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8/09
分享
《认真的愚蠢》连载

第三十八章 补遗之七:静夜走笔:我在板桥的十九个“关于”

   1

  关于人生

散文作家汪国真说:“人生不可畏。

他说,世间万物有幸成为人,人生最大的不幸比沦为其他物种的不幸要强得多。

因为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索,也是追寻;是眼泪,也是歌声。

人为什么要活着,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不想知道也不会知道别人为什么活着,但我自己活着的目的很简单:不辜负生命。

汪国真认为:太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地是人生的物质保证。他说,“只要有太阳、大地存在,我们就没有理由总是叹息人生的沉重和不幸。”这,真是有

道理极了。

他还提醒诸如我之类的人们,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

因为一年仿佛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星期天不算多,逢年过节则更少。

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在世,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功是有一个好妻子;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有一个好儿女,一个儿女最大的成功是有一个好前程。

这个世界有的时候不公平,但绝大多数还是公平的。

有些人别看他不怎么样,但活得还是挺有劲的。真是有言道:知足常乐呀!

如果你清高傲慢,你比秀兰.邓波儿漂亮十倍又怎样?你可能永远没有她的可爱;你比拿破仑高二十厘米又怎样,你可能永远没有他的男子汉味;你比普通人富足千倍又怎样,你可能永远得不到那份怡然……

人世间,谁也不至于活得一无是处,谁也不可能活得没有遗憾。

人大可不必为别人的眼光和舌头而活,如果总是顾及别人的眼光和舌头,那么属于自己的生命就没有多少了。

以上说是心语,实际上是人家汪国真的观点。我崇拜这些观点,也经常用这些观点安抚和引导自己。作为我的人生,就想这个样。

   2

  关于缘分

缘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

流的产物。

缘分有很多类型,常常表现在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同时也通常表现在上下之间内外之间和平行之间的不同领域。可以这样肯定,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缘分的存在。

因此,缘分的时空最大,是其他东西无与伦比的。单纯就一个地方来说,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缘分随处可见。这就是“人生在世,缘分必有”的最朴素的表象特性之所在。

对于一个地方的“长官”而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不过是一种阶段性的小吏而已,珍惜缘分应当是我首先必备的条件,那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关爱他人的人生品德。如果你不珍惜缘分,你周围的人对你与他们之间的缘分意识绝对会随之淡化起来。

我不愿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的时候将正常的人际关系置缘分于脑后,否则,一旦在离开这个地方,必将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原因是,一个不好的名声实际上是周围的绝大多数人对你的不好的评价。

话说回来,不管你留与不留,想留也不想留,其实老百姓平时用心“称”得出来也用心“量”得出来。

比如,现实生活中我撇开在外靠打工度日的亲属不顾,而为我生活环境周围的人解决了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但这并不意味也不能说明我与我的亲属没有缘分,更不能说明和意味我与这些周围的人片面地追求着特殊的缘分。究其为何而为之?用范仲淹话说,叫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缘分,当然是始终排除和否定了低级庸俗的成分。因为,高尚、文明、纯洁的东西已经占领和代替了缘分中的一切。

至于我与亲属的缘分,肯定是毫无疑问存在的,但是由于我的举止是先人后己和“内外方圆”,所以可能会在我与我的亲属之间难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东西或者说出现一些不情愿的裂痕,不过那都是可以平复的,因为在经过我的反复解释和得到亲属的正确理解之后,完全可以由一种不愉快的东西转化成一种特殊的共同享受,由一些不情愿的裂痕转化成一片广袤的绿地。

作为一名小小的官吏,我愿意并且正在这样的一条路上走着,至于是非曲直,似乎没有考虑过,只想随着世事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让周围曾经与我共同生存过的人们去闲侃与评说。

   3

  关于压力

过了一年又一年,刚刚挣脱了一种压力又面临一种新的压力。也许,压力这东西注定要与人生结伴而行,所以才有了一个压力接着一个压力。

压力在人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随时产生着,达官贵人也好,黎民百姓也罢,都是如此。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大小、轻重、多少、长短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惧怕压力甚全想放弃压力没有用,到头来不仅没有躲过压力,反而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大概是压力与矛盾的特殊共同之处,因为人人都想回避矛盾,但结果还是面临着矛盾。同样在这个世界,如果迎战压力,把它当做一种无穷动力,越是艰险越向前,于是,一连串的压力就不是压力了,这大概也是压力与矛盾的特殊共同之处。我们不回避压力,就等于不回避矛盾

公正地说,压力这东西,是具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所具有,对懒惰人和弱智人则不具有。

压力,它犹如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升华人的价值,锻炼人的意志;它也恰似一只拦路虎,可以吃掉人的胆识,加速人的懒惰、降低人的素质,淹没人的才能。

很多时候,两个人面临同一种压力,结局往往是不同的。

从原始到现在,从祖辈到我们,都不曾有过压力的空白,他们都坚韧不拔地挺过来了,我们还有啥说的呢?

