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老师的敬重和向往,又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看齐。第二,要培养和树立甘为人梯淡泊么利的良好形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像大地一样让高山脱颖而出的人格魅力。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甘为人梯与名利无关的阳光职业,作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精神食粮生产者的老师,最大的幸福和欣慰莫过于教出来的学生超过自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全身心地倾注于学生,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老师在像绿叶一样,甘做花的陪衬,继而产生对老师为自己成长而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的仰慕和钦佩。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在学生的感情投人上、在疑难问题的解答上及在日常生活的关心上,始终体现出母爱或父爱般的温暖。否则,学生敬而远之,或者望而生畏,是难以展示人格魅力的。第三,要培养和树立以学为乐、学而成才的良好形象,在学生面則展示出学为所用学有所成的人格魅力。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成才。老师通过这种形象的树立和人格魅力的展示,帮助他们纠正贪求多得而不能积累运用、狭隘寡闻、轻率勇为、畏难而止的不良学风,促使他们养成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从容心态。古语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号之子,必学为箕。到了这种境地,学生就会像优秀冶匠的儿子一样先学会用柳枝编织成箕一样抓紧学习,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整体堆进的效果。第四,要培养和树立忠诚老实、效忠事业的良好形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以苦为乐、任劳任怨的人格魅力。正如《学记》所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前,道前然后良知敬学。意思是说,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学生尊敬老师。因为尊师才能珍惜学习机会,才能使人重视学习。我们要想形成这样一种风气,首先取决于老师忠诚老实的态度和效敬教育的形象,激发学生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的人格魅力中产生出良好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心血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老师对学生播撒心血的过程。这种心血,是汗水,也是代价;是投人,也是付出;是真诚,也是倾注。因此,向学生播撤心血,实质上是向党的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高尚而神圣的伟大举动。而这种高尚而神圣的伟大举动,又集中体现在课堂与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和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对象中。所以.把握好这个重点,需要老师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认识和实施。第一,老师的时间都是学生的时间。我们的老师虽然都是具有七情欲的自然人,同属于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但是,我们所在的岗位、工作的性质和承担的责任具有其他领域和其它社会职业不可比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家庭、对亲人、对子女有所兼顾和侧重的同时把大量时间和主要精力送给学生和教育。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老师已经在这样做并且做得还不错。但这里面的问题在于:把属于自己的时间送给学生的时候是否讲究了‘送’的质量和效果,是否达到了“给”的初衷和目的。否则,送了也是白送,“给”了也是白给。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得到这种“送”的实惠。例如,在“中考”备考期间,有的老师要么回家做家务或请客吃饭喝酒;要么与社会人员打牌赌博。这种现象,不仅社会影响不好,损害了知识分子的威信和形象,更重要的是荒废了学业,误了人家子弟,使家人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逐渐化成了泡影。大家平心而论,这样搞怎么行?因此,我认为,既然我们从事了这个职业.那么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时间就应该让接受这个职业教育的人去享受和占有,不然,在时间上只抓宏观教学,不抓具体给予,长期蜻蜓点水,必然于学生无益,更谈不上老师的时间属于学生的了。第二,老师的家庭属于学生的家庭。我们知道,老师的家庭一般由老人、家属和孩子组成的“个体家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个体家庭”放大到教育这个领域来审视,那么这个个体家庭就属于某个群体学生的家庭了。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生为我生,子为我子”,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呵护、体帖和关爱。假如我们老师在学生学习掉队时、行为越轨时、出言不逊时及其心态不良时.把他们带到自已的家里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有针对性进行帮助教育,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行,就可以达到令其心悦诚服、改邪归正、发奋学习的目的。这样既可以防止老师课堂批评的负面效应,又可以避免学生反感批评的抵触情绪,还可以消除当众批评所产生的心理阴影。由此激发学生形成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接受批评而不是惧怕批评、感到“家庭温暖”而不是“家庭冷漠”的良好认知。第三,老师的知识是学生的知识。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是历史上桃李满天下的杰出典范。他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的时候,一方面不倦地带着得意门生学习儒教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吸收学生传授儒学知识,可以说,他把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儒教文化和儒学知识毫无保留而且是孜孜不倦地“送”给了学生。孔仲尼虽然已经作古千秋,但他的师德对于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来说,仍具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和仿效之处。我们现在的老师的知识素养应该说与教育工作是比较适应的,对于教好学生、做好本职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是,毛病弱点或者说缺陷在于我们的老师没有把自身的知识完整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由此导致的是,学生在有限思维空间里,对一个甚至一连串的问题长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现象,是老师职业意识、职业责任退化和颓废的表现。因此我主张园丁们重新审视和反省各自在学生面前精力投人、知识转化人才输送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再进行修正、扩充和完善。若能如此,上述目的和要求就不难达到和实现了。

总之,今天怎样做老师还有很多科学而绝妙的技巧。由于我没有做过老师,同时也不会做老师,历史和命运把我摆上了行政岗位,所以今天只是回到过去翻开历史的页码,以一名“老学生”的心态和目光来肤浅破解和审视老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正是如此.我这个所谓的讲座里面才少了一些具体多了一些务虚的东西。反过来说,如果我这个班门弄斧的讲度能够给园丁们带来某些哪怕一点点启示的话,我会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加勤奋地和教育工作者们一起研究和思考教育发展和教育振兴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全体老师的真诚回报。

最后,让我和大家一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和热爱我们现在的岗位。因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题外音:

这个讲义不久被有关教育部门整理发表在教育内刊杂志上。一时间,教育系统为数不少的同志预判我将去教育局担任负责人。他们以到板桥联系工作的多种名义与我走动,不料阴差阳错,让这些同志有些黯然神伤……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