让我们一起寻找压力、接受压力、热爱压力。因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快慰和幸福的,莫过于战胜压力了。

   4

  关于脚印

年难过,年年要过;路难行,仍要前行。应该说,我己经走遍了这里的崇山峻岭,在18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都留下了我艰辛的脚印。这脚印记录了坎坷与泥泞,是我践行责任和使命的印证。

看目前的样子,我似乎要留在这里,又似乎要离开这里。

那天,有人问我:“这里留得住你吗?”我淡淡地说:“现在是党和人民选择的时候。”

说实话,如果我不走,在这里多干一段时间,多留一些脚印,也许这里的山民就会多一份安祥,多一些笑容。

这毕竟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事情,也毕竟山民们也舍不得我走。

舍不得我走,倒不是我是一个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人物,山民们只觉得从不同的角度看,我是一位实在的同志,憨厚的兄弟,正直的朋友,温善的邻居。

不过,我也有使人在某些时候不习惯甚至不舒服的地方。 工作没搞好,我的脸板得极其难看,甚至大发脾气;街道脏了,指手画脚不说,恨不得把分管的同志呼上两巴掌等等。

按说现在,我走与不走的可能性只能是各占一半。对此,有人曾经私下地进行了一些观察:

说好像不走,但又在考虑一旦走了以后如何在那个新的岗位为这里的老百姓力所能及地解决一点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因为这里确实太穷了,需要他人的帮助

。说好像要走,但又没有要走的样子。因为目前正面临着党组织和人民的重新选择,说我仍然在田间地头穿梭,在支书家里座谈,甚至在严肃地告诉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是对上对下不负责的表现。

事到如今,我也说了一些心里话,似乎是为了总结自己这段平凡而难忘的经历。这几年,算是对得起基层干部和群众,但对不起班子成员和为振兴教育的教师们。

原因很简单,我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而班子成员和教师却没有沾到边。

现在,我这位被长辈们称为侄儿,被同辈们称为兄弟,被晚辈特别是学生称为叔叔的同志,何去何从,他们虽然很难知晓,但有一条可以肯定,那就是这块砖无论搬到哪里绝对不会是无用的。

继续走下去吧,愿老天有眼,让我多留一些脚印之后,我们再说分手。如果叫我走,就给我一个好的单位,是我能给板桥这个地方帮一些忙。

   5

  关于小屋

我最近的一次阶段性的转折,是从我住进这间小屋开始的。

这间小屋,伴我愉快地度过了这个阶段性的生命周期,我舍不得离开这间小屋,原因在于这间小屋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在我到这间小屋居住之前,这间小屋曾闲置了年。后来,就是这间面积不大而又相当简陋的小屋成了我业余理政与生活的全部空间。

这段岁月,在这间小屋里学习、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几乎不属于我。平时,不管你累不累,不管你休息未休息,也不管你在学习没学习,老百姓只要有事找到镇里,是注定要敲门的。

对于这样一种生活规律,我经过了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因为你是当官的,老百姓有事不我你找谁?老百姓有事不找你,要你当官干啥?

于是,从那以后的两年间,这间小屋便成了我第二办公室。农村干部的酸甜苦辣,农民百姓的贫困忧愁和老干部的坦诚建议常常装满了这间小屋。

如今,我有可能搬出这间小屋,因为小屋的人有可能发生新的更迭。

作为这间曾经孕育过一位仆人的小屋,我毫不怀疑地坚信她会像母亲甘甜的乳汁一样,孕育出另一位百姓的仆人。

小屋哟,难忘的小屋,我真的不愿意离开你……

   6

  关于伤痛

到任将近三年,由于自己走路不慎,先后重重地摔了两跤。

一跤是去年仲夏的一个夜晚,电网突然停电,我为在这里帮我们搞青龙山水能资源规划论证的蒋工一行送去蜡烛,转身途中,经台阶而下,黑夜深沉,不料双脚相继踏虛,全身腾空而坠,致腹内软组织和尾椎骨严重挫伤。

另一跤是前不久的一天夜晚九时许,学生中考在即,我与分管同志商定前往镇中查看备考情况。殊不知,查看未成,竟从两米多高的石坎上摔了下去,随之肩胛骨严重骨折。

两次不慎摔跤,带来了两次致命的伤痛。因为在摔跤的当时,欲哭叫而无声,想呼吸而无力,难以言状的一瞬,使我在几乎接近死亡边缘的同时,深深感到了上帝赐予我的一切是多么的珍贵。现在想来,很是让人发怵。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摔跤与伤痛,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因为只要有夜明灯和跌打丸就行了,如若摔之,只要不危及生命,只不过是阶段性的骨肉疼痛而已。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政治生活中摔跤的后果恐怕就大不一样了。因为日常生活中的摔跤导致的是骨肉之痛,有很多中西医药物可以使之尽快摆脱伤痛,而政治生活中的不慎摔跤导致的是心灵之痛。治愈这种“伤痛”的灵丹妙药只能是党纪、政纪和法纪了。

两次日常生活中的摔跤,无疑为我在伤痛难忍之际敲响了政治生活的警钟,这就是要求和警醒自己在人生必经的路上,特别是在独自探索行走的时候,一定要寻找亮点,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因为我的生理生命的周期已经进行了一半,政治生命的周期刚刚开始,无论在哪种形式的生命周期中,都应该尽量注重质量,升华价值,做到不走弯路更不能走“回头路”,真正从良心上无愧于生我养我的父母、同甘共苦的妻儿和扶我上马的组织。

屈原老先生早就告诉过我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今后没有伤痛,我愿用警醒的钟声时刻在我脑海里敲响,使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走在阳光大道上。

   7

 关于过生的故事

说实话,真正意义上的过生是从婚后开始的。以前,父亲英年早逝,兄弟姐妹甚多,母亲含辛茹苦,无意忘掉了我们的生日时间。因为那时候,不说过什么生日,三天能吃上一顿米饭就算是最好的口福。后来长大成人,母亲在我19岁那年因病而逝,兄长各立门户,我当四处漂泊。好在是自己喜欢舞文弄墨,加上贵人相助,命运乾坤扭转,终成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不过后来的时光,由于忙于进修学历,忙于日常工作,又无奈生日的准确时间无法考证,单汉一条,无牵无挂,过生的念头也就不复存在。

婚后的生日当然是别具一格。岳父岳母的精心享调,妻子女儿的真诚祝福,还有内弟妻妹的酒水嬉闹。不能不说是快乐至极,乐煞人生。

前几年,历史和命运把我从县城摆到了荆山之颠这个经济贫困与生活单调的山镇。这其间,根本谈不上什么过生的形式,唯有我在山里与县城生妻子共同赶制一道味道特殊的“电话情思”。

今天是我的38周岁的生日,这是按照自已读小学一年级时自定的出生日期的生日。现在,我生命旅程已经走过了一半,现在孤独一人在镇里,除了工作之外,单独就自己的生日而言,显然没有丝毫的情趣和应有的味道。于是,昨天晚上,我脱不开回家的身,把50元钱交给了通讯员小吴,叫他替我去街上买几斤我特别爱吃的猪排和几斤土生土长的山萝ト,然后做成一个火锅,和他一起吃顿午饭。由于小吴昨晚至今不知道这种安排是什么意思,所以今天就慢腾腾地按部就班地照办了。恰到中午时分,村里一位书记不知底细的来到我的住处汇报工作,正巧小吴把饭菜做好,我们围着一个小四方桌,在小吴和老支书压根儿就不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情况下开始了午餐。整个过程是那样的兴高采烈,是那样的痛快畅饮。我们谈过去,觉得成就显著不应骄傲;我们谈现在,觉得困难重重而不悲怨;我们谈将来,觉得希望潜在而当奋进。总之,一切的一切,是祥和也是祝福,是理想也是愿望,是发奋也是诺言。我们真的是高兴到了无所不言的地步。

饭后茶余,村书记突兀地问我今年多大了,由于“防范”不严,我无意直言相告今天就是我的生日。此时他站起身来,板着极不高兴的脸与我告辞:“你真不够意思,我恨不得骂你一顿!”

绝对的保密,造成了同仁的见怪,同时也铺垫了我今后的安然。是对是错,都不应否之。

   8

  关于鞋垫

还是母亲在世的时候,穿过母亲亲手缝制的带着

浓浓乡土气息的鞋垫。

那年头,母亲每年都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做一两双鞋垫,有的绣看“丹风朝阳”,有的绣着“牡丹开花”。那鞋垫虽是手工做的,但它饱含了母亲的辛劳与汗水,寄托着母亲的叮咛与希望。

好多年了,我失去了这种温暖的享受,原因是母亲离开了我们。

做梦也没想到,今生今世,母亲还会回来,母爱也会回来。

那天,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轻轻地敲开了我的房门:

“孩子,这鞋垫是我特意为你缝做的,嫌弃吗?”老人真诚地望着我说。

“嬷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过细,简直…心中充满感激”

“别说了孩子,拿上,山路不好走,垫在你的脚下舒服一些。”

老人话音刚一落,转身就走。

我随手拽住她,彼此似母子一般都在倘若无言的泪水。

这老人,这对话,这鞋垫,这真情,使我在母亲去世二十年后的今天又一次亲身感受了母亲的挚爱与关怀,再一次品尝了母亲的乳汁与温暖。

此时此刻,我没有夸张地说她是我的再生母亲,但在我看着这沉甸甸的鞋垫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母亲;也在我望着这实实在在的老人的时候,犹如见到了母亲。

我带着感激之情用双手接过了鞋垫,老人终于放心地出了一口长气。她说,你容纳的是一双鞋垫,我认可的是一位儿子。

现在,我自豪地穿上了老人送来的那双鞋垫。

那鞋垫,像一只驮宝的大船,满载着我的理想和信念,摇呀,摇呀,把我摇向那成功的彼岸……

   9

  关于毁谤

青年作家汪国真真不愧是一位人生的导师。他写过许多关于直面人生的文章,谁人读了都会从中受到深刻的教益和启迪。比如,他在《毁谤》一文中说:“只要对你的毁谤还没有严重到触犯法律的程度,遭人毁便不必过于认真,也不必非要与毁谤者理论清楚。”他说:“既然毁谤是小人所为,同小人怎能够理论得清楚呢?”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气度和胸怀很重要,凡君子就不要究小人之过。因为古人说得好:“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可见,生活中遭人毁谤的人常是些事业有成、威信颇高的人。

他认为现实生活中对于毁谤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辩白,二是不理。更多事实证明,使毁谤销声匿迹,最为明智的选择不是辩白而是不理。他觉得,误会是可以解释的,毁谤却难以解释。何况有人存有先天性的毁谤癖好,就像一个人的习惯一样,他一天不毁谤别人,这一天他就会失去精神支柱,甚至找不到生存的方式和时空。所以,与其你解释旧的谤言之后又出现新的坊言,不如来一个不理为上。纵观历史长河,没有什么是能够靠毁谤建功立业的,也没有谁人的清白是玷污得了的。打总算账,制造谤言的人可能会有暂时的痛快,但最终的下场绝对会比落水狗都不如。被毁谤的人,可能会有暂时的痛苦,但是最终得到的是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汪国真说,既然橘黄色的救生衣或救生圈可以使凶猛的鲨鱼望而生畏,那么良好的修养则是谤言“制造者”的克星。

其实,毛老人家也曾经安抚过我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除了沙漠地带,凡有人烟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所以我们肯定要想开一些,因为毁谤者跟邪教头子李洪志一样走火人魔,背着祖宗炼就了一种极为卑劣的癖好,他什么都不会,不去毁谤干什么呢?

到此为止,有必要再听听汪国真的另外一句至理名言:“毁誉由人,还是赶路要紧!”

   10

  关于寂寞

人生在世,不无寂寞

我眼中的寂寞,不是空虚,更不是无聊,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歹念、邪念无关的寂寞。

寂寞有很多代名词,外延宽泛,内涵丰富。

我经常在一阵寂寞之后扪心自问,“寂寞”究竟什么?

啊,知道了。

受到冷遇时的寂寞,是思索也是总结;受到讥讽时的寂寞,是自省也是自责;受到非议时的寂寞,是正视也是觉醒;受到侮辱时的寂寞,是愤慨也是发泄。

远离亲人时的寂寞,是牵挂也是思念;企盼相助时的寂寞,是冷清也是孤单;贫穷困苦时的寂寞,是幻想也是憧憬;失去父母时的寂寞,是悲伤也是遗憾;ボ受别人误解时的寂寞,是容纳也是沉着,面对一片歌声的的寂寞,是致谢也是斟酌,面对宠爱降临时的寂寞,是感激也是努力;面对岁月蹉跎时的寂寞是眼泪也是赞歌,等等,等等。寂寞的内容越多,寂寬的代名词就越多。好的寂寞,始终有理性陪伴。

驻南使馆被炸,中国人用国格书写了寂寞:“库尔斯克”沉人巴伦支海,118名官兵的亲人用眼泪记录了寂寞:俄罗斯总统普京面对糟糕的车臣局势,用机智和勇气演绎了寂寞;毛泽东在儿子战死的噩耗传来的时候,用读书和理政分散了寂寞….…

由此看来,理性可以校正寂寞时的偏差,理性可以荡涤寂寞中的尘埃。

所以说,人,只要有了理性,就能正确对待一切难耐的寂寞。凡是有理性的寂寞,都是高雅、文明的寂

寞。

   11

 关于船的逻辑

从生理角度看,我想把工匠视为“船'的父母,把水当作“船”的依托。因为没有工匠和水,显然就不会有“船”的必要,更不会有“船”生命的存在。

从“船”的原始意义来说,它是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它生来就是为人服务或效劳的。如果它的职能与人无关,人是绝对不会让它出生的。反过来说或者退一步讲,“工匠”是父母、是上级、是社会;“船”是儿女、是自己、是岗位;“水”是民众、是下属、是人心。当人造化了它之后,它就应该责无旁贷或义不容辞地以水为依托按照“父母”的嘱咐,去一次一次地、周而复始地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使命,千万不能假设或真的把“父母”的嘱咐当作“耳旁风”或者把“依托”当作对立或多余的东西。否则,要么必然沉人水底,令生它养它的“父母”摇头叹息;要么必然被“父母”砸之毁之弃之。

时空这个东西最了不起。它虽然没有边际和句号,但是它有段落和期间。我总认为,在这个时空内部,无论在爱恋的港湾里,还是在人生的征途上:无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是在雪压的松柏中,停泊的“船”不少,行进的“船”也很多。

作为“船”,不管是在扬帆启程也好,还是正在整裝待发也罢,除了不能有辱工匠赋予的使命和抛弃水的念头以外,还要切记以航标为师,不然碰上了暗礁,无疑会让自己毁于一旦。

其实,暗礁并不可怕,它和法律一样,进行有效的规避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前面有暗礁,我们可以提防着绕道而走;如果法律有禁止,我们可以自觉地依法办事。所以说有的好事并非都是好事,有的坏事并非都是坏事。因为无论是孔子、老子、孙子,还是江姐、鲁迅、毛泽东,他们都曾这样总结过。

到了现在,我们能否对“船”的逻辑做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一条船,只要视水为命,依标定航,避礁而行,即使遇到惊涛骇浪和暴风骤雨,也能满载着胜利的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就是“船”的逻辑。成立与否,当由逻辑老师评说。

   12

  关于诺言

诺言,是应许的意思,就其形成过程而言,始于思维定论,现于口头表述,终于行动实践。

在我看来,承诺与践诺是否一致,应视人的品质信誉、德行而定。换句话说,由于人的差异的存在,必然导致言必行、行必果的存在,也必然导致言行错位ロ是心非的存在。

倘若以此为据,我们就可以对诺言的生产者作出这样的定论:

诚实本分人的诺言,是一种只做不说或者多做少说的庄重语言,言必行,行必果。

背信弃义人的诺言,是一种先给你糖吃、后打你嘴巴的经过包装后的通俗语言,言之有理,行之害人。

相亲相爱人的诺言,是一种坠人爱河而又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神圣语言,说的多做的多。

阴险狡诈人的诺言,是一种他在正着说,你要反着听的“美丽”语言。只要你把他的诺言当作危险的信号,再深的陷阱你也不会掉进去。

如果上述定论成立,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压缩:君子的诺言,通常是幸运的开端;小人的诺言,通常是吃亏的引线;朋友的诺言,通常是灿烂的明天;骗子的诺言,通常是他把你卖了,你还在帮他数

钱。

有鉴于此,我们应遵循这样一个逻辑:人在江湖,慎对诺言。

   13

  关于忍耐

我喜欢读汪国真的文章,所以我从他的《忍耐》一文中知道并学会了忍耐。

他说,命运就是一种折磨,不论是谁,在人生的途中有时难免身陷逆境。如果“一时无力扭转面临的劣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且忍耐”。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的,在忍耐中完全可以等待转折时机和希望曙光的到来。否则,忽视忍耐或者不会忍耐往往是不得不更长久地忍耐。

他认为,即使在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必要去急急忙忙地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并非软弱可欺,当你在蔑视类似韩信受过的胯下之辱之后,别人自然会觉得你已强大起来,而且是并非软弱可欺了。

他要求我们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何为蠢事?就是为了一时的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已的事。“小不忍则乱大谋”便是这个道理。

他还说,忍耐和逃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逃避意志的沉沦和对意念的背叛,在心灵上是苍白的,在使命上是气馁和健忘的,在生死面前是惧怕的;忍耐则是意志的升华和为了追求目标的实现,在心灵上是宽

容的,在责任和使命上是水恒的,在生死面前是微笑的。

他提醒我们,忍耐不是怯懦,但畏惧人言则是怯儒的表现。如果从军事角度考虑,防御和退却根本谈不上怯懦而是一种忍耐。因为一个只知道进攻的指挥官,除了以极大的热忱给进攻打上句号并证明自己是个十足的笨蛋外,其余什么也说不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虽然是一场战争,会有输贏,但我们谁也不能忘记和否认,一旦彼此到了双眼一闭、双脚一瞪的时候,什么都不属于你的了,你还会争什么?

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炸了中国大使馆、撞中国飞机之后,并没有认为中国人没有进行武力反击是怯懦和可欺的,而是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的忍耐对美国是一种潜在危机和暗藏的威胁,所以在台湾问题上更加积极甚至乖乖地让步了。

由此看来,多一份忍耐,就会多一份和平,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修养,多一份强大。一举多得,怎不乐而为之?

   14

  关于善意

好心好意地对待周围的而且是正当的人和事,

是善意的要义和内涵。可谓非善即恶,无恶即善

善意在讲究团结友爱、仁义道德和注重教育管 理和法制规范的同时,排斥非原则性的明哲保身和一团和气;反对为损害整体利益和大众利益而为局部或少数人谋取好处;信奉助人为乐、伸张正义的人生哲学

善意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东西,我们在接受他人给予善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拥有和给予他人更多的善意。倘若如此,人间必然趋于大同,社会必然和谐而不动荡,大唐盛世的繁荣与强大的历史画面将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再次绘制出来。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善意,是因为我认为善意是一种品德,是一个人的立世之基。

我们之所以要倡导善意,是因为我认为善意是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

我们之所以要胸怀善意,是因为我认为善意是一种良知,是一个人的成事之路。

如果我们能够善意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我

们就能够做到“殷忧则竭诚以待人,实现“欲立立人,欲达达人”的人生目标。

好果我们能够善意地面对每件事,我们就能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深刻道理,防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避免先成后败的悲剧发生。

如果我们能够善意地对待夜间的每场梦,我们就能够学会“吾日三省吾自身”,树牢创业时谨慎行事,成功时宽厚待人的坚定信念。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善意不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善多于恶,善压于恶。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比例大小、程度不同而已。说白一点,在某种历史时期的某个区域的特殊背景下,可能会暂时性地出现一种恶意繁衍、善意减弱的情形,但是无论怎样,善意还是终究占据上风的。因为《三字经》早有定论,否则便没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

在我们这个思想决定意识的社会里,有时候善意可能带来感恩与回报,也可能导致冷漠和猜疑;有时候可能得到认同与赞美,也可能遭人嫉妒和毁谤;有时候可能使善意的人催化更多的善意和感化更多的人胸怀善意或开始实施善意之举,也可能使恶意的人滋长更多的恶意和招致一些不存善意的人滋生恶意或开始实施恶意之举。但是在善与恶的分水岭上,人们往往弘扬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痛恨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从以德治国到以人为本,从民主法制建设到构健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善意的表现和举措,因为生物的进化,使得大自然的一切物种都具有了生命。人是最了不起的物种,有幸成了动物界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级动物。还有,与大自然的所有物种相 比,路漫漫的是人,生命短暂的也是人。我们既然是活着 的最高级动物,就毫无疑问的不能没有善意,这样可以为提高我们每天的生活质量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赋予新的色彩,最终使我们无愧于高级动物的称号和为我们的生命书写美丽的篇章。

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用善意构筑灵魂,把善意洒向人间。

   15

  关于精种

精神是一种状态,往往表现在一个人的生理和

理上。

从生理角度讲,血为人之精,气为人之神。意思是说气血乃精神之源,气血旺则精神足,精神足则体魄壮。反之,虚则衰,衰则垮。

我们现在都在追求健康的体魄,殊不知,人的身躯乃以气血为支撑。实际生活中,大多忽视了气血的给补,之所以百分之九十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是这个原因。

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当我们把气度、观念、修养、选择视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度量衡的时候,偏见、嫉妒、势利、贪婪、虚伪、伤害、诽谤、狂妄等等肯定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凡是显示这样心理素质的人最容易出问题甚至是大问题。一般说来,这种心理的人,一是害别人,二是害自己。其实一个人祸害自己,别入犯不着管,但是祸害别人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不管这种人处于何种身份和地位,民众和社会受到他的残害和践踏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也不排除紧张、偏激,自孤、忧虑、抑郁等等,也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报道证实,在患有不治之症的人群中最终并非都是病死的。其中被吓死的竟占三分之一以上,除去三分之一因病死亡的情况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原因是乐观豁达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帮了他们的大忙,使其气血始终满足了精神的需要。

我们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在需要法制、道德良知的同时,还需要精神。大至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或一个自然人,离开了精神便谈不上气节与尊严、境界与修养、道德与伦理、正义与友好。

太需要的时候实际上是最缺乏的时候。前些年就听说腰缠万贯的人穷得只有钱了。时至今日,这种人已由一个人发展到了几个人甚至一群人。他们中间,权贵者中饱私囊,黑恶者敲诈勒索,旁观者麻木不仁,投机者偷逃税费,闹事者不管有无道理,只要一闹钱就来了。因此我的结论是,心理健康的人身体一定健康,身体健康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我们现在呼唤精神无疑是呼唤健康,我们现在呼唤健康,无疑是等待良知,因为良知与境界是精神的孪生体,没有良知便没有境界,没有境界便没有良知。

愿我们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这样不仅可以占有这个世界更多的时空,还可以多一些敬重,留一份美名。

   16

 关于家的寓意

家是什么?是船舶停泊的港湾,劳累之后在这里歇息,远航归来在这里靠岸。

家是什么?是心灵倾诉的领地,委屈的时候在这流泪,受辱的时候在这里倾诉。

家是什么?是幸福欢乐的海洋,双飞燕在这里呢喃,欢歌笑语在这里荡漾。

家是什么?是繁衍后代的摇篮,生儿育女的愿望在这里实现,生命的胚胎在这里排列。

家,是温暖的空间。天冷的时候,温度往往要比外面高一些,天热的时候,温度往往要比外面低一些。至于应该比外面高到什么程度或比外面低到什么程度,最通俗的评判标准是“感觉良好”。

家,是舒适的坐标。达官贵人虽时常陶醉于灯红酒绿,黎民百姓虽羡慕于市井繁华,身份、处境和生活水平的悬殊,都无法也不能排斥和否认两者之间的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便是对家的向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往听得最多而且人人都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该回家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家”是属于他或她不可替的生活坐标。因为灯红酒绿和羡慕市井只是一种暂时的抽象的舒适,而家则是长久的具体的而且是自己拥有

的舒适。

家是耕织的庄园。原始意义上的男耕女织其实对夫妻的职责与分工作了明确界定,“男人的田边,女人的鞋边”和“男主外,女主内”这两句话应该说传统意义上对夫妻双方提出了十分完整的要求,在生育和教育好子女的大前提下,只要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这个“家”就绝对像一个家了。

作为一个家,或者说要把一个家构建成一个像样的家,在我看来,最起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男人要像个男人,女人要像个女人。就前者而言,要刚毅而不懦弱,要勤劳而不懒惰,要忠诚而不背离,要负责而不放纵,要忍让而不蛮横。就后者而论,要达理而不纠缠,要贤慧而不无用,要温柔而不刁钻,要细腻而不粗野,要抚慰而不责难。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朴素要求。

如今,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导致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思想观念个性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冲击社会和冲击时代的同时,也愈演愈烈地冲击了严肃的家庭领域。日益增多的懒汉、嫖汉、赌汉

汉和与日俱增的泼妇、荡妇、娟妇、刁妇在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某些角落随时可见。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凡有此类现象之一的家庭,在毫无悔改之意的情况下

恐怕与这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只有一步之遥了。家庭的破碎,并不单是对誓言的简单的否定和对伴侣的简单的拆分,它的可悲之处是在于对子女心灵的伤害,这种伤害最多和最坏的结果往往毁掉的是自己子女的前程,大凡有良知、有贵任心和有自律意识的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现实,我们每个人对家庭必须做到的事情再也简单不过了,这就是多一份觉悟、多一份包容、多一份自省、多一份投人。唯有如此,方能以家庭的和谐来促进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了。

   17

  关于嫉妒

嫉妒是什么?嫉妒犹如乌鸦的言行,不但是一种卑下,也是一种无聊。

现实生活中招人嫉妒的并不是庸人和蠢材,而是那些或是优秀或是卓绝的人。对此,我们应该为受嫉妒者感到高兴才是,为实施嫉妒者感到悲哀才是。

之所以把嫉妒看作是乌鸦的卑下和无聊,是因为嫉妒为庸人和蠢材所为,就像一羽鸿毛一般,真是轻得不能再轻了。

面对嫉妒,我们最好的选择和最理智的态度,就是“爱我者我抱以叹息,恨我者我置之一笑”,千万不要让嫉妒牵住了你的鼻子。否则,你就会极易采取反唇相讥的下策,使你因为别人的卑下和无聊而让自己也变得卑下和无聊,甚至陷人一场旷日持久又毫无意义的纠葛。与其你到头来心也累智也疲,落得个自己的身价和德行贬值,不如把嫉妒置于脑后或踩于脚下,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经常显现于嫉妒者面前,让你的洒脱和磊落更加刺激嫉妒者拼命地生出歇斯底里的嫉妒。久而久之,他绝对会拖着疲惫的身子,像海底里的石头和沙子无法拒绝海水淹没一样不得不在暗地叹气地说:“我真拿他没办法。”

其实,就嫉妒者而言,也真可怜的。每当他生出嫉妒的时候,便是他的心脏病发作或者是他的精神病加剧的时候。你想想看,他的心长歪了并且坏了.加上脑部的那根邪恶的神经又太发达了,怎不令人可怜?对于这种人,我们若有时间的话,真的有必要适当地向他投去一丝怜悯的目光,顺便问问“你好点了吗”之类的话,让他尽可能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和尽可能地帮他遏制邪恶神经的旺长。哪怕是他把嫉妒升级到了栽赃的地步,我们也应该照此去做。然后,我们再利用飞机喷气和轮船排水的“反动力原理”,甩掉废气和废水,咬定前行的目标,驶向人生的远方。

怜悯和原谅嫉妒,蔑视和笑看嫉妒,同样都是道德的行为,尽管《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在不时地提醒我们,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凶猛的鳄鱼和吃人的老虎还是有被人驯化过来的现实。嫉妒者,你听见了吗?

   18

  关于放弃

放弃是丢舍的意思,凡是不现实的东西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需要放弃。

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因为在我看来,放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都和美德。它能够丈量一个人心胸容积的大小,又能够读懂一个人父世哲学的深浅,还能够检验一个人目光的远近。在这里,放弃并不是放纵,而是让身外之物沿着自然规律走向它应该走向的目标。

有的时候,我们要反对放弃。因为在我看来,一个有理想、有奋进心的人要想定位他的人生坐标或者实现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他就会视放弃为颓废、为懒惰、为纵容。但是,我们在放弃的时候,应当放弃美色,不应当放弃玫瑰和爱恋;应当放弃自我,不应当放弃准绳和原则;应当放弃金钱,不应当放弃生存和追求;应当放弃淫欲,不应当放弃爱情和友谊。应当放弃奢侈,不应当放弃浪漫和乐观;应当放弃忧虑,不应当放弃思考和衡量;应当放弃报复,不应当放弃愤怒和藐视;应当放弃自卑,不应当放弃自立和谦这;应当放弃奢望,不应当放弃理想和信念;应当放弃舒逸,不应当放弃享受和愉悦;应当放弃禄位,不应当放人格和自重;应当放弃傲慢,不应当放弃自尊和怜悯。

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放弃。这是因为,放弃城府,可以使心胸坦荡一些;放弃神秘,可以使行为磊落一些,放弃攀比,可以使生活自然一些;放弃名利,可以使寿命长久一些;放弃忧郁,可以使情绪开朗一些;放弃势利,可以使友谊清纯一些。

所以,在我脑海里形成的基本定律是:有时候,放弃比收获好一些;有时候收获比放弃好一些。有时候,放弃是一种忍辱负重;有时候,收获是一种无比快乐。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好放弃与收获的分界线,做到在收获中放弃,在放弃中收获。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在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同时,靠和谐的心理状态,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19

  关于民众

在我看来,尽管现在的农村干部队伍战斗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表面上天天与群众打交道天天搞什么调查研究。其实不然,由于包括一些基层主要领导同志在内的各级各类的干部们正是因为长期生活在农村这个空间里,所以才对经常存在于农村的一些令人鼻酸心疼的问题和现象产生了不应有的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和麻木不仁的错觉,以致影响和损害了我们党的工作原则、工作责任、工作对象和工作目的。为了防微杜渐,真正地教育和管束好我们的农村干部队伍,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根本主旨。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决定因素首先取决于干部的纪律、干部的作风、干部的素质、干部的理想、干部的号召力和回应力。一个地方上到班子成员下到村组干部,都是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中坚力量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和榜样,干部的问题不解决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作风扎实、人民群众和上级党组织信得过的干部队伍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必须以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在培养新时期的群众观方面狠下功夫。

如何对待民众问题,是我国历代治国治政思想的中心内容和根本问题。因为“民惟帮本,本固帮宁”,只有“以民为力”,才能实现一个地方的安定团结和兴旺发达。否则,“民众为水,官吏为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正如谭嗣同所说的那样:“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也不能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氏,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因先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清末的王韬也深刻指出:“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必充分说明,是群众选择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群众。民心的向背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兴亡。

一个地方的干部要想把这个地方治理好发展好,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把富民、利民放到首位,使百姓真正富裕起来。因为《管子》说过:“治政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欢之如父母。”这就是“治政之要,富民利民”的道理。我们现在强调“群众观念”,并不是片面地凡事都站在群众的立场观点上,凡事都去一味地迎合他们的口味,而是要求大家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群众,科学地引导群众,经常地教育群众,无私地帮助群众,通过坚持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我在群众当中,群众在我心中”,努力使我们的决策和部署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使我们的工作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